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时刻想刀我 > 第147章 你真能!迟早要玩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7章 你真能!迟早要玩完!

第147章 你真能!迟早要玩完!

听了老朱那番话,众臣们都吓得瑟瑟发抖。

他们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上一次有人弹劾林新,就是因为林新在应山县大肆屠杀地主、抄地主的家,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老朱当时把那件事压下去了,所以后来大臣们也不敢再提及。

没想到老朱借助粮食的事,主动旧事重提。

而且,看样子老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拿地主豪绅开刀。

届时,又将血流成河啊!

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大部分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每个人手中都有不少土地。

另外,依附他们的那些人也有不少是地主豪绅。

他们原本以为,高产粮食是他们的福利,有了高产粮食,敛财就更加方便了,没想到风云突变。

老朱的话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让他们认清了现实。

老朱是穷苦人出身,他心里始终有老百姓!

有了林新带来的高产粮食,老朱更不放心那些达官贵人、地主豪绅了。

见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老朱接着说道:

“那些想方设法钻朝廷空子、偷税漏税的地主,都是在偷朝廷的钱,咱不会坐视不管!

你们手底下有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助人兼并土地,咱也会让锦衣卫彻查到底!”

大臣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老朱为了整顿土地而找的借口。

这两个借口再恰当不过了。

若锦衣卫真要查起来,有几个地主是清白的?

那些地主经不起查!

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也经不起查!

老朱也知道,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整顿,会引起地主豪绅等世族集团的不满。

所以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来,逐一实施。

先给他们提个醒,再枪打出头鸟。

为了给官员们一个台阶下,老朱说道:

“朕那些皇子、公主受封时,也获得了不少田地,朕会让他们拿出一部分,分给当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老朱这话给了那些大臣们一个暗示。

皇室成员带头以身作则,下面的官员谁敢不效仿?

事到如今,只能跟着老朱的步伐走了。

又是李善长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也愿意拿出一部分良田出来分给老百姓。”

看到李善长的态度,老朱高兴的点了点头。

“李国公,你有心了!”

其他那些大臣见状,也纷纷站了出来。

“陛下,臣也愿意......”

现在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此时,大家都恨透了林新。

如果不是林新在那个小县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平民百姓,如果林新没有带来高产的农作物,那么老朱也不会去效仿。

在他们心里,林新是个奇人,也是个魔鬼。

老朱的这番操作是对大臣们的试探,结果令他很满意。

“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为大明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朕赏给你们土地是应该的。

但天底下还有那么多百姓没有饭吃,朕不能看着他们白白饿死啊!

虽然你们拿出了一部分土地,但收获的粮食并不会少,因为粮食的产量会比以前高很多!

你们得到的,只会比以前更多!”

老朱的意思是,他们那些大臣也会获得高产的农作物种子。

听了这话,大臣们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老朱接着说道:

“让老百姓填饱了肚子,你们干起活儿来才会更轻松。标儿,把你在应山县看到的情形,跟大家说说。”

“是,父皇!”

在上早朝之前,老朱和朱标就已经商量好了,要在大臣们面前一唱一和,将林新在应山县的政绩说给他们听,鞭策一下他们。

朱标站出来说道:

“本殿到达应山县,还没有见到林知县,就遇见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村民们都自发的往县衙送粮食,他们并不是去交税粮,因为林知县上任之初就已经下令免除今明两年的农业税。

他们送粮食去,只是想报答林知县等人的恩情,因为林知县将地主的土地分给了他们,让他们有地可种,不用再挨饿了。

现在,应山县有三百名衙役,三班六部的人加起来也有三四百人。

那六七百人不靠朝廷,也不靠百姓,全靠县衙、靠林知县养活。

不仅如此,林知县还接纳了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让他们在县城的各个村落安顿了下来。

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那个小县城的人口就超过十万了。

林知县还主持了造桥、修路、兴修水库、建学校等惠民工程。

在林知县的带领下,应山县的百姓遵纪守法、安居乐业,城里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了太子朱标的那番话,大臣们都感到很震惊。

一个小小的县令,在上任的几个月内竟然做了那么多事,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真是实干家啊!

难怪会受到老朱的赏识,被老朱给予特权。

不过,大家都有个疑问。

那只是个小县城,连着两年不收农业税,还养了六七百人,安顿了那么多流民,县城里搞建设等都要花钱。

从地主那里抄来的那二百二十万两银子能维持多久?

地主的家都抄完了,没有搞钱的路子了。

就算能种出高产的粮食,也要等明年这时候才能有所收获。

县衙养了那么多人,要办那么多事,开销实在是太大了。

坐吃山空,总有耗光的一天!

除非,他还有生财之道。

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

“陛下,那林知县可真是个能人,县里那么多人都靠他一个人养活。”

老朱听出了那人的意思。

这话听着像夸赞,实际上有怀疑的成分。

老朱咧嘴笑了笑。

“你们以为朕会轻易给他特权?

林知县去上任之前,朕就跟他约好了。

他在任期间,朝廷不会给他任何拨款,全靠他自给自足。

而且,他该交给朝廷的税收一文都不能少!

那县城能发展成什么样,完全靠他自己的本事!”

听了老朱的解释,不少大臣在内心沾沾自喜。

他们认为林新急于求成,大包大揽过头了,撑不了多久。

县衙要承担那么大的开销,还要应对朝廷的税收,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迟早要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