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采纳了姚广孝的建议,将计划定在了冬季。

建文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养精蓄锐的燕军对建文帝发起了最后的决战。

朱棣率大军从北平出发经保定过蠡县,轻松躲开了还在易州的平安,又避开盛庸,于建文四年正月十二日到达馆陶。

一路上朱棣都有意避开大城市,专从小县城过,由于小县城防御薄弱,所以朱棣的大部队很容易就将其拿下。

此次与建文帝的最后决战,朱棣给了老二朱高煦一个露脸的机会,让其打头阵。

朱高煦也很是卖力,带着从甘武那借调来的两万关宁卫一路南下。

朱高煦率部从馆陶渡河后,开启了暴走模式,正月十四日,攻陷东阿;正月十五日,攻陷东平;正月十七日,攻陷汶上,正月二十七日,攻下沛县,正月三十日,朱高煦已经打到了徐州,仅仅半个月就突破南军纵深八百里。

这一次,甘武成了配角,甘武率朵颜三卫在身后替其“打扫战场”,其实就是收拾收拾那些散兵游勇。

这可把朵颜三卫逼得嗷嗷叫,看着别人在前面吃肉,自己连口肉汤都喝不上,瞬间来了脾气。

对此甘武只是狠狠的瞟了一眼,便将众人的火气压了下去。

朱棣此次的“闪电战”再一次震惊了京城的那些文武百官们,得知朱棣已到徐州城外的盛庸也是大惊,急命所有军队回防。

守卫徐州的铁铉,见燕军来势汹猛,遂坚守不出。

朱棣见铁铉不敢出城,便趁夜绕过徐州,继续南下宿州,未遭到什么反抗,接着向灵璧挺进。

奉盛庸之命从真定日夜兼程赶来的平安,终于在灵璧追上了朱棣。

而因朝中已无将可用的建文帝,在经过一系列思想斗争后,终于还是决定启用了魏国公徐辉祖。

徐辉祖乃徐达长子,燕王妃是徐辉祖的姐姐,正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徐辉祖一直受到建文帝的戒备,不予重用。

直到朱棣打到徐州时,朱允炆才不得已启用了徐辉祖。

此时徐辉祖也带兵赶往灵璧,会合从徐州而来的铁铉,南军三路大军与朱棣在灵璧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朱棣得知朱允炆启用了徐辉祖,不敢大意,对于面前的三路大军,朱棣决定一一击破,不能让他们会合。

三月初十,甘武率朵颜三卫与关宁卫拦截从宿州而来的平安,经一日激战,大胜,逼得平安退回宿州。

三月十五日,朱棣与铁铉交战于灵璧西南五十里的齐眉山,两军对垒一日,不分胜负。

次日,从京师而来的徐辉祖赶到,随即加入到战斗之中。

徐辉祖早年随父亲北征大漠,屡有战功,后又多次受朱元璋器重,被派往各地练兵,所以其在南军中的威望很高。

徐辉祖带兵袭击燕军后背,燕军受地形限制,甘武的骑兵施展不开,战场形势瞬间发生变化。

南军一看徐辉祖带援兵而至,士气高涨,纷纷向燕军发起冲杀,燕军腹背受敌,被徐辉祖带兵击溃。

朱棣大军退守灵璧,两军相持七日,朱允炆见徐辉祖已击败朱棣,遂以京师不能没有良将驻守为由,召回了徐辉祖。

徐辉祖知道朱允炆不信任自己,自己身为臣子也不能抗旨不遵,只能无奈的回了京师,临走时在淮河边上留下一声不甘的叹息。

徐辉祖走后,何福接替了他的指挥权。

四月初八,南军粮草断绝,从京师运往前线的粮草,全部堵在淮河的粮船上,平安和铁铉只能率兵绕过朱棣,前往淮河以求获得补给。

朱棣得知后,并没有拦截他们,而是放了他们过去。

如果你以为朱棣大发慈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朱棣想到了一个更恶毒的方法。

四月十五日夜,这晚的月亮很圆,南方的夜晚风很大。

更有意思的是,今晚刮的是北风。

“快、快、快,赶紧把粮草搬下船。”平安站在岸边督促道。

只见淮河上,大批南军士兵在搬运粮草,岸上只有数千人警戒。

在距离淮河五里处的一个小山丘上,一身黑金铠甲的甘武,望着淮河上那密密麻麻的船只,脸上露出一丝不忍。

当年周瑜在赤壁借东风,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八十万大军,进而三分天下。

如今历史似乎又将重演,而这次的主角,则变成了甘武。

甘武抬头看了看那挂在天空中的月亮,一朵黑云掠过,天空瞬间变得黯淡无光。

随着甘武缓缓拔出战刀,顺着那战刀指着的方向,没有任何语言,在夜幕的笼罩下,数万骑兵像决堤的洪水杀向南军。

负责在岸边警戒的南军士兵,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靠近,他们只是感觉今晚的北风有点大,乌云特别的厚。

随着大地的颤抖,燕军如幽灵般出现在南军面前,南军不得已只能仓皇抵抗,但被甘武带领的骑兵打了个猝不及防,南军岸边的防御顷刻间便被瓦解。

手铳散发出的火光,惊醒了还在淮河上搬运的南军士兵,但还没等他们组织反击,甘武就率先发动了第二轮攻击。

一支支带着火药的箭头朝南军的粮船飞去,五万骑兵,每人携带十支箭矢,就是五十万支箭。

借着上天赐予的东风,淮河上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哀嚎声,惨叫声,响彻了整个夜空。

此战,甘武全歼南军,活捉了平安、陈晖等三十七名武将,缴获军马两万匹以及装备物资无数。

只有铁铉和何福俩人乘马逃走。

四月十七日,燕军攻克盱眙,然后长驱直入,在高邮再一次与盛庸相遇,可南军的主力军在淮河被全歼,此时的盛庸无兵无将,更不是朱棣的对手,经一日激战,高邮被破,盛庸败走。

五月初八,朱棣兵临扬州,遭到守卫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的顽强抵抗。

为了早日渡江,朱棣对扬州守军玩起了心理战,他派人在城下日夜喊话:“如若尔等继续助纣为虐,将来攻破扬州,定不轻饶。”

五月十八日,扬州城内果然内乱,王彬在部下的挟持下打开了城门,扬州投降。

五月二十五日,朱棣与盛庸在长江沿岸再一次发生激战,燕军水师临阵反水,盛庸又一次被击败。

朱棣随即率兵分批渡河,六月初六抵达镇江。

镇江守将陈瑄见朝廷大势已去,便顺势投降,打开城门恭迎朱棣。

此时皇宫里已是乱做了一团,朱允炆此刻能想到的只有割地求和。

六月初一,朱允炆派庆成郡主前往镇江与朱棣和谈,表示建文帝愿意割地求和,可朱棣不同意。

如今肉都到嘴边了,不吃那不是傻吗?

六月初六,朱允炆又派李景隆与朱棣和谈,朱棣依然不允。

六月初八,朱棣挺进龙潭,这里距离京城只有短短六七十里的距离。

奉天殿内的朱允炆,此时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大殿内来回踱步,他将眼神看向他平时依赖的那些文臣们。

可他的文臣们此刻却没人想着如何抵抗,而是劝说朱允炆先撤往湖广,再图复兴。

朱允炆看着众大臣,失望的摇了摇头。

他又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方孝孺,希望能从他嘴里说出一些有用的对策。

朱允炆一脸希冀的问道:“方爱卿,你有何计可解京城之危吗?”

方孝孺道:“自古以来,君王死社稷,乃理所应当,陛下别怕,就算下黄泉,臣也永远追随陛下。”

朱允炆瘫坐在大殿的金砖上,双目无神,表情呆滞,他缓缓闭上眼,躺了下去。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是朱允炆给他的这些大臣们最后的评价。

“尔等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