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杀神,举世皆敌 > 第58章 诡谲!世家与太平内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诡谲!世家与太平内幕

“什么?为何张公没和我说过此事!”刘茫惊声问道。他虽然一直对世家门阀有敌意,但从未想过黄巾军会与其扯上关系,更何况是当世第一大族。

“这件事,其实大兄也未曾与我讲过。是我于年前无意中听到的。当时有汝南渠帅何仪前来与大兄密议,我正好有事寻找大兄,在门外听到他们交谈的内容。”张梁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刘茫的脸色阴沉的要滴出水来。

刘茫暗骂自己蠢,太小瞧世家的智慧了。因为史料中,几乎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表明世家与黄巾军有大的关联。最多只是部分地方豪强。

豪强更多的是有钱有势的家族,盘踞地方。他们中有的只能算寒门,有的是商人世家,有的是恃武力蛮霸一方,有的甚至是盗贼洗白。

虽然各有其宗,但外在的表现通常是在地方上有钱、有人、有势力。刘表入荆州诛灭的五十余家宗贼就是典型。而诗书传家,或者世代为官的则要称为世家了。

一些大豪强也在向世家转化,小豪强在世家眼里则与寒门无异。至于百姓,那是草芥,予取予求。大豪强会攀附世家,小豪强则只能和寒门联盟。

在刘茫的认识里,黄巾军中虽然有些豪强入伙,但在他看来,仍然与世家地位相差悬殊。因此,他之前并没有考虑黄巾军内部的问题。

“子舜将军,你继续讲。”刘茫皱眉说道。他依稀记得前世似乎就有人说过,黄巾军背后有世家的影子。但刘茫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是阴谋论,想得太多,被害妄想症吧。

“我听到何仪说,袁公支援了一批精甲及粮秣,汝南、钜鹿、南阳、西河等郡皆运送到位,请大贤良师派人点收。其他军资还在筹措之中,预计年后三月份可全部运抵。”张梁不敢怠慢,一口气讲完。

“还有吗?”刘茫低头琢磨着,这事怕是真的了。做出了判断,他反倒心情平静下来。实际上世家之能,他早做好心理准备了。只是这件事出他所料,一时失了方寸。

“后面何仪说是有一封袁公密信呈交,大兄想是在看书简。我当时觉得自己想办之事,也不紧要就没有进去打扰,转而找二兄去了。”张梁说完此话,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到刘茫抬头看他,立即面色一整。

张梁却是不知,他的诡异笑容,被已经心绪平静下来的刘茫尽收“眼底”。

这个张梁不简单啊!因为此事毕竟重大,刘茫刚才心神集中在张梁脸上,意外发现他的神情有异,眼底略带轻嘲!

“那这封信,你可知现存哪里?”刘茫面无表情的看着张梁。

“不知。因为当时我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时的我,还因得到一批上千套精甲,喜悦之极。”

“直到后来,因为唐周这个叛贼出卖,吾道不得不提前举事。接着就是数月不断的转战,我也忘记了这回事。”

“这几天在行军途中,我细思起来:除了第一批甲胄和粮食,后来再无世家军资支持。经过大小数十场激战,军资消耗已尽。因此,最终我和大兄无奈率众入守广宗。”张梁看了看刘茫面无表情,不由心中一紧,一本正经的继续说道。

刘茫见张梁说完了,也不多言。看了看正在静思的田丰、一脸迷茫的张牛角、欲言又止的张宁、懒洋洋睡大觉的麦小鱼。

“元浩先生,如今成功救援出黄巾同道,甚至两军合一,您看下一步当如何行事?”刘茫似乎放下了世家与太平道勾连之事,转移了话题。

“经营常山国,整合太行军,近图中山国,远结朝中宦。”田丰说完,刘茫一翻白眼。这话和没说一样。

刘茫已经正式承常山王位自然是要经营;整合太行、黄巾两军也是题中之意;去广宗前刘茫就派了沮授赶赴雒阳,最低目标就是图谋中山国相之职;朝中宦官早有结交。

“不然,常山国背靠太行,正适合做为我军根基之地。我言整合太行军,却是外营需要重新布置防务,实常山国之根。中山国乃常山国缓冲要塞。群阉奸宦,则为君上朝廷耳目。”田丰见刘茫不以为然,大嘴一撇说出一番道理。

刘茫听着田丰分说,前面还好,倒是强化了刘茫的认识。最后一句则明显是在嘲讽刘茫勾结宦官。他不由有些着恼,再想想田丰的古怪脾性,也就泄气了。

指望这货好好说话,怕是不可能了。刘茫越来越理解,袁绍为什么会渐渐疏远这头倔驴了。威镇一方的诸侯,哪个不要点面子?任谁手下有这么个天天惹人生气的智囊,怕都不会好过。

偏偏人家说的还都在理上,想反驳都难找到理由。看到田丰那幅,我说的都是真理的样子,刘茫真想大巴掌抽过去!

“元浩先生所言极是!虽然朝廷任命还没到,先生还是先屈就,代任常山国长史一职,与李公执掌政务去吧。经营常山国一事,就全权交由先生代劳了。”刘茫赶紧打发田丰去忙。

眼不见心不烦,先支走田丰让自己清静下再说。刘茫接下来又和张梁、张牛角、张白骑、徐晃等人交待一番军务。

众人散去,刘茫陷入了沉思。世家参与黄巾起事的动机是什么?刘茫不由想到,灵帝早在光和元年创办了鸿都门学,培养寒门士人。

要知道,东汉最高学府乃是传承自西汉武帝时的太学。到了灵帝时期,已被文人士族经营数百年,彻底成了世家的代言人。

灵帝朝,士大夫们形成了品评人物的风气,可以理解为后世的键盘侠,当时称为清议。而太学正是清议的中心。

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甚至多次出现,东汉太学生政治请愿的运动。

这正是灵帝创办鸿都门学,另起炉灶的原因之一。朝堂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这无关对错,更多的是帝王权术玩的平衡。

难道世家心生不满,因为德行的限制,个别阴谋家玩起了盘外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