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那会读心的老六相公 > 第224章 清算与下场(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4章 清算与下场(二)

话说另一头。

沈鸢回府之后,简单洗漱了一番,又陪同婆母和老太君说了会话,安定了长辈们的心,便回明澜院等着秦赫。

可这一等便等到了次日天明。

等她迷迷糊糊地睡去,再迷迷糊糊地醒来,秦赫不知何时已躺在她的身侧,正揽着她的腰睡得香沉。

沈鸢定睛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男人,眼底青黑,胡子拉碴,看来昨晚他回宫之后,肯定又被皇帝拉去加班,熬了大夜,所以才一脸疲倦。

轻手轻脚地爬起来,沈鸢命人不准打扰秦赫的睡眠,自行去了外间洗漱用膳。

“世子昨夜是何时回来的?”她问昨日守夜的如兰等人。

“今晨寅时过半世子才回的。带了一身的血腥回来,奴婢原以为是世子受了重伤,险些吓个半死。后来世子虽说那些血都是旁人的,可奴婢瞧着也害怕极了。”

如兰轻拍胸脯,心有余悸说道。

“那染血的衣服还在吗?”沈鸢平静问道。

“在的。”

“拿去烧了吧,免得府中沾染了晦气。”

“好的,少夫人,奴婢这就去。”

等如兰奉命回来,沈鸢心头一轻,彷佛昨日的阴霾也随之散去。

秦赫这一觉睡到午时才醒,已然过了早朝时间。想来是陛下终于善心大发,让他忙碌了一天一夜险些“丧妻”的臣子提前休沐了。

夫妻俩用过午膳,去给长辈们请了安,又陪了会儿小灼华,这才关起房门说悄悄话。

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沈鸢也十分好奇。

“卫琼华与闵郡王夫妇连夜便被枭衣卫请进了承乾殿,人证物证俱在,卫琼华唯有一死。且看她想如何死罢了,若还敢在陛下面前耍心眼子……”

秦赫冷哼一声:“哼……枭衣卫自有千百种办法让她生不如死。”

“闵郡王夫妇只怕也难逃一死,不知瑜亲王府其他人下场会如何?”

沈鸢唏嘘感慨:一人作孽,全家遭殃。

卫琼华这种人真的是害人害己,死不足惜。

秦赫冷声道:“刺杀皇帝乃诛九族的大罪,若非要掩盖这桩皇室丑闻,瑜亲王府的人死上百遍也难消陛下心头之恨。如今只能轻拿轻放了,寻个罪名,暗中赐死闵郡王一家三口。至于其他人的下场,估计会如当初安国公府一样吧,抄家夺爵,贬为庶民。”

“那个木先生究竟是何身份?我见那些黑衣人对他十分恭敬,他在倾天教中的地位应该不低吧?”

沈鸢知道卫琼华没有好下场便安心了,不再关注瑜亲王府的情况,转而问了另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木先生原名宇文极,乃是倾天教的左使大人,地位仅次于那位神秘的教主。这位可是条真正的大鱼儿,陛下要留着他慢慢打探倾天教的秘密。”

“宇文?”沈鸢轻轻重复了一遍,“此乃大景的国姓,这位木先生是前朝皇室中人?”

“嗯!”秦赫应道:“前朝皇室的旁支后代,所以其效力的那个教主定然是大景皇室正统的后裔子孙。”

沈鸢默然,“那个所谓的教主就是卫琼华的亚父?她这样算不算是认贼作父?”

秦赫笑得凉薄,“可不正是么,自作孽不可活。枭衣卫昨儿连夜又端了两处倾天教在京城的据地,捕杀了上千人,一举破了贼人在盛京经营了上百年的基业,可谓是大快人心。”

“除得好,这等反贼组织就像是埋在人群中的定时炸弹,早点拆除,大家才能过安生日子,否则天天都得提心吊胆。”

沈鸢亦拍手称快道。

秦赫略一摇头,“倾天教教众甚多,根深蒂固,没那么容易清剿。其主力在江南一带,且隐藏颇深,陛下想将它们连根拔除,非三日之功。”

“凡事都有个过程,此消彼长嘛。慢慢剪除消耗他们的势力与实力,让倾天教再也无力对抗朝廷,自行消亡,这也是一种办法。虽然见效可能比较慢,但同样朝廷的损失也会比较轻,总比对方起兵内乱强得多。”

沈鸢暗叹“和平不易”,不论身处哪个时代,能做个太平人就是最幸运的。

夫妻两人草草聊了几句就不得不中止了这场谈话,宫里来了内侍,乾元帝又将秦赫给喊回去“加班”了。

接下来的三天里,秦赫每日早出晚归,关于乾元帝六十寿诞的这场刺杀也终于对外有一个正式的公告。

这是一个格外血腥,注定要被大雍百姓铭记的一个“血色”新年。

年初五刚过,数百个倾天教的反贼便被拉上了刑场砍头示众,吓得附近的百姓好几日都紧闭房门,不敢上街。

而瑜亲王府也被乾元帝寻了个“贪污受贿,诽谤圣言”的罪名,直接褫夺了爵位。

瑜亲王府上上下下各房大小主子一律贬为庶民,驱逐出京,并永不得归京。

至于卫琼华早就在天牢之中被赐一杯毒酒了却余生,闵郡王夫妇也紧随其后,一家三口齐齐整整共赴黄泉。

得个全尸,已经是皇帝的格外开恩。

就这还是太后想给闵郡王一家三口留得最后的体面开口替他们求来的,否则按皇帝的意思,原本是要将卫琼华碎尸万段,扔到乱葬岗的。

自古以来,天子最痛恨的就是谋反,卫琼华动了皇帝的逆鳞,怎么死都不为过。

关于瑜亲王府的败落,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始终讳莫如深,无人敢在明面提及。

正如那一场盛宴上的刺杀,随着年味的远去而渐逝。

百姓的生活又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