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唐这三年时间,在对外征战的过程中,同时也不停的对各处进行移民,不过动作不是特别大,三年时间仅仅移民到各个地方四百多万人。

现在对外征战扩张结束,也该开始进行大移民,然后进行大发展了。

从五月份开始,朝廷再次发出动员令,从原来的十道往新扩张的领土进行移民。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口,陆陆续续的离开了故土,去往那些新的疆域领土,建设那些地方。

从原来的领土往外围的道路和铁路,也被大量的俘虏和那些劳役赎罪的犯人快速的修建。

柏油路、水泥路贯通一个又一个新的城市,铁路也增加了好几十条,准备联通不同位置上的所有重要的大城市。

海军舰队在接到圣旨后全部出动,从阿拉伯海沿岸和印度平原的海岸线,分批押运送俘虏去往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

舰队把他们一批批的运到不同位置,留给他们一些工具和简陋的武器,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了。

定西州也划分出来了,孟南柯也开始安排人过去,进行移民前的准备工作。

他不但派过去了不少人过去建立一些基础的工厂作坊,开始生产各种建筑材料,还有很多人都是建筑方面的人才,过去准备建立城池。

同时还有几十万俘虏也被他的人接手,分散到二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被那些技术骨干带领着,在合适的地方建立新的城市。

原本的老旧的那些原本萨珊波斯的城市被全部拆除,要么是在原地建立新的城市,要么是在附近找寻到更好的地点,重新打造新的城市。

按照孟南柯的计划,这里将建造十五座城池,每座城池面积大概十到二十平方公里,可容纳十五万到三十万人口。

另外还要在很多地方建立村镇,让百姓们居住耕种。

等城池建造起来了,也是孟家全部搬迁到定西州的时候了。

清风细雨楼的骨干成员,也开始往西方转移,并且大量人手被派往西方的欧洲大陆,甚至还有很多人去了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

大唐境内只留下来一些基本人员收集情报消息,避免出现突发情况。

盛昌四年,大唐的很多工厂作坊里面的股份被孟南柯出售,有一部分技术骨干和管理者开始离职,他们携家带口的朝着西方移民。

很多书院换了管理人员和老师,原来的那些书院的管理人员和老师们,连同他们的家人们,开始陆续抵达定西州。

同时各地还有很多店铺也开始被转让,老板和一些伙计,也带着家人离开了原本的城市。

孟南柯原来的那些退役的亲卫,还有他以前的食邑,也有很多人带着家人离开了原本居住地,去往定西州。

盛昌五年初,因为使用水泥钢筋等新的建筑材料,城池建造的很快,大概的框架已经建设完毕,基本上可以投入使用了。

二月十三,李承乾下了一道圣旨,惹得天下一片哗然。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贞观九年九月,孟氏南柯归于唐,此后献曲辕犁、翻车等农具器械,土豆、红薯、玉米等良种,解万民饥饿之苦,功德无量;献望远镜、钢铁冶炼之法、火药改良、舰船制造、武器装备制造方法等军用物品,助我大唐扩土万里,功高盖世;献砖窑、水泥厂、煤窑、盐井、茶厂、油田、棉衣棉被等民生用品,使我大唐亿万子民生活富足,功勋卓着;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等各种教育用品,建立无数书院,让我大唐百姓都可读书识字,教化万民;带兵征战甘凉、灵朔、倭国、高丽等地,建不世之功。

……

凡此种种,皆为无上之功劳,况乎一人所为,非大赏重赏不足以酬其功绩。

故今日特封孟南柯为大唐异姓王大炎王,封地极西欧洲大陆,可自主统治文武,御养万民,为大唐之兄弟,永镇西域。”

这道圣旨一下子把天下百姓和朝堂大臣震掉了下巴,也把皇室的那些王爷们惊呆了。

皇帝陛下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干嘛突然搞这么一出?

给一个外姓人封王不说,还允许他统文武,养万民,这不就是让他建国吗?

陛下就不怕到时候人家做大做强,把大唐吞并了,李唐王朝成了人家孟家的?

特别是那些王爷们,一个个的更加不满意了。

凭什么啊?

我们李家的人你不封国,却便宜一个外人,我们不服气。

无数皇室子弟和大唐的忠臣,纷纷上书或者当面谏言,这种自掘坟墓自挖根基的事情,可不能做啊,陛下还是收回成命吧。

实在不行,也别忘了自家人啊,你把我们李家的子弟,也找地方封出去行不?

收回成命那是不可能的,这可是太上皇当年和孟南柯商议好的,如果不能遵守约定,谁知道孟南柯会不会心生不满,他李承乾和李世民当年一样,可是没有干掉孟南柯和孟家的把握。

万一人家看到我们不守信用,起兵造反怎么办?

过几十年后,孟家后人成为大唐的权臣,会不会取代李家成为大唐的主宰?

这事不能冒险。

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原本的约定,让孟家所有人都去往定西,离开长安万里之遥的西方,让他们往西发展。

如果到时候人家打下整个欧洲大陆,再加上旁边的非洲大陆,那领土面积大概和现在大唐也差不多了,那么大的地盘,也是孟家能控制的极限了吧。

地盘大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到时候他们应该不会再有吞并大唐的想法,不然有可能自己就崩溃了。

这也是李世民和李承乾再三仔细考虑过的。

至于李家的那些王爷们,也不是不能封出去,但是现在不行。

一方面是人口,还是不够多。

除了那些新打下来的地方需要移民过去,孟家肯定也会带走很多人。

李承乾估计最少需要从原本的地方移民过去四五千万,毕竟地方太大了。

到时候原本的十道,也就剩下一亿左右人口。

如果给那些王爷分封,几十个亲王,上百个郡王,哪怕每个人带走十万人口,也需要几千万人口,到时候还不把大唐的根基全都带走了?

李承乾现在可是知道人口数量的重要性,不管如何,大唐内部人口数量必须占据大头,才能保证绝对的主导地位。

毕竟,不管是务农种地,还是军队征兵,或者是其他工业发展,商业发展,没有人什么也干不了。

所以他只有等到人口达到足够数量,才会考虑这些王爷们要不要分封。

而且即使最后决定分封,他也不可能在现在大唐的领土,而是选择海外群岛,或者是澳洲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

到时候就是他们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想要打回来也要经过茫茫大海,这对本土的后人统治大唐也算是个保护,保护所谓的正统。

李承乾没有理会那些官员和王爷们的轮番谏言,反正圣旨一下,大唐百姓们知道这个事情就行了。

就在孟南柯被封大炎王不过一个月,也就是三月初九,孟南柯带着家人离开长安城,开始朝着定西州搬迁了。

离京的当天,太子李象,携带众多皇室子弟,代替皇帝李承乾在孟家镇外给他们送行。

朝堂大臣们也都基本上全部到孟家镇外,随同众人一起送行。

同时还有孟家镇的那些商人,和长安城的无数百姓,他们知道是孟南柯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美满生活,也都纷纷自发性的在沿途送行,人数多达十几万。

除了那些送行的,还有很多家族要跟着一起去定西州,比如秦安道、秦怀道兄弟带着的秦家,虞昶带着的虞家,苏定方带着的苏家,薛仁贵带着的薛家,刘成荣带着的刘家,黄海城带着的黄家等等。

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孟南柯的亲家,毕竟他可是有着很多儿子女儿,有九个儿子已经娶妻生子,女儿也有七个都已经出嫁了。

有四个儿子娶的是杜构、房遗直、魏叔玉、裴律师这四个大唐重臣的女儿,两个女儿嫁给李孝同和程处默的儿子,而这几家又不能跟着一起来定西州,所以他们就只能和父母两地分离了。

其他的都是一些小门小户人家,都一起跟着孟家过来了。

毕竟他们来这边,多多少少都能受到些孟家照顾,比他们留在长安好多了。

这些家族基本上算是孟南柯以后的班底了,等到以后疆土扩大到一定程度,大炎国建立,他们这些人都会变成权贵豪门的。

他们大部分都是要去定西州府定居的,和孟南柯一起乘坐火车直达定西州府,那里已经给他们建好了府邸。

另外还有一部分会乘坐汽车,到了那边分别去往各个城市,担任各个城市的城主和其他官职,帮着孟南柯管理地方的百姓。

孟南柯还有那些家族的人和李象他们道别过后,在十几万百姓依依不舍的恭送声音中,孟南柯带着家人和一部分家族登上火车,离开长安一路向西而去。

此一去,估计是很少有机会再回来了吧。

……

……

随着哐当哐当的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过兰州、西海、敦煌、伊斯兰堡……

经过五天时间,火车终于到达定西州府,也就是原来的伊斯法罕所在地。

孟南柯和他的家人感觉这一路的时间很漫长,坐在车上,感觉浑身难受,骨头都是酸疼的,所有人都是身心俱疲。

下了火车,在提前过来的几个儿子的迎接下,自家人去了大炎王府,其他人全部各自去了给他们建造好的府邸。

定西州府是一座长十二里,宽八里的长方形城池,最北区中间是王宫和王城,占地近一千八百亩。

王城附近是几百上千座大小不等的府邸,最小的十来亩,最大的两百多亩,和王宫王城一共占据整个城池的三分之一。

城池有三条南北大道,分别是朱雀大街、金乌大街、凤凰大街。

朱雀大街最宽,足有二十丈,是城池的主干道,金乌大街和凤凰大街各有十五丈,路两侧都是各种商铺,是两条商业街。

两条东西大道,一为青鸾大街,二为毕方大街,各宽十二丈,两边同样有很多商铺,方便城中百姓的生活。

如今城池已经有三十万人,其中二十万人是百姓,分别居住在城池各处,其余的是十万大军,十万大军驻守在四面城墙和王宫,守护着城池的安全。

王宫里面,孟南柯拖着身躯来到他的寝殿,在宫女的服侍下洗了个澡,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这一路上,实在是把他累坏了。

至于那些女人,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宫殿,好在他的女人也不是很多,到现在还是十个,比起大唐的很多人不知道少了多少,所以王宫里的宫殿足够她们分的。

但是她们也会按照暗中的规矩,分配到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宫殿。

就比如秦思瑶和长乐公主,就是在孟南柯的寝殿两侧,比较大的宫殿,以彰显她们身份不同。

那些幼年的儿子女儿,跟随他们各自的母亲生活,十岁以上的不足十六岁的,在王宫里面很多小一些的宫殿居住,十六岁以上可以在外面的那些府邸里安置。

如今大炎国还没建立,很多规矩程序都还没有定下来,所以他们这些儿子不会出现到年龄被送到封地就蕃的情况,而是基本上都居住在这里,只有负责军队事务的那些儿子,会跟随军队住在军营驻地。

经过一场酣睡,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过来。

吃过早餐已经快九点了,换上一身华美的王服,来到了王宫的议事大殿。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这是昨天过来临分开的时候通知他们过来商议事情的。

“我等见过大炎王。”

“都免礼吧,各自找地方坐下,我们开始商量下接下来的政事安排。”

来到定西的第一次议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一年,孟南柯五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