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七年腊月,孙传庭等三人赶回京师面圣,同时过年。

正月十五过后,崇祯帝下旨京营改制,这个京营是包括了天雄军和辽东军的。

京营全军按照辽东军制,改为六个师,其中第一到第三师就是原辽东军,第四、第五市就是原天雄军(仍在陕西),第六师是由其他几个边镇改编而来,合称大明皇家禁卫军。一应军械,均参照辽东,并由卢象升在延绥督造。

同时,六师禁卫军各抽调百名骨干,上至参将,下到炮兵把总,赶赴辽东陆军军官学校速成班学习,为期三个月。

接到圣旨的卢象升不敢怠慢,连忙修书一封给孙传庭,了解辽东军制和装备情况,没辙,圣旨说了都由自己负责督造提供啊,可到底要生产哪些东西,他是完全没概念。而且,这活儿他还推不掉,因为朝廷唯一一个可用的工业基地就在他手里。虽然很多大匠和骨干都走了,但很多底层工人和设备还在的。

这不问还好,一问彻底傻眼。这么多东西,要如何才能生产出来?而且,这辽东军制,他完全一抹黑啊,要怎么改变?为什么要这么组织,兵种如何配合?军衔是什么?他都不知道啊……虽然他和孙传庭一样,都是文武全才,但完全陌生的东西,突然让他负责,一时间完全没处下手。

于是,这位封疆大吏果断上了一道奏折,诚恳表达了自己的困难,然后自荐跟随六师抽调的骨干一起去辽东学习三个月。另外,内举不避亲,推荐了自己的二弟卢象晋去九原,向李信去学习工业生产和制造,三弟卢象观去大连,加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卢象升的奏折让崇祯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于是又补了一道圣旨,同意了卢象升的请求,并暂缓军改,待骨干成员从辽东学成归来再论。

二月,卢象升和1200名骨干到达辽东,进入陆军军官学校速成班学习。卢象晋和卢象观也分别开始了工业制造和海军的学习生活。

卢家全是读书人,卢象升本人是进士,他两个弟弟也有功名在身,原本时空中,三弟还会高中解元(就是全省第一名),但现在年纪还小,二弟18岁,三弟16岁,都还只是秀才。

卢家一家子读书人,却都是文武双全的,有家传武艺。卢象升本人更是力大无穷,擅使大刀。原本时空中,这一家子从崇祯到南明,都在抗清。除了他们三兄弟,有名有姓的堂叔伯、堂兄弟都有6、7个,全家都死于抗清,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对于这样的家族,姜骧毫无疑问是敬佩的。因此,对于三兄弟的到来,非常欢迎。并且特意嘱咐李信和皇家海军学院,好好培养两位年轻人。毕竟华夏的崛起,不是靠一个两个人,而是要有一大批能人志士的努力,这样铁骨铮铮的人才,多多益善!而且还在接见卢象升的时候特意提到,他还有堂兄堂弟的,都可以推荐来辽东,沈阳第一小学、陆军军官学校、皇家海军学校,还有沈阳、九原两大工业制造中心,敞开大门欢迎!想学啥学啥!

姜骧的热情搞得卢象升非常蒙,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以为是皇上给他做了大力推荐,却不知道,他得到的礼遇,完全是他及整个家族,在原本时空里用满门忠烈挣出来的!

这次来的人里面,除了卢象升,还有一个人引起了姜骧的注意,这人就是曹变蛟。这人是辽东军年轻一辈的翘楚,出名还要早于吴三桂,比姜骧要小个几岁。因为是曹文诏的侄儿,所以辈分上是比祖大寿、吴襄等低一辈的。但此人出头很早,带兵也很早,早就成为了不逊于其叔父的一方军头,实际地位不比那几个老一辈低。

姜骧知道这是一员悍将,他们叔侄都是辽东军里少有的敢打敢拼,悍不畏死的类型。原本时空里,叔叔会死于剿贼,而侄儿死于松锦大战。但在这个时空里,都活得好好的。

京营改制,辽东军保留两个师,祖大寿实力最强,必居其一。而曹家跟吴家,实力相当,这剩下这个师谁当师长,就有讲究了。祖宽、吴三桂已经来学习过了,曹家自然也不能落后,所以,这才有已经是堂堂总兵的曹变蛟出现在这波最高参将的学员里的事情。

其实这事儿很好解决,也就是姜骧一句话的事儿。只要他建议其他几个镇改编的那个师交给曹文诏就完事儿了。崇祯肯定是相信他的。而且,姜骧也认为,崇祯还是需要一个忠心耿耿的近卫师的!曹家叔侄,相当合适。

相比较起来,天雄军就简单多了,这支军队根本就是卢象升一手拉扯起来的,军中骨干,有许多都是自家族兄、族弟,压根不存在辽东军的山头问题。

四月底,春耕完成。

蛰伏两年的辽东军在沈阳城外举行誓师大会,出发讨伐漠北蒙古。

姜骧特地走到了卢象升率领的禁卫军学员方阵,扯着嗓子训话:“你们在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了三个月!这就是最后的结业考试!实战!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检验方式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庞大的辽东军团瞬间响起震撼人心的齐声呐喊:“虎!虎!虎!……”

1200名禁卫军学员也被十几万大军的声威感染,情不自禁地学着辽东军的样子,用拳头敲打这自己的胸膛,跟着高声喊道:“虎!虎!虎!……”

“授旗!”一面写着“大明皇家禁卫军独立团”番号的旗帜授予了卢象升。这是一个骑炮混编的部队,作为总预备队使用。

此次出征,姜骧没打算自己亲征,而是以虎大威为帅,姜让为副。相关战略已经讨论过多次了,出不了什么意外。

自己的第五师和李信的第六师是守备部队,是不动的。而尤世禄的第七师刚从千里迢迢的库页岛回来,都还没歇几天,这次也不参与了。所以这次就是4个主力师,三个骑兵师,一个独立团,总计约十五万大军,征伐漠北。

五月,大军自赤峰向西北方向前进千里后,遭遇漠北蒙古三大部之一的车臣部。

这个车臣,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聪慧的意思。车臣部的名称来自于某位自立为汗的首领,他自称车臣汗,意思是“咱是个聪明的大王!”,部落由此得名。

而远在高加索地区,还有一个名为车臣的部落(后世的车臣共和国),这是俄语的音译,意思是“平民百姓”。跟蒙古的车臣部,毫无关系。纯粹是两个发音相近,音译相同罢了。

这个时候的漠北蒙古,已经非常虚弱。向南被漠南蒙古阻挡,向西被准格尔部阻挡,都没有顺畅的贸易通道,基本是个被世界遗忘和隔绝的状态。这就造成了,几百年过去,他们的实力没有任何增长,反而是持续下降的。

技术无法发展,装备无法更新,坏了都找不到人修,很多骑士用的铠甲、弯刀还是忽必烈时期的……

作为漠北东南部霸主,最靠近漠南蒙古的车臣部,因为贸易的需要,是一直臣服于接壤的察哈尔部,也就是林丹汗的。即便如此,也得不到多少物资,毕竟,林丹汗自己都不够用,哪怕车臣部出大价钱,又能卖给他们什么呢?无非是盐、粮食、茶叶和一些生活用品。至于军械,那是想都别想的。

而自从察哈尔被灭,连生活物资的交易通道都没了。加上残酷的气候,车臣部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的。

遭遇的并不是车臣部的主力骑兵,只是隶属于东部的某位王公的手下。见对方规模不大,虎大威也没了兴趣,直接命令禁卫军独立团上去实战,并派出第八骑兵师给独立团压阵。

战斗简直是摧枯拉朽,大炮轰一阵,然后骑兵上去追杀……独立团也没啥省子弹的觉悟,明明后背都露给你了,直接一刀的事儿,非要在马背上练点射,一个个非把骑兵左轮的六发子弹造光不可……

1200人打垮了3000车臣骑兵,不到一个时辰结束战斗,战损为零……从卢象升到独立团小兵,都有点蒙。什么时候蒙古鞑子这么好打了?哦,部队,咱这边也有好多蒙古人,以后不能用鞑子的蔑称。那个叫什么来着?对,民族融合!辽王说的,咱都是中华民族!

独立团的浪费行为看得虎大威和一帮师长眼皮子直跳,好在这不是自己麾下的兵,不然一个星期没肉吃是肯定的……生瓜蛋子!不知道打出去都是钱吗?!

一路又遭遇了几波大小不一的车臣骑兵,没起什么波澜,随便哪个骑兵师一轮冲锋的事儿。

在挺进到克鲁伦河(注入呼伦湖)的时候,终于遇到了车臣汗的主力部队,大约2万骑兵的样子。虎大威正准备一鼓而下呢,结果对方投降了……

其实车臣部是比较心向中原的部落,在他们看来,中原才是世界的中心。毕竟先祖忽必烈宁可放弃哈拉和林,也要迁都大都就是明证。所以他们一直都尽量靠近漠南,也就是因为实力不济,抢不过漠南蒙古诸部,不然他们还得继续往南。

自从察哈尔被灭,他们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要说也不是没经历过,毕竟大明开国那会儿,动不动就往北砍,朱棣那个疯子自己一个人就砍了五回!蓝玉那个神经病更离谱,竟然追到了瀚海!

所以,其实车臣汗根本就没打算抵抗。之前遇到的都是下面王公自己的行为,不关他事儿。

结果他这一投降,虎大威到没辙了。人家态度这么端正,你总不好继续砍吧?在姜让和卢象升的建议下,虎大威接受了车臣汗的投降。并且让他带着自己的骑兵,暂定为暂编第11骑兵师,跟随虎大威的大军一起行动。

这到也没啥,原本时空里,车臣部也是臣服了满清,然后跟着满清一起去揍准格尔部。这也算草原上的规矩,投名状吧。神奇的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后世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也呈现了相同的一幕,跟俄罗斯打生打死多年的车臣,20年后竟然在俄乌战场成了俄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难不成这个发音还有什么讲究?当然,这只是事后姜骧的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