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169章 东施效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9章 169.东施效颦

特别是明年大队要大兴土木,不但要建造居住区,还有办公区,还要建造一座占地一百三十亩的公园,里面有一个一百亩的人工湖。

韩述苦规划在湖边到湖心岛建造一座石桥,像烤鸭市清漪园里十七孔桥那种模式的桥。

当时石匠师傅李治国听到韩述苦的这个规划,头揺的像拨浪鼓,直说自己建不了。

这属于石拱桥的范畴,需要专业桥梁大师才行,他就是个石匠,擅长雕刻一些简单的石头图案,不擅长建造石拱桥。

说起建造石桥的话题,老林说烤鸭市有个蔡起温的匠人,祖上擅长建造石桥。

据说他祖上叫蔡信,是明朝朱棣建造烤鸭皇宫时的总设计师之一,那个着名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屋子就是蔡信设计的。

蔡信后人有一枝专着于建桥,据说清末光绪出殡时棺椁通不过卢沟桥,就是这位蔡起温的祖父蔡富林当时在工部当差,主持拆掉桥身两旁的护栏,搭建木板加宽桥身才让光绪棺椁通过,然后又完整复原了卢沟桥。

老林说他曾经给蔡起温的父亲看过病,当时就是蔡起温把他父亲接来送去的,负责与老林打交道,两人也算是彼此了解一些情况,知道他家世代会造桥。

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兵荒马乱的就没有音讯了,蔡起温现在要是活着也得六十多岁了。

韩述苦头有点大,光一个名字去哪找人?

况且还不知道这人是死是活呢!

韩述苦又问几人还知道谁会造石拱桥的?

几个人都摇头不知道,毕竟时代变了,现在建桥多数都是用钢筋水泥,还有用全钢铁建桥的,也有用木头搭建的,用石头建桥已经被淘汰了。

韩述苦记下了蔡起温这个名字,过了年托烤鸭市那几个衙内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这个人再说。

两桌菜都吃光了,包括大烩菜也没有剩下。

小人吃撑了,捂着圆鼓鼓的小肚子直哼哼。

正在闹腾韩述苦呢,毛丫、桃枝、小鹅几个像土匪队一样闯进来,喊她出去玩耍,小人一溜烟就没影了。

下午韩述苦给几个大队干部下了任务,每个干部都要往大队院送一斤饺子,保证在住大队院的几个人晚上和起五更都能吃上热饺子。

大过年的,咋样也得吃顿饺子,只是苏倩倩那做饭的地方实在是太狭窄,没法大动干戈。

平时一天三顿饭都是馍菜汤,馒头还是丁香梅蒸好给她送过来的,苏倩倩不会蒸馒头。

这个春节是新社会建立以来气氛最沉闷的一个春节,实在是过年物资匮乏,许多人都挣扎在温饱线上,更不要说过一个肥年了。

东码头大队和毛庄大队的社员们这个春节还算祥和稳定。

两个大队都采取了挖井抗旱的工作,尽管没有像小码头大队这样花费巨大代价购买马拉水车,但辘轳水车也保证了几百亩秋作物获得不错的收成。

两个大队也学习韩述苦,除了种植玉蜀黍,谷子等少量秋作物外,大面积栽种红薯,然后加工成粉条。

又通过韩述苦直接把粉条卖给了周安林,又用卖粉条的钱从小码头大队购买了一些白面、鸡鸭兔,加上自己大队宰杀了几头喂养的任务猪,让两个大队的社员春节吃上了肉饺子。

两个大队的社员们激动的无以复加,郭德云和毛光明也是唏嘘不已,决定以后就跟着韩述苦学习。

韩述苦大手笔学不来,他俩就小打小闹,最起码能让社员吃饱饭了。

尽管天天都是喝糊涂,啃窝头,但这年景能有的吃不饿肚子就非常幸福了,还要啥自行车?

而西码头大队年根前出闹剧了。

当时公社要求西码头大队先自筹一千块钱后,才能给他们贷款两千块钱,用来挖井抗旱。

自筹一千块钱难为住了杜学亚,不是哪个大队干部说入股社员都积极入股的。

毛庄大队和东码头大队都没有搞成集资入股这件事情,西码头杜学亚也没有搞成。

但公社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大队筹不到一千块钱就不放贷。

无奈之下,杜学亚发动大队干部包干,各人想各人的办法筹集到各自的任务数。

大队干部也没有钱呀,只能像后世上门推销保险一样,对自家的亲戚朋友下手。

不外乎是打亲情牌,耍赖牌,重利牌,许诺牌等等,不一而足。

终于凑够一千块钱,大队也挖了三十眼井,保证了有六七百亩地的秋作物收成。

他们也是学习韩述苦,除了种植了玉蜀黍,谷子等少量秋作物外,就是种植了许多红薯。

红薯加工出来的粉条也是通过韩述苦卖给了周安林,只不过不是杜学亚找的韩述苦,而是大队长韩思同联系的韩述苦,请他帮忙销售粉条。

其实粉条也是紧俏物资,不用找周安林也能全部被收购站收购。

但这几个干部听韩永秀透露,卖到城里起码一斤粉条要贵两分钱。

这多两分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万斤就相差二百块钱呢!

于是,都一窝蜂卖给周安林了。

杜学亚这老小子以前做的事情不地道,不好意思找韩述苦,就委托大队长韩思同给韩述苦递话。

韩述苦无所谓了,只要是紧俏物资,周安林都有兴趣,来者不拒。

韩述苦只是传个话而已,况且韩述苦是不感冒杜学亚,而不是西码头大队的社员们。

并且这个大队长韩思同还是小码头村韩氏的老本,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

粉条是顺利卖了,钱也直接拿回来了,可到大队就出洋相了。

西码头大队生产出三万斤粉条,除了各家各户分一些,其余两万斤粉条都卖给周安林了,卖了四千来块钱。

当时有五十户集资了一千块钱,大队干部是各种许愿,信誓旦旦说年底会分红,没看见小码头大队就是年底分红嘛!

这年底了,钱也拿回来了,五十户股东当然是要分红了。

可还有几百户没有集资入股的,肯定是不能让大队分红。

他们要求只能是各家各户平均分这四千多块钱,因为红薯是用大队的地种植的,地里的活是所有社员去干的,凭啥给那五十户分红?

“你说啥?他家当时集资入股了?”

“不对!他家当时是借给大队钱,不是入股!”

“对!对!王大嘴当时来俺家也是说得大队借钱的!”

“啥?入股不入股俺不清楚,俺就知道这四千块钱是全村社员共同劳动换来的,就应该按工分分钱!”

“胡说!当时穆结巴可是专门给俺说,出十块钱就能算一股,学小码头大队年底分红!”

“嗯!嗯!思同叔到俺家也是这么说的!”

“就是!学亚哥来俺家也是这么说的!”

“我看大队谁敢把钱只分给那五十家?我去公社告状!”

“对!大家一块出力干活,为啥不按工分分钱?”

“分钱!”

“分钱!”

……

杜学亚麻爪了,分红不是,平均分给各家也不是,按工分分还不是!

把大队干部个个愁的,都想上吊,因为后面还有一堆人撵着他们要分红和本钱呢,还都是自家的亲戚。

马上要过年了,西码头大队吵闹不已,有的非要分红,有的不能分红,各说各的理,谁都说服不了谁!

韩述苦听说这个事情后,暗自发笑,西码头大队这一帮干部根本就没有搞懂啥是集资入股。

你发动五十户社员集资入股,那么这一千块钱要是拿到外边做买卖或者干其它投资,盈利了这五十户想咋分红都可以。

但你用五十户集资入股款投资到大队的耕地上,就厘不清这本金了。

因为大队的耕地是全体社员的财产,这五十户集资入股户占用大队全体社员的资产盈利了。

这个利润不能都算作这五十户的利益,也有其他社员的利益在里面,这该怎样分隔利益,需要专业人士才能计算出来。

就凭西码头大队那几头蒜连基本道理都整不明白,更不要说咋去划分利益比例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杜学亚把分红或者分钱的事情先搁置不管,等过了年再说。

又派韩思同联系韩述苦购买了白面,宰杀了任务猪,群众算是过年吃上了白面肉饺子。

大队几个干部过年也是闹心,当时去做工作劝说集资入股的,不是叔家就是大爷家或者是姨家舅舅家啥的,反正都是实靠亲戚。

当时可是赌咒发誓许愿啥都用上了,现在看到回头钱了,却拿不到手里。

亲戚们大过年的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让大队干部感觉像做了多大亏心事一样。

正月初十,东西码头大队的劳动力按时来小码头大队上班了。

这时候距离立春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了,尽管气温还是不太高,但在野外作业没有那么大的寒气逼人了。

年前大家都尝到了甜头,不但一天三顿饭都能吃饱,时不时的还有肉菜吃,并且偶尔还有白面馒头吃。

特别是年前临走时,小码头大队还一人发了一斤鸡蛋,那可是一斤鸡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