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103章 粪叉给丈人拜年(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粪叉给丈人拜年(二)

第103章 103.粪叉给丈人拜年(二)

这两年苦了闺女娘俩,老两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真的是无能为力啊!

出门闺女哪有常住娘家的道理?况且家家都没有余粮,再多两张嘴,得从所有人嘴里抠出来一点粮食。

老两口愿意,其他人也不会愿意啊!

丈母娘用刘秀荣拿来的猪肉割下半斤,炖了个猪肉白菜,遛了几个包皮馍,老丈人殷勤的陪着粪叉吃午饭。

说实话,这饭菜招待客人在范寨村也是顶配版的,大多数家庭今天的招待女婿饭,都是包皮馍,猪油炒白菜,有升级版的,菜里面多几块油渣。

丈母娘做的这顿饭在粪叉一家三口眼里,就那么回事。但这一家三口都是苦日子里熬过来的,还没有得意忘形,都是吃的津津有味。

粪叉这顿饭吃的非常满意,不是满意饭菜的丰盛,这饭菜跟自家比还差点。

主要是老丈人、丈母娘刻意奉承,那赞美他的话像批发的一样,把粪叉说的心花怒放,自己竟然不知道,被人刻意奉承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看来,今年得好好喂猪,年底再得个先进,再来老丈人家赶着毛驴车,那才是威风呢!

吃过饭,闲聊一会儿,刘秀荣和她爹娘不咸不淡的说着话,实在亲近不起来。

内心知道这是自己亲爹娘,他俩也想自己过上好日子。可面对自己陷入绝境时,特别是小鹅天天连饭都没有,老两口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娘俩,让娘俩自生自灭了。

多亏了媒婆秦妈,给自己找了个好人家。

尽管男人有点不着调,但本质不坏,不是心思恶毒的人,相反心地善良。

他对小鹅像亲闺女一样疼爱,就婆婆有点偏执,不太好相处,可自己过门没几天去世了。

不知道这是家门不兴还是幸运,这个家现在就是自己当家做主,自己男人对自己是百依百顺。

自己娘俩都拥有小码头大队的社员身份,这就是自己的底气,也是自己的依靠。

刘秀荣坚信,他们一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约么有个两点钟,门外小红喊人了。粪叉一家三口与老两口告别,相随着一块回家来了。

一路上,粪叉和小红男人相谈甚欢,特别是小红男人也是对粪叉刻意奉承,让粪叉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变化。

以前的粪叉,那是奸滑懒馋。这种人其实内心也是自卑的,他知道自己不受大家待见,所以他的生活里也没有阳光和自信。

这半年来,通过养猪获得了韩述苦的认可,还许诺今年养猪达到一百头,选他当先进,让粪叉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年前家里分了那么多好东西,还分了八十多块钱。这可是八十多块钱呐!

俗话说,钱是男人的胆。手里有钱有粮有肉有油,粪叉已经能够在别人面前抬起头来。

今天老丈人和小红男人的恭维,让粪叉意识到了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男子汉,也是别人眼中顶天立地的男人。

那种骨子里的自卑感瞬间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

粪叉思想升华了,用个时髦话就是“顿悟”了!

大年初二,既然小码头大队的媳妇们都带着男人孩子还有不菲的礼物回娘家去显摆了,自然也有小码头大队外嫁的闺女回娘家了。

这一天,小码头村外嫁闺女都是拖儿带女的回娘家了,几乎家家都有姑爷上门拜年。

可能就韩述苦和粪叉这两家没有长辈,也没有贵客上门。

小码头村已经不是方圆村里说的沙土窝了,而是个富窝。

娘家有粮食了,大米白面不缺,肉蛋不缺,豆油棉布不缺,这来娘家哪个闺女不积极?

今天姑爷都是上坐,老丈人作陪,凉拌芹菜,凉拌莲菜,凉拌猪头肉,油炸花生米,这是下酒菜。

喝着小酒,叨着小菜,老丈人陪着唠嗑,真是神仙日子呀!

接着就是炒鸡块,炒兔肉,炒鸭肉,炒豆芽,还有一盆猪肉粉条豆腐白菜乱炖,大白馒头随便吃。

小码头村的初二宴席就是这么豪横,把外孙外孙女稀罕的恨不得碗都添干净,都想住到姥姥家不走了。

临走时,亲娘偷偷塞给闺女一张黑色大老十,哪个娘亲不怜惜自己闺女?

初二这天,韩述苦一家五口无所事事,既不走亲戚,也没有客人招待,小刚、妞妞也没法出去野了,小盆友们都去人家姥姥家了。

把小人羡慕的一个劲问韩述苦:“大哥,咱们咋不去姥姥家呀?毛丫,美蓉,小宝都去她姥姥家了,小鹅也去她姥姥家了。”

韩述苦只能说:“咱姥姥家没有人了,去了也没人管咱们吃饭呀!”

小人不明白,继续问:“哪人都往哪了?过年也不回家吗?”

韩述苦没法回答了,只能说:“他们都死了,住到地下了,不会再出来了。”

小人哦了一声,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

到了初三,开始到姑姑家、老表家走亲戚了,这些都是实靠亲戚。还有爹娘不全或都去世的,今天回娘家。

韩述苦家也迎来了客人。两个中年男人,风尘仆仆的,挎着篮子,里面是几斤高粱面。

两人后面还跟着五个十多岁到四五岁不等的男孩。

韩述苦竟然一个人都不认识,还因为是走错门了。

一个中年男子开口道:“这是小苦吧?我是恁安兴舅,他是恁安辉舅,俺家和恁娘一个曾祖父,门近着呢。”

韩述苦多聪明的脑袋瓜,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老娘门里的兄弟来攀亲戚了。韩述苦从原主的记忆中就没有找到有关老娘娘家的任何有联系的亲戚。

“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这是真正的写照呀!

小码头村自古以来就是个沙土窝,有着绵延数里的沙岗,啥都干不了。土地贫瘠,风调雨顺能收个一二百斤粮食,要是干旱少雨,能收回种子就不错了,像去年一年没有雨,基本上都是绝收。

像这样的生存环境,小码头大队咋能有上杆子认亲戚的情况?

今天韩述苦见到了,这就是上赶子认亲来了。

两个中年男人跟老娘是一个曾祖,其实血缘关系很近的,要是大户人家,还是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呢。

像大大爷家,要是大大爷、大大能再活个二十年,建国、建设都已经娶妻生子了,就是四世同堂,难道说建国、建设的孩子们关系很远吗?

可韩述苦的老娘一是出嫁闺女,二是估计没出嫁就已经是各家过各的了,三是老娘嫁到沙土窝了,穷的吃土,谁还会没事找事来认亲,又不是一母同胞。

韩述苦毕竟是重生者,之前还干过扶贫攻坚,眼界胸襟不是这个时代人能比的。

看着过年还是穿着补丁衣服的大人孩子,篮子里的高粱面估计也是倾其所有了。

来都来了,自己招待一顿呗,只当是扶贫了。遂招呼着都坐下,先在小方桌上摆上炒花生,糖果,瓜子让孩子们吃。

又和两个远房舅舅聊天。通过交谈,韩述苦知道了自家亲舅舅一家旧社会都饿死了,等于是这一门绝户了。

而这两个舅舅家是大米县东边杏村的,距离小码头村有三十来里路,怪不得看着都是风尘仆仆的样子呢。

当年自家老娘是逃荒要饭到小码头村这一带,快要饿死了,被韩述苦的爷爷救下来,然后嫁给韩述苦的老爹了。

去年大面积干旱,杏村那一带同样粮食减产严重,但他们那的领导思想积极。

粮食收割后先紧着国家的任务完成,然后相应县里的号召支援大河滩里的贫穷群众,最后各大队连社员们的口粮都削减了。

到年底家家户户的粮缸都要见底了,过年都不敢大吃大喝,都尽可能省着为青黄不接的春季做准备呢。

杏村那一带也有小码头大队的传说,毕竟才三十里路,也是有亲戚来往的。

小码头大队有个娃娃干部在许多大队传的神乎其神,都快成了哪咤,孙悟空转世了。

陈安兴、陈安辉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两人听到村里议论小码头大队现在是富窝,可不再是沙土窝了,就动了心思,两人还不知道传说中的娃娃干部就是他们要攀亲戚的正主。

别人不好找由头来攀亲,他兄弟两人冒着投亲被拒的风险步行三十里,来到小码头村攀亲戚。

因为他们一个本家妹妹嫁到小码头村了,这是正了八经的亲戚,所以他们就来走亲戚了,并且还带着一个四五岁,一个六七岁,三个十来岁的孩子。

韩述苦不知道这么小的年龄咋步行走三十里路的,并且小码头村往大米县境内道路非常难走,当然可以绕到大路上,但距离增加不止一倍。

韩述苦想象不出来他们是几点出发的,路上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反正结果是平平安安来到了小码头村,也摸到了远房妹子家。

现在两个舅舅也知道自家那个都忘了啥模样的堂妹妹已经去世了,现在是这个外甥领着四个弟弟妹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