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由于长时间独霸东亚大陆,在农业时代,可谓条件得天独厚,导致华夏整个族群,缺乏向外,尤其是向海洋的扩张野心。

在华夏人看来,自己所居乃是天下中心,其他所有地方,都是蛮荒之地,根本就不适合农业耕种,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去扩张。

在很长的时间里,生产力条件的低下决定了华夏族群的判断,其实是事实。往北、往西就不说了,自然条件恶劣,的确不适合耕种。而往东,是大海,即便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第一岛链,也会发现没啥好的,耕种成本远高于已经开发了几千年的本土,而且要啥没啥,还要面临土着野人的攻击。

往南呢?从气候来说,其实是适合耕种的。但由于开发晚,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广袤的原始雨林。要耕种,首先就得把原始雨林干掉,而这是要投入巨大成本的事情。要知道,从先秦到明清,可是花了足足两千年,才把原本遍布沼泽和原始森林的湖广变成天下粮仓。

至于更南的岭南地区,甚至直到民国都是欠开发状态,并不是粮食的主产区。而更南的安南,开发程度当然还赶不上岭南。要知道,不提安南,就算是海南岛,也是有大片适合耕种的地区的。后世的海南,可是半个中国的蔬菜基地!但千年来,海南是什么?是流放之地!

所以,对于更南边的安南、暹罗,中原王朝能有多大的兴趣呢?连自己控制了千年的土地都还没开发完呢,何况更远?这就导致,尽管多次深入中南半岛,但并未长期有效地统治该地。根本原因,不过是因为成本太高。

比中南半岛更远的南洋……其实中原王朝老早就了解了。但根本没兴趣去征服。因为看不到收益啊!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叫停?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看不到从南洋能带回什么大规模的利益。些许特产之物,并不能支撑大规模的贸易行为。

而西方人为什么会大规模的走向海洋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基因,人家祖上是当海盗的啊!无论是维京人还是昂撒人,都特么是海盗出身。至于古罗马人,不好意思,被灭了。蛮族继承了希腊、罗马的文化而已。

另外一个,大航海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起因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挡了东西方贸易,导致东方的高价值产品没办法到达西方。瓷器、茶叶、丝绸……只要达到西方,都是千倍的利润啊!

因为有巨大的利益,西方人才不顾一切地希望找到另一条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才有大航海的诞生。并不是西方人天生具有探索精神什么的。说白了,是穷的!

穷则思变嘛!也不光体现在西方人身上。遍布南洋的华人哪里来的?一查祖籍,不是出自福建,就是出自广东五邑地区。为啥啊?因为,没耕地。这两个地方,都是人多地少,缺乏耕地。活不下去咋办?出海,找生路!同样是穷的!

所以说,轻易地下结论说华夏不是海洋民族,缺乏探索精神,开拓精神,那是扯淡!都是客观环境造就的,没有谁比谁天生优越。华夏只是条件够好,没穷到那个份儿上罢了!

而正因为没穷到那个份儿上,导致了华夏错失大航海,错失由此而来的工业革命,错失奠定整个族群未来生存发展空间的关键机遇。这当然是姜骧不愿意看到的。

客观条件还没那么急迫?那我就人为制造条件!改变全民族的观念和认知!

借着料罗湾大胜的东风,姜骧不惜代价印发了数十万册自己编写的《天下》一书,数十名传教士对此书形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整个世界的样子,并着重吹嘘了各处财富聚集之地。比如稻谷可以一年三熟的南洋、遍地白银的美洲、满地黄金的印度……以及欧洲殖民者开启的疯狂的全球抢占土地的大航海运动……

崇祯当然全力支持了姜骧的行动,《天下》一书,成为朝廷所有官员的必读物,而且,明确列入了科举考试范围。这特么影响可就大了!你想当官不?只要你还想当官、出人头地,你特么就给我把这本书翻烂!

大明的读书人,头一次知道了世界之大,原来自己认为的天下,并不是完整的天下,而仅仅是世界的一小块地方……

崇祯六年腊月,朝廷下旨,命辽王建立“大明皇家海军学院”,选址在辽东大连湾!所有藩王,强制性选派12-18岁优秀皇族子弟就读,其他生源由辽王自决。

同时,下旨委托辽王代为建设大明皇家海军,并兼任大明皇家海军大元帅!统领、整编从登州到广州,所有大明水师!

姜骧也没含糊,直接将舟山以北所有水师,包括舟山水师、登州水师、长江水师全部集中于旅顺,成立大明北洋舰队。并授命郑芝龙整编福建、广东水师,成立大明南洋舰队。

同时,在辽东大连、福建马尾,建设大型造船厂,开始仿造荷兰人的战舰和商船。

姜骧明白海军跟陆军是不同的。所谓百年海军,不是一句空话。海军的建设周期比陆军要长得多,并不是有人有船就行了的。航路的积累不是朝夕之功,这个年代,海图无疑是所有国家的最高机密,没有海图,开着军舰去大海上瞎晃,无异于找死。

每一条航道的获取,每一个咽喉要道的占据,都伴随着血腥的海战。说白了,海军,是打出来的!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海军很难真正成长起来。

后世最为典型的就是德意志的海军,从吨位上来说,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始终被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压制在北海狭小的海域里,最终还是没能大规模走出去,变成举足轻重的海上力量。

正是因为知道海军建设的困难,姜骧才需要尽早开始。大航海,大明已经错过了一个世纪,再不奋起直追,连残羹冷炙都分不到了!

崇祯七年三月,大明皇家海军学院正式挂牌。

首批学员不仅有来自皇族的上百名子弟,还有来自榆林第一小学(现在已经更名为沈阳第一小学)的上百名学生,以及几十名南洋舰队子弟和几十名北洋舰队子弟。

姜骧颇为期待的郑森并未出现在首批名录里,一打听才知道,人家跟自己的大儿子同岁,目前都是10岁,还不够年龄,但已经告别了老师钱谦益,在去年就入学就读沈阳第一小学,跟自己的儿女成了同班同学。

名录里也出现了两个熟悉的人名。一个是刚够年龄的姜定国,这个姜骧不意外。

另一个就有点意思了,那学员名叫袁宗第,今年17岁,此前也在榆林第一小学就读,毕业后又读了陆军军官学校,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了第一旅,在朝鲜屡立战功,已经官至炮兵把总。这个原本时空里被裹挟加入农民军,最终成长为李自成手下大将的人物,现在却成为了首批海军学院的学员。

这次是由虎大威极力推荐来就读皇家海军学院,据说虎大威对此子颇为欣赏,有心招其为婿。姜骧想了想虎大威那副尊荣,不禁为袁宗第默哀三秒钟……话说,虎大威的闺女……有我姜骧的闺女漂亮吗?嗯,可以琢磨下啊……

首批老师大部分是荷兰人,搭配了少量大明水师及郑家的老将。一众荷兰俘虏,原以为都将去干苦力到死,没想到,却受到了充分的礼遇。或是在学院当教员,或是在造船厂、兵工厂当工匠,就算没有特别突出技能的,也能去陆军学院混个教官……其中几个其实是瑞士雇佣兵,日耳曼人,本来就是荷兰人雇佣的陆战队。

其中当初被郑芝龙看不上的老弱病残里,还真就隐藏了好几个大匠!都是经验丰富的人物。有点麻烦的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女人,都是荷兰海军高级将领的妻妾。这几个胸大腿长肤白貌美的大洋马,反倒是被大明人嫌弃的,没辙,审美差异太大了。咋办呢?打发去缝缝补补也不合适,太浪费了!

最终,姜骧只好当了一回曹贼,全收了当小妾!这新奇的体验,哪怕是姜骧前世也没有的,导致姜骧数次被看到扶墙而出……肾是没事,可腿软脱力了……姜骧并没有把这几个大洋马带回沈阳,而是就近安置在大连湾的别墅里,成了自己的外宅。

新奇的体验,竟然让系统产生了暴击。姜骧终于获得了炼钢炉的全套建设资料,辽东的工业建设终于不需要从九原千里迢迢拆设备了……

更重要的是,系统暴击出了荷兰战舰和商船的详细图纸,这下仿制摸索的进度就要大大加快了!这是由几个大洋马中最受宠爱的伊莎贝尔.范.贝克暴击出来的。姜骧同志嫌人家的姓名太长,直接给改成了贝莎莎。

贝莎莎来自一个面包师家庭,因为肤白貌美,嫁给了一个海军军官为妻,就是这次被俘虏的二等战列舰舰长,在海战中被郑芝虎一炮给轰成了渣渣。

人家贝莎莎也不是个花瓶,相反,人家是有真材实料的!作为面包师的女儿,她完整掌握了面包师的一切技能,之前在荷兰军舰上就包揽了制作面包的活儿。

跟了姜骧之后,贝莎莎联合其他几个大洋马,开设了一间餐厅兼酒吧,为荷兰人群体提供服务。生意还挺好,荷兰人的薪水没少赚。姜骧发出去的,大部分又回到了口袋里。

这异国风情的餐厅,成了大连湾独特的风景线。不仅荷兰人喜欢光顾,就连学院学员和北洋舰队官兵也时常光顾。在大连湾成为北方首屈一指商业港口后,更是成为所有海商必然打卡的所在。

后世大连地方志更是把这间餐厅,定义为大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起点和开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