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富明指日可待

以前也有人问过林新这种问题,林新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此时,朱标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林新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毛大人,您知道的。我来自医学世家,祖祖辈辈都在跟药材打交道。我先辈中有个奇人,喜欢研究植物药材嫁接技术,无意间培育出了一些特殊的品种。”

毛骧恍然大悟。

“您那先辈可真是个人才,他要是早点把这些拿出来就好了。”

“毛大人有所不知,家里人都觉得我那先人行为怪异,不学无术,说他研究的东西都是旁门左道,上不了台面,最终我那先人郁疾而终。

正好我也喜欢研究这些,经过多次实验改良,才让这些新品种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从而现世。”

听完林新一本正经的解释,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

“原来是这样。你们林家人果然不简单啊,你们共同研究出来的农作物将造福大明的万千子民,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殿下过奖了!”

林新微微一笑。

他也不想白嫖别人的劳动成果,但现在也没办法,貌似这个解释还算合理,先将就着糊弄一下吧。

林新摘下一些花生,递给朱标、毛骧和杨超。

“来,你们尝尝!刚摘下来的最嫩。”

几人嚼着新鲜的花生,连连点头。

朱标笑道:

“嗯,味道不错啊!”

“殿下,这花生有很多吃法,生吃、干吃、炒着吃、油炸都行。”

“嗯,你在县衙门口对老百姓说的那些话,我和毛骧都听到了。你说它以后会成为最好的下酒菜,现在我信了。”

“哈哈!可惜我不在京城,要不然等它晒干以后,我就能给你们做一盘美味的椒盐油炸花生米了。”

“不急,反正你在这里也待不了两年,总要回京城的。”

毛骧也应和道:

“是啊!林知县有治世之才,窝在这个小地方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回到京城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林新连连摇头。

“还早着呢,我这县令都没当明白,还想什么大官!”

朱标呵呵一笑。

“好了,回京的事先放到一边,还是来说说这水稻和花生吧。林知县,你觉得要用多久才能让咱大明的子民全都能吃上你这大米和花生?”

林新看向远处的田野,叹了口气。

“殿下,其实我心中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标皱了皱眉,一脸认真道:

“你有什么顾虑,但说无妨,我不会怪你的。”

“殿下,那我就直说了。”

“说吧!”

林新顿了顿。

“殿下,我来到这座县城,杀了不少地主,将他们的土地平分给农民,就是为了让那些穷苦的农民以后都能吃上我带来的那些高产粮食。

但这座县城以外,还有很多大地主,还有数不清的无地可种的贫农。

我带来的那些新品种从这里传出去,即使能达到十倍以上的产量,也到不了那些贫农手上,反而会让那些大地主变得更加富有。

如果粮食能够高产,那些达官贵人、地主豪绅只会变本加厉的兼并土地、剥削底层的劳动者。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林新知道朱标是个明事理的人,想以仁政治国,跟他说这些能管用。

他原本以为朱标会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没想到朱标听完以后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林知县,你顾虑的竟然是这个!”

“殿下这是何意?”

“实话告诉你吧,你的这个顾虑,我和陛下早就料到了。我也和陛下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亲自跑一趟,就是想确认一下,你带来的那两种高产农作物是否属实。”

“那你们探讨的结果如何?”

朱标没有直接回答林新的问题,而是笑道: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未见过父皇对谁有这么包容。

你在隔壁河南的息县,为了一个青楼女子而大打出手,杀了一个财主,还打劫了他们几万两银子。

来到应山县更是肆无忌惮的拿地主开刀,杀了十几个,将其他那些地主的家产没收了九成,收了整整二百二十万两银子。

还有,你竟然敢建女子学校,提倡让女孩子进学堂念书。

这些我们都知道,可父皇并没有责怪你,就是因为他们在报告里说,你带来了两种高产的农作物。

我相信,你能像解决天花问题那样解决咱大明的粮食问题。

出乎我意料的是,父皇竟然也愿意再相信你一次,所以放任你到现在。”

林新没想到,这一次老朱竟然会这么支持他。

他开玩笑道:

“殿下,假如这些不属实,会怎样?”

“那我父皇一定会杀了你,你会死的比杨宪还惨!我都替你捏了把汗,你知道我看到这水稻和花生是什么样的心情了吧?哈哈哈......”

“多谢殿下关心!”

“还好你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父皇看到这两样农作物,一定会很高兴的。”

说到现在,朱标还没有提到林新最关心的问题。

“殿下,那您和陛下讨论的有结果吗?”

朱标点了点头,笑道:

“我们差不多达成了共识,如果你带来的农作物真的能够实现高产,那我们就会对那些种子实行管控,并着手处理土地问题。

为避免产生暴乱,一个地域一个地域来,让重获土地的农民优先获得种子,绝不会让种子流入到地主之手。”

听到这个消息,林新又惊又喜,这无疑是最好的回答了。

林新没想到,老朱这一次竟然这么给力,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能同时解决粮食和土地的问题,那是最好不过了。

只有这样,带来那些高产的农作物才有意义,无地可种的农民才能翻身,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殿下,您和陛下能这样想,实在是太好了,此乃万民之福啊!”

“哈哈!这都是你的功劳!你在应山县所做的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只要能为百姓好,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我都会劝父皇去尝试。”

林新很欣慰。

朱标尚在人世,老朱还很清醒,富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