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鸡鸣,天才蒙蒙亮,尚未日出。

姜骧已经起身,穿戴整齐,开始出操。

这是自6岁就开始的,每日雷打不动。即便如今新婚燕尔,姜骧也没有贪图享乐。

带着宿慧穿越而来的姜骧,自娘胎里就等待着系统金手指的到来,结果一直等到六岁,终于是死了心。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没系统就不活了?那不能够。他自然是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何况他还出身武将世家,再加上如今是明末啊,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什么都不如自身强大重要!

所以,他从6岁起,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打熬身体,锻炼武艺,比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姜骧,不知道要努力多少倍。

万历四十年,姜骧6岁,入私塾。

因有前世知识打底,所以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无不超凡脱俗,夫子以为天人、状元之才!并极力劝说姜让,想让姜骧弃武从文。

但姜骧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不过拥有成年人的认知和前世的知识积累罢了,至于弃武从文?开什么玩笑?!乱世什么玩意最大?枪杆子、刀把子!

所以,尽管被当作神童,姜骧依然坚定习武炼体,没有丝毫弃武从文的意思。

万历四十三年,姜骧9岁,开始纠集了姜家和整个榆林的一些同龄边军子弟,跟自己一起出操训练。对外称,姜骧亲卫!对于一个9岁的娃建卫队,大人们是当作笑话来看的。不过谁让人家是公子呢?自家崽子从小跟着姜家神童混个脸熟,未必将来不能混个好出身。所以乐得由姜骧去瞎折腾。

万历四十四年,姜骧十岁,打遍百人亲卫队无敌手,有榆林雏虎之称。同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万历四十六年,姜骧十二岁,身高已经达到170公分,跟成年人差不多。十八般武艺不敢说样样精通,但无论拳脚、刀枪还是骑射,已经罕有敌手。即便是遇上积年老兵,也能不落下风,有少年虢虎之称。

姜骧知道这是谁曾经的称号,实际上,自己占据的这具肉身的原主,在不久的将来,还真就跟三国那位,共享了那个极其着名的千古骂名:三姓家奴!

现在自己也共享了三国那位老乡(吕布是绥德人,而貂蝉正是米脂人)年轻时候的称号,不得不说,就挺巧的!

万历四十七年,姜骧十三岁,送大哥去边军上任的路上遭遇鞑子少量游骑。兄弟俩大展神威,阵斩十三骑,传为佳话。因此,姜让接替老爹的千户之职,无有不服(当然,该打点的银子也一样少不了),而姜骧虽然斩获甚至超过乃兄,但年纪实在太小,授了一个把总的虚衔,待成人正式从军另议不提。

同年,明军在萨尔浒大败,明金从此攻守易位。

天启二年,姜骧十六岁,身高180公分,按当下的规矩,已经算是成年男丁了,乃正式从军。姜家在延绥镇不知道多少代人了,关系盘根错节,从军自然不可能是从小兵干起,于是实授了把总,姜骧的亲卫队也尽数招募到其麾下。

天启三年,横山千户出缺(被鞑子射死了),延绥镇公开比武应征,所有把总都可以参加。谁拳头大,职位就是谁的。姜骧以17岁的年纪,连挑二十四名把总,独占鳌头,获得横山千户职位(还是要塞银子,一两也不能少)。一战成名后,姜骧的名头再次更换,这次是全延绥镇都知道榆林出了个“塞温侯”!

……

我不与你们计较……我知道你们只是说武艺……姜骧对此欣然接受,来自后世的他,当然明白名望这东西,对于汇聚资源的用处。

天启四年,姜骧在大哥催促下,从横山回到榆林纳妾完婚。

跟亲卫们早操完毕,已日上三竿。

回屋梳洗一番,乖巧的高氏已经做好了早餐等待。

这年头当然别指望早餐能做出个花来,小米粥,荞麦馒头,小咸菜,这就是富足人家的标准。

至于普通人家……额,没有早餐,饿着!下田里干活,干不动了再吃一顿,再接着干。然后回家,晚餐……额,大部分也没有,忍着!

一天两顿的,那就是中产人家了,比如衙门里混个差事的,家里有个小买卖的……

所以,象姜骧这么一天三顿的,确实少见。即便是姜家的下人,大部分也只有两顿。而姜骧不仅仅是自己吃三顿,连带他的亲卫,也统统是三顿饭!这可就羡慕坏了不少人。

也因为这个,姜骧连带他那一百亲卫,在这个年代,那都是标准的彪形大汉!普通成年男子都要比他们矮一个头!

然而姜骧绝不会吝啬这点吃食。他太明白身体强壮的重要性了,包括他的亲卫们,他们可是来保护自己的!越强壮越安全!从9岁开始同吃同住同训,并且以实力获得大家的敬佩和认可,这就决定了姜骧亲卫的忠诚度也非同一般。

一边吃,一边看着一旁捏着衣角局促站着的小媳妇儿,不由哑然失笑。

“你站着干什么?来,坐下一起吃!”

“不,不能坏了规矩……(妾不是妻,规矩森严的家里,妾是不可以上桌的)”

“规矩?什么规矩?在我家,我就是规矩!坐吧,不用紧张。”

高氏这才坐下,也给自己盛了一碗,开始细嚼慢咽。姜骧知道这是对方刻意的举止,生怕自己嫌弃对方是小门小户出身,不懂规矩,被看轻了。当下也不戳穿。

“吃完早饭,你拎挂腊肉去看看二老,也算回个门。我还有要事赶回横山军营,就不同你一起了。”

“嗯,多谢夫君挂念。”

“走之前,几件事情给你交代一下。这头一件,就是搬家。我此前孑然一身,自是在哪里都无所谓。现在有了家室,又不能时常回来,颇为不便(整天不见面我怎么生儿育女?不生娃我的奖励从哪里来?)。你便收拾整理一下必要的东西,带着我这房的下人一起搬家去横山。那边宅院我早就准备好了,都是现成的。我留10个亲卫给你,路上护你周全。”

“这第二件,就是种粮食。我这里有一些南洋来的稀奇粮种,据说抗旱耐寒,好养活且产量高。你搬家到横山安顿好后,就物色合适的下人,开垦山地种下。此事重大,乃我姜家根基,交于你手,不可有失!”

高氏见姜骧说得郑重,连忙应承“嗯,得夫君信重,妾必全力以赴!”

“你也不必太紧张,此事我会让亲卫队全力协助于你的。另外,泰山以前也是边军出身,你自小可曾习武?”

“回夫君,妾八岁习武,如今十六,普通庄家把式到是会的,也骑得马,拉得弓……”

就说你腰力不一般,耐那个……不是,战斗力还是挺强的!记忆中那位高皇后也是马上皇后,跟着李闯戎马生涯一辈子的,不是什么弱女子。这么看,这位莫非真是那位高皇后?

“对了,我还不知道你的闺名呢?”

“回夫君,父母打小都叫妾小丫,并没有大名……”(其实很多普通人家都这样,随便取个贱名好养活就算了,真到官方场合需要录入名册的时候,就一大堆的张三,李二,王三出来了,其实压根就是没有名字!)

“这样啊,我看你颇有英气,似那女中豪杰穆桂英,从今天起,你就叫高桂英吧!”

“好的,多谢夫君赐名!”

“嗯?……你是不是还有个弟弟?”

“啊?夫君如何知道?妾确实有个弟弟,名一功。今年才十三,到是人高马大的,个子跟我差不多(近170公分)。因为家贫,现正在米脂李大户家里帮工。”

哈!实锤了!就是你!

“你怎么不早说?咱家小舅子,怎能去做什么帮工?你说他人高马大,想来也是从小有跟着岳父习武的。那正好,我这亲卫队,未来总该有个自己人领着的。我这就派人把他找来!”

“多,多谢夫君!我必叮嘱一功,誓死相报!”

高氏显然有点激动了,这夫君真是不错,自己虽然只是个妾,但夫君对自己真心没话讲。明媒正娶,面子给足,还主动接了自己父母来奉养。甚至自己都还没开口,对方已经给自己弟弟安排前程了……

数日之后,高氏携姜骧这一房的下人和资财来到横山,住进早已准备好的新姜府。高一功也从米脂到来,被安排进了亲卫队,先从小兵做起。在亲卫队,你没有真功夫可难以服众。高一功虽然也从小练武且根骨奇佳,但毕竟其父的水准有限,武艺谈不上多么出色,力气到是不小。但终究才十三岁,想压服平均年龄十八岁且从小跟姜骧一起训练起来的亲卫队,那还是不太可能的。没关系,给他时间,毕竟原本历史上,高一功可是李闯账下前几的大将,潜力杠杠的。

安排好了小舅子,姜骧的种田大计就在高氏主持下全面展开了。

不仅是姜家自己的下人,佃户,而且还招收了不少的穷困人家来开垦山地,不仅包农具种子,而且一日两餐管饱,就连家里媳妇儿和能劳作的老人、半大小子,都给安排了各式各样的活计,也都管饭,多少还有点工钱拿。而且以后种出粮食了,姜家只收三成,其他都归自己!

这种好事儿去哪儿找啊?如今这世道,辽东女真作乱,朝廷一再加税,而老天又不做美,时不时大旱,这自耕农根本就活不下去了。遇到姜家这开出的条件,那简直就是活菩萨在世啊!因此,自“赛温侯”之后,姜骧又收获了“姜大善人”称号一枚。

可惜系统比较简化,没有什么家族声望值之类的,不然姜骧肯定能积累不少。当然,这名声大了,也不是全无好处。最起码,现在姜骧打发媒婆出门,那都不用怎么介绍的,说是整个延绥镇如雷贯耳都不为过,根本不用费嘴皮子,那是由着媒婆可劲地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