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在漠北 > 第八十四章 杂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章 杂谈

袁崇焕作为一个朝廷命官,竟然生出了私下除掉另一个朝廷大员的念头,倒不是他真的想要叛国。

袁崇焕作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自有着他的骄傲,怎么可能会生出屈尊侍建奴想法!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在当时明朝士大夫们看来,建奴不过是个野蛮落后的蕞尔蛮夷,和野人也差不了多少,哪里能入得了袁崇焕这样正统士大夫们的青眼。鄙视还来不及呢,怎会生出主动投靠之心?

古代中国人对边疆蛮夷的蔑视从称呼上就能体现出来,比如汉朝时匈奴人的自称其实是“匈人”,但汉人为了显示鄙夷,就加了一个“奴”字,把他们称作匈奴。

明人对建州女真人的称谓和汉代匈奴的称谓异曲同工,如同汉朝时把匈人称作匈奴一样,明人亦把建州女真称作贱贬称做“建奴”或者是“东奴”。

由此亦可见,让一个正统的明朝士大夫甘心投靠后金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些说袁崇焕早就想投靠后金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他想都不会有这种想法。

恰恰相反,他相信自己除掉毛文龙是忠君爱国,是帮助朝廷剪除奸佞。这是过分自负、自我的人缺少换位思考的结果。袁崇焕想要诛杀毛文龙的想法,只是想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可以连自己都骗过去的,自欺欺人的理由和借口罢了。

如今袁崇焕面临的局面就是东江镇和毛文龙两者只能存其一,才能让后金答应议和,使袁崇焕从五年平辽中解套。

可这两样又都不是袁崇焕的权限可以决断的,相对来说找个借口除掉毛文龙容易办到些。首先毛文龙不是科举出身,更不是东林一脉的人,且在朝廷中的人缘很差,在袁崇焕看来,事后给毛文龙喊冤叫屈的不会有几个。

以袁崇焕对朝廷的了解,自己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到时为了辽东的大局,朝廷多半会捏住鼻子认了,甚至为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还会替自己找些毛文龙该杀的理由。这就是袁崇焕敢对毛文龙产生杀心的最主要原因。

袁崇焕其人在后世褒贬不一,至今也没个定论,但有一点儿是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没有叛国投敌,但他的一些做法却也在事实上帮助了后金。

比如他敞开量地低价甚至免费赏赐给蒙古人提供粮食,导致蒙古人把很大一部分粮食转卖给了正饥荒严重后金,帮助后金大大缓解了饥荒;他擅自诛杀毛文龙导致东江镇很快解体,并且很多毛文龙的部下因为各种原因投靠了后金,这一恶劣行为不但解除了后金大后方的威胁,还很大程度上壮大了后金的实力。

这些都是由于袁崇焕的一己私心造成的,但是要说因为袁崇焕早已投敌,并因为他的一系列恶劣行为通过蝴蝶效应导致了明朝的最终灭亡,也是言过其实。

袁崇焕绝对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明朝灭亡乃是大势所趋,是当时的明朝已经腐烂透顶,且积重难返病入了膏肓,神仙也救不了它。

我甚至不敢想象!一个能被只有几十万人口蛮夷小族给征服的明代中国,假如继续由明朝统治下去,并应对清末时期面临的局面,该是个什么样的后果?

这并不是我个人的危言耸听!就我个人看来,自宋朝开始,汉文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已经病入膏肓!到明末时已经丧失了任何自我修复的可能。像明朝这样一个文弱又严重内敛,一盘散沙又毫无实质内核的衰弱文明,在没有外力的注入下,能否挺过大殖民时期的洗礼真是个大疑问。

事实上,我本人更倾向于假如没有满清入关,并抓住大殖民时代的尾巴给中国奠定了庞大的领土基础,并最终以惨重的代价挺过大殖民时代。现代中国极有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如今中国的土地上很可能分布着一群语言相近,文化相通的小国,这群小国就是殖民时代退潮后殖民者遗留的产物。

相反,假如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满洲人,这其实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民族,他们仅仅凭借几十万人口的体量,就征服并统治了一个庞大的古老帝国,并赋予这个衰老的帝国以最后的辉煌。

奄有天下的满清,借助于新生政权的蓬勃朝气和汉地中国的整体力量,抓住大殖民时代的尾巴,在百余年间里北拒罗刹、收服蒙古、远征西域、臣服青藏、收复台湾等等,使得一片片脱离华夏近千年的故土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这些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满清的收复故土,才有了我们如今对新疆、西藏、内蒙、东北、台湾等等地方的“自古以来”。假如以上领土都不在手中,就如外东北和外西北那样,恐怕也只能以自古以来聊以自慰了。

可反观本应该同样朝气蓬勃的——初创时期的明朝呢?

同样是被蒙古征服,挣脱蒙古桎梏后的俄罗斯人痛定思痛,选择的是干掉每一个可能的威胁,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的威胁,只要能力允许,都统统干掉,把自己的防御圈无限扩大,直至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为止。结果就是造就了领土面积空前庞大的沙俄、苏俄以及至今依然庞大的现代俄罗斯。

同样是挣脱了蒙古枷锁,可咱们的大明帝国却转身向后,选择了内敛,甚至初代皇帝朱元璋明确规定了不能扩张,他制定的不征之国名单几乎包括了所有和帝国领土接壤的邻国,甚至包含了没有领土接壤的日本。

反正在明代,只要不是说汉语,用汉字,遵循孔孟之道的人,都没有资格做大明帝国的皇民。就连近在咫尺的台湾岛都被明廷嫌弃统治起来太麻烦,岛上的生番太桀骜不驯而主动放弃,已定居的的少量汉人被强制内迁,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连没有生番存在的澎湖也被主动放弃了。

万幸的是海南岛因为距离实在太近,岛上的汉人又实在太多,算是没有像台湾和澎湖列岛那样被明朝主动丢弃。

有明一代,几乎完全没有主动对外扩张过,即便是明初洪武和永乐年间对蒙古的征伐,更多也是为了防御,是为了道统之争,而不是扩张意义上的的征服。千年旧土“南越”也是在明代被“法统”上承认分家。

除了军事上孱弱,政治上内敛之外,晚明时期的中国,随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兴起,儒学彻底走进了空谈心性,不务实事的死胡同。士大夫们把控的大明王朝丧失了一切进取精神,他们如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拒绝了解任何外面的世界,抗拒一切社会进步。

他们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对内则横征暴敛,穷凶极恶。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们已经集体堕落,因为儒家学说此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丝毫慰藉。所以明朝的士大夫一边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一边精神上却又极度空虚,为了寻求刺激,普遍性的性变态是明朝精英阶层的真实写照,他们除了互相攀比家里的院子,厨房里的厨子,家养的“瘦马”、俊美的男童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更高的追求吗?

后人总结明朝精英们一生就追求“四子”,分别是院子(指私家园林)、厨子、女子、童子(弈童)。

所以,个人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一个朝代,是农民阶级的地狱,它对普通百姓的禁锢和压迫剥削达到了中国古代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然我说的黑暗是针对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平民——特别是农民阶层而言。

相反,明朝时期又是士大夫们的天堂,但明朝对老百姓的压迫简直令人发指,有明一代,都在执行严格的保甲制,老百姓连迁徙的自由都没有了,亿万大明百姓终身都只能蜗居在家乡一隅。并且明朝时期几乎所有的赋税全部取自于农民,造成普通农民始终生活在赤贫之中,终明一代都挣扎在死亡线上。

朱元璋在评价元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元亡于统治者太过宽仁,要知道元朝在后世愤青们眼中已经是汉人的地狱了!

按现在的流行说法,元朝时人分四等,其中的南方的汉人是最后一等,北方汉人是第三等。就这待遇,人家老朱还嫌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太过宽仁了,可想而知他老人家制定的政策会严苛到什么程度。

说道元朝,就随便唠扯几句,事实上现代关于元朝的很多传言都不是历史事实,比如流传甚广的蒙古人享有对汉人新娘的初夜权,种族层面上的人分四等之说等,其实都不见于当时的记载。

在元朝时期,那时的蒙古人实际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种族观念,当时各民族的地位高低,是以他们对蒙古人,重要程度,贡献价值大小决定的。

我们知道,元朝及其前身蒙古帝国在灭亡南宋前,已经在当时人类文明的核心区——亚欧大陆征战了半个多世纪,并且控制了除西欧和南亚之外所有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区域。

在这个时间段里,蒙古人接触到了欧亚地区各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和宗教信仰,这是之前所有的中国封建王朝所没有经历过的。所以跟之前所有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比较起来,元朝算是最见过世面的,他们知道世界很大,中国并不能代表天下,真正的天下有很多不同的文明,并且有些文明很高级,汉文明并不是其中最高级的。

元朝自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像之前的各个朝代那样独尊儒术。并且,实事求是地说,元朝统治者也不大看得起汉文明。

前边说了,元代的蒙古人是见过大场面的,他们接触到了以往汉人远不曾接触过的各种宗教、种族、民族和文化。所以蒙古任并不认为汉人的那套东西就是天下最优的,也不热衷于汉化,他们一切出发点都是从实际利益出发,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谁对他们更重要,他们就看重谁。

回到种族问题上,蒙古人给被征服民族的待遇和地位完全取决于该民族的可利用价值,如突厥人勇猛彪悍,弓马娴熟,是天然的好兵源,且和蒙古人语言相近,习俗相同,所以突厥人的地位就高,后来各汗国的蒙古人也主要是和突厥人融合,直至最后失去民族特征,被称为突厥化蒙古人,甚至不再被视为蒙古人。如现代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东欧和俄罗斯境内的鞑靼人等。

其次是西域的色目人回回人,他们善于经商,精于理财,是蒙古人最依赖的财务管理人,所以在整个蒙元时代的地位都很高。

再次是未汉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这些没有进入汉地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基本上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征,依然是骁勇善战的北方武士,是极好的兵源,在蒙元时期他们基本上被蒙古化,融入到了现代蒙古人中。

再其次是东欧民族,如罗斯人,阿兰人,这些欧洲人体格健壮,是非常好的炮灰兵,在蒙元早期,被大汗征调了很多用于东方战场包括对宋战争。后来忽必烈称汗后失去了蒙古共主的地位,金帐汗国基本独立,蒙元的欧洲兵源渠道断绝,但罗斯人和阿兰人依然是金帐汗国的主要兵源之一。

再次是北方汉人,包括汉化契丹人和女真人。北方汉人的支持是忽必烈敢于称汗,并战胜其兄弟——阿里不哥的最大依助,所以在整个忽必烈在位期间,北方汉人世侯大族的地位都极高,忽必烈最信任的也是北方汉人,为此甚至和蒙古贵族及色目官员们之间的关系搞得很僵。蒙元皇帝的亲军——怯薛军,在忽必烈时期,除了高级军官是蒙古人外,余者几乎全部是汉人担任,由此可见他对北方汉人的信任。由于忽必烈称汗并没有取得多数蒙古人的支持,所以他对本族人还不如对北方汉人信任,在最重要的个人安全上保卫上,他挑选的宿卫亲军除了自己近支的蒙古亲族外,基本上全是汉人。

最后地位最低的就是南方汉人,南方汉人之所以不被看重,政治地位特别低,主要是因为南方盛产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蒙古统治阶层所不需要的。如南方盛产大米、淡水鱼虾、猪肉、丝绸布帛等。可以说除了其中的丝绸之外,其他东西蒙古贵族基本上都不需要。瓷器当然也是南方的重要产品,但瓷器当时的北方同样生产,南方并没有垄断地位。就连江南的着名盛产——美女,也因为蒙古人的审美喜好而入不了他们的青眼,喜好“高、硕、白”美女类型的蒙古贵族倒是对高丽美女情有独钟,一代代元朝皇帝的后宫若是没几个朝鲜女人装点门面都不好意思见人。至于南方的另一盛产——读书的儒生,在蒙古人看来,更是一无是处。元代的中国南方,纯粹成了元廷的赋税来源地,一头超级奶牛,除了税收,南方对于元廷基本上没什么其他的用途。

这才是导致了南方汉人的地位地下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什么种族方面的歧视。

所以元廷对南方的治理就是彻底地大撒手了,朝廷基本不干预,地方治理则完全交给传统形成的乡绅和士大夫阶层,只要你按时给朝廷缴纳赋税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乡绅士大夫们在朝廷撒手不干预的情况下,肆无忌惮的地压榨南方百姓,直至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造成了元朝灭亡,这才就有了朱元璋所说的,元朝亡于统治过于宽仁之言。

明朝虽然对平民阶层的压迫可谓登峰造极,但同时明朝却是士大夫们的天堂!只要您考取了功名,整个世界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当然,秀才功名是不够的,您得需要一个举人身份。

中了举之后,考不考得中进士就没有多大关系了,凭借举人身份,您就可以在家逍遥快活地候补官位,家里没钱没地都没关系,主动投现、挂靠的农民可以保证您衣食无忧。

所以,任何说明朝不好的知识分子都是没有良心,任何夸赞明朝好的屌丝都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