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校长,你放心,我们的缘分不会就此暂停。”说话的同时,沐夕阳将一份扫盲班的计划书交到了他的手上。

作为校长,对于办扫盲班这种事,他是有话语权的。

“扫盲班?”其实公社之前也是领了头的,然后不了了之,主要是去的人没有几个,老师花时间去上课,还不如多休息一下。

“我知道,这事情求不得急,只是,我想由您去提这个。”

陈宝林轻哼一声,拿起计划书就走了。

至于扫盲班的事情,沐夕阳也没想过一下子就能全都办起来,她想的是先自己生产队办。

村里加上今年来的知青,可是有二十二个人呢!

师资力量肯定是不缺的,虽然这年代的学校都没有认真教学,但让某一些人来教小学的肯定是没得问题。

初高中的话,许文杰和穆青青她们可能有点点问题,但如果这段时间让老教授帮忙补一补的话,站讲台还是可以的。

再说,反正现在不忙,不如将时间花在学习上。主要是再过两年就要高考了,要是不好好学习,拿什么去考。

不是沐夕阳看不起劳动人民,而是这些知青都是城里来的,他们也不甘心在农村呆一辈子,何不让他们好好学习,争取凭借高考的平台,去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

其实,多读书真的不会让人颓废,反而因为有了更多的知识,才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学校那份工作,也不是说不干了就能不干了,在还没有找到能替代她的同事之前,这事情也只能先搁置起来。

“真的呀?”穆青青在过来跟沐夕阳复习的时候,得知她要办扫盲班,那双不怎么大的眯眯眼,都大了几分。

结婚那天,为了让她眼睛更加明亮,沐夕阳还自制了双眼皮贴呢!

许文杰将都要趴在桌上的媳妇儿往后拉了下:“先听沐夕阳说完。”

朱晓雨和闫丽云几个人也是激动呀,这些年她们其实也没有放弃过学习,但这种毫无章华的学习方式,她们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对学习还产生了厌倦。如果不是穆青青的家人寄了学习资料,她们现在还是跟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不过,如果有人来教就更好了。”彭飞跟朱晓雨两个爬了一次山后,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两人现在没有挑破关系,而是相互打气,约好来沐夕阳家里学习。

“这个,我想一下。”高中老师有是有,山上的那个教授就有资格,但是他不一定会来。

高中老师,自己老师就是,但经过被之前的事情陷害,也不晓得她想不想来。

“其实,我觉得就我们几个先教,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也可以。”

扫盲班,又不是奔着大学去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可以教,就是看所有人的文化水平怎么样。

“我觉得许文杰同志说得对,既然要办扫盲班,那就应该多方面发展。”赵虎满头大汗地走了进来,然后从背篓里拿出一袋子国光苹果,还有一袋子米花糖和桃片糕。

后面这两种可是相当男的的,虽然都是在山城附近,但要想吃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主要是现在什么都是定量销售,有钱都不一样买到。

自从上次吃过一次米花糖后,沐夕阳就喜欢上了,这种米花糖是以优质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猪油等为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工制成。产品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甜到心里,酥到骨头里。

桃片糕的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

这两种糕点不仅仅味道后,还物美价廉。不过,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属于比较奢侈的,一般人家都是在年底才会买上一点尝尝。

也是因为吃过这两种,沐夕阳才升起办食品厂的想法。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在吃的方面从来不缺销路。

“这么客气做什么?”嘴上是客气,手却没跟人客气,接过来的同时,一样拿了一小包出来。

“看书也累了,赶紧醒醒脑,我们继续。”

赵虎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得知要办扫盲班后,来沐家也更加勤了,这让沐夕阳感到很是奇怪,这人读书那会儿就不是个勤奋好学的,现在好像是巴不得把人都贴到书上去了。

吐槽归吐槽,看在他每次过来,都会给自己带好吃的份上,都会给他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

赵虎脑瓜子还是聪明的,沐夕阳让他该背的都能按时背完,该做的作业也一字不差,就是那几个字是真的难看。幸好他每天都要往城里跑,可以搞到不少报纸,回来后就用报纸反复联系。两年后,他参加高考的时候,老师还多给了一分卷面分他。

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身边有这么多优秀还努力的,沐夕阳也不遑多让,努力再努力。

经过公社的一致决定后,扫盲班定在了村办公室的大会堂里。

因为知青点有文化的占多数,分成了四个班,一二三一个班,四五一个班,初中一个班,高中一个班。

虽然大家是想来学知识,但也担心对女同志不好,所以,安排的都是一个男同志一个女同志。

对于办扫盲班这事,村里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闲得蛋疼,没事找事做。他们一辈子都在土里刨食,学那些有狗屁用。

不仅仅是村里人觉得,其实知青点也有不少,他们很多人都是初中毕业或者是高中毕业就来下乡了,在下乡的前几年,学校也没有好好教。所以,他们也是觉得,村里这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也有不少支持的,他们觉得,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了学习,他们可是下乡支持国家建设的。

尤其是跟着老教授待了的几个知青,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觉得自己的学识真的太浅薄了,急需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