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悲惨女配的浮生一梦 > 第398章 古代养猪专业户(三十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8章 古代养猪专业户(三十九)

花卧岩提着小篮子蹦蹦跳跳的往地里去了,花酿继续搅拌着大锅里的猪食,眼看着也差不错了,这才动手将煮好的猪食往外舀,刚煮好的猪食得先晾凉了才能提去喂。

煮好了猪食,花酿回到厨房继续煮饭,这回是人吃的饭了。

甑子里还有不少早上吃剩下的米饭,直接抬到锅里蒸就行了,花酿拿着一把萝卜苗到水潭边仔细清洗干净,人吃的总是要比猪吃的要处理的细致一些。

清洗好的萝卜苗放进开水里焯水,焯好水放进凉水里投凉,挤干水分切小段放进碗里备用。

蒜洗净去尾拍成末放进小碗中,再往碗里放入几粒花椒,然后将煸出香味的热油倒入小碗中,再往碗里加入陈醋、酱油、盐调成味汁,最后将调味汁晾凉倒入萝卜苗中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野韭菜炒鸡蛋和豌豆尖汤都是做法很简单的菜,很快就上桌了,夕阳西下,花酿姐弟俩端着碗吃着晚饭。

“姐姐,这萝卜苗还挺好吃的呀。”

“是啊,又脆又嫩。”

“主要是姐姐的手艺好。”

“过奖过奖,哈哈,要不从明天开始,姐姐教你做菜呀?”

“可以啊。”

“那就这么说定了。”

“嗯嗯。”

看着弟弟又往自力更生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花酿满意的往嘴里扒拉了一大口饭菜,野韭菜炒鸡蛋看似很家常的一道菜,但是别有一番风味,真正家养小山鸡鸡蛋纯天然,这种鸡蛋个小但炒后颜色金黄,再佐以纯正的野韭菜味辣且鲜香,自有一番质朴的鲜香。

吃完饭,收拾厨房的时候,花酿发现家里的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看来又得下山采购了。

“岩岩,咱们明天下山一趟吧,买点东西去。”

“好呀,我要吃蜜煎金桔。”

“可以吗?”

“可以。”

说到蜜煎金桔,花酿也有些馋,这蜜煎金桔用水果加蜜糖的组合方式,加蜜加糖,煎煮两次,没有蜜饯那么干,经蜜煎后的金橘,软软甜甜,仍保留着浓浓的橘香,吃起来回味悠长。

次日一早,花酿姐弟俩各自背着一个背篓,踏着晨雾下了山,他们没有进城,而是去到了离山脚不远的一个草市,这个集市七天一开,算是一个农村大集。

这草市交易环境比较简陋,也没有具体划分药市、米市、肉市、菜市、花市、珠子市和鲜鱼市之类的,卖各种东西的商贩和农人杂乱的聚在一起,看着杂乱无章,其实也挺热闹的。

草市上买卖货品的大多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当然也有一些商人,大家聚在这里,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赚取一些生活费,再淘换一些生活用品。

米面粮油家里都还有,暂时还不用购买,花酿今天主要的采购目标是调味品以及一些肉类,至于其他的,就只能看着买了,反正也没有非买不可的。

调味品,首当其冲的就是食盐,食盐可是有“百味之王”的雅称,古人云:“食盐味咸……五味之中,惟此不可阙”,这句话就直接肯定了盐在五味中的重要地位。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年代,食盐产量并不充足,百姓们只能获取到数目有限的食盐,好在如今随着制盐工艺的进步,国内各大盐场生产的食盐,已经足够百姓们使用了,像花酿这样的老百姓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大量食盐了,这对花酿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大喜事。

食盐的用处可多了去了,不仅仅可以用来基础调味,还能用来腌制各种东西,像腌咸菜、腌腊味,可都少不了食盐,这年代没有什么冰箱,更没有什么防腐剂,食品的保鲜防腐基本都是依靠食盐来完成,可见食盐有多重要。

这时候的食盐基本都是六十到七十文左右一斤,花酿一口气买了十几斤,这都是准备用来腌制咸菜和腊味的。

买完了盐,就是买酱,这年代的酱分为植物酱和动物酱两大类,植物酱以面粉或大豆为原料,动物酱则以肉类、鱼虾为原料,这都是固态的,花酿买了一点植物酱,又打了一罐液态酱油。

买完了酱,花酿又来买醋,这时候可没有什么黑科技,醋通常由高粱、糯米、大米、小麦等谷物以及酒类作发酵剂来发酵酿制而成。

醋在这年代是日常饮食生活中必备的调料,甚至有人说\"食醋多于饮酒\",在有些地方更是\"杯盘之间,非醋不可举箸\",所以买点醋是很有必要的。

甜味一直是中国五味中最珍贵的一味,它主要的功能是能够甜润适口,增加营养热量,让人身心愉悦,充满能量。

花酿买了些糖,又在草市上看见有人在卖蜂蜜,干脆又买了一罐子野蜂蜜,这年头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没有蜂蜜造假的说法,草市上出售的蜂蜜基本就是山里人自己从野外割的,绝对的原汁原味。

除了盐、酱、醋、糖这些普通的调味品,花酿还买了不少香辛料。

花酿是一个无辣不欢的人,但是这年代没有辣椒啊,好在喜欢吃辣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就有很多带辣味的东西被大家挖掘了出来。

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除了辣椒,其实还有很多蔬菜能产生辣味。

在辣椒还没有被引进的朝代,本土的辣味食材其实也是争奇斗艳的。

比如葱、姜、蒜这种最常见的作物,其他还有胡椒、韭菜、茱萸、芥菜疙瘩、芥末等,都是可以产生辣味的植物,花酿发现这里的人们会把这种爽口的辣味分成两种,一种是芥辣,一种是姜辣,并且很喜欢这种味道。

在辣椒之前,和它口味相似度最高的大约就是\"茱萸\"了,没错,就是记忆当中那个\"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代表了怀远、思念等情愫的簪花。

《本草纲目》里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

与入药相似,茱萸入菜同样继承了它苦热的特性,也就是说用它做菜会有一丝丝苦味,此外它的辣度也并没有辣椒那么高,整体口感并不如辣椒更好,但是聊胜于无嘛。

麻辣麻辣,麻的口感也会带来辣的错觉,而说到麻就不得不提辛香料三巨头之中的花椒了,花椒也是这念叨比较知名的辣味调味品之一,这时代的人们喜欢吃鱼片和羊肉,用花椒来掩盖腥臊味就成了很常见的手段之一,当地人种植花椒也非常盛行,这也为辣椒的来临做了铺垫。

除了茱萸和花椒,还有一种芥菜,芥菜在这个朝代街市上十分常见,由于它本身含有辛辣的味道,因而通过不同的腌制方法可以获得\"辣脚子\"和\"辣菜\"两种小食。

市场上,有许多出售“辣脚子”和“辣菜”的,这两种食物都是用芥菜疙瘩制作的。腌制的时间长就是辣脚子,腌制的时间短,在佐以醋和香油调制,就是辣菜,这是花酿家餐桌上每日必备的佐餐小配菜。

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芥子碾细,放到碗里,用温开水调匀,再用细纱过滤掉杂质,加醋调味,能制成一种简单的芥末酱,这种芥末酱除了作为蘸酱更适合用来腌黄瓜,那味道也是让花酿爱得不行。

上面所说的芥菜、茱萸等都属于鲜辣,而另一种食材则自成一派,称为姜辣。

我国有句古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姜的辣味我们也属实不陌生,它和辣椒的风格大相径庭,但也为百姓辣入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当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