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唐上烟雨 > 第两百零一章 一剑长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泌认为,而今贼军虽猛烈依旧,不过江南平定了,安西有人堵住河西走廊,却也不足为惧,天下形势,实则十分明朗,李泌之策略在于速战速决,安禄山叛军既然垂涎洛阳与长安许久,便用这两座都城吊住他们,将他们牵制在关中,而朝廷派遣骁勇善战的朔方军,与李光弼的河东军直插叛军巢穴,史思明抵挡不住,不日则溃败,范阳巢穴被捣毁,叛军便如同流落孤岛,迟早灭亡。

此计与潼关被破之前,太上皇所用计策并无二致,奈何造化弄人,失了最好时机。而今李亨即位,蜷缩在灵州平原这一方寸之地,仰人鼻息,皇位都受到朔方军牵制,如何敢让朔方军再立天大的功劳,那这只军队,朝廷真是对他封无可封。

况且朔方军倾巢出动,万一安禄山鱼死网破,强攻灵武怎么办?萧关可再没有二十万大军守候了。

于是李亨斩钉截铁,寸步不让,定要纠集大军,收复长安,收复潼关,将叛军再次阻挡在关外。至于收复潼关的惨烈代价,与叛军相持多年的民生凋敝,都只能抛之脑后,李亨势必要班师回都,依靠禁军振奋朝纲,不想在灵武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李泌很无奈,默默叹息一声,只得退下,而今李亨的小朝廷党争混乱,李泌不愿卷入储君之争,上书数封,请求辞退,遁入恒山,做一只闲云野鹤去了。

郭子仪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带方霖回到灵武时,却是发现皇帝操着愉悦的步伐来迎,一口一个“令公”叫得亲切,令他大为感动。而后李亨册封郭子仪为尚书令,这可是唐太宗担任过的官职,自他驾崩后再也未曾有人任命过,郭子仪推辞再三,不敢接受,无奈只得册封他为中书令。李亨更是十分慷慨,赞赏方霖的功绩,非但只字不提“叛贼同党”一事,还将她官复原职,再次回到女宰相的位置。

本以为日子便会在这般煎熬与等待中慢慢度过,等待太原保卫战的捷报传来,等待大军集结,养精蓄锐,收复潼关,可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人世间的一切并不按郭子仪所思所为来按部就班。

灵州灵武郡是一片黄河冲刷出来的平原,四面环山,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此地左依贺兰山,右挨黄土高原,黄河从中穿行而过,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甬道,北接河套平原,南逢萧关,是为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一百多年前,卫国公李靖戍守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万突厥大军不敢南下,而今灵州由朔方军驻守,在此处牧马练兵。

东北范阳军造反,安西复失,河西,陇右大军一战而败,李亨的依托便只有灵州这方寸之地与硕果仅存的朔方精锐了。

灵州的天地风光尤是十分宜人的,水草丰沛,到处都是肥沃的良田,与桑梓合种在一起,非战之时,百姓勤劳开垦,养活一州军民足矣,道路宽敞,尘土不扬,尤其是现在李亨逃到此地登基称帝,行宫于此,往来的探子,商旅更加频繁了。

只是平日里,灵州的百姓偏居一隅,日子还算充沛,偶有胡人南下侵扰,也有关内道的无数大军给他们杀回去,那时大唐强盛无比,没有人会以为回纥人胆敢大肆入侵,更没有人会设想有人造反。而今天地大变,灵州竟成了朝廷支柱,整个大唐的重担都压在这里,百姓也变得苦水难覆,所有的一切,无不如一场镜花水月一般,虚幻不真切。

方霖穿着半身铠甲,半身绸缎,坐在贺兰山脚下的一处高地上,背对灵武,遥望西方,仿若自己的眼睛能够透过重重关隘与高山,望得到祁连山的样子,她已经几年没有回去了,几年过去,天地大变,连祁连山也逃脱不了宿命的纠葛,一方是水火之中黎明百姓的苦楚,一方是守得高耸寒山,与世隔绝,师尊终究选择了前者,选择了为黎明百姓奋不顾身,她仙居寒山数十年了,自己都以为她飘飘欲仙,不近人烟,实则她从未与世隔绝过。

此地远在灵武十几里外,离着郭帅的大营与皇帝行宫挺远,塞上极少雾气,灵州又稀少黄沙,故而居高临下,极目远眺,仿佛看得见稀疏的星火与灿烂的良田排布在一起,百姓在其中耕种穿梭,美好的愿景一览无余。

方霖欣喜见到这般景致,这般静谧,恬淡的景致,或许萧关坚固,叛军是杀不到灵武来的,或许回纥守信,相助朝廷,可自己见到的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一场梦幻呢。

子迁还在太原浴血奋战,阻挡敌军,不知李光弼的神机妙算,能否再次以少胜多,将史思明挡在河东不得西进。河北的百姓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里的天地,被硝烟笼罩,依旧仰起头都看不见星星。

自己究竟在犹豫什么呢?为自己的反贼身份左右摇摆?为自己的荒唐身世困惑终生?为师尊的一生跌宕经历抱不平?那又有何意义?

关内道的大风一吹,将绵延数千里的黄沙吹上天际,向西卷去,路过灵州平原的狭窄谷地,历经高山与河谷的剧烈起伏,经由贺兰山阻挡,猛的一摆,向着山脚下的方霖一冲,乌黑的发丝被狂风悉数打乱,蒙住了整张脸,大风吹了半刻钟才攀上贺兰山向西远去,风中仿若夹杂着渤海波涛的咸腥,河北大地的烈火,黄土高原的细沙,意味难平。

大风柔软却又苍劲,几乎将方霖的身子吹起,吹上青云。

“子迁…”

方霖从怀中拿出酒壶来,“啵”地一声,拔掉木塞,关内道高粱米与江南青梅的气息扑鼻而来,青梅味陪伴了自己数载春秋,白瓷酒壶是方霖心头至宝,仿佛不管灌什么酒进去,都能闻得到沁人心脾的青梅味,酒壶上的仙渡廊桥彩绘抚摸了上千日夜,不曾斑驳,每每在自己心绪难平之时,陪伴自己安然入睡。

大风与烈酒,长剑与清泪。

至德元年年底,史思明大军西进,围困太原城已有月余,李光弼兵疏粮少,压力骤增,向灵武求援,而长安亦再次被叛军攻占,李亨审时度势之后,打算将收复两京,潼关之计,先行放缓,而是派郭子仪率大军去援助河东,山西高地乃是朝廷重镇,不容有失。

大军整顿之后,迎着茂密寒冷的风雪夜,翻山越岭,向着河东道进发,期间方霖独自一人,骑着白鬃马,跟在行军后头,披着大麾衣,望着又一年过去之后的茫茫大雪,若有所思。

浑瑊几次喊她商议军事,都见她心不在焉地,有些担忧。终有一日,大军翻过吕梁山之后,方霖趁着风雪夜,众人疾驰,甲胄刀戈模糊不清之时,偷偷离了部队,策马行至大军之右。

此处靠近晋州地界,向北几百里外是太原,料想陆远还在那里艰难厮杀,史思明一时半会也拿不下他,郭子仪的计策是攻陷晋州,占据河东道以南的大块土地,而方霖心头虽然思念陆远久已,却不想拍马北上,而是将目光望向东南。

跨过临汾盆地,也便是郭子仪的汾阳老家,跨过着千里关山,便是都畿道,东都洛阳所在之地。

方霖没有见过那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是何等模样,是否仪表不凡,又或是如众人所言臃肿丑陋,但是见过渔阳叛军的凶狠与河北百姓的惨状,她想要安禄山死,死无葬身之地,从这个世上彻彻底底地消失。

复杂的情绪在方霖身体里滚烫起伏,跌宕不平,有对陆远的不舍,对郭子仪的惭愧,对祁连山的思念,更多的是对叛军的痛恨,对叛军之首安禄山的怨念。

为了一己私欲,掀起战乱,置天下百姓于水火,苍生离乱,河北大地,仅去一年,饿殍遍野,百姓十室九空,此等狗贼,罄竹难书,地狱变相图也不足以描述他的罪过。

胯下马儿似乎感受到方霖的温度,那是荧惑相力狂躁难平,透体而出的力量,不见安禄山之血,不能平静的愤怒。马儿十分惊慌,在风雪地里扑腾铁蹄,大雪上踏出了一串杂乱痕迹。方霖伸手轻抚白鬃马,让它安定下来,起伏的胸口变得平和,眼中火焰却不曾平静。

腰间突兀传来一丝暖流,方霖若有所思,掀开披肩一看,却是见到往日里黝黑无光,古井无波的千墨星剑突兀发出了细微颤鸣,震动微乎其微,如同蚁噬一般,却足以让方霖警觉。

“老朋友,你果然是一柄神剑,是在劝我冷静,不要去做傻事么?”

方霖解下宝剑,褪去剑鞘,只见黝黑的剑身竟在散发着微微青光,在黯淡雪夜下显得妖异夺目,剑身颤鸣,直到方霖轻抚许久,才渐渐平静下来。

“还是说,你想要追随我,一同杀敌,血染洛阳?”

方霖望在剑格上的眸子有些空洞无神,仿若穿透了漫长岁月,去亲历千墨星剑的前世今生。

“神剑啊神剑,博浪沙追随张良刺始皇,大散关追随祖师斩伯埙,你本是一柄响遏行云,名垂青史的神剑,可是霖儿无能,却将你埋没在凡尘俗世间。”

方霖仰头望着苍天,自言自语,苍天上的大雪盘旋坠下,飘落在千墨星剑的剑身之上,刹那间化为雨水滴滴落下,方霖抚摸着剑刃上斑驳的千,墨二字,许久之后,仰天长叹,下定了决心。

于是方霖唤来行军之中,落在殿军的一名部下,将白布包裹好的千墨星剑与一纸书信交给他,命他三日之后,交给郭帅,而后在部将茫然不解之中,背离大军,向着东南方向,奔袭而去。

明珠不能蒙尘,自己此去十死九生,不能让神剑埋没在叛军手中。

三日之后,郭子仪早已到了晋州,要排兵布阵,与河东的叛军厮杀了,没多少心思管自己的,可是那员年轻的小将见到大唐唯一女将军青睐自己,对自己委以重任,十分激动,受宠若惊,竟把三日之期忘在脑后,只记得郭帅一事。

于是部将怀着兴奋激动,是夜便将宝剑与书信送到了郭子仪帐中。

郭子仪屏退众人,怀着狐疑与担忧之心,拆开书信,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刷的一声站直了身板,竟是气煞肺腑,将沙盘一巴掌拍碎,捶胸顿足道:

“胡闹,真是胡闹…”

“你师父有通天法术,你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吗?”

说完又觉得一阵头痛,攥着书信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帐外狂风大作,漱漱声响,帐内气氛紧张,一位花鬓老头摇头叹息,影子在烛火中摇曳,拉得很长。

“这孩子,真是不省老夫的心,唉,老夫对她疏于管教了,一时疏忽,竟离营瞎跑。”

“大军离晋州还有多远?”

郭子仪沉声问道,然而未等那瞠目结舌的小将开口,郭子仪却是自问自答。

“还有四十里,明日就到了,来不及了啊,唉…”

“节帅…”

“如今可不是襄阳那次,大军开拔,老夫身为主帅,岂能擅自离阵。”

郭子仪满目愁容,令得小将满腹疑惑,他虽不曾见过节度使几次,却更不曾见过定海神针般的郭帅露出这般苦恼之色。

“节帅…”

“这可如何是好,这孩子压抑了半年心绪,而今爆发出来,我不能怪她,可是她千里走单骑,这是白白送死啊…”

小将心头咯噔一声,才知晓女将军不是青睐自己,而是大事不妙,不禁也像郭子仪一般焦急起来,悄悄问道:“节帅…要不,去请李怀光和浑瑊将军商议?”

“浑瑊…”

朔方军中尽皆知晓三人结拜兄妹一事,“朔方三杰”的大名响彻大唐,是无数关内道子弟兵楷模,小将自然知晓二位年轻将军对方霖照顾有加,只是郭子仪想得更多。

“这二人性子耿直,不善隐忍,告知他们,那不是陪着她一起去送死吗?”

“那该如何是好啊。”小将跪在泥土上,哭丧着脸,十分自责,仿若觉得,当时自己聪明一点,冷静一点,那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便不会去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