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二十七章 北方华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章 北方华夏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了正月十五,年算是已经过完了,此时已是万历四十八年,公历1620年。

北迁众们在瑟瑟寒冬里,蛰伏度过了北迁后的第一个春节,当然,这个春节肯定说不上什么欢乐祥和了。

在这个春节,只有尚不知忧愁的孩子们才能欢呼雀跃一下,给单调沉闷的新年增添些许的欢快的氛围。

由于没有火药的补充渠道,北迁后的第一个春节连鞭炮都舍不得大量生产,马林只是令匠户营制造了少许鞭炮,给每家发放一点儿闹个气氛。

说是蛰伏,其实很多人在冬季这个根本就没有闲着。

军队的整合训练一直都没停,只要天气稍晴好,就会拉到室外进行训练,原来的开原军一万多人,青壮新军一万两千多人,叶赫军三千余人,共两万五千多人全部打散后重新整合,在这个冬季,由丁壮组成的新军也正式转为正规常备军。

而百姓们则被要求在冬闲期间互相多串门走动,增进彼此感情等。主要是汉人和叶赫女真人之间。要求汉人和女真人之间要互相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各种技能、专长等。

而马爌的匠户营在整个冬季基本都没闲着,按照北迁众全体千总以上将领集体商议的决定——其实主要是马爌给马林和刘源的建议。今后的军队建设要以实现全火器化为主,北迁地煤铁都不缺,冬季低温也不影响匠户营的室内“打铁”作业,所以匠户营在整个冬季都没闲着,主要有:打制兵器、农具,维修兵器、农具等。

还有盔甲,古代战争中,盔甲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兵器,身穿制作精良铠甲的战士,在面对无甲敌人时具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古代民间私藏刀剑甚至弓箭时,官府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私藏甲胄,则分分钟都可能会被定性为谋反。良好的盔甲保护还能给战士们带来极大心理层面上的安全感,能让士兵在战场上更加勇敢。

明末时期主要装备的棉甲、锁子甲以及重量更重的札甲等防护力都不错。但除札甲外,其他几种铠甲在单独使用时,对穿刺类武器的防护效果都比较弱。

匠户营以前的主业就是修理和制作盔甲、兵器,只要有原料、人手再加上足够的时间,盔甲的制作根本就不需要马爌操什么心。

开春后的春播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农具必须得到保证,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还要改进火铳,马爌心里清楚,现在北迁众使用的火绳枪作战效率太低,已经落后于欧洲军队,对付东方军队没问题,但未来面对从欧洲来的俄国人时,仅仅有火绳枪是不够的。

想要跟欧洲军队掰腕子,必须要跟上时代,改用效率更高的燧发铳。而燧发铳什么样子?是怎么个原理?马爌前世也没见过实物,只是从一些军迷的科普文中了解过燧发铳的原理。

所以燧发铳到底什么样,马爌也只能和工匠们一起摸索。马爌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一个思路或者方向,让工匠们知道世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但思路和方向往往是发明创造中最难的,只要有了正确的方向,马爌相信工匠们很快就能攻克燧发铳的技术关键。

春节过后,就要为后面的春播开始做准备了,首先要准备好大量的农具,这当然是匠户营的活儿。军队的盔甲兵器等也不能落下了,还要和工匠们一起钻研燧发铳,总之事情不少。

马爌作为匠户营的主管,综合权衡后认为,在春播完成和燧发铳取得突破前,盔甲的制作先往后放一放。目前士兵普遍装备的棉甲虽然防护能力不算很强,但棉甲好歹也是甲。

其实棉甲可不是棉布制作的盔甲,不要被字面意思误导了,棉甲真正贴切的名称应该叫做“布面铁甲”,棉布内镶嵌的是铁片或者铜片,制作精良的棉甲防护能力一点儿也不差。

棉甲的优点很多,首先是提高了穿戴舒适度,提高了金属片的附着强度,其次是隔温效果好。

而金属直接裸露在外的铁甲,在内地的炎热季节穿着时,会快速升温简直能把人热死!冬季则又因快速降温把人冻死,而棉甲因为有了棉布的隔离,大大提高了对天候的适应能力。

看着正在做射击训练的士兵们,马爌很是感慨:“太落后了!这都什么时代了?咱们这些东方国家还在以冷兵器为主,少量的火器也多是已经落伍的火绳枪。”

北迁众士兵装备的火绳枪还是经过马爌的一番改良后,才具有实战价值,以前那种装铁砂的火铳简直落后得令人发指!

近古时期中国的不思进取和社会发展停滞,谁都不能怪,就是自己的文化出了问题。人家西方国家在后世的领先绝对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马爌清楚此刻的中国在军事、科技、社会制度等方面是全面落后于欧洲的,自从穿越以来看到的明朝实际情况,对比自己从历史中了解的同时代西方,马爌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落后的实在太多了,到处都需要改良,简直让人无从下手。

应该庆幸和中国接壤的是俄罗斯,而不是一个文明水准更高的欧洲国家,否则凭借科技和制度代差,降维打击的欧洲人灭亡古代中国简直分分钟的事情。

以马爌所看到的文明代差,只需几千欧洲人足以灭亡并统治明末时期的中国,这完全不是危险耸听,策略就如蒙元时期期蒙古人木华黎以一万蒙古人经略中原,轻易取得整个黄河以北地区一样。

先征服一小部分中国区域,然后以那个区域内中国的人力物力配合欧洲人的制度优势,以华制华,进而鲸吞整个中国。

此时欧洲人相比蒙元时期的蒙古人对中原地区金宋的科技和制度优势更大,被欧洲人统治的中国区域凭借制度优势必定会远比明朝统治下的中国人生活得更好,在民族主义还没有建立的明末,那些生活在欧洲人统治下的中国人必定会甘心为欧洲人服务,因为那时的中国还不是民族国家,普通民众并没有多少家国观念,谁能给自己带来好的生活谁就是好的统治者。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英国人征服印度,早期,英国人直接从本土派出的英国士兵连一千人都没有,并且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也不是国家行为,而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完成的!他们依托文明代差,以先臣服区域的印度人作为依托和兵源,滚雪球一样逐步征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

扯远了。

只要给个提示和方向,人的潜力果然是无限的,很多时候就只是需要一个方向和目标,知道世上有那么个东西,且人家已经造出来了,这个时候的创新就是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

这不,才七天时间,铳匠石百户就来找马爌汇报燧发铳的成果了,马爌赶过去一看,设计得还真是非常精巧,原理是通过击锤携带的燧石向前击打在一个L型的活动盖板上。

燧石撞击L型活动盖板上过程产生大量火花,并推开L型活动盖板,点燃原本盖住的火药,活动盖板盖住的枪膛外部火药在被引燃以后,迅速将火焰传导到枪膛以内,引燃主装药,进而完成击发过程。

原本欧洲的燧发铳是什么原理,马爌前世没有具体了解过,只是觉得眼前的这套装置已经很精巧了。

“不错,真不错,试射过了吗?”马爌问道。

“回大人,已经试射过不少铳了。”石百户答道。

“效果如何?”马爌又问道。

“这燧发从的优点太多了,这个大人您是清楚的,我就不多说了。眼前主要的问题是发火率太低,只有五成,还需要提高,这个可能就是您说的火药质量不行造成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火药配比,摸索出最佳的火药配方才能解决。”

“令一个原因是咱们的钢材的弹力不足,击锤的弹力容易衰减,造成发火率不足。”

“但是大人,燧发铳虽然有这么些个缺陷,但比起火绳铳来,依然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一击不发火可以马上搬回机头再次击发,耗时很短,对实战影响并不很大,弹力衰减也可以让铳兵随身携带备用弹片来解决,就如弓兵也需要携带备用弓弦一样。所以五成的发火率对实战影响应该不是很大。后续咱们再继续改进就是。等回头把火药配方按照您描述的改进后,相信达到七八成的发火率应该问题不大。”

马爌听完老石的汇报说:“好,已经很好了,五成的发火率就已经可以碾压火绳铳了,那就先全力打制新式的燧发铳,改进火药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反正现在咱们也没硝石,做不了火药。

另外,春耕的农具也不能落下了,这两样暂时就是咱们匠户营的首要任务,农具的事情不要你们火铳营操心,你们只管安心制作燧发铳就可以了,回头我也会跟其他的几个百户说清楚,让他们全力配合你们火铳营。”

几天后,北迁众们召集了全体千总、千户以上级别的人会议,商议开春后的各项事务安排。

会议连续开了三天,基本上把各项事务的安排定了下来,当前最重要的春耕是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

然后就是马爌提议的燧发铳了,自从尝到了火铳的好处后,北迁众将领们对火铳的热度都很高,不用肉搏就能打垮敌人,当然会受到将领们的喜爱了。

不过,更喜欢火铳的应该是普通士卒们,因为参与残酷肉搏战的主要是普通士卒,将领们亲自参加阵前搏杀是不得已时才有的事情,并不是战场的常态。

各项议题都商议完后,马爌最后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北迁众们已经抵达漠北这么久了,既然要长期安身于这里,就应该给自己取一个正式的名字。

比如咱们这个群体叫什么?不能总是北迁众的这么称呼自己吧?还有咱们生活的区域叫什么地名?总得有个咱们自己的名字。再如咱们现在安身的小城也总得有个名字吧?以后总是要发展的,就不能老是用那些临时的称谓。

众人一听,也是呀,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事儿,搞得咱们这么大的地盘,十多万人的群体连个名字都没有,将来跟周边的那些蛮夷们来往时怎么介绍自己呀?马公子提的有道理……

眼看众人七嘴八舌地没个章法,刘源示意大家静一静,然后问马爌:“既然是你先想到这个事情的,你那儿可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想法,先说来大家都听一听。”

马爌站起来道:“还真如刘大人所言,这事儿的确是我考虑过的,既然刘大人让说一说,那我就不谦虚了,就先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权当抛砖引玉吧。”

马爌建议是,把北迁众改为“华夏部”为以后的部落自称,仿效北方民族的普遍做法,给自己取一个部落名。今后和其他民族、部落交往时用以咱们的自称。

取华夏部为部落名是因为咱们本就是炎黄子孙,华夏后裔,此为正当然,名正言顺。

就连叶赫部的弟兄们也本是效忠皇明的,为正统的大明子民,称为华夏亦为当然。再者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叶赫为华夏则更为理所当然,并不存在任何不妥。

至于地域名,此地在大明之北,也就是华夏故土的北方,咱们又是华夏部落的子民,那么所居的地方不如就叫“北华”。

北华咋一听有自立之嫌,僭越之意,但咱们并没有设立国王,各人的职位也不做变动,只是一个对自己生存之地的一个称谓罢了,所以大家也不必为此纠结。

再就是三座小城的名称,屯驻中军的中军的小城马爌给命名为“轩辕城”,轩辕黄帝是咱们华夏的人文始祖之一,取名“轩辕城”即朗朗上口,又和前边的部落名及地名相呼应,又能表达咱们不忘根本之意。

屯军左营(东城)、屯军右营(西城)分列东西,拱卫着“轩辕城”那么东城取名“天佑城”、西城为“神助城”。取天佑神助轩辕城、华夏部的意思。

以上就是马爌的建议。

在座的众人除了刘源和马林外,基本上都是些大老粗,大约相当于能写个手令,看得懂白话版本的军内行文、军令而已!正式的公文没有幕僚的帮助恐怕都不大能“拎得清”。

所以听完马爌的建议加解释都觉得非常好。既好听、好上口,还富含深意,基本一致赞同。

刘源和马林因事先没准备,一时也没想出更好的来,也觉得挺好,不如就这样。

马林和刘源互相用眼神交流下后,就由刘源开口向金台石、布扬古道:“金大人、布大人,部落命名一事也牵扯到你们叶赫部,虽然咱们现在就是一体,不分彼此,就是以前在辽东是一家人,共同为皇明效忠,但这部落改名之事毕竟兹事体大,一旦确定为华夏部以后,这世上就再无开原军,也再无叶赫部了,不知两位大人有何意见看法?

金、布二人一听,忙回道:“马大人、刘大人,刚才马公子说的很清楚,我叶赫部本就是大明子民,况且我二人也是大明的官员,既然汉人是大明子民,可为华夏;那我叶赫人同为大明子民也可称为华夏,我二人现在就代表叶赫部表态,咱们北迁众集体改为华夏部,叶赫部一体赞成,并无意见。”

“好!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我和马总兵也觉得可行,那就按马千户的提议这么决定了,”刘源为了显示正式,特意称呼马爌为马千户。

“可都记下了?”刘源回头向书记官问道:“把开原军民改为华夏部,收拢朝廷属民叶赫部为一体,为咱们的居住地命名为北华。”

“这些可都是大事儿,每一件都需要向朝廷报备的。”

刘源接着说:“虽然咱们现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一定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记录清楚了可,并留档保存,以便将来有机会时让朝廷知道咱们的苦衷,回头尽快形成公文,告知全体军民。”

“不劳大人费心,卑职知晓,都已经详细的记录在案了,公告明天就可传达全体军民,”书记官起身颔首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