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一六四章 先把架子搭起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六四章 先把架子搭起来

第164章 先把架子搭起来

启航半导体设备公司是三方合资的公司,如果从资本来源看,分别属于国内、香江和灯塔。

以这个资本结构为纽带,启航公司的技术来源,也同样来自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整合平台。

英豪和pbh都是陈兵能够完全控制的,内地的股份,名义上是挂在沪海的工业局下面,但实际的技术投入和人员投入,都是来自之前赵平参观的那些机构或企业。

此时搞搞独资公司、合资公司政策上没什么障碍,但要搞企业并购还不是时候,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有开放出来。

而且冶金所、光学仪器厂这些机构,还需要承担内地科研体系的一些需求,也并不是陈兵想要过多介入的。

其实,这些半导体设备方面的技术,对于这些内地机构来说,只是其诸多的业务方向之一,而且并不是什么真正受重视的核心业务。

历史上,这些技术因为缺乏下游的市场应用,也就没有了后续的持续投入,无法跟上全球技术进步的步伐,最终陆续烟消云散,只能在资料馆和公众号的文章中,看到他们曾经留下的足迹。

陈兵设立启航的目的,就是为通过这个平台,将内地此前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团队继承过来,并持续投入,使得内地在这些方面的技术研发不至于出现几十年的停滞。

因此,赵平在陈兵的授意和遥控之下,挖角技术团队的时候,可谓是不遗余力。这些团队现在不挖过来,几年之后就是解散转行的命运。

陈兵心里给这种行为的定义是“保护性挖角”,以这些挖来的研发团队为基础,陈兵未来还会不断从海外引进更多的技术,以推动内地半导体设备的不断进步。

巴统和未来瓦森纳安排可不是摆设,陈兵轻易不会去触动这种技术封锁的红线,不会去搞什么偷取、走私最先进技术的路数。

但持续引进落后一两代的不封锁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却能够让内地的技术保持不掉队,在这个基础上,再向上的技术追赶,就只能依靠团队的正向研发能力了。

在技术上持续追赶,保持不掉队,只是起航公司功能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向更上游的设备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整合,带动更上游领域持续跟进提升。

现代的工业体系日益复杂,只能依靠社会化的分工来实现,只要复杂到一定程度的产品,就已经不可能完全由一个厂商来独立进行研发、生产了。

以光刻机为例,80年代的光刻机,还远远不如后世的复杂,也已经是需要用数千个零件来进行组装,这就已经需要数百家供应商来作为支撑了。

到了陈兵重生的时候,最先进的光刻机,零件数量已经达到10万的级别,光刻机的复杂程度,已经不在大飞机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阿麦斯的全球供应商更是达到了5000多家,如此多的零件需要组装在一起,稳定的发挥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而作为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每个零件背后,都需要一套严格的生产技术体系来进行支撑。

然而,光刻机虽然很重要,但市场规模本身并不大,每年只有几百台的出货量,全球销售额也只有一百多亿美元。

这个市场规模,对于只有两三家寡头在参与的光刻机制造商来说,肯定够有吸引力了。

但这些光刻机厂商的背后,是10万个零部件,5000多家供应商,平均到每家供应商能够传递分得的营收,就只有几百万美元了。

仅仅依靠光刻机一个产品,是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生产体系的。光刻机背后的供应商们,其实经营业态是多种多样的。

一些小型的供应商,还可能专门生产光刻机的部分零件,完全依附在光刻机这个产业之上。

但很多大型供应商,其实都有自己的另外主业,为光刻机提供的零部件,只是他们诸多业务之一,甚至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业务。

光刻机是工业王冠上明珠,历史上阿麦斯能够成功登上王座,是受到了灯塔的全力扶持,整合了全球的产业链,才能构造出如此复杂的供应商体系。

陈兵想要推动内地光刻机产业,同样需要构造出如此复杂的供应链,但内地是受到灯塔严格技术管控的,灯塔根本不会坐视由内地的企业,来对全球的产业链进行如此的整合。

因此,要想推动内地光刻机的发展,陈兵就必须推动内地尽量的完善自己的产业链,不足的部分再向全球产业链寻求解决的路径。

后世有一种说法,“阿麦斯就是把全套的图纸,都给予内地,内地也造不出最先进的光刻机。”

这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假设上的说法,是否过于极端,不用多费口舌去讨论。但这种说法的底层内在逻辑,却是值得去深思的。

光刻机是将现代诸多最先进的工业技术集合在一起,具现出来的产品,光刻机的背后是诸多的先进技术,诸多高水平供应商,构造出的产业链。

内地想要独立生产出这样的光刻机,就必须构造出这个级别的产业链,这需要的不止是少数领域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工业技术综合实力的提升。

这个难度有多高,已经不需要多废话,对于工业有一定了解的,都能知道。其实,到了这个层面,已经不是陈兵能够独立主导的了。

陈兵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启航设备公司,不断维持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研发投入,再向上去不断吸引、说服内地供应商加入这个体系,尽量增加内地相关产业链的参与程度。

至于最终的结果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陈兵已经根本不可能做出预计了,只能说尽最大的努力去拉动,提升一点是一点。

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内地现在的整个工业基础还如此薄弱,就更不可能有什么立杆见影的成果了。

启航公司,是英豪用来带动内地半导体设备上游的平台,而半导体的上游,不止是设备,还有材料。

半导体的生产是一个工艺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各样的设备,同样也需要多种多样的材料。

半导体材料,包括硅片、氮化镓等各种基材、各种沉积薄膜材料、光刻胶、各种工业试剂、特殊气体。。种类非常的繁多。

而由于半导体制造已经从微米级进入了纳米级,对这些材料的纯度要求,也就同样提升到了堪称变态的程度。

半导体材料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半导体产业的不断进步,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是需要长期不断积累和研发,才能够缓慢进步的。

后世,全球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基本都以灯塔和霓虹为主,其他地区的厂商能够参与进去的极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发展最早,投入最大,早早就建立起来了行业技术门槛。

看一下,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史。

半导体产业发端于灯塔,80年代之前,灯塔在这个领域一枝独秀了三十年,才构建出了包括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到半导体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霓虹从60年代就开始在半导体领域进行追赶,70年代全面发力,到了80年代,已经向灯塔半导体产业发起了全面的挑战。

80年代,霓虹甚至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已经部分击败了灯塔,直到被灯塔用盘外招压制,才不得不放弃在半导体领域与灯塔的全面竞争。

同样用了三十年的时间,霓虹也建起了设备、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即使霓虹后来被灯塔不断打压,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逐步退出,但在上游的设备、材料领域,却仍然保持着极大的市场份额和重要的产业地位。

至于此后开始崛起的宇宙国、对岸,其实只是承接灯塔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转移,但更上游的设备、材料等领域,却仍然保留在灯塔、霓虹。

宇宙国、对岸,其实只是在制造环节较为突出,但根本谈不上什么完整产业链,灯塔在受到霓虹一次挑战之后,也不想重蹈覆辙,再培养出新的有能力对自己全面挑战的对手。

如果说,半导体设备产业,是集工业制造能力之大成,需要通过整合全球的产业链共同支撑,需要突出的整合组织能力的话。

半导体材料,则是以材料学、化学等基础科研能力为基础,需要的就是坚持不断的科研投入,不断加强内功来获得竞争优势。

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说,下游的制造端,所谓的先进制程,14nm也好,7nm、3nm也罢,听起来牛逼上天,但其实不过是外在的表象。真正核心的其实是更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

这不是说代工厂的各种Knowhow不重要,只是相对于更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制造端的Knowhow,在垄断能力上,还差一个等级。

陈兵想要推动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只注重制造端是不行的,必须带动上游的设备、材料领域全面进行追赶。

至于半导体上游的另外一个领域,Ic设计,现在还没有完全分工独立出来,而且未来还有大量的新Ic种类会不断的出现,进行追赶的机会还有很多,还可以慢慢布局。

陈兵现在要做的,就是尽早推动内地半导体设备、材料两个领域的真正起步,因为这两个领域追赶的难度最大,需要的周期也最长。

半导体产业的几个上下游产业环节是密切相连的,英豪现在已经成功切入了半导体制造端,在内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芯片工厂。

后面陈兵要做的就是不断想办法,去扩大这些芯片厂的产能,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收入规模的扩大,以此拉动更上游的设备和材料领域发展。

启航公司,是陈兵向上游带动设备领域发展的平台,而带动材料发展的平台,自然就是要落在芯片工厂之上。

相对来说,沪海在设备方面还有一些技术和人才基础,但在材料领域,内地的基础就更加的薄弱了。

在启航公司开始组建的同时,英豪的芯片厂也设立了一个半导体材料研发中心。

这个研发中心在设立之初,几乎是一个空壳子,后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有兴趣进入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机构,去展开深入的合作。

在陈兵看来,半导体材料领域的进入门槛,其实比半导体设备还要高一些。但就商业模式上,半导体材料的商业模式,却更加的清晰、更加有吸引力。

半导体设备其实是技术竞争及其激烈的行业,需要不断的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一旦技术上被竞争对手超越,就可能一着失误,满盘皆输。

半导体设备的竞争中,技术要素占据了主导地位,技术上的落后,很难用低价策略来进行平衡,往往是赢家通吃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半导体设备的霸主地位经常易主的原因。

但半导体材料不同,半导体材料是耗材,需求比设备稳定的多,而且材料厂商之间,并不完全是相互的技术竞争,更不是那种赢家通吃的竞争业态。

材料的技术门槛很高,前期投入也十分巨大,就使得这个市场,其实长期是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这些寡头会有意的保持着克制,共同维持市场的高利润。

半导体材料能否使用,是有客观的技术标准的,只要材料能够达到客观的技术标准,一般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稳定的利润回报。

一个新的厂商达到了技术标准,进入了市场,一定会带来寡头之间市场份额的调整,但这些寡头之间,很少会去发动你死我活的价格战,因为价格战的结果就是行业利润率的整体下跌。

材料的垄断寡头,一般很少去搞什么价格战,他们更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将产品的入门技术标准,直接提升一个等级,用更高的行业标准,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之外。

陈兵相信,半导体材料领域虽然难度不低,但获利模式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看得到。

等到内地市场化改革启动,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后,吸引内地企业进入材料领域,比吸引他们进入半导体设备领域,反而更加的容易一些。

内地的整个工业基础都还十分的薄弱,半导体产业更是连最基本的产业链条都没有搭建起来,而英豪自身,在半导体领域其实也只是新兵,刚刚有一点基础而已。

半导体领域与下游的终端领域是有本质不同的。陈兵心里十分明白,这个时候,去想什么与灯塔、霓虹厂商进行正面竞争,实在是言之过早了。

陈兵过去三年中,能够把英豪,在计算机、通讯领域迅速的发展起来,是因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其实都是在创造新的需求,更依赖于“创新”。

陈兵凭借重生的信息差,可以比竞争对手,更早一步来完成“创新”,从而抢先进入市场,享受“创新红利”,吃下最丰厚的一块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即使看到英豪吃的满嘴流油,赚的盆满钵满,也最多是酸溜溜咒骂几句,然后赶紧跟进,来吃英豪留下的残羹剩菜。

但半导体领域已经是被灯塔、霓虹的厂商,抢先占据了的存量市场,已经是被他们视为自己碗里的肉了。

所谓阻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陈兵作为后来者,想要再去争抢这种存量市场就没那么容易了。

尤其是更上游的设备和材料领域,已经被灯塔和霓虹瓜分的差不多了,他们之间互相争夺是一回事,再有新人加入抢夺,极容易受到两方的联手打压。

后来者要与先发者竞争,最好的办法,一定不是去争抢存量市场,而是去抢他们这些先发者,还没有占据的增量市场。

半导体的新增量市场在哪里?

第一个巨大的潜在增量市场就是内地,内地现在的经济规模还很小,根本没有引起西方的足够重视,几乎没人能想到,内地在未来,会出现连续几十年的增长奇迹。

在历史上,内地这种经济增长的过程虽然快,但在经济结构上,是有很多畸形之处的,内地电子产业规模的快速膨胀,是以芯片、电子元器件的大量进口为基础的。

在这个过程中,内地这块增量市场就被西方的那些厂商占据了,而这些厂商在内地市场赚取的巨额利润,就被他们视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等到内地回过头来,想要修补这种畸形结构,对进口的芯片进行国产替代的时候,就极大的冲击了西方的既得利益,利益冲突就逐渐激化了起来。

然而现在陈兵出现了,就可以提前来修补这种畸形结构,尽量从开始就减少这种畸形结构的出现,与这些西方厂商提前争夺内地的市场份额。

内地的市场,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逐步增长放大出来的,而且这个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提升的,这其实更加适宜内地落后的半导体产业发展。

只要内地的半导体产业,在未来几十年里,能够保持不掉队,始终占据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与那些西方厂商的竞争,就可以维持在一种相对温和的竞争状态。

而这个过程中,陈兵还会通过英豪和pbh,引导内地的半导体产业,逐步向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里进行融入,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

而且在与西方厂商争夺内地这个增量市场的同时,陈兵还可以带领着国内半导体产业,进入其他的国际增量市场,在与那些西方厂商冲突不是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不断发展壮大。

这种新的国际增量市场,其实还有很多,切入点,其实就是Ic设计。

未来几十年,全球半导体领域,其实整体还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很多新的芯片应用领域会不断的出现,例如各种通讯芯片、各种消费电子芯片、汽车电子领域等。

其实,每一个新的大型应用领域的出现,对内地的半导体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快速壮大的机会。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内地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必须先搭建起来,而且不能落后国际水平太远。陈兵的金手指可以是杠杆,但要让杠杆能发挥作用,就需要内地半导体产业先建立起足够坚固的支点。

陈兵前世虽然不是专业搞半导体的,对于半导体技术层面,没有太多的金手指,但陈兵却对这些新应用领域出现的时间节点很清楚,可以预先知道,向那个方向投入资源,能够不走弯路,更快的得到回报。

因此,陈兵虽然知道要带动内地半导体产业发展会很艰难,但他却并不急迫。半导体是需要雄厚积累的产业,没有足够的积累,即使有金手指也没有什么用处。

与其现在想着如何与灯塔、霓虹厂商进行竞争,不如先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增加积累。

产业竞争与技术竞争往往被放到一起说,但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有着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

技术竞争,很多时候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这种竞争很多时候,是不需要考虑成本的,也不需要考虑直接的收入回报。

技术竞争,往往比拼的是投入研发的决心,是可以依靠不计成本的持续投入来实现的,在这个方面,内地依靠举国模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但产业竞争完全不同,产业竞争本身就是商业层面的竞争,成本和收益,才是竞争之中的核心所在,技术研发在产业竞争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除了技术要素之外,还有人力成本、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诸多其他的因素,也是影响最终成本和收益的重要事项。

产业竞争之中,一时的技术领先,并不是什么最核心的优势,否则灯塔的电子业一度领先全球,也不会被霓虹在80年代击败了。

历史上,内地半导体产业之所以全面落后,恰恰是在改开之初,就走上了恶性的循环。

80年代,内地半导体产业,缺乏技术优势、缺乏资本投入,甚至都没有成型的产业链,国门一开,就直接被冲击的七零八落。

而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在产业竞争弱势之下,投资越来越谨慎,虽然907、808、909,连接尝试了几次,但全部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达到既定目标,被对手也就越拉越远。

陈兵这次让赵平北上,在沪海投资芯片厂,就是要趁着国门未来,先把内地半导体的架子搭起来,至少在那些西方厂商杀入之前,先建立一个初具雏形的产业链。

如果在英豪的带领之下,这个产业链的架子能够搭起来,至少就有了一些防守能力,而英豪就有机会,带着这个先天略有不足的产业,一点点进入良性循环,慢慢的长大起来。

感谢书友胖子他爹爹、、的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