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乾监国太子 > 第267章 民意在哪一方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很快,随着这种形式主义大于实质内容的上书成为风潮后,萧政、岳红翎、六部尚书、九寺卿正门才意识到了太子殿下这般作为的真正意义了。

意义其实就在问政本身上面。

东南之地一直都是大乾最为富裕之地,也一直都是大乾读书人最喜欢的地方。

同时,也是大乾世家大族、富商、豪商最多的地方。

因为东南这边的物产丰富啊!

西北、北地、东北之地有什么?

最多就是一个牧场,产量最多的是羊、羊毛。

倒是如今的朝廷,正在大力开发燕云之地,邸报上也报道了这里要开荒,燕云的黑土地也是一片肥沃之地。

以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东北之地最大的粮仓,养活更多的百姓。

可是这不还没开发出来嘛。

而太子殿下为什么要南巡?

还不是因为东南这边的世家大族在这一次的海商发展上,在中兴大乾的道路上,违背了太子殿下的意志,开始和朝廷唱反调嘛。

这才是太子殿下南巡的根本用意。

那为什么要来一场东南问政呢?

因为这个时候,太子殿下来到金陵,是对世家大族展示出一个态度,他们是不可能完全掌握东南之地的民意,也是不可能完全掌握东南之地的民心,更不能掌握舆论。

所以,即便是这种明显形式主义的问政,也依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成功。

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皇帝,也考不上进士,这次能代表一个州、一个县,领着一群家乡子弟见到监国太子,当面提出意见,哪怕话都说不利索,却依然还能从形式角度被接纳,并得到礼遇,恐怕已经是人生巅峰了。

这也确实是他们的人生巅峰,因为以后可能就很少出现这样的大型问政场面,就算是有,那也不如这第一次来得激烈,来得高大尚,来得有意义。

既然如此,那他们所代表的身份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从而在见到了太子殿下,在提出了意见,在被记录在册之后,带给他们的声誉、名声、心境也会不一样。

可以说,这些人从此之后,必然会成为太子殿下坚定的拥护者。

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觉得,太子殿下之所以英明神武,大乾之所以中兴,那肯定是有着他们的一份功劳。

他们就要誓死扞卫这一份功劳。

谁说太子殿下不好,那就是在说他们的眼光不行,说他们提出来的建言不行。

这还得了。

肯定是吐口唾沫,淹死他。

这就是民心所向、举世可敌!

等到了第二天,依然是如此,行宫外的金陵城大街上,三百余处地点,排着长队。

提完了建言的百姓,也都被劝说着,回去继续耕种了。

不过嘛。

走出金陵城的他们,多少挺起了腰杆子。

咋说,这一次也坐在了读书人的面前,说出了一番道理来,被记载下来了。

咋说,这一次也是见到了监国太子殿下。

咋说,这一次也算是堂堂正正地参与了东南问政大会,给监国太子提出了自家的意思。

咋说,这一次回去,那也是能和父老乡亲们说道说道。

监国太子啊,是他见过的最仁义的君子了。

就这样,一连两日,监国太子和六部尚书、九寺卿正一起几乎是见完了两浙路,大部分江南东路、岭南道等地的人,很是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虚荣心,也让东南之地歌功颂德之声渐渐明显起来。

不过嘛。

随着两天下来,随着那些前面探路的人,还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参与了问政之后,一个一个挺起腰杆子,一个一个夸赞这一次的东南问政大会,夸赞太子殿下仁义,夸赞大乾,夸赞文武百官。

萧政也就看出苗头来了。

东南问政,意义非凡。

大哥的手段当真是让他感觉到了一种从内心深处而散发出来的佩服。

真的很佩服。

因为他当初接受了东南之地以后,还有一些欣喜,觉得自己掌握了大乾最大的粮仓,掌握了这等富裕之地,就能够壮大自身的实力了。

谁知道,当他了解了东南这边的情况之后,顿时就有一些傻眼儿,也有一些无奈。

他也学着萧奕来一场整治行动,也组建了锦衣卫,直接向萧奕报备了,得到了京师锦衣卫指挥使的印章文件,也算是名正言顺,然后也开始了京察。

可事实上,效果不怎么明显。

因为拔出萝卜带出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真要是全都问罪伏法。

东南之地绝对会血流成河。

不仅如此。

反抗之声绝对会非常大。

世家大族完全就是建立在累累尸骨之上啊!

杀不完的。

杀了一批,又会出现一批。

归根结底,是东南这边的大环境,人的心思,风俗习性已经形成了。

大家都在学。

也都在坚持。

因为谁都想过上好日子,谁都想成为世家大族啊。

萧政本来是有一些担忧的,担忧萧奕的阻止土地兼并,清查世家大族、清查寺庙、清查道观,清查整个东南之地,会造成东南之地的动荡不安,会对大乾统治形成威胁,会因为步子迈得太大,导致民怨四起。

谁能知道,大哥还有这么一手?

等到了第三天,东南才子们终于是忍不住了,开始积极参与其中。

其中,也有两人,一个叫做韩愈、一个叫做范仲淹的两人,提出来的十条建言,倒是和萧奕开设监国太子小课堂上的议题,讨论的政务要点,有一些不谋而合。

故此,太子萧奕当即赐予二人同进士出身,并授予秘书郎职衔,要求二人联合那些‘以备咨询’的地方士大夫首领们,一起从东南开始,筹措此事。

这件事情,进一步引爆了金陵秦淮河畔的热情。

这些人为什么要来金陵城?

为什么要参与这一次的东南问政?

不就是为了博取一个名声嘛。

不就是为了博取一个出身嘛。

年年科举取士,年年落榜。

这也是很多人能够获得官职,获得太子殿下青睐的唯一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