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金陵府衙门外围聚着一大群落榜的学子,无论老少皆义愤填膺的紧紧盯着紧闭的大门,只见为首的学子正声呐喊:

“天理不公,奸人当道。还我前程,给予说法!”

身后有不少的人跟着重复:“天理不公,奸人当道。还我前程,给予说法!”

这些人不停的喊着,丝毫没有歇空的意思,周遭的百姓围观看着甚至还有不少机灵的商贩摆起了卖水的摊位,专门给这些抗议的学子卖水喝。

贾安和胡继宗站在离府衙不远的茶楼上,看着底下那些学子心有不甘怒火滔天的样子心里还在想,接下来朝廷会如何处理此事。

至于他们为什么能出现在金陵城,主要是潘将军此时也自顾不暇,放松了对城门的看守,再加上又有胡家人的保举,这才能够进来。

胡继宗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好戏的用手杵了杵贾恩的肩膀:“要我说也是那些人活该。科举这么大的事儿,都不想着仔细核对严防死守,被人钻了空子导致这么多本该考中举人的学子落榜,现在那些学生们没把他们剁成肉酱就算不错的了,要换成是老子肯定直接冲进去,把他们碎尸万段,这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啊!”

贾安倒不这么觉得:“他们顶多只能算失职,真正应该深究的是策划这起舞弊案的人,不管是为了挣钱还是其他目的,破坏科举的公平就是罪大恶极。”

贾安一联想到自己若真的能够参加这次乡试,本该考的一个好成绩的他,却因为这些贪财之人的动作,导致自己成绩不好甚至名落孙山,估计也会混入下面的人群中跟着抗议。

胡继宗百无聊赖的点点头,反正他又不考科举,自家的儿子们也没一个念书上有成的,估计跟他以后一样,都是做生意的料。

只是他好奇的看了眼下面的人:“说起来,这些人围在府衙门口,最起码得有一个月了吧,他们都不吃不喝不睡觉的吗?”

旁边一正在围观的男子听到这话说道:“哪儿能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怎么可能不吃不睡?金陵城里面的客栈都已经住满了,甚至还有不少家中有空房的百姓特地打扫出来,租给那些落榜的学子住。”

“他们吃饱喝足之后,第二天又跑到府衙门口继续闹,否则你以为整整一个月时间过去还能这么生龙活虎的?”

贾安摇摇头说道:“若换作是我,肯定跟他们死磕。一个月算什么,一辈子都有可能。”

旁边那人也赞同的说道:“是啊,我舅兄家有个儿子正在念书,这要是以后经常有舞弊的事情发生,还让他念什么书啊,直接到外面找个账房工作算了。”

就在这时,从济南城外飞奔来一队人马,领头的人穿着一身官袍,在军队的带领下急速赶到府衙。

贾安和胡继宗原本还在瞧热闹,忽而听到一阵马蹄声,闻声望去,只见那支队伍迅速赶到门口,官兵们将那些学子们尽数赶退。为首的学子看着这些人质问道:“可是朝廷派来的?”

窦玉皱着眉,看向这些读书人问道:“尔等不回家,堵在府衙门口做甚?”

那读书人当即便跪下,随后又一溜烟的跪下一大片人:“这位大人,学生翁景山。金陵白羊县人士,苦学多年,就是为了一朝能登入桂榜。若是此次考中的人都是真材实料,那么也只能怪学生自己才疏学浅,但这些人却贿赂官员行舞弊之事,明明一个个学识可能都不如学生,偏偏就因为家中有权有势,就踩着学生们的脸面登桂榜,学生不服啊,大人!”

说吧,便朝窦玉叩首,身后的学子们也紧跟翁景山的脚步一起叩首:“恳请大人做主!”

窦玉虽不满这些人扰乱衙门秩序,但到底可怜他们,他自己也是一步步科举做上如今这位置,自然明白寒窗苦读多年,却被他人摘走果实是什么滋味。

只听他叹了口气,语气变得和缓不少:“你们放心,此次陛下派本官前来,就是为了调查舞弊之事,一旦查出任何人参与此事,立刻押送至京城,听候陛下发落。至于这次科举,由陛下来裁决该怎么办。”

听到有人做主,以翁景山为首的学子们顿时激动的泪如雨下,一个个大老爷们忍不住抽噎出声,周遭的百姓原本还是一脸的吃瓜样子,但见此情景也免不了心酸。谁家出个读书人不辛苦呢?

贾安在上面观望着,期盼这次舞弊事件能尽快解决。

窦玉走进府衙,此时的乌彭越已经完全没有之前的仪态万方,整个人显得十分颓废。

窦玉见此情形上,前一步与他互相建立劝导:“乌大人,还请保重自身。”

乌彭越一见是他来,心里的石头便放下一半,窦玉是出了名的严格,也因为这份严格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若非霍学海保他还真不一定能稳坐正五品礼部郎中。

窦玉还想再劝:“右侍郎何必如此……”

就听乌彭越说的:“回去以后我还不一定能保住官职,先想着如何解决好此事吧,但金陵事毕之后,说不定这空出来的位子就该你来当了。”

见此情形,窦玉也开始接手乌彭越的工作,同时结合乌彭越收集到的证据,交由在外跟随他一起而来的正四品明威将军滕鹏,让他去抓人。

而此时的滕鹏,早已从潘将军手上接过金陵的军印,潘将军此时面色凝重,虽已交出军印但却十分留恋不舍得放开。

滕鹏现在着急要去抓人不想和他掰扯什么,直接一用力便把军营抽到手中。

“潘将军莫要怪在下,这是陛下的旨意,还请潘将军回府去吧!”

说吧,便带着自己的队伍顺利驻扎进军营,潘将军的两个副将,韩忠和白奇十分不甘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势力就被他人接手,纷纷想询问潘将军该怎么办?

“现在谁都不能轻举妄动,他们都是朝中派来审查这次舞弊之案的,你们若是动了,很有可能会被打成参与舞弊之人,届时为祸家族可就不妙。”

韩忠仍旧心有不甘:“可难道我们就这样拱手相让?”

当然不可能,潘将军眼神阴鸷的望向滕鹏离去的背影,心里已经在想:待此次事情结束后要如何收回兵权。

窦玉连同乌彭越以及金陵知府朱力夫,从头到尾的梳理整个事情的脉络,再加上滕鹏给力的到处抓人,终于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自魏晋以来到隋唐时,世家的权力便愈发强大。到唐朝末年,皇族岌岌可危,但世家却能毫发无损,这得益于他们超强的家族延续能力,而且当时世家的人员在唐朝当官的有很多,普通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

只可惜做的太过,惹怒了一个落榜的学子——黄巢。黄巢最后起兵造反,直接屠杀了绝大多数的世家,剩余的世家则流窜在外逃向各处,在异乡留下自己的血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举的兴起,世家贵族已经成了昨日黄花,没办法再做到如隋唐之时的盛大。

只是拥有过如此繁华的过去,就怎么会甘心与其余的寒门士族相提并论?

只是周朝开国皇帝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并不喜欢大用世家,所以自周朝建国以来多提拔寒门出身的学子,世家贵族的子弟反倒用的极少。

所以哪怕这些世家子孙如何出色,能够坐上高位之人少之又少,他们自然是不甘心的。

于是他们便想到偷偷贿赂一些官员,将自家旁支的子弟送进去。

一开始的时候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每次科举只敢偷偷送入大约几个,但见朝廷并没有发现端倪,这些前唐遗留下来的世家们便开始放宽手段。

至于这次为什么会一下送入这么多人?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家族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有的人眼红那些成功当官的人觉得自己本事不差,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当官作宰,却忽视了那些能被选中的人本身是有能力的,全顾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另一方面则是中间商眼中只有钱,看到钱就什么都不顾了,偷偷的扩大了私相授受的范围。

于是这次就出现这么一个情况,乌彭越觉得自己处理过科举流程熟悉又有所谓的高手坐镇,便放松了警惕。

世家打听好情报,先是收买了那些个高手,令他们放宽限制。而后在潘将军旗下选择一个家境贫寒手里缺钱的将领,令他偷偷的溜进府衙偷走试卷和答案,等到外面的人抄完之后就放回原处。

接着他们又找了此次乡试的执事官员中配合阅卷的外帘四所官,即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还有主要负责阅卷的内帘官以及其他官员。

他们中有的人本身就是从这些世家中出来的,或者被他们抓有把柄的,或者是手里银钱紧缺需要有银子补充的。总之恩威并施,最起码有将近一半的人被贿赂。

抄好的答案和试卷题目,会事先让那些要参加考试的学子死记硬背的背下,不会让他们像其他学生考试作弊那般做什么小抄,只有将答案印在脑子里才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

之后由受卷官,负责收取每场试卷,在卷面上盖有自己名字、头衔的戳记。每十卷为一封,送至弥封所,并在查收士子试卷后发给一个牌子,作为考生出场的凭证。

弥封官,负责考生试卷的糊名、编号、用印,然后送誊录所。

誊录官,负责组织奖弥封之考卷逐一用朱笔誊录,并在朱卷上戳印自己的姓名和头衔,然后连同士子之原卷送对读所;

对读官,负责将原卷(墨卷)与朱卷校对,以纠正誊写中出现的错误,核对无误后,送外收掌官。

收掌官,负责核对朱、墨卷无误,再将朱、墨卷分开,墨卷留存保管,朱卷分包分批送至内帘。

印卷官,无定额,负责试卷之印刷刊刻。(内容来源于网络)

他们中被收买的人,会故意把这些提前背好答案的学生卷子交给特定的内帘官,由他们来批改试卷,这样其他考官批改的就是其余正常考试学生的试卷,因为每个人都是只改自己手上的,不会轮流批改,所以没有人发现问题所在。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不过只是冒险一次让更多人中举,却因为一个年过40的考生的嫉妒就直接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