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 > 第62章 谁质疑,谁举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闻言,扶苏心情沉重,缓缓起身。

类似汉子这样的案情,不说秦律无法制裁死者那样的人。即便如后世科技时代,许多负债者或其家属,不堪恶意的第三方各种渠道的骚扰,害死了多少无辜的百姓,那些始作俑者,依旧逍遥法外。

今日的阵仗,既是阴谋,亦是阳谋。无论朝廷如何应对,做局者,皆能进退自如。

心念至此,扶苏索性不再乔装打扮,“问出他的住址,将他的儿子,暂交给官署照看,其余诸事,依法处置。”

他担心有些人曲解他的用意,会放过杀人者,只好坦言道。

此时,神色肃穆的姚贾,匆匆而来。

“回官署说。”

看见欲言又止的姚贾,扶苏打断道。

于是乎,扶苏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咸阳官署的庭院。

咸阳官署为简朴阔气的四合院布局,正门为各级官吏的办事机构。左右两边的厢房为书房及卷宗库房,后堂为议事厅。

扶苏落坐议事厅的上首,左右两侧为姚贾及县长等官吏。

他扫视在座的官吏,人人面露狼狈之色。

显然被突如其来的群里报官,弄得手足无措。

“鉴于众多的案情,你们如何评判?”

没有多余的场面话,扶苏开门见山道。

地下的官吏面面相觑,谁也不想率先开口,生怕触动了霉头。

“看我作甚!实话实说!”

姚贾憋着一肚子的气,怒斥道。

接二连三的手段,分明是冲着廷尉府而来,他岂能不知。

管理文书的令史,拱手道:“启禀太子,下臣所记录的案件,可以归为三类,借钱不还,借粮不还,经商利益分配案。”

复查案件的文无害官吏,补充道:“下臣记录在案的,除了上述是三类,仍有做工不给钱或克扣工钱者。”

于是,在座的官吏,都将他们今日接到的案件,归纳上报。众人此刻才意识,所有的案件归类在一起,恐怕整个官署甚至廷尉府全员触动,都无法意正常审理。

最后,姚贾叹息一声道:“所有大大小小的案件,几乎皆是空口白牙是说辞,双方仍然是各执一词,无凭无证。基本是先有蛋或先有鸡的理论,只怕成了破解不了的案件。”

“你们谁有更好的主意?”扶苏淡然问道。

众人皆是摇头。

“依法治国,任重道远啊!”扶苏叹气道,也算是给姚贾敲响警钟。

僵硬的施法,只会根基不稳,与百姓背道而驰,最后失去民心。

失去民心的任何机构或国家,离死不远矣。

众人仍旧沉默,皆认定此局无解。

良久,扶苏轻轻敲击桌面,目光坚毅道:“案件如此综错复杂,真真假假,无从分辨也。

廷尉府应当遵循如下原则,谁质疑,谁举证,疑罪从无。

所谓质疑者,正如我方才遇到的一个案情,李三一口咬定陈二狗借了他500文钱,陈二狗却反驳,他只借了5文钱,而且已还清。

那么此案情,双否皆无法提供有力的凭证。既然你李三咬定事实,便要拿出相应的证据,否则官府不予置评,至于陈二狗是否真的借了500文钱不还,只有天知道。

疑罪从无的受益者,便是陈二狗。”

扶苏的举例阐述,顿时让在座的人茅塞顿开,人人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

“太子,臣受教。”姚贾异常激动,恭敬的拱手道。

他万万没想到,扶苏不仅不抛弃法治,还提出正确的法治论述,真乃明君也。

除开蒙恬、王离二人与扶苏朝夕相处的两人外,天下众人对扶苏的映像,只怕仍停留在三年前,迂腐的扶苏阻碍始皇帝的“焚书坑儒”的政道决裂,认为扶苏听从儒家的主张,复辟分封诸侯天下的愚蠢之举。

“当然,此为立法原则。但是涉及其中的真实案情,类似于老叟借自家兄弟粮食,却被野蛮赖掉的实情。法大于情,却又不能失去人情的温度。

我提议,由下属官吏调查走访,事实接近于真相的情况,由官府成立专项资金,补贴此类案情的不足,避免事态的恶化。”

扶苏想着,以德化民,既然老百姓相信官府,那么在他们走投无路之时,官府应当无条件的替百姓挽回损失,稳定民心。

“太子英明!”

扶苏的提议,使得在场的官吏心愿诚服,纷纷赞叹道。

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朝廷,才是百姓值得信赖的好朝廷。

“不过!类似刚才的命案,想必诸位已然清楚。

但是是言语或恶意的行为,直接或间接致人死亡或遭受不同程度伤害的,参考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审理。

咱们大秦帝国一统天下十二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死在徭役或战场之上。他们为整个帝国付出了辛劳汗水及生命,那么朝廷,便不能那么无情,还要让百姓遭受委屈为大秦的不公而流泪。”

说到此处,扶苏想起刚穿越到九原时,数十万的民夫,几乎夜夜饿得在阴冷的帐篷里哭泣,甚至想不开而自尽。

纵观华夏数千年的文明演进历史,天下百姓,皆是悲苦。

在座的官吏,哪怕算上姚贾,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才能坐在案桌前,使得他们的生活比寻常人更好一点。

“臣,谨遵太子教诲。”姚贾站起身,弯腰拱手,十分恭敬。

“下臣,谨遵太子教诲。”

在场的官吏,集体臣服道。

姚贾与顿弱同为邦交大臣之时起,便有维护大秦帝国法治的志向。原本历史中,他认定扶苏或蒙恬的仁义之政,会彻底的瓦解大秦帝国的法治根基,这才听信了李斯的谗言,同意李斯篡改始皇帝的遗诏,拥立胡亥。

其实后来李斯矫诏赐死扶苏及蒙恬、蒙毅之事,他不知情。直到整个大秦帝国的三公九卿及皇室宗亲被冤杀殆尽之后,他以死扞卫大秦帝国的尊严,抗诉李斯的无能。

所以,见到扶苏如此支持法治,他心中甚是欢喜,彻底的臣服扶苏。

随着扶苏的定海神针落下,闹哄哄的群体事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廷尉府也能在细节上处理所有的案情。

扶苏正想趁机休息几日,准备北上九原之时,咸阳宫内,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