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救援镇江

在朝廷官员的互相提防、推诿中,临安前线的局势,在进一步的恶化。

赵文义、刘师勇等人领着两万兵马固守镇江,却迟迟等不来援军。

伯颜在建康府站稳脚跟之后,一面派兵拿下了长江上游的南岸重镇,一面从广德派兵进攻独松关。

这两面都取得战果之后,他把目光瞄准了久攻不下的镇江。

元朝的三万援军从建康府开到镇江之后,与原来围困镇江的兵马合兵一处,将镇江包围的水泄不通。

但是,忽必烈此时忽然派遣了国信使廉希贤至建康,传旨令诸将各守营垒,不准妄有侵掠。

忽必烈见己方已经大占优势,他已经将整个宋朝看作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所以不想破坏了自己的战利品,因此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宋朝。

所以忽必烈派遣使者来让伯颜各军暂时停止进攻,又命令廉希贤与严忠范出使宋朝,劝说宋朝君臣投降。

廉希贤请伯颜派兵护卫,伯颜认为派多了兵马护送使臣,反而容易坏事,但廉希贤坚持派兵。

使团行至独松岭,果然被独松岭守将张濡所杀。

宋廷得知此事之后,连忙派遣都统洪模,写信给建康城中的降将徐王荣,申述杀害蒙元国使之事,朝廷实在不知,是边将所为,当按罪惩处,愿意纳贡,请订立和约。

徐王荣报给伯颜。伯颜认为这是宋朝的诡计,是想要探查元军虚实。于是伯颜又派议事官张羽等人,拿着徐王荣的回信,去临安宣布威德,令其速降。

谁知道,张羽行至平江驿,又被宋朝将领杀死。

伯颜派遣左右司员外郎石天麟回大都陈奏此事,并将大军进展情形及其今后进军方略上奏。

忽必烈恼怒宋朝斩杀使者的行为,于是准了伯颜的奏请,命令其火速攻宋。

镇江的守军在这段时间,稍微获得了一些喘息。赵文义、刘师勇抓紧时间将训练士卒,加固城防。

元军接到命令之后,火速赶制投石车,准备攻城。

赵文义一日五次派遣探马出城,到临安示警,请求加派援军,为镇江解围。

镇江被称为“京口”,就是因为它位于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乃是临安北面唯一一座坚城。

如果镇江失守,元军沿着运河,可以大举南下。沿途的常州、平江府、嘉兴府都是一马平川,难以抵挡蒙元大军。

听闻蒙元大军即将南下,临安城中一片慌乱,朝廷中无数官员,开始自谋出路。

同知枢密院事曾渊子,左司谏潘文卿,右正言季可,两浙转运使许自,浙东安抚使王霖龙,侍从陈坚、何梦桂、曾希颜等数十人,全都不辞而别,领着家人逃走了。

签枢密院事文及翁,同签书院事倪普,私下找到台谏官弹劾自己。弹劾的奏疏还没呈上去,这几个人却已经出关潜逃。

太皇太后和全太后听说了这些荒唐事,特意下诏戒禁,将诏书贴在临安城各处,榜示朝堂:

“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以礼,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大小臣工,未尝有出一言以救国者。内而庶僚,畔官离次,外而守令,委印弃城。耳目之司,既不能为吾纠击,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方且表里合谋,接踵宵遁。”

“平时读圣贤书,自许谓何?乃于此时作此举措,生何面目对人,死亦何以见先帝?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其在朝文武官,并转二资,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台觉察以闻,量加惩谴!”

就是如此严厉的切责诏书,也止不住官员偷偷潜逃。临安城中的民众、学生都更加不满,聚集在宫门外,纷纷要求朝廷组织兵马,救援镇江。

恰好此时李芾领着荆湖南路的三千士卒抵达了临安。宫中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于是转而支持主战的王爚和文天祥。

中枢下令,让李芾领着所部三千兵马,到独松关接替文天祥。

然后令王爚设都督府,文天祥总都督府各路兵马,出征救援镇江。

文天祥征调各处兵马,有他自己在江西招募的一万余兵卒,孙虎臣在平江府的一万余残兵,陈宜中之前命令下属张全外出招募的五千余兵。

还有贾似道镇江惨败之后,逃回临安的残兵五千余人,合计三万五千人。

临安城中,范兴手下还有一万禁军,是留着用来保卫临安的最后的力量,宫中不允许出征。

文天祥又征调各处大小战船、民船,这里地处海边,各种渔船很多,征集到大小船只三千余艘。

大军从海边登船,从海上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向镇江而来。

伯颜这次南侵,率领的水军也只有三万余人。元朝水师接连在襄阳、川蜀大败,并未恢复元气。造船也需要时间,所以此次元军的水师、战船数量并不多。

前段时间,宋朝吕师圣麾下的水师忽然出现在江州、湖口一带,并且小胜了一场。

伯颜担心宋军水师趁机顺流而下,攻打建康,因此命令张弘范领着水师前去救援,与解汝楫二人在池州小心防范。

目前元军留在建康也只有一万水师,没料到宋军竟然又组织起来如此庞大的舰队,一时摸不清楚对方的虚实,所以张荣实的水军步步后退。

文天祥领着水师,顺利的逼退元军,行驶到镇江城外的焦山。大军在焦山扎下水寨。

宋朝大军看起来船只众多,浩浩荡荡,其实士卒都是步卒,或者新招募的士卒。并没有经过水师作战的训练。而且船只也是小船居多,并不是专门的战船。

从江南西路跟随文天祥来勤王的,有三个下属,分别是尹玉、麻士龙、朱华。尹玉是吕师圣麾下现任潼川府路制置使尹谷的弟弟。

尹玉发现军中士卒都不擅长水战,在风浪颠簸中都有晕船的迹象。于是找到文天祥,说道:

“将军,船小浪大,士卒抵受不住,晕船者太多。如此下去,恐怕不战自溃。”

“可有什么办法减缓颠簸?”

“可以命令士卒,十艘船为一组,以铁索相连。这样就能降低颠簸,将士们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张全献上策略。

(铁索连舟这件事,确实在焦山海战发生了,指挥者是张世杰。小说里张世杰在四川,所以此处改为文天祥。《三国演义》在元末明初写成,我十分怀疑,罗贯中写火烧赤壁的时候,是借鉴了宋史中焦山海战的记录。)

“好计谋。同时命令所有船只抛锚停船,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行船。我们要在这里与鞑子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