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按照哈杨前世祖国的做法,一个这样的满编军如果下属两个装甲师,那么将有84辆坦克和84辆步战车,54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以及54辆自行炮和自行远火。

这没还算雷达指挥车和大量勤务车,也没算防空编制。

所以这样一支装甲军,哪怕只是一个军的编制,其花费也是不菲的,因此哪怕是哈杨也没打算编出一支装甲军来,当然他的考虑是装备迭代速度很快,不如小步快跑,先建几个团试试水。

于查曼人而言,他们目的是手里掌握一支震慑力量,如果别人打我那我的反击至少要能把他打痛,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查曼女王也就满意了,毕竟对于它这样一个陆地与六个邻国接壤,剩余那个方向则是与希尔隔海相望的国家来说,也无法指望自己能凭一己之力抵抗七个国家,最合适的办法显然是合纵连横。

你打我,有盟友会支持我,而且我的反击会让你感觉到痛,让你打之前要再三思量思量,这就是查曼的国防策略。

因此查曼女王拒绝了安德伍希望建设一个装甲军的请求,命他建设一个装甲师即可。

既然女王有令,那就不得不遵从,再加之哈杨建议他多考虑下查曼地形——他们那里大部分都是平原和河网,丘陵也只是分布在北方部分地区。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安德伍适当降低了装甲师中的履带式车辆比例,轮式装甲车相应增多,这是因为轮式更轻,对当地桥梁的要求比较低,而且机动速度更快,在平原地区越野能力也与履带式无异。

饶是如此,对于哈杨来说也是一个大单,他以前所承接过的类似项目还是去年帮白沙领武装部队以实现反攻,那个时候白沙领大部分资金都用掉了,加之罗斯人从中作梗,所以基本上就是半卖半送的。

这一次却是不同,查曼人承平已久,又占据了大陆最肥沃的产粮区,家底相当富裕。经过几轮艰苦谈判,哈杨帮助国内军工企业拿下了装甲师建设中八成订单以及军队全面换装中的五成订单。

罗斯人则拿去了——或者说查曼人送给了他们——剩下的订单,不过查曼要求罗斯生产的装备必须要与诺多装备兼容。好在这也不是什么特别麻烦的事情,连他们国内都有相当一部分诺多装备,而且以后还会采购,所以罗斯人为了赚点钱痛快地答应了。

除却这些主战装备外,查曼还向奥兰、索伦乃至巴顿下了些订单,主要是头盔、靴子、野战食品之类的附属装备,本质这也是他们外交政策中的一部分——查曼人希望交好北边以及东边的邻国,这样哪怕是要面对西南方的压力,自己的背后还是稳固的。

相较于查曼在陆军方面的大力改革,他们在海军方面也同样大刀阔斧。

查曼女王的目标也很明确,她不仅要有一支能保护好沿海地区的浅水海军,也需要一支远洋舰队以威慑潜在敌国。

浅水海军好说,霍夫曼在女王的委托下,曾多次找哈杨商讨方案。让查曼武装起来符合哈杨的利益,所以他与安妮等人尽力为其设计了好几个不同成本不同效果的舰队建设计划。

经过一个星期的斟酌,霍夫曼敲定了浅水舰队的建设计划:9艘“直线级”护卫舰,18艘“狮级”高速鱼雷艇,90门Ap-3c岸防炮,以及数百颗不同型号的水雷。

这些岸防炮将用于替换老旧的榴弹炮,用来保护重要沿海城市,27艘舰艇则被分成三支舰队,按照一支执勤一支训练一支整修来部署,一旦要发生战争那批水雷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原本这些订单全都是要被诺多拿走,然后会分一部分给罗斯、索伦代工,作为回报哈杨同意其中三分之一的订单会在查曼当地建造,但这时巴顿涎着脸硬挤进来要求查曼分给他们一些订单。

关键是罗斯人能承接那是他们与诺多军工企业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索伦人能承接是因为诺多在那建了子公司,他巴顿压根就没这方面技术更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居然也好意思索要一份,当时在谈判现场哈杨都想骂人了。

不管怎么样,霍夫曼都是左右为难,好在最后想出一个折中办法,那就是一部分钣金件交给巴顿生产,同时军舰上一些后勤物资比如口粮、魔晶之类的从巴顿采购。

一番扯皮后这事总算告一段落,但另一个关键目标还没实现——那支远洋舰队怎么筹建?

哈杨提议组建一支包括2艘重巡洋舰、4艘高速巡洋舰以及若干后勤支援舰在内的舰队。

想法是不错,但钱从哪里来?远洋舰队可不比浅水舰队,光是里面的重巡洋舰一艘满载排水量就高达3万吨,其造价也抵得上五艘“直线级”护卫舰的总和。

总之按照哈杨的提议组建的舰队威慑力确实大,但成本也是相当高昂。查曼女王不想一力承担这样的一支舰队,因为他们的海外基地早先就签署了协议,属于诺多四国共有。

如果查曼采购了这样一支舰队,未来两年内威慑力是有保证了,但也相当于他们一力承担了保护基地和海外殖民地的成本,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些海外资产又不是查曼一家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霍夫曼先后与斯托尔、奥兰以及多瑙方面商讨。

幸运的是斯托尔也正愁没有一个代理人帮他们秘密找诺多人签署一些技术合作协议,实在不行也可以让他们转卖一些给自己研究研究——毕竟身为四邦国中两个最具实力的国家之一,他们不甘心在这上面落后于人。但是为了维护与希尔、艾特之间的关系,斯托尔陆军佐尔夫上将又不能公开与诺多人勾勾搭搭,必须时刻表现出一些距离感。

所以佐尔夫很快答应了,奥兰也表示可以出部分资金以换取合作研究的机会,多瑙好歹也友情给了一点。事情在这一步还是很顺利的,但这支远洋舰队应该要怎样配置才行?是选2艘重巡还是全换成高速巡洋舰?高速巡洋舰是要偏重火力还是均衡亦或者偏重防护?

这些问题四方意见本就各不相同。奥兰希望省点钱,最好只配置两三艘高速巡洋舰,只要保证能对航道上的商船以及护卫舰有威慑力就足够了。罗斯在背后怂恿多瑙,坚持要诺多在建造时允许多瑙人参与其中并大肆压低采购价格。斯托尔表示重巡要有一艘才行,不过一艘也就够了。倒是查曼希望能照哈杨的提议也就是2艘重巡加4艘高速巡洋舰,因为他们有相当大一部分贸易都是去往新大陆的。

涉及到钱的问题谁也不肯吃亏,所以为了这点事四方加上诺多来回拉扯,硬生生拖到了两个月后才有定论——因为那段时间希尔的胜利号环游全球,哦不,炫武扬威归来,便老是在查曼近海晃悠,搞得女王夜不能寐,终于狠下心把这事给办了。

查曼同意斯托尔的计划,但在那基础上他们自拨资金采购一艘重巡编入这支远洋舰队。

既然有人肯出钱了那这事就好办了,由于斯托尔出了一笔相当比例的资金,远远超过多瑙的牙签份额,加之他们和查曼有过秘密技术合作协定,所以对于多瑙想参与建造过程的要求直接回绝了——出了几个蚊子腿钱就想进来学技术,那不是相当于斯托尔出钱给多瑙人交学费嘛,两国关系本就不好,所以斯托尔国王回复得很是干脆:爱参与不参与,你那几文钱不稀罕。

最终,采购2艘重巡、4艘高速巡洋舰以及若干后勤支援舰这样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军贸订单终于得以成交。诺多三家造船厂全部揽了下来,负责承建2艘重巡和第一艘高速巡洋舰;那些后勤支援舰则分部分给索伦、罗斯代工;剩下的以及另外3艘高速巡洋舰则由诺多造船厂在查曼设立合营工厂,并指导查曼和奥兰技术员工参与建造,至于里面会不会混进几个斯托尔人哈杨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哈杨明确告知查曼以及斯托尔,与他们之间的军贸交易附带有一个政治条件:如果希尔或者艾特方面找他们学习相关技术,查曼和斯托尔只能通过批量转卖的方式来转交技术。

比如说,如果希尔人想找查曼人学习下坦克相关设计,那查曼人必须要求他们采购自己一批坦克才行——假设希尔人迫不及待现在就要,那对不起,你不在我这买个百把台,只想拿个一两台过去研究那我是不可能答应的,假设他们半年或者一年后再要,那要求可以降低一点,因为技术本身在过时,但也得买个八九十台或者七八十台。

这个条件无疑让查曼人乃至斯托尔人把他们的利益和诺多人的利益绑在了一起,他们大可以把这笔倒卖的钱赚到,让希尔人也尝一尝被宰的滋味。

对于买方来说,不答应条件交易无法继续,而答应条件不仅可以继续,还能做一做倒卖商,从诺多进口然后抬高价格倒卖到希尔或者艾特那里去,而且对此哈杨还许诺了不低的分成。

买方答应了条件如果违约那就可能会导致钱货两空,至少也会影响后续合作,比如面临零部件断供的风险。同样的,不违约希尔和艾特会觉得盟国疏远了自己,会心生不满,影响之间的合作关系。

所以这本身一个博弈,是一个离间计,更毒的是哈杨秘密告诉他们,对于艾特的条件可以适当放松一点,这样既让斯托尔人没有那么左右为难,也无形中更加孤立了希尔。

总之,哈杨认为技术的传播是不太可能拦得住的,尤其是需要拿出去外贸的技术,但他可以抬高那些敌国获取技术的成本——百来台主战坦克会让希尔人肉痛的哦。

查曼、斯托尔知道这是个计他们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只有诺多那里有,更别说还能拿一笔钱,而且哈杨的区别对待让他们也不是那么为难。

这次诺多与查曼和斯托尔之间的军贸规模当属最大,其数额都是以亿计,不过与其他国家的军贸零零碎碎地加起来却也不少。

索伦最近这半年来因为与诺多的贸易日益繁荣,逐渐恢复了些元气,当然这也是哈杨刻意为之,他颁布了不少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前去索伦办子公司或者分工厂,其优先级甚至罗斯还要高——毕竟和罗斯说不定哪天就闹掰了,但索伦假设他们敢闹掰,哈杨会毫不犹豫地出兵,哪怕是得罪罗斯也在所不惜。

无他,索伦对于诺多来讲太重要了,不管是地缘位置还是经济利益都很重要,已经逐渐成为了哈杨的禁脔。

不过眼下哈杨也只是一步步加紧渗透,并未要求他们给予什么回报,就比如当下军贸,索伦公爵数次私下找哈杨商讨想买点装备,表示给钱给矿石而且还愿意提供一些关于罗斯人的情报。

但索伦公爵心里那点小九九哈杨早就知道了,买装备是虚的,主要还是想以此为理由让哈杨再批准一些军工企业在索伦国内建厂以便让他们军工实力再次增强。

但哈杨只是象征性地批准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军贸合同,任凭索伦公爵如何劝说也无动于衷,最终他只得悻悻而归。

开玩笑,索伦富裕一点对于哈杨来说是乐见其成,所以他批准了很多民用企业与索伦合作,但他们军工方面有一定自保能力就可以了,不管是哈杨还是里希二世都是这样想的,他们有一定的默契。

终究索伦要落在自己手里,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哈杨有自己的打算。

除却索伦之间的军贸外,奥兰、白沙领这样的国家是哈杨重点发展的目标。

万一哪天和罗斯闹掰了,那么奥兰作为诺汗邦国之一,可以成为哈杨对诺汗施加影响的又一个跳板,诺汗有概率遵照哈杨的意愿依旧保持相对中立,这对哈杨来说自然可以帮助隔绝罗斯人的怒火,尤其是除多瑙外的三个邦国强大起来后他们的话语权也将更强,凝聚力也是如此,会让里希二世无法忽视它们,更无法控制它们。

所以哈杨私下会见过奥兰方面的代表,给出了一些他们无法拒绝的优惠条件,正好符合奥兰人追求自强自立的想法,双方合作水到渠成。

白沙领那边则是哈杨与新大陆东部联络的通道,这一次伍德总督希望哈杨能像以前那样在他们那里建立工厂,继续让他们做一个倒卖商人,毕竟这过去一年多以来他们受益良多。

作为交换,伍德这次倒是出手豪爽,一下子订购了能换装五个军的新式陆战装备,其中包括能装备两个装甲团的重装装备,同时还订购了6艘“直线级”护卫舰和数十艘各式高速巡逻艇,配套的弹药更是相当之多。

对方既有诚意,而且互取所需,所以哈杨当场就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