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郑1652 > 第五十六章 军政大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3章 军政大会

李定国的参观团被郑泰好吃好喝地招待了十几日,也基本上在漳州府城内外转了一大圈之后,失望中又颇有些得意地乘船返回了广西。

失望因为是靳统武和徐天佑没有在民政和军队上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他们发现郑成功的那些手段和政策,和大西军在西南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屯堡就是营庄,屯长就是管庄,军队也依旧是营兵制和改良之后的鸳鸯阵。就是郑军的兵甲火器要好很多,也多很多,这让他们颇为嫉妒。

不过,失望是因为这个,得意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当靳统武和徐天佑等人发现原本以为有什么强大之处的郑军其实也不过如此之后,两人心中自然就少了那股恭敬,然后不可避免地生出了自得之意。

毕竟,他们本来就在一支强大的军队里面任职,还在其中得到了重用,获得了肯定,又是李定国的忠实簇拥,此番参观了郑军之后,对本家也更加充满了信心。

至于海贸,钱庄之类的事务,两人基本上一窍不通,只是例行公事般的看了个样子,但他们顺利地签下了贸易大单,为李定国正在筹建的火器营筹集到了几十万饷银,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了。

兴复了粤西五府,又迁移了广州府的十数万百姓之后,李定国虽然人力和钱粮暂时不算紧缺,也得以利用广东的工匠,为大军铸炮造甲。可军队可以“以粮代饷”,但购买军需物资和武器军备的时候,就需要银子了。

而这笔转卖初级原料和粮食,牲畜的钱,已经足够他解决火器营装备的燃眉之急了。毕竟这些东西的成本不高,大部分属于徭役和赋税,桂西北的土司堡寨慑于李定国的军威,也只能低价卖给他马匹。

这个时期,澳门铸炮厂造出来的千斤大炮,不仅质量优良,而且价格还十分便宜。若是没有回扣和贪墨,也不过几百两一门,便是近三千斤的那种型号,价格也不会超过两千两一门,可谓是“物美价廉”。

当然,除了火炮之外,炮手,炮弹,火药等等,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什么样的火药都能用在这样的火炮上。否则火炮的威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是毁坏炮管。

李定国筹建的火器营短期内是为攻打桂林准备的,所以一开始只要求装备五十多门大小火炮,他计划等到第二次攻打广州的时候,再把火炮的数目翻一翻,特别是千斤以上的大炮。

所以,他如今的财政压力倒也不算太大,几十万两白银足够缓过这阵子了。至于再往后,当然是拿下广州,粤北,然后北上兴复江西,只要战场上获得了胜利,钱粮兵马自然都能得到补充。

李定国需要获得乡绅和南明旧官僚的支持,以获取“道义”来和以营庄为本的孙可望斗争,他不能对乡绅下手,只能靠战争获得更多资源。

当然,这笔钱虽然从明郑流向了李定国,但很快也会通过海上贸易和澳门的铸炮厂,重新流回明郑。而得到了明郑支持的澳门,也将重新从困境中走出。

随着李定国参观团的离开,周全斌安排妥当惠州府的军务之后,也回到了漳州。明郑的军政大会,随之拉开了帷幕。

.

永历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漳州府城“招讨大将军府”的大门前,卫兵林立,附近的街道已经被全面封锁。这些士兵全部来自于銮仪镇,他们每一个都是身披银白色铁甲,腰佩厚背戚刀,头上还戴着一顶白缨铁盔,看起来十分威武。

而“招讨大将军府”的院子里面,已经站满了从潮惠漳三府各处赶来的文武官员,他们大多都是最近两日内回到漳州府城的,并在今日的军政大会开始之前一个时辰,就赶来等候了,此时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交换着自己听到的消息,整个院子里都是说话的嘈杂声。

这些官员无论文武,许多相互间都认识,甚至私下里还是朋友,但他们之前被分派到了不同地方,又都只知道自己部门的新安排,对于传闻中那几个要被委以重任的红人,以及军队和民政那几个至关重要的职位到底会花落谁家,都十分感兴趣。

张名振和张煌言也早早就来到了“招讨大将军府”,此时两人正站在回廊的一根柱子边上小声地说着话。张煌言和王忠孝一起出使过西南,又主管了同安等地的屯堡建设,在民政体系中已经颇有威望,不时有官员来和他打招呼。

而原本资历更老,地位更高的张名振,因为有资格参加大会的部下亲信全都留在了崇明-舟山,和原本同属于鲁王一系的周瑞等人又不和,这个时候就不免受到冷落了,这让他心中隐隐有些不舒服。

但张名振也不是喜怒轻易形于色的人,他表面上依旧气定神闲,就好像如此也落得清净一般。不过,前来问候张煌言的人,一般也会尊称他一声“张侯爷”。

“大人,您猜的果然没错,国姓爷在潮州和惠州确实是有新的打算,到时候屯堡这一块,或许除了那些不识时务,负隅顽抗的,其他都是在原有的堡寨基础上进行屯堡改造,原本的宗族关系依旧保留,只是要清丈土地,核定赋税。另外,那些堡寨之中,佃户的租息也有相应的要求......”

张煌言正站在张名振右侧,小声地说道:“而且,到时候民政里面会有好几个部门盯着那些屯堡,那些几万人的大堡寨,也会被就地分成五六个,甚至十个,分给原本宗族内不同的长老管理,还有商社到时候也会......”

在军政大会召开之前,各个部门的主官已经基本确定,涉及到的部门调整和机构设立,也都已经基本完成,郑成功更是找了对应的每一个主官面谈,让他们在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继续调整,其中屯堡便是重中之重。

而张名振似乎早就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他听完张煌言的话之后微微笑道:

“长泰,同安,高浦所这些地方被清军严重破坏,人口损失极大,但是潮州,惠州,还有漳州其他地方都不同,自然不能还和同安这边一样,全面推行屯堡。

但是,借着屯堡改造的名头,分化切割那些大寨倒是完全没问题的。若是真的有看不清局势的,反而是给了国姓爷占田的机会,连原本的地租都不用给了。”

张煌言点了点头,又道:“如今,民政最重要的事务便是屯堡的推行了。没有屯堡,粮食,徭役和兵源都会受到影响,仅仅靠海贸,也撑不起这数万大军的财政。正如大人所言,就算不是屯堡,也必须套上一个屯堡的名号,清丈土地,确保赋税收得上来,至少官府的威望要保持住。”

张名振听了,对张煌言更是欣赏,他一直以来都很看好这个年纪轻轻就颇具战略眼光的后辈,如今看着对方迅速成长,更是欣慰。

要知道,官府的威望是必须保持住的,很多时候事情不是那个事情,但一定要说是那个事情,便是这个道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而别人明白,你不明白,那就绝对是要吃亏的。

而当这两个原本明郑体系外的人,看到了抗清的希望之后,已经完全不把自己当作外人,正在角落里为了明郑的未来,谈着话的时候,郑泰和郑鸿逵两个郑家的实权人物,也正在“亲切友好”地交流着。

郑泰对郑鸿逵的雷霆手段颇有微词,特别是一些颇有能力的手下还被郑鸿逵拉拢走了。而郑鸿逵对于郑泰手下的三个部门,有两个是专门压着自己的,更是心存芥蒂。

“四老爷,您听我一句劝,还是得注意休息,上了年纪的人了,别和我们这些后生较劲,也别什么事都那么冲动,小心气坏了自个的身子。”郑泰语气恭敬地关心道,但任谁都听出来其中火药味十足。

“郑泰,你小子真是孝顺啊,还知道关心四叔的身子。”手下的官员们就聚在身边,郑鸿逵也毫不示弱,阴阳怪气道:

“你要是真的孝顺四叔,就好好干,管好市舶司和山海钱庄,别到时候又要四叔给伱擦屁股。特别是啊,别老招那些一天能喝一两银子茶的败家玩意,也别招那些笨手笨脚的,老是摔坏了货物,让郑家白白蒙了损失。”

郑泰闻言,脸色顿时一沉,这些都是增加损耗的手段。不过,这些事情在做账的时候,已经被郑泰故意模糊了,他并不怕郑鸿逵能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来。

“四叔说的是,今后侄儿一定恪尽职守,绝对不让钱庄和市舶司有任何漏洞可钻,到时候只要是有不合规矩的,侄儿一定严惩不贷。。”

郑鸿逵听出了对方这是光明正大地指向他,也清楚对方可能是记恨自己不留情面,但他必须要那么做,不然他就危险了,郑泰也不会好过,他们两个人本来就该势同水火。更何况,此时他们手下的官员都在周围看着呢,两人谁也不愿因此折损了自己的威望。

“本就该如此,否则四叔我到时候去砍红毛的时候,你小子还在背后拖后腿。将来海上的生意可没有以前那么好做了,太平掌柜好当,四叔的这个掌柜,可不好当。”

“四叔放心,若是砍红毛,侄子一定全力相助。”

郑泰听到郑鸿逵将来要去和红夷抢生意之后,面色突然一改,他并不否认自己就是一个太平掌柜。而主管海上贸易多年,他也清楚如今郑家的生意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只能往南洋扩张,真刀真枪从那些红毛的手上抢,但这必然十分困难,将来海上的恶战也是少不了的。

“别的不说,这些红毛占着台湾,又屡屡想要劫持我们郑家的商船,侄子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若是四叔要打,千万别和他们客气,不把他们打服了,南洋的很多生意咱们都没办法经营。”

郑鸿逵听到郑泰突然改了口风,知道对方也不想再那样争下去了,如今借着红毛的话题一致对外,正是最佳的机会,他随即也顺势而下。郑鸿逵主管海外贸易,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打服海上的其他贸易势力,甚至是将这些竞争势力彻底消灭。

周全斌此时正站在军队的一边,他正十分敷衍地听着万礼的抱怨,眼睛却一直在关注着另一边的郑鸿逵,这个老上司居然能受到如此重用,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不过,他也了解到了海贸和商业的改革,知道郑鸿逵没有和他接触的机会,对方行事向来老辣,也绝对不会主动触碰这条红线。

当前潮惠二府新招募的一万多新兵正在按照计划训练,负责指导新兵训练的“预备军官团”已经分配到了几大训练营地,这些新兵和“预备军官团”虽然都受他的管理,但其实真正听命的,还是郑成功。

别的不说,就是所谓的“预备军官团”,近半数来自銮仪镇,都是郑成功的亲卫出身。剩下的又是各个军镇的精锐,周全斌若是没有郑成功的军令,如何能指挥得动?

而从总理监营独立出来的教导队,已经扎根进了每一个新兵千总部,每日灌输的都是忠于国姓爷,抗清灭虏的思想,他又哪里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周全斌,你在惠州真是好,有那么多兵管着,老子就惨了,手底下就四千人......”

万礼原本还在说着其他事情的,但好像还是有些不甘心,特别是他面前的周全斌如今独领一军,又在惠州管着上万新兵,这些可都是他梦寐以求的啊!当然,若按万礼的要求,那就有点高了,这上万新兵得全部换成虎卫。

“万礼,你倒还觉得委屈了?要是你愿意去练新兵,直接和藩主说,那虎卫营也别给别人了,老子替你领,到时候只要藩主一点头,老子的这个后军提督就是你的了。”周全斌一听,就知道万礼再说下去就要犯政治错误了,也不敢再敷衍,赶紧打断道:

“我看你啊,是又舍不得虎卫营,又想要当提督。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还都被你占去了?你小子想得倒美啊,一万虎卫。藩主让你独领虎卫营,新分出来的武卫营也是你的亲信部下在管,这得是多大的信任了,你还不知足?”

万礼之前被甘辉骂了一顿之后,其实已经服气了大半,毕竟虎卫营给谁,谁就是明郑大军的拳头,单单是这一点,就比“前军”和“后军”的那两个所谓提督要强得多了。不过,他见到周全斌之后,就忍不住抱怨了起来,所幸最后的那些话没当众说出来。

周全斌知道人心便是如此,便是他也并不满足当下,只不过他不会说出来罢了。同时,他也更加明白了“预备军官团”和“教导队”的重要性,只要基层士兵和军官万众一心,那高层的将领有小心思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而万礼又被训斥,正要岔开话题的时候,院子里突然响起了一声军号。原本还一片喧闹的大院顿时安静了下来,然后甘辉和洪旭就从里面走了出来,将这些官员领进了大将军府东面,一个新修的会场之中。

郑成功,冯澄世早已经在里面坐着了,十几个全副武装的銮仪镇卫兵正护卫在两人的身边,会场之内也有其他的卫兵正在引导进来的官员寻找各自的座位。军队和民政的官员分坐两边,张名振和张煌言就此分开,而海贸能来的主管不多,郑鸿逵跟着郑泰坐到了民政和商业的那一边。

这些官员进到这个颇为宏大的新会场之后,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没有人再交头接耳,或者是窃窃私语,民政和商业的官员甚至坐得和那些军官一样端正,他们也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知道这个时候怎么在国姓爷面前保持自己的形象。

很快,郑成功和冯澄世,以及洪旭,甘辉三人一起走上了会场的演讲台,台下一时之间仿佛停滞了一般,不仅没人说话了,也没人再动弹一下,就是头皮痒了,也没人挠。

虽然最终的任命还没有下来,但所有人都明白,洪旭和甘辉,就是民事和军队二把手,冯澄世则是藩主的心腹智囊,这三人才是真正无可撼动的主官。而明郑的唯一领袖,则是这三人永远都会忠诚的国姓爷!

随着洪旭踏步上前一声大喊,台下的官员纷纷起身,半个会场“刷”的一声,顿时拔高了一大截,上百名文武官员同时朝着郑成功行礼,一旁的冯澄世,甘辉,还有上前的洪旭,也同样如此。

郑成功简单回礼之后,台下的官员们齐齐坐下,洪旭便开始了明郑第一次“军政大会”的主持,整个会场上,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合适这个工作。冯澄世虽然能说会道,但资历和威信还远不够。

洪旭再度踏步上前,他的眼神依旧锐利,面色威严,此时看起来更是神态自如,就好像此时此刻主持的不是“军政大会”,而是平时民事的普通会议一般,这份镇静和气场来自于他为明郑所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扫了一眼台下的众人之后,洪旭洪亮的声音响起,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便是永历皇帝对郑成功的封赏,这一次,郑成功正式接受了“延平王”的爵位,再加上国姓的恩典,他已然成为了朱家宗室之外,大明最正统的代表。而成为大明的“王”,也是他正式开府建制,总督东南军政的一大倚仗。

不过,郑成功并没有在今日的会场上刻意宣扬这一点,圣旨只是简单宣读而过,他并不希望在他的体系里面,增加永历皇帝更多的威严,他只是需要那么一个名号,统合整个东南,甚至是将来整个中华的力量。

明郑体系内有着多方力量,且不说张名振和张煌言,林察和周瑞,卢若腾和王忠孝,以及郝尚久这些外人,就是郑鸿逵,郑泰,万礼,周全斌这些自己人,也都有着各自的私心。这个王爵和国姓的荣耀可以替郑成功有效整合牵制他们。

随着永历皇帝对郑成功的封赏诏书宣读完毕,洪旭并没有宣读永历皇帝对其他文武官员的空头封赏,而是直接转入了大会的正式议程。那些圣旨郑成功打算在他的任命宣布之后,再下发给各个官员。

“接下来,请中军提督甘辉宣读征虏大将军府体制,以及‘五军署’,五军兵马建制和官员任免!”洪旭说罢,随即转身退到了一边,甘辉昂首挺胸,也和洪旭一样,踏步上前,台下的军官将领们一时振奋,个个翘首以盼,这是他们今日最关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