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702章 生当为建木 可怜比杂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2章 生当为建木 可怜比杂草

科举取士的目的是什么?

科举之前人才不够用吗?不是的,举孝廉都让国家人才过剩了。

在东汉举孝廉为官的氛围下,人们为了争当孝子,可谓是想尽了办法,标新立异。

郭巨埋儿奉母、孟宗哭竹生笋……

到底是孝感动天,还是自导自演?

普通子女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但是人们为了争当孝子,守六年,守二十年的大有人在……

这和后世互联网上博人眼球,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以前写小说的人,都是费尽心思想剧情,练文笔;

现在网络写手泛滥,都是对着读者直接舔的,可谓是无耻至极。

(这里不得不摸着良心说一句,看这本小说的人都是靓仔,不仅长得玉树临风,仪表堂堂,而且一个个是正气凛然,虚怀若谷。新的一年必定是龙腾虎跃,龙马精神……以下省略一百万字。)

……

“科举取士当然是为了公平公正的筛选出更有治国才能的人。”简雍也了解过这个问题。

而且,眼下消息已经放出去,以后当官不仅要品德高尚,而且要有真才实学,怎么体现出真才实学?考!

刘备则是说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给黎民百姓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升渠道。”

“说的没有错,人皆有求进之心。或许我们第一次科举全国上下加起来也只有几百人参加,但只要我们把这几百人的科举举办好,等到新生的一代长成,等到读书人的数量增加上去,我敢保证,以后每次科举,都会有不少于万人参与,到那时,我们或许还要先在地方举办初试先筛选掉一波。”

当兵毕竟有风险,但读书对于过了温饱线的家庭来说,是件很光荣的事情,哪怕最后一无所获,也可以自欺欺人,说自己毕竟是个文化人。

可以预料的是,只要没把“卖完”两个字挂在“贡院”的门口,只要科举还有表面的公平可言,那天下读书之人,对于科举,一定是趋之若鹜。

所以刘备所担心的“科举无人看重”的事情,完全不必要担心。

“子让,我听你这意思,是要把我等有功之臣比作建木,然后把这些科举出身的人才当成边上的杂草。”简雍说道。

张谦脸一黑,虽然不太恰当,但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宪和,你错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不一定是建木,甚至是杂草都不如。至于科举出身,也不能算是杂草,若是真有真才实学, 那出将入相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所以子让的想法是?”

“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骨气!他们通过读书获取功名,然后为官为吏,自然要有别于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取得的功绩。所以当他们的个人能力得以证明的时候,朝廷大可以以三公九卿,大学士,博士这样的名衔相赐。他们可以和公侯平起平坐,但是,他们也应该懂得, 他们能取得的成绩是因为国家给予普通人机会,所以除非在开疆拓土上建立功名,他们所获得的的一切荣耀,都将伴随他们离职逝去,而消失。”

张谦的意思是,科举出来的人可以封爵,但是爵位不得世袭。

张谦想到的是,后世权贵被清贵打的根本抬不起头来,如果刘备要与勋贵共治天下,就必须要压制读书人一手。

“陛下,您现在可能觉得爵位不能世袭对读书人不公平,可是您要知道,当天下人都读书时,读书人本身的名望就会在勋贵之上,这其中的佼佼者即便没有朝廷名爵,怕是留下的声望也能惠及子孙。”诸葛亮说道。

这让刘备不由得想到了孔子,在儒家子弟前仆后继的努力下,孔家的地位与日俱增。

刘备认真思考了一下, 询问道:“子让, 我且问你一句,你觉得,天子当与何人共治天下?”

简雍“磕噔”一下, 早知道,他就不来抱怨什么拜相的事情了。

诸葛亮来了兴趣,因为这正是他之前问张谦的问题。

见张谦不说话,刘备又问道:“子让一向以百姓为念,莫非觉得应当与天下人共治天下?”

张谦缓缓摇了摇头,“术业有专攻,这天下有人谋生,有人谋名,有人谋权,自有人谋天下。耕地之民难知国防之要,东海之民难知河西之疾,又如何能天下人治天下事呢?所谓的天下人治天下事,喊出这话的要么是顽愚不化,要么是活于理想之中。天道至公,所以以万物为刍狗。天子若是表明要与天下人共治天下,那最终的结果不过是变成独夫。”

这些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子对所有人都好,那就是对所有人都不好。

张谦的话说的有些大胆。而这也是他选择刘备而不是曹操的原因。

选择曹操,说的不对,可能就死了。

选择刘备,就算下场不好,应该也不会死吧!

刘备点了点头,他虽然心存仁义,不过对百姓的仁义只能是降低赋税,宽刑简法。而不是与天下人分享手中的权力。

因为权力一分,它就没了。

“那子让觉得,功臣和读书人,谁更适合与天子共治天下?”

今日之前,刘备只觉得高祖的做法值得效法;但适才听诸葛亮说起,随着书籍的普及,读书人将会成长成越来越可怕的力量。

“左手和右手,主公会选哪一个呢?”张谦的意思自然是,两只手都要要。

刘备知道张谦这是一个讨巧的回答方法,人都有亲疏之分,何况两个群体呢?

左手和右手,哪一只端饭碗,哪一只倒夜壶,这也是有区别的。

“主公觉得勋贵和读书人,哪一个更亲一些?”张谦问道。

“自然是今日拜爵之人。”

对于刘备来说,自然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这些人;不过对于后世之君,恐怕就未必了。

“那主公觉得勋贵和读书人,哪一个更有能力?”张谦再问。

“尔等皆是万众无一的大才。”

刘备答道,不过很快也明白,这一代确实如此,哪怕读书人再有才华,也注定被张谦诸葛亮徐庶所掩盖。因为他手下的人就是最厉害的读书人,而且还是一路风霜走过来的。

但是,以后呢?

勋贵生来是勋贵,他们都斗得过千军万马中从独木桥杀过来的读书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