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184章 安全至上(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184.安全至上(一)

董永腾顾不上和韩述苦寒暄,让就带着他去三楼找刘书j请示了。

一车西瓜也要找堂堂的县一把手?

至于吗?

是的!这是规矩。

韩述苦以后送过来的物资要谁照头交接?

怎样走账?

这些都是需要一把手拍板定调子,然后下面的领导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刘书j听到韩述苦送到大楼里一车西瓜,有五千斤,也是非常高兴。

考虑了片刻后,把和小码头大队合作的工作交给办公室主任沈富强负责。

韩述苦在刘书j办公室向刘书j汇报了这一段时间大队都做了哪些工作,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着重介绍了新居建造情况,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董部长把办公室沈主任喊过来了,这个沈富强主任韩述苦认识,就是上次跟着刘书j董部长他们一行到大队视察工作的随行人员之一。

刘书j给沈主任交待了以后由他负责和小码头大队交接物资,所有的货物都按照市面上的价格当场兑现,不打白条。

告别刘书j和董部长,韩述苦和沈主任下楼来到大门口,沈主任和门岗大叔交待了以后凡是小码头大队的拉货车辆统统放行。

一车西瓜卸到了大楼前空地上,韩述苦拿着五百块钱,写了个收据,和沈主任客套了几句话就赶着马车回家了。

韩述苦走后,沈富强马上通知办公室几个职员挑选几个大西瓜往领导办公室送去。

然后又领着几个人往每个领导办公室送去两个大西瓜。

沈主任对每个领导都是这样说的。

“领导,这是小码头大队送过来的头茬瓜,请领导们签定一下口感如何,多提宝贵意见!”

瞧瞧!

高情商的人是怎么办事的!

把领导们都伺候到位了,就通知各个办公室来领西瓜。

按照办公室人员多寡,大致按人头领多少个西瓜。

也没有论斤称,大小个调配均匀,大差不差完事。

这些西瓜不是分给个人的,是以办公室为单位,集体所有。

办公室内人员或一块吃瓜,或分给个人带家里,那就不是沈主任该管的事情了。

按照刘书j的意思,这五千斤头茬瓜算大楼给全体职员的降暑福利。

若职员想个人购买西瓜,就通知小码头大队往大楼送几车,供职员购买。

十亩西瓜陆陆续续销售到城里工厂,周安林那,包括公社,供销社都有销售。

接着,二十亩早玉蜀黍也开始掰穗卖嫩玉蜀黍棒了,一车车的往城里运送。

城里的几个工厂根本不愁卖,周安林那黑市也是销售大户,他现在基本上统一了红焖地区黑市。

韩述苦也是经常把鸡鸭兔猪羊肉包括鸡蛋鸭蛋,包括白面往他那送。

除了大队的产出,他自己也顺带从空间里面拿出来许多都卖给了周安林。

韩述苦又往县大楼里送了几次物资,包括西瓜、各种肉类,还有嫩玉蜀黍棒。

反正只要是往城里工厂送的物资,韩述苦都往大楼里送一些。

现在沈主任是高兴的天天合不拢嘴,县大楼里有一百多号干部职工,哪个都是对沈主任笑脸相迎。

无他!谁让人家掌握着紧俏物资的分配大权呢!

像猪羊肉,鸡鸭兔根本就不够大楼职员分配,谁有谁没有?

不好说!

……

东西码头大队有二百名青壮社员都在小码头大队工地上忙活着。

别看天天出力干活,可这机会还得巴结干部才能争取到,一般人还轮不到呢!

西码头社员杜学森就是幸运者。

他和西码头支书杜学亚是本家,过年时狠狠心给堂兄送去了一封点心,得到了来小码头大队干活的机会。

杜学亚弟兄三个,都娶妻生子单过了,爹娘跟着老三一块生活。

杜学亚是老大,自己生有四个子女,老大已经十九岁了,到了该说媳妇的年纪了。

家里有自己、媳妇、老大、老二四个壮劳力干活,一年挣工分也是生产队里较高的家庭了。

这几年省吃俭用,也攒下一些家底,这才有底气准备给老大寻媳妇。

杜学亚和媳妇商量好了,打算今年就托媒人给老大说个媳妇。

年头里听别人说到小码头大队干活一天给一毛钱的工钱,不过这个工钱都是要上交给大队的。

大队每天记他们工分,然后和其他社员一样该咋算咋算。

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小码头大队一天管三顿饭,节省了家里一个大人的口粮。

这一年半载下来,得省多少粮食啊!

小码头大队的饭菜相当实惠,比自己家里的吃食好太多了。

早晚饭是馍菜汤,馍基本上都是黑窝窝或黄面窝头,隔三差五会有包皮馍,偶尔会吃上大白馒头。

菜基本上都是咸菜,腌白萝卜和红萝卜切成丝,再掺一些葱丝,舀上一勺油炸辣椒面,倒上几口醋,滴上几滴芝麻香油。

吃上一口,“嗞”!又香又辣又爽口!

汤基本上都是糊涂,偶尔会有小米粥。

中午饭就丰盛多了。

基本上还是馍菜汤,不过馍大多数都是包皮馍,隔三差五还会有白面馒头。

菜大多时候是大烩菜,冬瓜、大白菜是主菜,配菜有豆腐、粉条、还有时令蔬菜,比如豆角、南瓜、萝卜、黄瓜等。

隔几天就会有一顿肉菜,大烩菜里面放一片片半指厚的大肉膘,油汪汪的,看着就想流口水。

咬一口满嘴流油,再配上大白馒头,“嗞”,人间美味啊!

小码头大队原来是管饱,但时间长了,发现有些人吃饭时偷偷把大白馒头塞到口袋里捎回家去。

杜学森就曾经把大白馒头还有大肉膘偷偷捎回家的经历。

家里老三和老四啃着大白馒头,一人再咬上一口大肉膘,噎得直翻白眼。

可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吃着自己偷偷拿回家的白面馒头和大肉膘,杜学森有种深深的自豪感。

还有啥比看着让孩子们吃欢快更重要呢?

这就是夏国式的爹娘吧!

偷偷从食堂往家捎带私货的现象被大队干部发现后,就餐就进行了改变。

人家小码头大队干部不是傻子,刚开始为了给社员们留个脸面,只当没看见。

许多人觉得小码头大队干部傻,越来越多的人偷往家里拿吃食。

后来,小码头大队实行凭钱购买饭食,买多少吃多少,吃饱吃不饱自己决定。

饭钱是小码头大队发的,一天一人发一毛钱的饭钱。

窝头一分钱三个,咸菜一人一小碟不要钱,粥一人一碗不要钱。

包皮馍一分钱两个,白面馒头一分钱一个,大烩菜三分钱一份。

所有饭菜都不要粮票。

这个价格比外边食堂要低许多,大队自己的食堂,又不是为了赚钱,主要目的是杜绝私自往家捎带私货。

一天一毛钱全部购买饭菜,基本上能吃饱饭。

当然了,你非得省吃俭用,省下钱或者食物补贴家里,大队也没啥可说的。

杜学森一天花费六分钱就够了,每天能省下四分钱补贴家里。

不过,自从实行用钱买饭后,杜学森好久没有吃过白面馒头大肉膘了。

一天三顿饭基本上都是窝窝头就咸菜。

不过,杜学森还是非常满意这种生活,自己不但能吃饱饭还能节省几分钱补贴家用。

世上还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吗?

杜学森情愿一辈子都在小码头工地干活!

桥墩建好后,下一步就是用模具把桥墩之间架好拱形桥体,好方便在模具上砌石头。

石头需要人站在桥墩上面拉上来。

往桥墩上面捞石头,桥墩上站着两人,都是西码头大队的,一个叫王志伟,一个叫李思远。

下面一个负责用绳子系石头。

在下面系石头的是杜学森,他仨人是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小组的。

西码头大队人口多,大概有二千余口人,分为六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又分若干生产小组。

原来有七个生产队,小码头也是其中之一,韩述苦重生那年,小码头独立成为大队了。

生产队的耕地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小码头固定的耕地就是现在这九百亩地。

说是九百亩地,其实真正能耕种的就是原来荆庄大地主荆铭志和西码头大地主穆国领的三百多亩地。

其余几百亩都是沙土地,十年九不收,太干旱了。

自从大队挖井浇灌庄稼后,这几百亩地才算真正能旱涝保丰收的良田。

王志伟、李思远和杜学森是一个生产队的,在这工地上又分在一个小组,负责往上面拉石头。

两个在桥墩上面拉,一个在下面给石头系绳子,配合也算默契。

这天,杜学森系好石头,王志伟和李思远开始往上面拉。

等杜学森系好石头,起身离开,他两人就使劲往上面拉。

三人干这活也有几天了,动作都非常娴熟。

正是动作娴熟,已经简化到杜学森还没有离开现场,上面两人已经往上拉石头了。

突然间,绳子断了,在下面的杜学森正迈腿离去,石头落下来砸到后迈的右腿上了。

只听“哎呀”一声,杜学森就扑倒地上。

随即就“啊啊”大叫起来。

工地其他工友迅速上前观看,发现杜学森趴在地上嗷嗷大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