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明太孙 > 第247章 舞台、表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9章 舞台 表演

汤和担心自己的子孙被边缘化,担心信国公一脉离开了权力中心。

所以拼着一张老脸,现在也需要来为自己的子孙谋个出路。哪怕有着国公的爵位看起来就显赫和衣食无忧了,仕途的起点也非常高。

可是久在朝堂,汤和也明白一旦离开了权力中心,再风光也只是一个假象。只是有着一个空架子的话,那也是无根之源,说不定就会因为一些变故而彻底葬送满府的富贵。

子孙需要有前程,不一定就是要特别能力出众,跟对人显然是最重要的。

汤和对此深有感触,当初的开国公侯里头,汤和清楚很多人比他更有能力,那些人似乎也只是缺少一些机会和信任。同样也可以看看武定侯郭英,这也有能力,但是在侯爵当中并不拔尖。

说到底就是跟对了人,有着皇帝的信任,他们自然不缺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也能够为子孙后代谋取到足够多的的富贵。

得到了皇太孙的一些肯定,汤和心里也踏实了,太孙殿下有安排就好。

本来朱雄英觉得自己需要不断的积累,需要大量的提升大明的钢铁产量。可是现在的他不这么觉得,简单的来说就是大明朝的钢铁产量足够了,甚至有些富余。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因为现在的的冶铁水平已经足够先进了。炒钢法已经成熟,开始了规模化、量产化和生熟铁连续生产模式。

而现在大明朝有十三个矿区有朝廷经营的铁冶。每年的产量,差不多是一千八百万斤,这是唐代的九倍、北宋的三倍!

现在可不是几百年后,现如今的钢铁主要是用作军械和一些农具,不需要特别大的需求。

这也是朱雄英准备在云南率先尝试引入民间资本的力量去炼铜的原因,因为老朱现在已经动了心思,准备罢朝廷的冶铁所,因为太多的钢铁用不掉!

找到铁矿、提升钢铁产量,现在对大明暂时没有太大的需求。而铜这些东西,才是大明最紧缺的,这也是朱雄英一直不是特别着急的原因,只是在不断的进行一些观察、尝试。

提升一些钢铁的质量,这对于朱雄英来说更重要,他期待着一些高碳钢。

炼铁,好似没有那么着急,朱雄英关注的焦点就是石灰,这也是在从知道淮南有很多煤矿的时候,朱雄英就一直在留意了。

这么些年朱雄英也没有一门心思的憋着劲的去捣鼓纺织机之类的,也是因为现在大明朝的织布机也算是先进了。‘衣被天下’的黄道婆革新了一些棉纺织技术,再加上历史上的中原王朝的纺织技术就足够先进,朱雄英自然也不需要担心。

他和老朱一样,其实在乎的是大明朝的棉花种植面积。

老朱可是有规定的,凡百姓有农田十亩,最少半亩要用来种植棉花。

对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来说,衣食最为重要。棉布现在大面积的推行和纺织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大明朝暂时没有太大的穿衣危机。

有些所谓的技术树,没必要急着攀,也不需要小看古人的厉害。大明朝现在的钢铁产量,等同于欧洲总和。炒钢法之类的,欧洲需要到十八世纪中叶才能掌握,当然这与大明的炒钢也有不同。

朱雄英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也明白自己现在需要如何去努力,方向性的事情掌握就好。

皇太孙升殿,凤阳府的文武百官自然是乖乖来朝拜。

朱雄英也仔细的询问了一些民生的事情,他很在乎春耕的一些准备工作。也需要仔细询问一下百姓们的农具、粮种,这些都需要关心和在乎。

要说老朱在乎百姓,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各地县衙其实都有专门的部门,需要负责在百姓没有粮种的时候给与赊欠。

老朱其实设立了预备仓、济农仓、社仓等,可以说大明朝的救灾体系等等,现在是比较齐备的。

各地都有储备仓,百姓有余粮,愿意换银子,许运去粮库缴纳,按时价还,官府用银子,就可使百姓富裕。若是遇到灾年,就会开垦粮仓,庶几民免于饥荒。

而除了灾荒之外,百姓也可以通过‘贷款’来借粮。这些贷款分为无息贷款和利息贷款,并且在丰收的时候会还给朝廷。

除了粮种之外,百姓也可以借耕牛等农具,这也不至于有太大的负担,朝廷要的利息很低。

在询问了一些民生问题之后,朱雄英也叫来了宋忠,大名鼎鼎的锦衣卫当堂直接公布一些官吏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行为。

朱雄英也毫不留情,直接宣布处死一位县令,将巧立名目、压榨百姓的小吏正法三人。欺压迁民的地主豪强三人被抄家、满府发配,一位没能渎职的粮长罢免、抄家。

看着朱雄英面无表情的铁血批判,凤阳府的文武百官战战兢兢,这一位也不是什么好招惹的。

常茂这时候也来奏报,一个屯田卫所的指挥使令卫所士卒为自家种田,直接被朱雄英命斩首示众。正三品的指挥使说杀就杀了,自然也就不在乎凌虐士卒的正五品千户或者是酗酒、怠慢演练的六品百户等人了。

皇太孙看起来是在大杀四方,甚至他好似根本没有打算奏报都城的皇帝一般,直接决定或杀或贬一些官吏,这才是最让百官们战战兢兢的原因。

这一位看起来太强势了,似乎也根本没打算优容一些官员的样子。他和洪武皇帝一样,但凡有官吏贪赃枉法、失职无能,那么定然不存在什么手下留情的说法。

有着这样的一个君主,毫无疑问对于百官来说就是折磨和煎熬了。但是他们也根本没有其他的办法,因为他们摊上的就是这样的君主。

有过必罚,这是肯定的。那么有功自然也就需要赏赐,不管是文武官员,有政绩的自然就值得提拔、重用,这也是一个君主应该要做的事情。

朱雄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除了一些人战战兢兢之外,也有不少人心里激荡。

权力什么的根本不要在乎,而是皇太孙表现出来的贤明,那才是一些人关心的焦点。

哪怕外界再怎么传颂太孙年少英武、睿智聪慧,那其实都没用。还是要在乎皇太孙施政、理政的表现,这也是很多人在关注着朱雄英的一个地方。

尤其是在他开始出现在朝堂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不少人在乎这些事情了。

皇储、接班人,这就是大明未来的当家人,他的能力和性格,会影响这个天下的走向。

完成了一些事情的处理,朱雄英也算是可以稍微松口气了。为了在升殿的这些表现,他可是准备许久了,甚至老朱和朱标也准备了许久。

要不然的话,朱雄英也不会有这这么详尽的情报,干净利落的处理那些官吏、地主豪强,自然也就是锦衣卫以及御史台那边已经有了消息,只等着合适的时候来处置了。

现在让朱雄英来处置就看起来非常不错了,原因就是立威,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朱雄英回到了后宫,何玉瑶就笑着说道,“夫君,臣妾翻看了一些命妇的奏章,多半也是想着要回乡祭祖。”

“你看着办就是。”朱雄英就笑着说道,“说来这到底是帝乡,此前淮西勋贵也多。当初随着祖父的功臣不少,现在也是该风风光光的回乡祭祖,不该只是俺们要在祖宗跟前尽孝。”

何玉瑶自然也明白这就是朱雄英帮她立威,让她施恩,这一次特意带着一些命妇,自然也就是为了让太孙妃好好的施恩、管教,让这些命妇更加清楚的知道太孙妃的分量。

这些事情应该要做,不能只是想着朱雄英的威信,何玉瑶这个太孙妃也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些事情大家也是心里有数,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没什么好说的。

朱雄英懒洋洋的躺在椅子上,问道,“这一趟命妇里头,可有祖上有大功的?”

何玉瑶就连忙说道,“臣妾倒是留意了一些,回乡前祖父和娘也有交代,臣妾倒是能代为下懿旨。”

听到这个回答,朱雄英也就不说什么了,看起来马皇后和常氏也都有安排。那就没必要朱雄英瞎操心了,她们的能力根本不需要多怀疑,自然能安排的非常周到。

其实这一次回乡,不管是对朱雄英来说,或者是对何玉瑶来说,都是一场展示,很多人都提前做好了准备,早就将舞台搭建好了,就等着他们粉墨登场了。

这也算是得心应手的,朱雄英和何玉瑶没有丝毫的压力,很多的事情都驾轻就熟了。

正常发挥也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有什么压力。不管是朱雄英还是何玉瑶,也都只是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本分而已,这些也都是属于以他们的身份需要承担起来的责任。

这一场看起来不少人关心的舞台,太孙和太孙妃的表现,到目前来说堪称完美。他们的所作所为,肯定不只是凤阳的人知道,朝堂上的人很快也会知道,天下的黎民百姓也会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