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纶邑来说,自然是男孩子越多越好。

这倒不是单纯地说重男轻女,而是出于对劳动力的需求,比如狩猎,干农活,甚至打冤架,都是男性在体力上更有优势。

小小年纪的陶贝四人已经顶了很大的事情了,再大上几岁,不管是种田还是打猎,都会是一把好手。

但是对于养猪来说,没有阉割的公猪意味着投入产出很低。

首先它们吃的食物多,却并没有转化为膘,而是为繁殖积攒精力,胖不起来;

第二,它们在发情期整天躁动不安,甚至不睡不吃,挖砖撬石,越栏逃跑,特别是这些还是野猪,更是性情暴躁。

第三,它们长大后猪肉里还有一股呛人尿骚味,难以下咽。

所谓去势,就是对动物进行阉割。

杜思坝家里养过猪,打猪草这件事就是被他承包了,也见过为小猪崽去势。

开春农忙前后或秋收后,常有身强体壮的劁【qiāo】猪匠骑着二八大杠往来于乡间村头。

当然他们的身份并不是通过体型和二八大杠来识别的,而是腰间的一个牛皮缝制的微型背囊和背囊上面绑着的一根红色绸巾。

背囊里面就是他们的全套手术工具: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缝合的针、线和顶针,还有不知道成分的消炎药。

母猪的去势过程稍微复杂点,要划开肚皮和缝合,公猪去势则简单多了。

将小猪抓牢,倒挂金钩,使它不能动弹,手起刀落,“一刀斩断是非根”,数秒之后就取出了烦恼的根源,甚至都不用缝合。

当然杜思坝只是看过,并不会操作,毕竟这是个手艺活。

而且他当时年纪还小,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一只小猪,原理又是什么。

大人只是告诉他这样猪才能长得肥。

不过没有关系,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夏朝时,我们伟大的祖先已经知道去势后的公猪性情温顺,肉肥而香,而且已经掌握了去势的手艺。

更是做到了不需要缝针,也不需要抗生素,仍然不会感染。

中国的养猪业技术从这时开始就一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

恰好原主在任国是一位极为称职的牧正,也是掌握这门手艺的个中翘首。

在杜康拎起小猪看它们的屁股的时候,去势的手法已经完整地出现在他脑海中。

长大成人的杜思坝早已知道了去势的原理和作用,原主又精通这门手艺,简直是天作之合啊。

可是杜康不愿意下手,应该说是下嘴。

因为这个时候是用牙齿咬断、咬碎那个是非的根本。

这怎么下得去嘴啊!

杜康顿时懊恼不已。

早知道刚才在院子里面享受猪油荤香的时候,就不去想沤肥的事情了。

墨菲定律诚不欺我,果然事情的发展是怕什么来什么。

杜康看了看小猪崽,又看了看陶贝四人,想到了两件事要做。

小猪崽现在身上还有轻伤,肯定是要养上几天等精神恢复之后再给它们做手术了,这几天正好想想怎么用刀子来改进这门手艺吧。

自己作为纶邑唯一会这门手艺的人,需要找个传人,将这门手艺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了。

连续三天的艳阳高照,加上三天微微的西北风,让山火一直持续地向东南方缓缓推进,也让杜康在众人中的形象愈发的高大。

虽然晚春的水草已经较为茂盛,植被很难点着,开荒效率较低,但是架不住天公作美,属于纶邑的田地已经多了千余亩了。

这让众人,特别是大牛想到了“我们要做到想开哪一片荒地就烧哪一片!”这句话,忍不住将杜康和炎帝放在一起了比较了。

这些日子,随着温度的慢慢升高,众人依旧是按照猎物捕获的先后顺序吃着慢慢变味的肉。

这也是除了担心有野兽因为山火意外闯进村子之外,男人都不外出捕猎另外一个原因。

现在肉已经够多了,捕获再多猎物也无法存放。

虽然大家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能接受变味的肉,但不代表大家就喜欢这个味道。

这样晴好的好天气,也让晒盐工作顺利完成。

这些盐无论色泽还是口感不能和姚瑶给的盐相比,更是完全不能跟后世的精盐相提并论,不用想也知道里面除了氯化钠,还有其他各种化学意义上的盐,比如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等。

只能说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对身体的危害完全不在考虑之列。

杜康大概估算了一下,背回来大概400斤盐土,收获了20斤左右的土盐,提取的比例大概是5%左右,纯度不高,已算不错了。

对于这个成果全部被杜母收起来了,众人也毫不异议,杜康也没有提过腌肉的事情了。

小母牛环环的鼻子和后腿伤已经完全好了,杜康给它重新做了一个合适的鼻环,然后套上绳子,性格温顺的小母牛甚为乖巧听话。

杜康调教一番之后就放心地将绳子交给了陶贝,教给了他放牛的注意事项,只要不激起牛脾气,应该不会出现意外。

金大升和纯子只是简单地在脖子上套了个绳子,也会在环环身旁,并不会走远,看来以后都可以牵出去放牧了。

院子里面的鸡也都搬到新的鸡窝里面,开始孵小鸡了。

杜康倒是没想到杜母攒了这么多鸡蛋,恐怕鲁烈还得在屋里做上几个鸡窝才够用。

七只小猪的状态也让杜康感慨野猪生命力的顽强。

才两天就完全恢复过来,特别是四只小公猪,已经有挖砖撬石,越栏逃跑的架势了。

杜康打算再观察几日,除了留下一头种猪,就帮另外三头一刀斩断是非根。

不用牙齿咬的法子他也想好了:刀割火缝!

唯一的问题是纶邑没人会盖房子,他想象中的猪圈很难盖起来,杜康自己也不会。

在众人看来,一切都在杜康的指挥下完美地进行着:开荒成功,晒盐完成,牲口驯服,食物够用。

可是只有杜康自己知道,他现在内心忐忑不已。

因为山火虽然火势扩展不快,但是毫无熄灭的架势。

他从小就是个听话孩子,没有玩过一次野火,而这次放的火实在是太大了。

夕阳的余晖中,带着待在村子里并不擅长农活的众人挖坑做沤肥池的杜康,抬头又看了一眼东南方。

这般的滚滚浓烟如果是在后世,只怕已经在整个网络都传遍,消防员正在奋力扑救,老百姓正在自发地送补给。

这让他更加内疚,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是不是已经千夫所指,喜提一个终生包食宿的好去处了,而且还是在没有烧死保护动物的情况下。

杜康心里叹了一口气,继续指挥大家挖坑准备堆肥。

杜思坝小时候也会经常和母亲一起堆肥,后来自己也熟悉了各种农家肥的制作。

使用农家肥和化肥相比起来,土壤的板结问题会好很多,最关键是可以节约钱。

茅坑里面的粪便就不用说了,这个是可以直接挑到田间泼洒施肥的。

而且里面的蝇蛆在用水冲洗干净后,可以作为小鸭子极好的饲料。

当然小鸭子吃了之后一段时间是不能喝水,不然可能会被蝇蛆穿肠破肚。

纶邑的茅坑实在是太简陋了,不只是结构上的简陋。

虽然位置极好,不会有任何异味传入村子,雨水冲刷之下也不会造成堆积,关键是起不到收集粪便的作用。

这个以后要找机会改造一下。

还有一种简易的化肥,他也知道制作方法:用一担人尿对熟石膏4斤搅拌均匀,晾干后粉碎,也是很好的肥料。

这个产物算不上是农家肥,而是氮肥。

虽然说比不上买的纯化肥效果明显,但比单纯使用农家肥见效要快上不少。

杜思坝现在不知道哪里可以弄到熟石灰,也就不去打这个主意了,再说种大豆也可以起到固氮的作用。

现在杜思坝带领大家要做的,是挖出一个半坑式的堆肥坑。

这是最实用,也是他最熟悉的沤肥方法。

所谓半坑式,就是这个坑的一半是挖出来的,另一半是用挖出来的土堆在四周夯实筑成的土围墙,同时还要在坑底和坑壁挖好通气沟,一直通到地面开口。

堆肥的方法也很简单,先用树枝架在通气沟上,保证不会被堆料掩埋。

然后就可以将各种杂草、秸秆、动物内脏尸体等用水浸湿铺上一层,再加入一半量的动物粪便,再泼水,这样算是一层。

如此一层层加满,以不流出来为度,在上面糊上一层一两寸厚的稀泥。

这样一个沤肥堆,经过20天左右就可以发酵完成。

堆肥的配料也很容易获取,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不用太多人力,提前铺好了通气沟后,就可以将各类配料有序慢慢堆积进去了,很快就可以封堆。

沤肥其实就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将以上各种配料变成了可以直接使用的有机肥。

这样避免了配料直接施入土壤中会再发酵、产生热量、有害气体,从而导致有烂种子、烧根、烧苗等后果。

而且堆肥腐熟后,质地松软,基本没有臭味,各种营养成分也很均衡。

比如其中动物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不但含氮量高,而且含有植物必需的重金属及稀有元素;

其中动物尸体、内脏等,含磷钾成分较多;

其中加入的杂草等植物成分,则是较好的钾肥。

所以当年杜思坝家里种出来的庄稼,虽然产量不见得有用化肥堆出来的高,但是品相要好很多,而且田地的板结也不严重。

杜康现在挖坑的地方就是在之前村里处理猎物内脏的地方。

他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个选址既不会有异味飘入村里,也不污染水源,造成疾病传播。

这已经是第八个堆肥坑,众人只是跟着做,他们越来越习惯服从杜康的指示而不作多问。

前三个已经用稀泥土封好了,用的正是埋在此处的动物内脏、粪便和草木秸秆一起做的配料。

一直被大家嫌弃的动物粪便,此时显得不够用了,都期盼了这金大升能多拉一些。

用简单的工具挥汗如雨地劳作,让杜康既找到了昔日和母亲一起做农活的回忆,又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但还是无法完全抚平他内心的忐忑。

在收起工具准备回家时,杜康看着滚滚浓烟忍不住说了一句:“三天到了,该下场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