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17章 入股(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17.入股(二)

这固然有他是个高中生,有文化一面,也有公社支持一面,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背后有两大家庭支持他,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谁敢去挑衅韩述苦呢?问问粪叉敢不敢?弟兄几个不揍扁他。

所以说,这腹黑少年心思多着呢,先从自己亲人家肢解,慢慢都变成小户人家,下一步这腹黑少年还准备引进人口,打破韩姓一门独霸全村的格局。

当然了,亲人毕竟是亲人,韩述苦也会照顾两家过上好日子,但大家庭一定要拆分,用分房制度让娶过媳妇的男丁都得分家单过。

韩述苦又给两位大大出了个难题,“大大,二大大,明年分家势在必行,恁二老考虑一下股份怎样处置?”

说完,抱着熟睡中的妞妞直接闪人了。

这坏小子走了,留下来的众人包括大大爷家偷偷听院子里说话的仨儿媳,都不淡定了。

第二天大清早,韩述苦起床做饭,只要在家,这做饭的活计韩述苦都自己包了。

大妮二妮是过日子仔细惯了,总是舍不得做稠点,老是担心瓮里的米面没了。尽管韩述苦总是偷偷保持米面存粮不减少,两个丫头害怕呀!

熬好的小米粥黏糊糊的,里面放了大妮挣回家的红薯干,又香又甜。就着用香油拌的咸菜,几小只吃得津津有味。

正吃着饭呢,大大和二大大联袂进家来了。两人眼圈都是黑的,显然昨晚都没有睡好。

岂止没睡好,就没睡好不好?

腹黑少年扔下个无解伦理题窜了,可把两位大大难为的呀,一夜也没想清楚咋分股份。

昨晚两位大大打划着着怎样分股份,哪种办法都不合理,把两位大爷烦得呀,也是一夜未眠。

大早上直接来找大侄子想办法分股份了。

听着两位大大的烦恼和忧愁,这腹黑少年笑了笑,对两位大大说,这就不是个事,有啥发愁的?

简单!

大大爷家一共有六股,三个儿子一人一股,大大爷和大大老两口持三股。二大爷家一共有五股,两个儿子一人一股,二大爷二大大老两口持三股。

就这样分就行。

两位大大惊呆了,忙问这位腹黑大侄子,合适吗?

韩述苦笑着说:“合适,有啥不合适的?恁俩手里握着三股,将来每年分红都是好多钱,手里有钱,还怕儿媳不听话吗?”

“看谁顺眼了,赏她仨瓜俩枣,不顺眼,一分钱都不给。您说,哪个儿媳妇不一天天的早请示晚问安的?”

两位大大一想,是这个理,眉开眼笑,美滋滋地走了。

明天就是五一了。

韩述苦来到大队院,和大队长韩永昌交流一番入股的情况。

韩永昌介绍说,来找他借钱入股的有两家,粪叉一家,娘俩过日子,粪叉懒,他娘身体不好,大队给他娘李梅荣安排喂猪的活,整天就是到猪场喂喂猪,清理一下猪粪,天天都有工分拿。

大队运过去的猪饲料有时候是麸,糠,豆饼啥的,人都能吃,可比吃树皮草根有营养。

粪叉整天吊儿郎当的,出工不出力,偷奸耍滑,一年挣工分也是仨瓜俩枣的,断顿了全靠他娘从猪场顺过来些这些粗粮饲料度过难关。家里根本拿不出十块钱,李梅荣找韩永昌借了十块钱。

另一家是杜小芳家,男人韩思启,小时候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一只胳臂不是太管用,不能很使劲。

当年韩思启他爹娘也能干,有点家底,娶了西码头支书杜学亚的侄女杜小芳当儿媳妇。

杜小芳他爹杜学峰不像他哥能说会道,有能力。他木讷,胆小怕事,没啥出息,家境较差,大儿子一直娶不上媳妇儿,媒婆上门把杜小芳说给小码头韩思启,韩思启他爹愿意出五十块钱彩礼钱。这个钱正好能给杜小芳大哥说房媳妇,遂把闺女卖了。

杜小芳过门后一连生了俩儿子一个丫头,老两口小两口都能干,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前年韩思启他爹韩永义突发脑梗,送地区医院把命保住了,落下个半身不遂后遗症。

家里两个男人都不能干重活,积蓄也花光了,还欠下一屁股饥荒。现在全指望家里俩妇女干活挣工分生活。

这不大队让入股呢,杜小芳回娘家借钱,娘家也没有钱,娘家大嫂是个不清头货,把家把的死死的。无奈她爹杜学峰领着闺女找她大爷杜学亚借钱,遭到奚落,杜小芳摔门而去。

实在没办法,找大队借了十块钱。

听着韩永昌介绍两家情况,韩述苦感慨,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啊!

五一这天,韩述苦、韩永昌,刘兰英,韩永秀四人分工合作,刘兰英登记各家入股数,韩永秀负责现金保管,韩永昌负责维持秩序,韩述苦负责就入股事宜解疑释惑。

等各家各户登记入股差不多了,韩述苦看了看各家入股情况,基本上是三个人划一股,唯独韩思启家是七个人划一股。

韩述苦找韩永昌商量一下,由韩述苦出面借二十块钱给韩思启,由于韩述苦手里也没有钱,韩述苦又从大队借二十块钱,因为大队欠韩述苦红薯干四百斤,折成钱每斤五分钱,共二十块钱。

懵圈没有?简洁明了地说,大队欠韩述苦红薯干钱二十块钱,大队还给韩述苦,韩述苦把这二十块钱借给韩思启,韩思启用这二十块钱入了两股。

为什么这样做呢?韩述苦给韩永昌解释,每家每户入股基本上划三人一股,只有韩思启家七人一股,这是越瘸越拿棍子敲呀!

韩述苦不允许发生这种情况,以后会造成贫富差距悬殊,不利于大队整体发展,也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宗旨。

至于以后哪家再添丁进口的问题,人口多了,工分也能多挣。像粪叉,要是娶上媳妇儿,生四五个娃,等娃大了多挣工分呗。

韩思启家有两个残疾,是需要额外照顾的。作为大队掌舵者,一定要及时关注到弱势群众。

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同富裕,是韩述苦的追求。

后世在小码头驻村,扶贫对象有五家。两家五保户,两家残疾,一家父子都是大病。这些跌入贫困的家庭,村委会没有任何能力帮扶,因为村委会没有那个能力,村集体财产基本上是零。

都包产到户了,各家种自己的地,农闲出去打工,多少村民一年不踏进村委会大院一步,实在没啥关联啊!

村集体没企业,没门面房,偏僻地方,距离乡镇都十多里路,土地都没有人开发。

好不容易国家在东边修建高铁,还完美避开了小码头大队的土地。村集体账上一分钱都没有,村委会能有凝聚力吗?

韩述苦刚去驻村时,村委会大院荒草丛生,有好几家村民在大院里挖的红薯窖储藏红薯。

重生后正在用着的大队院那十间东屋还在,破败不堪,已经成为危房了。

八十年代又在院子南边盖了一排十二间红砖平房,预制板房顶。板已经上好,还没有补缝,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了。

分地,分农机具,分牲口,所有能分的都分到户了。

新房子就原封不动保留下来,一直到驻村时,还保持原样,房间被几个透钻的村民占领,有喂兔子的,有喂鸡的。

还有一个外地木匠,招到村里当上门女婿,自己把房顶重新用混凝土打了一层,安上门小两口过起来小日子。没过几年这孬种跑了,也不知道跑哪了,留下母子俩,被家里做主嫁到邻庄了。

分田单干是当时大势所趋,激发了群众的干活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农村老百姓解除了束缚,解放了生产力,为后面国家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国企私企蓬勃发展,一项项享誉世界的工程实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他们被赋予一个专有名字“农民工”。

村集体没有凝聚力了,成为薄弱涣散村,哪还会有能力帮助贫困村民?只能靠国家力量了,所以扶贫工作队进驻了。

包产到户,家家都是单打独斗,粮食卖不上价格,种粮仅仅能维持温饱,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村里青壮出去打工,主要从事的是泥瓦工,水电工,电焊工,还有极个别大货司机。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收入都花费在孩子上学,家人看病,房子翻新或城里买房,俗称新三座大山。

农民苦,农民累,一有个意外发生,家庭瞬间就跌入贫困。

所以重生过来的韩述苦,面对熟悉又陌生的故地,又身傍空间,一直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做到全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并且比古人目标更宏大,要共同富裕,家家住别墅,开轿车,有存款。

当然了,这些内心独白没法与人分享,但韩述苦一直灌输的共同富裕,不让一个村民掉队的理念还是很洗脑的。

韩永昌心悦诚服,连连说自己没有韩述苦考虑周到,看的长远,没有韩述苦觉悟高。

各家都办理好入股手续,大队账本上清晰的记录各家各户的入股钱数,股份数,后面是签字按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