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 第一四六章 窦美仪的身后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四六章 窦美仪的身后事

第146章 窦美仪的身后事

皇帝已经服软,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应该见好就收,何况皇帝还提到了窦美仪的身后哀荣?

高桂英叹了口气,只得丢开手,说道:“封号出自圣裁,还请陛下示下,臣妾好遵旨颁册赐印。”

“封她为昭仪如何?”

“是不是低了点?”高桂英有些意外,“她毕竟生下了皇长子。”

顺朝后妃制度仿唐制而略有删改:皇后以下设贵妃、淑妃、贤妃、怡妃、惠妃各一人为五夫人;昭仪、昭容、昭媛各三人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昭仪只是九嫔之首,连个夫人都不是,所以高桂英才这样说。

“你坐下说,”李自成挠了挠鼻子,“那就封为惠妃,不能再高。”

“陛下,”高桂英没坐下,反倒跪了下来,说道:“臣妾无能,没给陛下生出嫡子。请陛下恕臣妾直言,无嫡立长,只怕这娃儿以后就是我大顺朝的储君了,对其生母,理当优遇。”

“你才二十九,”李自成不以为然,“谁说不能再生?起来,别跪着!这事就这么定了,待到真要册立他为太子的那一天,再加封他的生母也不迟。”

高桂英心情复杂,只得起身,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见秦喜走了进来,垂手启禀道:“陛下,顾大参他们来了。”

“让他们进来,”李自成点了点头,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又指了指多宝格旁边的一个杌子,对高桂英说道:“皇后,你坐朕的身边。”

高桂英只好把话咽回去,过去搬了杌子,坐在李自成右手边,偷眼看了看御案,只见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邈”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顾君恩等人走了进来,向上叩首礼拜。

“诸卿请坐,”李自成说道:“顾卿,社稷坛壝、郊庙陵寝之事本该由太常寺负责,可是如今太常寺有职无官,窦氏丧葬之礼,费用由内帑出,操办可否暂由礼部代劳?”

这件事,顾君恩和姜学易早就商量过了,两人都认为内外朝还是分得清楚些比较好,顾君恩起身答道:“回陛下,殡殓本就是礼部祠祭司操办的,但是内外有别,这只是权宜之计,偶一为之尚可,以后营建陵寝、日常供奉、四时祭扫之事,还是应该由太常寺负责。臣与姜部堂议过,建议祠祭司郎中韩霖改升太常寺少卿,专司其事,名正言顺,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自成本就无可无不可,闻言也不反对,说道:“依卿所奏。朕与皇后已经议定,窦氏追封为惠妃。姜卿,礼部和太常寺也议一议吧,根据封号议上三个谥号备选。”

包括高桂英在内,众人闻言都是一愣。

群臣愣的是,妃嫔一般不上谥号,皇帝要给窦惠妃上谥号,显然是重视皇长子的意思,可既然这么重视皇长子,为什么封号却并不高?

高桂英愣的则是,皇帝刚才还对封号斤斤计较,怎么转过头来,却又对谥号这么大方了?

他们都不知道,李自成对窦美仪很有感情,而且颇有惋惜之意,不想掩盖她的贤德,所以要给她上谥号,可是同时,李自成又对皇长子有着不可告人的偏见,不想让他子凭母贵,拥有太高的身份,所以勉强才给了个五夫人“副班长”的封号。

见到众人都不说话,李自成轻轻咳了一声,姜学易这才回过神来,赶忙说道:“臣领旨。”

这是皇帝的家事,只要不涉国本,外臣一般不会干预。

李自成点点头,又说道:“朕的两位叔父殁于九江,宗人府也已无人打理,好在朕的亲属不多,这事就暂时由礼部代管吧,待到以后打回了老家,再选个族中长辈重开宗人府。”

这事姜学易也和顾君恩商量过,同样也不想管,闻言赶忙说道:“同为内朝之事,与其交给礼部代管,不如交给太常寺代管,请陛下明鉴。”

李自成同样无可无不可,拿起御案上的“邈”字,说道:“那你就把这个字带给韩霖吧,告诉他说,这是皇长子的名字,让他记入谱牒。”

还没满月就赐名?下一步是不是就该封爵了?姜学易赶忙答应一声,上前接过名纸,然后恭立一旁,等待着下文,不料皇帝却没有下文,只有逐客令:“朕接下来要说说军队的事,姜卿你可以退下了。”

这就结束了?纳闷的不止姜学易一个,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如果皇帝有给李邈封爵的意思,怎么会不让吏部侍郎宗洪圣一同见驾呢?

**********

姜学易告退离开后,李自成问道:“田卿,记得罗洋山试炮失败那天,朕曾让都督院和军机部研究以虎蹲炮为中心的步、骑、弓、铳多兵种协同作战,拿出一种新的战法来,如今有没有点眉目?”

协同作战听起来很现代也很高大上,但其实却是古已有之,《吴子·应变》中的“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便是车、步、骑的协同作战,后世的《武经总要》、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等兵书,也都对“举鹿角,设戎阵,为方,车步骑相参”有所阐发,每个有过实战经验的将领其实都有心得。

田见秀闻言说道:“回陛下,八旗兵的机动能力、肉搏能力都很强,但是我军长期流动作战,久经沙场历练,精锐部队的机动和肉搏能力也不弱,他们虽强,却也只是略胜一筹,远没达到碾压我军的程度,我们真正无法匹敌的,是他们人人披甲,而我军却平均五个人才有一副盔甲。”

“田都督所言极是,”刘希尧接着说道:“虽然只是棉甲,可是,离得远了,弓箭射不穿;离得近了,刀剑砍不透;火铳发火又太慢,临阵不过三箭,火铳却只能一发。我们打不动他们,他们却能打得动我们,着实让人憋屈!”

李自成也曾数次亲自领兵与清军交锋,对此同样深有体会,问道:“既然如此,可有良策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