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沉痛哀悼!伟大的有产阶级革命家——周亚夫同志,因病与世长辞!

消息传到京城,众人无不扼腕叹息。

勇武一生的条侯周亚夫,竟然在刚到豫章郡时,水土不服,腹泻三天后猝然病逝!果然是——好汉架不住三泡屎啊!

虽然寸功未立,皇帝还是嘉奖了周亚夫,御赐尚坊明器;其嫡长子周阳,承袭爵位。按惯例,爵位由后人继承,要降三级。条侯府的食邑八千户,就成了四千户。

皇太后为褒奖“将军死社稷,马革裹尸还”的护国精神,特赐玉席、玉覆面,命司礼监宦官,捧圣旨携御赐之物,陪同新条侯周阳,前往豫章郡,迎回周亚夫棺椁。

谁知那周阳行止无端,竟然在路途中流连秦楼楚馆,与人争风吃醋,被莽汉打个半死。司礼监捧旨宦官拟奏折上报,周阳哭求无果,怕朝廷追究服丧期间淫乐之罪,畏罪自杀了!

皇帝闻知消息大怒,褫夺周阳爵位。后怜周亚夫尸冷他乡,赐周亚夫之弟周坚袭爵,封曲平侯,前去迎回周亚夫父子棺椁回祖茔安葬。

那周坚是周勃庶子,承袭打折后的爵位,只得个空名,封邑食禄全无。

自此,周氏一族没落。可怜周勃、周亚夫父子,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着,封侯拜相,生前荣耀,身后落寞,并无泽被后人……

皇家倒是祛了块心病。

周勃本是沛县一个吹丧的。高祖刘邦起兵后,一直追随左右,立下了不少战功。大汉开国之后,刘邦的“功人”,或者跟高祖沾亲带故的将才,要么都转到了行政岗位,要么被“体面”剥夺兵权(甚至生命权利)。周勃作为老实肯干的“功狗”,又随高皇帝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高祖也没有亏待他,封地给了八千多户,赐爵绛侯。

最后一次平燕王卢绾叛乱,周勃还没有还朝,高祖便已驾崩。他成为了汉家创业团队,在军队中拥有最高威望的独苗,因此被惠帝刘盈任命为太尉——大汉最高军事长官。

自老大哥高皇帝去世之后,老嫂子吕后一直把持朝政,还把自己娘家人提拔到核心位置,几乎控制了大汉江山。

吕禄以赵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吕王的身份担任汉朝的相国,把持汉朝大权。周勃是太尉,不得进入军营之门。陈平是丞相,不能够处理政务。

敢动功侯集团的蛋糕!周勃与陈平谋划,吕后死,灭诸吕。他们决定扫除吕氏,重整大汉江山,理由就是刘邦与兄弟们歃血的“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非军功不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倒吕大业,周勃作为第一话事人,外结齐王等宗室,内交朝廷诸大臣,把吕氏家族的余孽一网打尽,并且拍板迎立代王刘恒为天子。为了替刘家大侄子清除隐患,他们还贴心地杀死了被吕氏拥立的傀儡皇帝,让惠帝刘盈绝了后。

平心而论,他们的行为维护了刘氏政权,但已然触及了皇帝的底线——天子人选由你们来定,被废君王由你们来杀。今日你迎我入朝,替我杀宗室,焉知明日不会迎他人入朝,杀我再立新君?

代王刘恒,用吕氏王后和儿子四条人命,向军功集团纳了投名状,得以登上皇位。而让周勃、陈平想不到的是,刘恒并非他们眼里的弱鸡一只,任他们摆布。

捡漏皇帝刘恒扮猪吃虎,封陈平、周勃二人为左右丞相,并大大赏赐金钱封地。不到两年,陈平因病先挂了。

而每次下朝,文帝都给周勃行注目礼,面带微笑目送尊敬的周叔叔离开。为示亲近,还把女儿绛邑公主,嫁给周勃嫡长子周胜之。

文帝的皇帝宝座,只敢虚虚坐半个屁股。军功集团希望他能做个乖宝宝;刘姓王爷眼神里都是“兄弟,你不行!不如让我来试试”。而自己则肩负着保住性命、维护脸面、恢复祖业的重任。

军功集团的压迫感,他们搬动龙椅宝座的能力,让文帝诚惶诚恐;诸侯王的觊觎之心,文帝夹在其中,战战兢兢。

幸亏洛阳才子贾谊,给出了“列侯就国”、“众建诸侯少其力”的主意,点亮了文帝心底的光,照在长安的大地上。

虽然周勃联手其他功侯,逼文帝把锋芒外露的贾谊流放到了长沙国,但也让文帝看清了:这帮老叔叔们扎堆长安,拉呱串门,联姻合体,以相权压皇权的负能量简直爆棚。

这帮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老革命同志扎堆在京城,一般人还管不住他们。他们不愁吃不愁穿,有的是时间与自由、资本和资格来喝酒聊天、联络感情。在老战友的情谊上,搭建了极其复杂而又牢固的姻亲关系。

帝国有什么风吹草动?哪里都有我的人,一声招呼,立马到位,配合默契,一招制敌。他们信息集中、资源集中、利益集中、关系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不只是我,你也不单是你,咱们团结就是力量!干翻了诸吕,清除了皇庭,抬举了刘恒,他敢翻个浪花?拿捏!

“列侯就国”,“众建诸侯少其力”,这是给功侯集团和刘氏王们,做了无痛人流啊!

于是,文帝下诏:“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干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违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也无由教训其民。”所以,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这理由很冠冕堂皇。各位叔叔们:封赏大家诸侯国,这是祖宗留下的老规矩。建立诸侯国的目的,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民,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社会。现在大家都呆在长安总部,离你们各自的分公司太远啦,物资输送劳民伤财,还不方便教化自己的子民。所以,你们都各回各家吧,别挤在这里凑热闹了。如果确实因为在总部挂职,一时走不开,也应该派你们的接班人,去管理自己的地盘。

从老规矩和岗位职责的角度出发,显得名正言顺。而且,这样的安排似乎也没有伤害到列侯们的实际利益,而是鼓励他们回去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典型的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来提要求。

釜底抽薪,直接断了你们的联络线,看你们还怎么相互勾结!全部回老家,你们还能天天坐在一桌喝茶吗?你们还能三天两头一起去骑马吗?你们还能随时随地唠嗑吗?只要你们没法抱成一团,再大的老虎也是纸老虎,一戳就烂,各个击穿。

即便你们的感情基础,是好兄弟一辈子!就不信你们靠相互怀念能搞出大动静来!这个时代,物理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和资源组织的难度,天生就是各种大动作的巨大障碍。一是信息不畅通,二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文帝暗暗给贾谊点了个大大的赞!

无奈功侯们置若罔闻,屁股吊了千斤坠——纹丝不动。

文帝便对周勃说:“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很多人都不鸟我。您是我的老前辈,是我亲爱的周叔叔,要不?您带个头吧!“

周勃被赶回封地仅仅一年,情况就反转了。河东郡守季布按惯例巡查至绛县,周勃全身披挂甲胄,命家人仆从持兵器护卫,唯恐被诛杀。

因为在长安的时候,身边全是自己人,信息畅通,周勃有底气呀!现在,信息滞后闭塞,他根本就不知道文帝实力怎么样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季布,来自己封地到底是巧合,还是奉皇帝命来杀他的?杯弓蛇影,搞得季布大无语。

总是这样兵戈傍身,终究因“意图谋反”被人告到皇帝那里。文帝命人抓了周勃,投入廷尉府大狱。

后来周勃贿赂国舅薄昭,求薄太后出面相救,又求了儿媳绛邑公主求情,才得脱险平安。

偏偏周勃嫡长子周胜之,也是个缺心眼的货,脾气暴躁,作为驸马却不敬皇家,经常家暴绛邑公主。周勃死后承袭爵位,怀着对皇帝的不满,偷偷联络匈奴人,不料被仆人发现。杀人灭口的周胜之,坐实了滥杀之罪,加上家暴皇帝之女遭记恨,被革去爵位,废为庶民后,畏罪自杀。

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位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匈奴犯边,文帝慰问霸上、棘门、细柳营驻军。霸上和棘门都恭恭敬敬迎进送远,给皇帝摆足了阅兵仪式的龙威。

而周亚夫的细柳营,硬刚皇帝,什么“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把皇帝拒之门外;什么“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逼得皇帝下了龙辇步行。

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

虽然文帝心里种下了刺,还是粉饰自己宽容爱才,把周亚夫狠狠地夸赞了一通。

周亚夫治军严格,细柳雄风,因为皇帝的宽厚和夸赞名闻天下。而他也没辜负文帝的赞赏,在平定吴国叛乱时,功勋卓着,把承袭的空爵位,赚成了食邑八千户的条侯。

凭着军功,周亚夫平步青云,历任太尉、丞相,在景帝朝权倾朝野,恢复了其父周勃的荣耀。

硬刚过文帝的周亚夫,自然不会放过行刚景帝刘启。

场景一:

刘启:长陵田府捐钱二十五万,助朝廷军队,购置马匹军械,抗击匈奴。朕要封侯,以示嘉奖!

周亚夫:高祖遗训,非军功不得侯。陛下不可违背祖训!随便给点赏赐就行啦。

场景二:

刘启:朕废栗太子刘荣贬为临江王!

周亚夫:陛下不可!臣要与桃侯陶青、魏其侯窦婴共进退,告病辞官……

刘启:给你当丞相!正好陶青辞官,空出相位!

周亚夫:这个、这个……好吧!

刘启暗笑,终于把兵权从周刺刺手里收了!

陶青:周亚夫背信弃义,独得相位,气死我也!

窦婴:要不是我这太子太傅必须有个立场,谁和相位有仇啊!百官之首,我向往已久的相位啊!……口水怎么流出来了?嫉妒的泪水怎么流出来了?嗐!去终南山排遣失落吧……

场景三:

刘启: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服我大汉!为扬威天下,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匈奴人来降,朕要封徐卢他们为侯!丞相意下如何?

周亚夫:臣反对!这五人背主求荣,陛下若欣然封侯,岂非鼓励天下人背主求荣吗?

刘启:丞相说的不对!此五人封侯,朕意已决!

此后,就是上庸郡等地震,多地灾害。而周亚夫身为丞相,赈灾不力,天现日食异象,刘启罢相为诫。

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刘启以皇权压制相权堪堪小胜。但这个冷血铁腕皇帝虽胜,终究被军功集团掣肘,事事棘手,颇费周折。

罢相后的周亚夫,仍是刘启的心头刺。周勃父子对皇权的轻蔑,对皇帝的不恭,以及在军中威望,都让刘启心有余悸。他担心他的小猪难以压服,担心周亚夫像其父周勃那样屠惠帝子嗣,朝堂之上翻云覆雨。

病危之际,景帝刘启托孤皇后王娡,留言要杀掉周亚夫,以绝后患。这也是王娡能从刘启刀下活命的原因。

皇太后王娡维护儿子皇位,而摆布周亚夫和军功集团;皇位稳固的刘小猪重用窦婴,窦婴被贪慕权势的田蚡牵制;窦婴持其密旨,伺机除掉势力膨胀的王娡姐弟。这诡异而平衡的三角形,是景帝刘启精心设计的闭环。以刘小猪为中心,谁都要为皇权做出牺牲,以保刘氏江山稳固。

深谙刘启脾性的王娡,是这三角形中,最重要的一环。拉拢窦婴,毁掉景帝密旨,她在景帝薨前就做到了自保无虞。

或许是贪恋权力,她只想护佑儿子行稳致远,让大汉疆域无边,让大汉民族从此屹立巅峰,万代相传,再无灾难,再不羸弱……但她从未想过取而代之,刘小猪,是她的全部,是她此生最爱的儿子!

对于周家,王娡起初并无恶意。曾让窦婴带周亚夫去见姚翁,以图改变周亚夫的命运。大概是周家基因里带的蔑视皇权,周亚夫不肯为新皇所用,又屡屡触碰皇家的底线。巧妙体面地除掉周家,是她万不得已。

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身负从龙之功、救国之荣,手握辅政之权、身居宰执之位,但在身份上和地位上却永远是屈居皇权之下的!就像鞋子和帽子的区别。喧宾夺主,你还能指望皇家能和你君臣两相宜吗?

鞋子,任你镶珠绣金,自命高贵,终究是被穿在脚上、踩在脚下的,无法与帽子相比。竟敢僭越,想让人顶在头上,岂不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