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借题发挥

1981年10月20号,有关翻译的事情终于得到了部里明确的回复。

韩坤原本的打算是准备招一个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却没想到部里直接安排了一个长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干部,倒是让韩坤有点受宠若惊。

此种情况,是部里综合考虑的结果,也是征得对方的意见后下的文件。

可能是部里担心年轻学生经验单薄,又顾及到创汇的重要性,这才下了重注,直接给三产安排了一个有经验的翻译。

目前,通知已经下发到了厂里,而吴国斌也拿到了相关的文件,预计在23号之前就能赶到金州报到。

翻译人员到位,吴国斌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心情很是舒畅,说道:“小韩,既然翻译马上到位了,你那边也要动起来。该准备的就准备好,免得工作一直无法开展。”

其实,这话都不用吴国斌说,韩坤早就准备好了。而且人员的筹备已经完成了,相关的培训也在进行中。

只要翻译人员到位,相关的产品培训工作就可以马上结束。经过简单的沟通之后,就可以带着整个团队赶往商品贸易中心工作。

当然,这段时间吴国斌一直忙于技改工作,而韩坤也没有向上汇报,这才有了吴国斌亲自问讯。

考虑到吴国斌的忙碌的时间,韩坤也是如实相告,说道:“吴厂,销售团队已经组建完毕,只等你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展工作!”

听了韩坤的吹捧,吴国斌坦然笑纳,说道:“那就好,由你盯着我就放心了。”

主管外销的销售团队是水益海临走之前批准的,其领导权直接归属到了大众商贸,彻底执行了产销分离的制度,杜绝了自行车厂单独开展销售工作可能性。

在销售团队成立伊始,车厂跟商品贸易中心的工作一直是安平在跟踪。等人员陆续配齐之后,韩坤顺势将工作移交到了销售团队的手里,完成了最后的调整。

停顿了片刻,吴国斌又想到了工作之外的事情,不免多问了几句生活上的具体安排,说道:“那边的住房安排呢?”

金州化工在南边没有任何派驻机构,在住房上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这事韩坤已经跟商品贸易中心沟通过了,说道:“住房已经安排好了,人员过去后就可以入住。”

“商品贸易中心还是很支持出口的工作,给过去的员工准备了办公室,也准备了一套住房。就是住房面积小了点,需要四个人住一间!”

加上马上到岗的翻译,整个销售团队有四个人。住房跟金州这边的单身宿舍差不多,谈不上有多辛苦,就是离厂远了点。

吴国斌长时间从事后勤工作,考虑事情相对比较周全,顿了片刻,说道:“南边的同志已经很关照了,咱们也不能太过亏欠派过去的同志,在津贴方面要多关照一下。”

“况且,他们是厂里能不能创汇的关键,不能只干活,不给钱!”

这都是应有之意,而且韩坤从来也不会亏待做事的人,自然也是做了这方面的补贴标准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拿给吴国斌批复。

现在正好吴国斌提起,韩坤也不打算等下次了,说道:“吴厂,津贴标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我这就去拿过来!”

津贴是收买人心的事情,必须要做好。尤其整个销售团队还不在眼皮子底下,必须要给与更多的奖励,争取做出成绩。

回办公室取了津贴的方案之后,韩坤又回到了吴国斌的办公室。就津贴补助的事情,两人又聊了很久。

去南方商品贸易中心开拓外贸市场的是大众商贸的副经理,年约32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年纪。因为商业街的迅猛发展,被韩坤从三产中挖掘了出来。

正是得益于他对商业街的贡献,韩坤才将他提到了大众商贸副经理的位置,现在又将外贸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三天后,也就是10月23号,部里安排的翻译赶到了金州。韩坤作为管理中心的直接负责人,亲自接待了对方,表达了对翻译的重视。

而后,就生产团队和销售团队,韩坤主持了一次座谈会,重在生产与销售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以及解答生产和销售的若干问题。

其中就包括产能、产品优势及成本,相关人员做到了心里有数。

临出发之前,韩坤将准备好的产品简介册子交给了销售团队,要求销售人员一定要全方位的介绍厂里的优势。

理论上来说,现阶段还不存在这些优势,但韩坤还是把这话说了出去。主要还是车厂没有人才团队储备,无法形成长期的优势。

即使有韩坤的神来之笔,但也不可能坚持太久,还是要培养属于车厂自己的人才团队才行。只有这样,车厂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目前,韩坤也只这样做的。

自行车厂和风扇厂已经有了产品设计中心,相关的设计团队也正在陆续筹备中,等1982年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韩坤就会申请更多的名额到三产任职。

而筹备中的设计团队,都是韩坤从三产各单位调过来的。学历上差了一点,但没人用的时候,也只能将就着用。

至于这些年轻人,最后能学出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就等最后展出的成果了。

座谈会连续开了三天,互相解答了各方的问题之后,销售团队才赶往了南方,准备展开推销的工作。

此时,也到了韩宥真周岁的时间,简单抓了个周,韩坤也开启了忙碌的工作。

1981年11月3号下午上班,韩坤刚屁股还没有坐热,安平就赶到了办公室,一副怒气冲冲的说道:“主任,生产车间昨晚出问题了,检查出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

安平直接拿出了车厂问题,其意不言而喻,就是想问这事该怎么办,要怎么办!

产品的情况韩坤还没了解清楚,自然不可能直接下论断,反而询问着缘由,说道:“具体怎么回事?”

安平负责监管车厂的生产,对产品的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说道:“昨晚我加了个班,有质检的同志说这一批的产品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早上我找了生产部门了解情况,但是张继勇态度相当恶劣,说是国内都可以,为啥国外就不可以!”

这段时间,韩坤一直在找机会。

现在机会送上门来了,就由不得张继勇继续闹腾。借着现在这股子气氛,韩坤也表现的很生气,直接拿起电话给张继勇打了一通电话。

张继勇表现的很不在乎,一副慵懒的样子赶到了韩坤的办公室。

韩坤本身就想将张继勇调职,只是一直缺少机会罢了。不过,机会来了,就不允许韩坤错过。

考虑到吃相的问题,以及掩人口舌。韩坤表面的工作也做的很到位,为接下来的怒火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看到懒散的张继勇,韩坤先是确定了产品是否存在问题。得到了张继勇的承认后,韩坤也不装了,‘怒火冲天’的说道:“张继勇,你还有没有一点组织性了!”

“管理中心再三提出要求,出口的产品必须按照现有的标准执行,你是怎么做的!”

副主任的任命没下来,张继勇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子火。仗着郑友军的信任,张继勇不满的说道:“韩主任,你这不是为难车厂的同志们嘛!”

“本来可以按照国内的标准执行,你偏要新制定一个标准,有这么为难车厂的工人的嘛!”

借着产品质量的由头,韩坤彻底发挥了表演的技能,把张继勇擅自更改标准的事情传言了出去。

事实上,管不住底下人,确实也不是什么长面子的事情。但是张继勇更改管理中心定下来的标准,就有违组织度,必须以儆效尤。

随即,韩坤也做出了相关的处罚,以不符合生产的性质,将张继勇调职到了尚未成立的箱包厂。

当然,这个事情韩坤无法一人决定,还是要在总务处的会议上争论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