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郑1652 > 第二章 破敌之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参军,藩主那是什么意思啊?”

走出大帐不过百余步,刚和另外两人分开,甘辉便忍耐不住了,左右张望一番,确定四下无人之后,当即将冯澄世拉到了帐篷的角落之中。

“这话说一半藏一半的,搞得我都糊涂了,藩主不会是真的想要就此撤兵,以退为进吧?”

甘辉六年前就已经投入了郑成功军中,向来以勇武着称,屡次冲锋陷阵,大破清军,如今凭着战功,已经升到了中提督之位,甚至可称当前郑军中的头号大将。

他自然不会觉得自己舍命追随,唯一敬佩的国姓爷畏惧清军,但这支清军不同以往,乃是八旗的野战精锐,若是硬拼,郑军占不到任何便宜。

绿营兵,特别是东南的绿营兵,根本不能和满洲八旗兵相提并论。后者是北方几十年混战养蛊养出来的“怪物”,占有骑兵之利不说,兵甲装备更是精良,同等兵力之下堂而皇之的阵战,郑军绝不能敌。

甘辉和清军打了那么多年仗,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便是他这个郑军中的头号猛将,对金砺所领的近万八旗兵都十分忌惮。

而依当前的局势而言,若是不和清军决战,以金砺大军带来的粮草,这支所谓的清军主力撑不了多久。甚至不出半月,便会不战自退了。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郑军必须不断派兵骚扰袭击清军,使得其不能从漳州府城周边获取补给。如此一来,郑军不仅要分兵各处,损耗也将是难以承受的。

换言之,“两军决战”从某种程度对于郑清双方而言,又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甘提督莫急,藩主既然说了明日要召集诸将详议,自然是已经胸有成竹,十拿九稳了。”冯澄世知道甘辉这人性子直,只见他微微一笑,随即又道:

“以藩主之运筹帷幄,区区金砺又怎么会是对手?依我看啊,这几日之事,不过是藩主故意为之,迷惑清军的。”

“这么说,藩主这是为了让清军轻敌,然后如小盈岭,江东桥那般,诱敌深入,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甘辉的脸色登时一变,笑中满是期待。

“哈哈哈,甘提督不愧是藩主看重的大将,怕是和藩主想到一块去了。”冯澄世抚了抚颔下的胡子,轻声笑道。

他心中对此事自然不完全是这么认为的,但面对甘辉,这么说反而是最合适的。他在郑成功身边那么多年,十分了解对方的脾性,不该说的话绝对不会多说。

毕竟,作为国姓爷身边的心腹谋士,几乎全程参与了各场大战的谋划,冯澄世太清楚此战的重要性了!

两年间,海陆近十场大战,漳南六县都已经拿下,就差这最后一个漳州府城了。若是能一鼓作气击败这支汇聚了福建,浙江两省绿营精锐和八旗强军的清军援兵,不仅漳州城唾手可得,便是整个东南,短时间内都将任由郑军驰骋。

换言之,即将开始的那场大战,是自去年五月以来的一系列反攻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场。

要知道,这个时候,东南实际上还是清强郑弱的格局。郑军海上无敌,可陆地之上,面对满清八旗兵,正面对决仍旧难堪一战。这个时代,没有产粮地,就无法保证大军的训练,是养不出野战强军的。

这也就是原本历史上郑成功屡屡死磕潮州的原因了,甚至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潮州人和郑成功有不共戴天之仇。

供养大军所需的粮草,一直是制约郑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仅仅靠福建沿海的走私,南洋的采购和突袭征收,根本不能满足!

若是此战胜了,郑军就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以漳州平原的万顷土地,数十万人口,供养数万陆上强军,绝对不成问题。

不止如此,此时西南孙李崛起,清军连连失利,无暇东顾,只要此战得胜,歼灭闽浙两省的精锐清军,郑军恢复元气之后,还能乘机攻取泉州,兴化,甚至是粤东的潮惠二府,获得争霸天下的基础。

郑氏集团的运行模式和满清,大西军这样的传统农耕集团是不一样的,只要获得养军所需的土地和优质兵源,财政上依仗海贸的郑军,就能兴贩洋道,以足粮饷。

而不是像大西军一般,虽然在云贵积攒了五年的力量,但若是不能一战溃敌,获得新的土地和人口,以及喘息之机,便难以再战了。

至于满清,在原本历史上也不过是仗着庞大的体量,一步步耗死西南明军的,金砺在永历七年的海澄大战中败于郑成功,清军闽浙主力损失惨重之后,清廷数年间都无法为东南调集兵马。

但以弱胜强,获取土地和人丁,训练强军,也是需要合适的时间窗口的,正如郑成功此时此刻在帐中所想的那般,这几乎可以说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此战不胜,损兵折将不说,更无法在大陆之上获得立足之地,第二年也无法和李定国东西合击,攻取潮惠。没有孙李的牵制,清廷又怎么会和郑成功谈判,那他又如何偷偷发育?

如此一来,驱除鞑虏,恢复河山,便也就是妄谈了!

日转星移,金乌东升,距离漳州府城东南十里的郑军东山大营,中军大帐之外,甘辉,黄廷,黄山三大提督,以及二十几个镇将,营将,都汇聚到了一起。

漳州城内的清军今日一早便已经出城扎营,如今正在调集兵马,似乎马上就要有所行动了,这让所有人都不免担心起来。

冯澄世在帐外和诸将寒暄了一番,甘辉果然已经将昨晚两人的谈话内容透露给了几个心腹,今日诸将又汇聚一堂,这些军伍中人,大多是口无遮拦之辈,因此基本上就相当于宣之于众了。

不过,这也是冯澄世想要的结果,诸将如今都已经知道了这几日的怪事,其实是“藩主”的“破敌之策”,原本忐忑的心情,都平复了不少。

郑成功在军中拥有绝对的威望,是这数万抗清兵马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冯澄世不会多说不该说的话,但这一点却是他可以借由甘辉之口,传达出去,稳定军心的。

作为心腹谋士,在背后默默维护藩主的光辉形象,把莫名失态包装成“破敌策略”,也是他的职责之一。

当然了,甘辉只说了那是自己的猜测,但军中谁人不知他和冯澄世的关系最要好,而前者刚刚升了中提督,后者又是藩主的参军谋士。这两人传出的消息,岂能是空穴来风?

很快,在冯澄世和三大提督的领头之下,诸将进入大帐,终于见到了恢复如初,气势凛然的国姓爷。

简单的军礼之后,精神状态已然趋于稳定的“郑成功”如同往常一般,毫无违和地亲自主持起了军议,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变端一般。

“藩主,清军主将金砺今日一早便已经率部出城扎营了,杨名高(福建提督),王进功(建宁总兵),王邦俊(漳州总兵),马进宝(金华总兵)等部也已经悉数出城。”前提督黄廷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据哨骑侦探到的军情来看,清军出城的总兵马在两万以上,其中金砺所部的八旗军近万,杨名高,王进功,王邦俊所部的福建绿营和来援的南直隶,浙江绿营,各部兵将加起来恐怕超过一万五千。”

“福建绿营都是些残兵败将,早就被咱们打怕了,根本不足为惧,而南直隶和浙江来援的绿营兵,也不过是一路货色,军备战力都不强,这一万五千兵马,能和咱们硬碰硬打一仗的,恐怕不到一万。最要紧的,还是金砺所领的八旗兵。”甘辉听罢,当即出言道。

“嗯,说的不错。”郑成功微微点头,但又忽然话锋一转道,“但八旗兵一到,恐怕这些败兵,又有了一战的胆气。”

此言一出,诸将都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他们虽然在野战中击败了成千上万的绿营兵,但是对于满洲兵,还是心存畏惧。

军队的信心和士气只能依靠战场上的胜利的塑造,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但郑军还缺一场和满洲兵一决雌雄的野战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战场上的必胜信心。

“清军有什么调动吗?”郑成功早就猜到了诸将的反应,他面不改色,又继续问道。

“清军主力倒是没有异动,不过派出了两支偏师,都是千人以上。一支截断了新桥,应当是要防止我大军趁乱进攻漳州城,另外一支进驻了江东桥以北的万松关,想要牵制我大军在北面的行动。”黄廷又继续汇报道。

“金砺乃是清军中的悍将,领兵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他这么做,恐怕是有什么阴谋。”右提督黄山想了想,又道:“可这两路兵马都只是防御之用,难不成他是想等我大军松懈下来,再发动攻击?”

“这么说也有几分道理,毕竟整个福建的绿营兵都已经被咱们击溃了,金砺恐怕也不敢掉以轻心,轻易冒进。”甘辉颇有几分得意道,这其中他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

“金砺在等北风!”郑成功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道。

“北风?”诸将闻言,齐齐看向了郑成功,异口同声疑问道。

“没错,就是北风。”郑成功说着,扭头看向了甘辉,赞许道:

“满洲兵虽然强悍,但我军屡战屡胜,士气正盛,而且鞑子骑兵所畏惧的火器,正是我军之强项。

现在西南战事吃紧,清廷用兵正棘,金砺这支兵马是清廷在闽浙的最后主力了,正如甘辉所言,他绝不敢掉以轻心。”

“藩主的意思是,金砺想要借着北风,我大军火器难以施展,甚至会被反噬之际,依仗骑兵,发起突袭?”冯澄世忽然出言,一语中的。

其实,郑成功也不清楚金砺是不是在等北风,但在他的记忆里面,最终的结果就是这样的。无论这是金砺早有预谋的,还是对方在原本历史上抓住了战场上的偶然机会,只要最后对上了,那都将是他料事如神。

知道了最终的结果,想要倒推出原因,难道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吗?所谓的合理逻辑,其实并不一定可靠,毕竟现实是最不讲道理的。

而且,正如同昨晚甘辉和冯澄世所言的那般,现在两军对垒,相距不到十里,其实弄不出什么花招。无论是原本历史上,还是当前,如小盈岭伏击战,江东桥大战那般,摆开军阵,设下埋伏,以火器拒敌,都是郑军最好的选择。

完全融合了原主的技艺和记忆之后,郑成功自然也会做出几乎同样的选择,但堂堂国姓爷的本事可不止这些,真正的破敌之策,他已经了然于胸了。

“嗯,没错。”郑成功点了点头,忽然看向了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定西侯张名振,问道:“名振,你和金砺交手过多次,若是他真的要借助北风,你可有破敌之策?”

张名振闻言,似乎早有准备,拱手抱拳,镇静自若道:“将军,末将觉得,要破清军骑兵,关键还是在火器,但金砺久经战阵,早有提防,我军必须出其不意,才能制胜。”

“哦,继续说下去。”郑成功微微挑眉,颇有些意外道。

他原本问张名振,是另有企图的,毕竟如今在漳州参与决战的郑军兵马中,以张名振为首的鲁王一系有数千人,但是并没有真正归顺,更像是来助战的。

在自己一手组建起来的大军中,郑成功自然有无上权威,可以“独断专行”,福威自操,军中将士也都以他马首是瞻,可自成一体,刚刚投靠不久的鲁王一系,就没有那么听话了。

这样的事情郑成功自然不能容忍,郑联,郑彩,郑鸿逵这些曾经叱诧东南的人物都被他先后压服,吞并了兵马,甚至斩杀,更何况是鲁王一系的张名振?郑军中就有不少大将是鲁王一系投靠过来的。

能在短短四年间整合整个福建的抗清力量,郑成功可不是什么白莲花,在这个你死我活的时代,不够心狠手辣,只能成为别人的踏脚石。他必须保证自己的军队只有一个核心,也从来不信所谓的友军。

借着这次大战的兵马部署,来个“一箭双雕”,彻底收服张名振,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不过,现在看张名振的样子,俨然是早有准备的。毕竟,浙江清军,满清平南将军金砺,可是他的老对手了。

“是。”张名振朝着众将拱了拱手,他其实也是刚刚被郑成功一提点,才突然想到了新的对策:

“就算咱们知道了清军要利用北风这一点,也还是得想办法对付他们的骑兵,否则此战还是难以取胜。

而要达到出其不意,击溃满洲骑兵的效果,就必须得改变原本的作战方略。金砺所领的是八旗兵,虽然小心谨慎,但其镇守浙江时,屡屡获胜,心中必然还是轻视我大军的,这是咱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不错,本藩也是这么想的。”郑成功随即接上,他已经明白了张名振的意思,剩下的话,就得他亲自来说了。

“小盈岭和江东桥两场大战,咱们都是用了同样的战法。这一次,只要接战军阵部署不变,清军必然也会以为咱们要故技重施,而这正是咱们出奇制胜的关键。

而且,不仅仅是诱敌攻击大阵左翼,将北风化为己用。破敌的关键还在于那些心胆坠地的绿营兵,只要溃兵一冲,鞑子的骑兵自然就发挥不出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