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三十五章 赎买汉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章 赎买汉奴

去年华夏部秋收有了余粮,恰巧处在华夏部南方的漠北草原却是个灾年,从入夏开始就降雨不足。

到了秋季,原本正是草原上的牲畜抓膘长肉为越冬存储能量的关键时期,草原上却是一片枯黄衰败的景象,临到秋末,牛羊都羸弱不堪,以这样的状况,到了冬天,很大一部分牲畜是抗不过严寒的。

有经验的牧民都知道,这样下去到来年春天搞不好又要大量饿死人。

果不其然,到了今年春天时,漠北草原果然陷入了灾荒。面对饥荒,各部首领们心急如焚,对他们来说,人口就是实力,损耗大了可是要命的事儿,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其他强大部落吞并的命运。

听说北边的华夏部去年粮食丰收,距离华夏部较近的车臣汗部和土谢图汗部,不约而同地派使者到北华来商议购买粮食的事儿。

而北华这边,就在前几天刘源还在部落会议上提起,说是去年的余粮比较多,且今年的播种面积又比去年多了一倍,北华今后再不虞粮食短缺了。

得知南边草原上的蒙古人受灾,马爌正在建议应该安排人去接洽蒙古人,用粮食赎买蒙古人手中的汉奴呢,却不想蒙古的使者就先到了,真是瞌睡遇到枕头。

说起蒙古人手中的汉奴,那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这些蒙古人历年来都是逮着机会就要跑到汉地去“打草谷”,所谓打草谷,无非就是烧杀掳掠,抢夺人口。这样经年积累下来,每个部落都有大量掠夺来的汉人奴隶,特别是在漠南蒙古各部。

漠北的咯尔喀三部因距离汉地较远,相对掳掠的汉奴不多,但饶是如此,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汉奴数量也不是个小数字。

马林等一众部将们听完马爌的建议后都说:“对呀!咱们成天想着要人口,特别是汉人人口,怎么就没相到这茬呢!记得咱们在北迁路上经过的蒙古部落中,看到很多部落都有大量汉人奴隶,他们在蒙古人那里过的子那可真叫个狼狈,看着都令人心酸。”

当时很多汉奴遇到北迁众军民时,很多人苦苦地哀求把他们带上,可当时的北迁军民自身都还难保,那里有能力赎买他们。

特别是马林,想到自己的父亲马芳就曾是蒙古的逃亡汉奴出身,父亲不到十岁时被蒙古人掳去,一直到成年后才寻得机会逃回汉地,后来怀着对蒙古人的满腔仇恨成为一代抗蒙名将。

想到此节,马林心道:“自己怎么就忘了呢。”

经过和蒙古使者们的讨价还价,最后商定每个汉奴两百斤粮食,至于具体能赎回多少汉奴,使者们也当不了家,因为每家的汉奴都是私有的,主家愿不愿意卖不好说,愿意卖多少,这个不确定,要回去详细统计后才能报出具体数量。

不久之后车臣和土谢图汗两部的使者就带着汉奴和运粮队回来来了,两部合计带来了三万汉奴,几乎全是青壮男女和孩童。

之所以没有老弱病残,是因为作为奴隶,他们的劳作繁重,饮食及生活条件粗劣,体弱或年老者很快就会被自然淘汰。说淘汰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蒙古主子们可不养闲人,汉奴一旦因年老或生病丧失劳动能力后,就会被主人遗弃,饥寒而亡。

这些汉奴因常年生活在草原,很大一部分甚至就出生在蒙古草原上,谓之家生子儿,世代为奴,蒙古人精通的东西他们都精通,所以其中的男性青壮们稍作训练就是很好的骑兵。

随着这批汉奴的到来,倒是解决了北边矿区新城的人口问题,本来马林正为这事儿烦恼呢。

北华民众们好不容易刚刚安定下来两年,家里也捯饬得像个家样子了,所以现在北华三城和周边村屯的住户,哪家都不想再搬家迁移到北城矿区去,强行摊派吧又会失了人心,刘源正发愁用怎么个公平的方法分派下去呢!

这下好了,就让这批汉奴去吧,刚好房子也快建好了。

马林下令,这些汉奴现在轩辕城外先休养半个月,半个月后集体前往矿区新城。

加上这批汉奴,此时华夏部的人口已经发展到二十二万多人,这在整个大北方地区也算是最大的部族之一了。

此时漠北的咯尔喀三部总人口约七十多万,平均每部也就二十多万人不到三十万人,当然,这个数字只是个大概的估算,至于漠北三部人口的精确数量,恐怕三部大汗也搞不清楚。

在整个蒙古诸部之中,单个部族人口最多的应该是察哈尔部,号称是四十万部众。漠西的厄鲁特蒙古因为距离太远,和东边的东道草原来往不多,具体人数不太清楚,想来此时的厄鲁特四部总人口不会超过八十万人,因为后来其中的准格尔部最强大时吞并了其他几部,逼走了大部分的土尔扈特人之后,人口鼎盛时期也只有约六十万至八十万人口。

现在的华夏部中汉人约十二万多人,增加的这三万五千多人主要是从蒙古人手中赎买的汉奴和来漠北后新出生的婴儿。

自从来到北华后,因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加上漫漫长冬也没其他娱乐,所以到北华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原有的八万六千多汉人军民中共出生了五千多新生儿,折合年出生率达到千分之三十大几。

叶赫人的增长更加恐怖,原有的三万三千多军民竟孕育出了近四千的新生命,原因无他,来到北华的这三万多叶赫人之中成年女性比例非常高,因为男性大多战死了。

来到北华安定下来后,大量的寡妇们按照原来女真人的老规矩,寡妇们都被原来丈夫的哥哥或者兄弟给继承了,哥哥兄弟也没了的,也在华夏部的安排下重新嫁了人,这才导致叶赫人出生率惊人。

还有一部分在辽东时被打散的叶赫人得知部落北迁的消息后,陆续从辽东赶来投靠的,也有被建奴虏获后找机会逃亡来的,陆陆续续的又有五千多人,现在的叶赫人口总数量已达四万三千多人。

达斡尔人三万左右,其他零星投靠的各色蒙古人差不多也有三万左右,其中主要是布里亚特蒙古人。

布里亚特人属于整个蒙古人之中分布得最靠北的群体,所居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最是恶劣。最近这个冬天的白灾使得大量布里亚特蒙古的小部落陷入了困境,不得已之下很多牧民脱离领主投奔了丰衣足食的华夏部,为此还导致多次的“外交纠纷”。

那些失去属民的领主那颜们当然会去向华夏部要人,但此时布里亚特蒙古并未统一,没有形成像漠北咯尔喀三部那样的大部落,各个分散的小部落实力太弱,拿华夏部也没办法,北华哪里会肯放人。

在草原上人就是力量,在整体的军事、经济和组织能力没有拉开差距的情况下,衡量一个部落的强大与否,最直观的就是比人数,人多的部落就被其他部落视为强部,草原盟主基本就是人口最多的那个部落,就如现在的察哈尔部,就因为人口最多,才有资格被尊为名义上的蒙古共主(当然,也不全是因为这个)。

另外还有几千其他通古斯小部落的人,如鄂温克、鄂伦春等。

这些小部落因语言和女真语接近而在当时也被算入诸色女真之内。严格来说,当时的各个民族其实都还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观念。他们更在乎的是部落、部族概念。比如你问一个当时蒙古人是什么民族,他肯定不知道如何回答,即使明白你问话的意思他大概率也是说自己是察哈尔人、弘吉剌人或者土默特人等。

就算当时东亚地区文明水准最高的汉人,同样也没有清晰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夷狄和华夏的区别更多是指生活方式而不是血统。

开春后,马爌觉得接回留在蔚州的家人及马家近支族人的事情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否则真的有可能会被朝廷抓去泄愤。

从去年招抚野人女真,再到后来的山西商人来寻,加上这次的赎买汉奴的事情,如今已拥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华夏部在北华已经两年了,在这么长时间里,朝廷不可能还不知道北华的消息。

如今连关内的商人都知道了北华的存在,大明朝廷更不可能不知道了,真当朝廷豢养的锦衣卫和东厂是干饭的不成?

据派往辽东的探子们传回的消息,连建奴都对北华的情况一清二楚,只是现在华夏部没有威胁到他们,建奴内部的整合还未完成,且受到大明的压力比较大,一时腾不出手来对付北华。

现在大明朝廷很可能对北华的情况非常清楚,只是因为去年连续两个皇帝驾崩,新皇即位等,事情太多,加上华夏部也是迫不得已才潜逃,且北华一直奉大明为主,没有公开自立,也没有明显的僭越之处。

就算是华夏部自封的各类官职,细究起来也不过是因地制宜的应急措施罢了,并无明显的僭越之处。所以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糊涂,没空搭理北华。

大明朝廷一旦内政捋顺,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御史清流、东林众正们一定会采取行动的。

马爌把自己的想法向马林讲清楚后又说:“朝廷那里儿子倒不太担心,毕竟咱们迁到北华后并无大的僭越之举,弃城潜逃也是迫不得已,再说爷爷生前的名望还在那里摆着呢,朝廷不会就这么不顾脸面地拿姨娘和三哥他们下手。”

“但建奴那里就很令人担心了,”马爌接着说道:“老奴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咱们可是杀了他最倚重的儿子,且还是不光彩的袭杀。以前老奴不确定咱们的情况,无处下手。但现在建奴既然已经知道了咱们的情况,以老奴的性子,一定会有所行动的。”

“咱们北华距离建奴太远,中间还隔着蒙古诸部,建奴不好下手。蔚州老家虽然离建奴也很远,建奴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前往蔚州也不大可能。但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年来建奴在口内的势力可谓不小,可说是暗探密布,对咱们大明北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又有很多山西商人因为各种利益投靠建奴作为内应,所以儿子很是担心老奴一时间报复不了咱们,而拿姨娘他们下手。咱大明的边关就和筛子差不了多少,慢说安排几个杀手!就是一小股军队都很容易潜入。所以儿子认为尽快接回姨娘他们,免得夜长梦多。”

“现在咱们和漠北的咯尔喀三部也算是熟人了,他们应该不会无故的敌对咱们,再往南的察哈尔咱们以前也打过交道,他们名义上还是咱大明对抗建奴的盟友,只要给些好处,想来也不会太过刁难。”

“至于大明的边关哨卡,毕竟咱们家本是蔚州当地人,爷爷和父亲您本就是宣府和大同边镇出身,父亲您还是从宣大移师前往开原的,现在的面子应该还在,况且宣大不少将领或者他们的父辈曾经还是爷爷的属下。由父亲您出面给守关的将领写封信,再送上一笔银子通融下不是什么大事儿。”

马林听完觉得很有道理,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马爌没有考虑到,现在北华的情况朝廷已经基本知道,之所以朝廷还迟迟没有动静,是因为朝廷觉得北华还没把事情做绝,还给朝廷留有脸面。

一是北华并没有公开宣布自立,二是北华的将领们几乎人人都有家人、族人留在关内,假如马家偷偷地把自己的家人族人接走,朝廷怎么想?北华的其他将领们怎么想?敢情就你们马家族人和家人的命是命,我们这些人的家人族人的命就不是命了!这个是马爌没有考虑到的。

马爌听父亲说完,心里明白了父亲的苦衷,这一层马爌不是没有想到。马爌想的是马林是萨尔浒之战时北路军的最高长官,战败也好,潜逃也好,都应该由马林负主要责任,其他的各级将领责任相对较小,朝廷不会拿他们的家属报复,另一个是建奴不会顾及那么多其他将领,只会首先拿马家下手。

马林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的意思我都懂,但接姨娘们他们的事儿暂且先缓一缓吧,现在就这样做太敏感了,会让其他将领们寒了心。”

“现在你就马上去安排五十个最精壮善战的家丁,每人配三匹马尽快想办法赶回蔚州去,加上原本还有几十个留守的心腹家丁,希望能护得了姨娘他们的安全。

这些家丁可都是咱马家的心腹死士,他们的祖辈都是从你爷爷时就跟了咱马家的。个个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锐之士,有他们这些人在,寻常三二百人是奈何不了姨娘他们的。”

“再说,庄子里住的都是咱们的族人,有的是尚武善战的马家儿郎,只要有了防备,不被建奴偷袭,家里边的安全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既然咱们已经想到了建奴可能会去行刺,那么建奴就很难得手了。”

“就怕咱们没考虑到才是最危险的,行了,你现在就去安排,尽快出发。”

马爌听完的父亲的安排,觉得现在这个时候马林的安排的确是最合适的,也就不再多言,转身出去找族兄;亲兵队长马国远交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