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沙土窝 > 第200章 郭德云的烦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0章 200.郭德云的烦恼

这次连阴雨东西码头、毛庄几个村庄损失惨重,花生、红薯都在土里刨的不及时,好多都发芽了。

而北边那些村庄损失更惨重了,一直过了十月份地里的水才退完。

花生、红薯、谷类、豆类基本上都是要绝收了,就玉蜀黍能有一半产量就不赖了,棉花啥的也堪堪能达到丰年的三成。

其实发芽的红薯还是能食用的,煮熟或蒸熟都能吃,就是不能储存了。

这些大队都是趁地里能下脚了赶紧刨红薯,然后挑拣品相好的储藏,其它都分给各家各户了。

北边那些黏土地播种小麦都比往年晚了半个月,明年小麦收成不会太好了!

这几个沙土地村子倒是沾了雨水消退过快的光,不耽误小麦播种。

想到了红薯发芽,韩述苦又想到了赵修普和社员吵闹的话语,自己是不是到东码头大队了解一下情况?

说走就走,风风火火闯九州!

韩述苦找到了郭德云,问今年的秋收情况,郭德云一脸懵逼,“你操这个闲心干嘛?想支援俺粮食吗?”

韩述苦撇了撇嘴,“你是想屁吃呢?我就是想知道你们今年红薯还加工粉条不?”

“咋了?俺加工不加工粉条,不影响你们大队吧?”

“说实话,影响!”韩述苦给了一个肯定回答。

郭德云张大了嘴巴,韩述苦差点给他嘴里塞进去个驴粪蛋,那一嘴黄牙太难看了,还特么的口臭飘十米。

“俺大队的事情,咋会影响恁大队了?”

韩述苦懒得和他打哑迷,直截了当的说:“我想用恁大队的场地加工点粉条和腐竹。”

“恁村地方不够了?好家伙,这是准备加工多少呀?”

韩述苦不耐烦道:“别胡思乱想了,俺村正在施工,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的,加工出来的粉条、腐竹都掺杂着泥沙,卖给你吧?”

“哦!原来是这样呀!那咋收费或者给俺点啥补偿?总不能白用吧?”

“咱两个大队是不是阶级弟兄?需不需要互帮互助?”

“拉倒吧!我买麦种时你可是说了,上杆子不是买卖,我一直记着呢!”

“挖槽!你记忆力这么好咋不考大学呢?”

“少扯淡,再给哥哥支支招,愁死哥了。”

“咋了这是?”

两人嘻嘻哈哈聊天打屁一阵子,郭德云给韩述苦吐槽着苦水。

前些时他和毛光明一块找韩述苦取经,也知道了小码头大队发家秘诀。

首先解决的就是粮食产量,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才能保证社员吃饱肚子。

才能有余粮搞养殖,才能让社员吃上肉,还能积攒禽畜粪便肥地。

才能搞副业挣钱。

总之,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才能走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盘活经济,发家致富。

想要粮食产量上去,得有水、肥、良种。

良种小码头大队有了,肥料目前只能是用草粪和牲口粪便,这也算是强差人意。

沙土窝地区,水浇地是必须要搞的,这就需要挖井了。

郭德云现在就难到这个点上了。

据郭德云介绍,小麦播种完毕后,大队准备全力以赴挖井。

东码头大队有耕地二千来亩,按照一眼井能灌溉二十亩地计算,需要挖一百眼井。

挖一眼井不算人工,加固井壁配套设施和一套洋辘轳,成本大致是一百块钱。

东码头已经挖了三十眼井了,能够保证六百亩耕地收成。

要是再挖七十眼井,得投资七千块钱。

现在问题就出在这七千块钱上了。

大队去年秋季和今年夏季这六百亩水浇地收成还不赖,在干旱严重的年代,还能达到亩产二百多斤,已经是巨大惊喜了。

特别是去年秋季种植了几百亩红薯,也学习小码头大队加工粉条,年前卖粉条挣了三千多块钱。

过年时按照工分给社员们分了钱,各家都过了个幸福年。

今年夏季小麦收成也中,交了公粮,社员们还吃上了白面馒头、捞面条。

统购粮也卖了四千块钱,加上秋季收入,大队手里也积攒了六千块钱。

郭德云计划全部用来挖井买辘轳,把两千亩耕地都改造成水浇地。

群众一听大队要把这一年辛辛苦苦挣的钱都用来挖井,大多数都反对。

群众的意见惊人一致,干旱已经过去了,再挖井没啥意义。

这不,刚下雨把秋庄稼都淹了,还花这么多钱去挖井不是傻子吗?

想挖井也中,劳力随便用,钱可不能乱花。

这快过年了,不得给社员们发钱过年呀?

去年过年一家都领了十块二十的,过年也敢给孩子买几尺布做身新衣裳了。

也能买二斤肉吃肉饺子了。

今年要是把这钱都花到挖井买辘轳上,过年可就得勒紧裤腰带了。

这不是群众想要的年,花这么多钱挖井,俺们不同意!

这就是个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问题,位置不同,看法也不相同。

群众自然是想把钱赶紧拿到手里,至于挖井浇地能保证大队所有耕地都有好收成,那是以后的事了!

谁知道以后咋回事?

说白了,还是对大队没有信心!

郭德云吧嗒着旱烟,把当下的难题给韩述苦一一摆了出来。

“兄弟,恁说说,想干点正事咋这么难呢?”

韩述苦用同情的目光看了郭德云一眼,“郭哥,顶住,一退缩就完蛋了!”

“那井还挖不挖了?”

“挖!”

韩述苦不知道啥时候能通电,即使通电了也可以利用挖好的井,购买电机水泵浇地呀!

况且,购买电机水泵浇地费用不会比辘轳便宜,那会是更大一笔投入,群众更不会同意了。

以目前东码头大队的条件,挖井,购买洋辘轳,把耕地全部变成水浇地,是当前最佳方案。

韩述苦敢断言,这种辘轳浇地的方式得用好几年,大队这几千块钱的投入绝对是划算的。

付出的就是劳动力成本,东码头有的是人,干旱时轮流上阵摇辘轳就中了呗!

韩述苦把自己的想法给郭德云分析了一下,郭德云听后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毕竟那六百亩水浇地是现成的例子,也尝到甜头了,这更坚信他的决心。

“兄弟,你给哥支支招,这群众不同意,该咋办呢?”

“做群众工作呗!”

“有现成六百亩水浇地的甜头,群众肯定能明白孰重孰轻。

我敢说,恁大队耕地全部变成水浇地,一年后,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还能分到不少钱!”

郭德云苦笑道:“兄弟,你说得我都认可,但是我在俺村可没有你和永昌老哥那么大的威信,他们不听我的话呀!”

韩述苦理解郭德云说得话,不是谁都有韩述苦和韩永昌在村上说啥就是啥的威望的。

对郭德云的无奈,韩述苦也表示爱莫能助。

只能劝他,发动大队干部下去做群众工作了!

两人接着就借东码头大队的场地加工粉条、腐竹一事进行了商量。

郭德云听到小码头要加工腐竹,眼前一亮,说道:“兄弟,加工腐竹恁大队也会?”

“摸索呗,大致路数知道,具体干的时候多摸索呗!”

“那让俺大队来几个人跟着学学呗!”

“可以,保证来几个教会几个!”

韩述苦回到大队,把几个干部都召集起来,通报了这个事情。

韩永昌一听,非常高兴,他这一段时间都愁死了,去年一百万斤红薯由于村里尘土飞扬只加工了三十万斤。

刨除损坏的,平时给社员们发的,留种子的,余下五十多万斤都卖了,一斤二分钱,与卖粉条想比亏大了。

今年村里还是尘土飞扬的,粉条又没法加工了,还得把红薯便宜卖掉,想想都心疼,这得损失多少钱啊?

正发愁呢,听到韩述苦说准备到东码头大队场地加工粉条,还要加工腐竹,大喜过望,立马就要行动。

其他几个干部也支持这样做,红薯储藏技术再有保障,折损率最少也有一成,随着储藏时间越长,折损率越高。

要是加工成粉条就不怕坏了,粉条晒干放个几年没一点问题。

能行动不哔哔是韩述苦的座右铭,既然大家都支持,行动!

一车车加工粉条的专用器具装车运送到东码头大队场地,一车车的红薯也从洞穴里拉到场地。

韩述苦二哥韩述同领衔主演,额,领衔加工粉条。

用了一个半月,把六十万斤红薯加工出十二万斤粉条。

接着又运送大豆到场地,加工腐竹。

这个是新鲜事物,大伙都不知道该怎样加工腐竹的。

东码头一下子来了十个年轻劳力,都是来学习加工腐竹技术的。

韩永昌、韩永秀包括韩述平都不同意东码头大队来人学习腐竹加工技术。

夏国自古以来对技术都是视如珍宝,要不咋会留下一句“传男不传女”的古话呢?

他们几个认为制作腐竹的技术属于能传家的秘技,自己还不敢染指呢,哪能让外人学会?

韩述苦笑了笑,劝慰了一番。

在历史长河中,夏国多少璀璨的工艺珍品都湮灭在尘埃当中,敝帚自珍充当了推手。

作为挂逼,韩述苦可没有这种狭隘的思想,况且腐竹加工方法也不是高科技,许多地区的群众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