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活字印刷的原理很简单,每个字都是单独的木块,需要时将他们按顺序拼起来,再在表面刷上墨汁,最后印到纸张就行了,

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要攻克的技术壁垒要很多,先是要确保每个木块都切割成大小,薄厚一样的大小,再刻上字迹统一的文字,

这些算是简单的了,只要木匠切割时仔细些,大小基本就能统一,字迹统一清晰也好办,让书法好的人,例如萧锦和,先在木块上写好文字,让工匠沿着文字的边缘慢慢刻就行了,

难就难在复印的过程,要么印出来的一篇文章中,某地缺一角没印上,要么墨汁刷多了,渗透到纸上,将画面弄脏,要么因为没有对照,不小心将纸张放歪了,导致印出来的东西偏斜……

萧锦和带着工匠们忙活了好多天,才勉强做出来一台样机,但有了样机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照猫画虎,一比一的复制出来就行,所以算上最开始的样机,江度一共有了五台复印机,

它们的生产量应该能跟上他的计划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说巧不巧,张洋放置青石碑的位置就是夕水街,当江度知道时,他还诧异了好一会,

夕水街是京城最大的“商业街”,无论是繁荣度,还是道路的宽度,都能完美符合江度要求的要繁华,观众要多,地方要宽敞,难怪张洋会选择这里,

三天的时间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转瞬即逝,丰年游街终于开始了,

今时不同往日,江度不再是聚香楼里的跑堂小二,而是一国之主,所以全程都在最佳c位观看,

为了贴合计划的实施,江度还滥用了点职权,改变了今年的游街的路线,终点就是夕水街的石碑周围,

青石碑的前方就是大片的空地,因此聚集了众多百姓,

“奇怪?这石碑是什么时候立在这的?”

“我前天去聚香阁吃饭时都没见过?”

“这石碑可真漂亮,”

“听说是昨晚连夜搬过来的?莫非今天有什么新玩意?”

……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待热度达到顶峰时,

张洋笑眯眯的走到石碑前,朗声说道:“夏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数座城池要修缮,无数难民要安置,要强军!要富民!然国库因连年的战乱而空虚,振国之良策都无法实施……今向爱国者征集捐款,

我身后这座石碑是由数十位能工巧匠打造的‘功德碑’,无论捐出多少,皆可将名字家族刻在其上,供后世子孙万代所瞩目!时限是从今日开始,五天后结束,到时候统计榜单,交于工匠刻字,”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迫不及待的喊出了价格,

竟然能将自己的名字刻上去!?

在这个代,只有生前做出了伟大成就,才能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要么是国君,要么是重要官员,要么就是发明了划时代的工具,除此外很少有人有幸被记录下来,

地方上的话,那也得是奇人奇事才能有机会被记入县志,当然普通的某某大孝子多么的孝顺父母啊,某某村的山神现身啦,什么什么烈女自尽什么的,这种特别大众的,全国各地多如牛毛,数都数不过来,

所以除非传的特别夸张,故事特别离谱,否则官员都懒得记录了。

由此可见,想要青石留名,还得是留个美名有多么的难,但今天就有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面前,只要捐出一点银子,就能得到一个将名字刻在‘功德碑’上的机会!

张洋微眯起来的狐狸眼对人群里几人使了个眼色,

那几人得到信号,喊了起来:

“我牛万三捐五两!”

“我孙立名捐六两!”

“程娄,捐两贯钱!”

……

张洋的动作也很利索,见到有人出价,立刻就指挥早就在一旁待命的记录员出来,

两个小厮抬出一套桌椅,在青石碑旁放好,又依次摆上笔墨宣纸,记录员端正坐好,依次记下名字和所捐财务,

两个小厮也没闲着,帮着数钱,

最开始出价的都不高,一是大部分人出来玩都不会带着大笔的现金,沉不沉是一回事,游街时人那么多,丢了咋办?

二是这些喊价的人大多都是“托”,用来钓大鱼的鱼饵,主君说了,第一天基本就赚个噱头,能不能成还要看后面,

有了托的带动,很多人也纷纷慷慨解囊,捐个几贯钱,图个吉利,还有很多人专门跑回家取钱,

很快记录员的桌子前排了长队,两个数钱的小厮忙得满头大汗,明显的人手不足,于是又紧急调来人手,才解了燃眉之急,

江度站在高楼上,从窗口观察下面的盛景,萧锦和立在他的身边。

“势头不错,张洋找的这几个“托”挺会啊,好几个贵族家的仆从都回去报信了,”

江度费劲搞出一个捐款活动可不是变花样压榨百姓的,他的目标是那些坐拥宝山,还要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贵族,非得从他们身上狠狠割下块肉来才能解气,

萧锦和见街上的百姓热情高涨,问道:“是否该让富商们下场?”

“还不急,贵族们还没出价呢,再等等,”

“是,”

江度:“你跟富商们谈的时候,他们态度如何?”

萧锦和不紧不慢:“他们态度很积极,纷纷表示能为主君办事是他们毕生修来的福分,求之不得呢。”

“噗,真不愧是商人啊,”

“是啊,处事圆滑,无利不起早,”

……

在二人的等待中,终于有贵族势力下场了,

一个家仆昂首挺胸,大摇大摆的穿过排队长龙,径直走到一位记录员的桌子前,高傲道:

“付家,付宴博,捐一两银子,”

话音落下,人们窃窃私语,

“还当大官的呢?才捐一两银子,卖鱼的都比他捐的多呢,”

“是啊,说出来也不怕人笑话,”

家仆看起来十分年轻,耳力自然是不错,将人们的议论声听个一清二楚,

作为付家的家仆,自然就与付家绑在了一起,有人出言侮辱,那么付家养的忠狗们自然要狠狠的反咬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