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二周目:什么叫大明第一勇士 > 第十八章 开国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八章 开国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崇祯皇帝北上的时候,手里能直接掌控的军队只有他的三千天子家丁。

但是等到崇祯皇帝击败北汗南下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天子家丁数量直接膨胀到了一万六千多人。

什么?多出来的一万三千人在哪里来的?

自然崇祯皇帝从战俘和蒙古各个部落里的投靠中间挑选出来的。

崇祯皇帝打败了林丹汗,实际上在草原上的威望就够了。

而崇祯皇帝的天子家丁的待遇一被传播,各路蒙古勇士都跟疯了一样来投靠崇祯皇帝,都想来给崇祯皇帝当天子家丁。

要不是崇祯皇帝自己连关内的麻烦都没有解决,崇祯皇帝就要在草原上直接登基成为蒙古大汗了。

但是很可惜,崇祯皇帝目前还是得先解决南方的问题。

毕竟在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七年的大明劫,是吃饭的问题。

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是要吃饭的。

没饭吃,就只能造崇祯皇帝的反了。

吃饭问题就必须先解决,那么崇祯皇帝就无法在草原上投入太多的时间。

所以崇祯皇帝只能让林丹汗继续当蒙古大汗,和他签订一个大明------蒙古军事同盟条约就可以了。

但是这些愿意投靠崇祯皇帝的蒙古人也不能亏待啊,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些都是他的子民。

要不是崇祯皇帝的进军速度过快,导致很多蒙古人都没有大规模的反应过来,那么投靠崇祯皇帝的蒙古人数量至少也要翻个几倍。

但是就这样,一路上投靠崇祯皇帝的蒙古勇士数量依然超过了十万。

要不是崇祯皇帝准备走强兵路线,现在崇祯皇帝就该有十万蒙古大军了。

而崇祯皇帝在这些人里面挑挑选选,选出了一万三千多达到了战兵标准的蒙古勇士,将他们收编成了天子家丁。

至于其他的蒙古勇士,就只能领点崇祯皇帝发的路费先回去了,等下次崇祯皇帝有时间的时候再来投奔崇祯皇帝吧。

而崇祯皇帝南下的时候,则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刚准备睡觉的时候,崇祯皇帝发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有几万骑兵的马队正在靠近这里。

崇祯皇帝刚起来,他的贴身卫士张大彪直接闯进来准备喊醒崇祯皇帝。

“陛下,情况不对,有几万的马队正在靠近营地。”

“别慌,传令备战。”

好在崇祯皇帝是个睡觉都穿着盔甲的主,准备起战斗来可以说非常快了,快速的和三千天子家丁们完成了集结和架炮。

不过新收的一万三千天子家丁则还没有完成训练和改编,现在搞的一团混乱,很多人都是无甲状态。

这就是古代夜袭的可怕之处,半夜偷袭,以有甲打无甲,自然是能取得极佳的战损比。

所以崇祯皇帝的训练科目里面,穿着盔甲,将武器放在很近的地方睡觉就是必修课。

几万马队已经在营地的西边集结完毕,要不是看一队骑兵已经集结了起来,他们估计都要发动攻击了。

好在对面先是派出来一个使者,准备先来看看情况。

“陛下,那不是王二狗吗?他不是跟着孙督师(孙传庭)去西北招兵去了。”

张大彪眼尖,直接认出了派来的使者。

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让人把王二狗给带过来。

“你不是跟着孙督师(孙传庭)去西北招兵去了吗,怎么在这里?”

“呀,陛下,您还活着呢?”王二狗吃了一惊,像是见了鬼一样看着崇祯皇帝和这些同袍。

“朕当然好好的,到底怎么了?”

“陛下,是这样的。您率军北伐后,派出传令兵去大同报捷,可是又迟迟不回来,很多人就以为您和英宗皇帝一样被蒙古人给抓走了,那个派回去的传令兵也是在假传消息混淆视听。

现在一群王爷和京城里面的大人物正在讨论让谁做皇帝呢。

孙督师说,士为知己者死,陛下应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就带着新招的五万多天子家丁来草原准备救您了。”

“五万多,朕不是只让他招四万多?”

“这,陛下,您是没见到陕西人从军有多热情啊,听说您招募天子家丁,各个都跟疯了一样来。其中能骑马射箭中靶的有很多,加上陕西这几年收成不好,天又旱,孙督师就把他们给全部招募了,说陛下多一个家丁,好过天下多一个反贼。”

朕多一个家丁,天下就少一个反贼?

好好好,孙传庭居然这么有见识,看来崇祯皇帝写的那些兵书他是给看进去了。

都懂得用招兵来减少反贼了!

虽然这是赵宋的招数,但是崇祯皇帝是只要华夏能复兴,就不问路数的人。

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换句话说,崇祯皇帝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英主。

陈平盗嫂之人,萧何不过一县吏,韩信不过胯下一匹夫,但是就是这些人建立了大汉帝国。

刘邦那个老流氓能用,朕这么英明的一个皇帝就用不了?

只要是能帮着崇祯皇帝去一起构建华夏日不落帝国的,都是崇祯皇帝的统战对象,土地,豪宅,漂亮老婆,银子,爵位,名声就都能有。

只要他有功,只要他想,除了老婆不能给,剩下的就没有崇祯皇帝不能给的东西。

就是孩子,也是可以用来联姻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生在皇家,就该有为华夏的天下牺牲的觉悟。

若是没有这份觉悟,那么好,交出你享受的待遇。

只对自己讲待遇不讲奉献,只对他人将奉献不讲待遇,这些人才是天下败坏到现在的根源!

对付这些人,就千万不能手软。

不然,呵呵,上辈子又不是没有上过煤山。

不过是上煤山而已,有何可惧?、

朕死都不怕,怎么会怕这些人?

就那些蠢驴,他们又几个军队啊。

真逼急了崇祯,大不了就是重新开个国而已。

朕当不了大明的皇帝,那么朕就自建一个华夏日不落帝国嘛。

朕就是用武力来强行打下来一个天下,也能把一切牛鬼蛇神给全宰了。

开国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走,随朕去见孙督师。”

说着,崇祯皇帝就带着一众天子家丁们来到了对面的军阵,见到了孙传庭。

孙传庭一见崇祯皇帝居然平安无事,直接翻身下马:“臣孙传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起来起来,孙先生不必多礼。朕之遇孙先生,犹如刘备之遇诸葛亮也。”环顾了一下这些从西北招募的天子家丁,崇祯皇帝又开始画大饼。

“此间皆壮士,又不远千里来护卫朕,可以说是人人有功,各个当赏。传令,随朕归京师,人人赏银一百两,如果有功,可以额外加赏。”

啥玩意,这就当上了崇祯皇帝的功臣?

还要给额们赏银一百两?

这,这就是大大的明君啊。

一众反贼,啊不,现在是大明忠臣,崇祯皇帝的天子家丁们都欢呼万岁起来。

可不是吗?李自成,张献忠等等陕西好汉,听说崇祯皇帝要招募天子家丁,于是纷纷来投靠。

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去造反的行情能有那么好啊。

能给崇祯皇帝当上天子家丁,就很满意了。

苏秦就说的好:“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这话的意思是假使我苏秦刚开始就有二顷良田,日子温饱,哪能有今天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现在崇祯皇帝要做的就是给陕西人小康生活,忽悠,啊不,是感召他们来从军报国。

本来李自成就是个小驿卒,结果上辈子的崇祯皇帝非要瞎搞裁员,导致李自成失业混不下去了。

没饭吃,要么饿死要么造反了。

饿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李自成就干脆利落的走上了造反的路。

结果这辈子,崇祯皇帝特别下旨,严禁驿站裁员,严禁驿站削减底层驿卒的待遇。

谁要是敢顶风作案,直接诛灭他的全家,流放他的九族。

谁要是能举报有人敢顶风作案,直接将被举报者财产的一半赏赐给他,由他顶替被举报者的岗位。

一开始有人还不信,非要顶风作案,克扣驿卒的钱,直接被崇祯皇帝杀了全家,将九族都给流放去了大员岛(台湾岛)。

因为这个时候和崇祯十七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天下所有人都没觉得大明要完蛋,觉得满清也就是个西夏的局面。

别说是个基础小官了,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将(除辽东),也是说砍就砍。

非要把李自成搞失业?

非要把华夏搞天倾?

既然你们全家都要华夏完蛋,那么朕就送你们全家上西天也不冤枉你们了。

那么好,摆着军队来打吧,想当皇帝的,报上名来。

打不赢崇祯皇帝,那就是全家被杀,九族流放台湾岛。

通过一连串的杀鸡骇猴,崇祯皇帝总算是勉强控制住了局面。

而孙传庭也不太理解崇祯皇帝对于他的额外要求,也就是陕北的李姓驿卒,要全部招成天子家丁。

一个都不能给放跑了。

少了一个,就得不惜一切代价的给抓来当天子家丁。

好嘛,别人当天子家丁是要各种考核。

结果李姓驿卒是被强迫着来当天子家丁。

但是实际上,李自成是自己来的。

一套北京城的房子,还包发老婆,银子也不少,收入是正常人的几十倍,就是死了也给很多抚恤金。

这种条件别说是大明了,就是后世也是能随便招兵的。

真要用这种条件去招兵,当天就能招到好几亿要“保家卫国”的忠诚战士。

实际上就是在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的大明,孙传庭都见识到了百万好汉争相从军的壮观场面。

要不是崇祯皇帝对兵源有较高的要求,现在百万秦军都能征召到了。

即使是孙传庭再三提高招兵的标准,依然有五万多精通骑射和野战的壮士通过了考核。

没有办法,孙传庭只能全部招募了他们,将他们带来京师让崇祯皇帝整编。

一开始,这些人还担心被崇祯皇帝“辞退”,结果崇祯皇帝上来就宣布他们是忠君爱国的功臣,人人有功,个个有赏,士气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欢呼万岁的劲头那叫一个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