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汉情,恨不逢时 > 第158章 八文博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我错了吗?不!我没错!错的是这个时代,是他们的不理解!为了未来的美好社会,为了若有来世的不再遗憾,为了万千人的幸福,即使牺牲少数人也是值得的。”

“论私情,那是我对合德的承诺。从公而论,那是为天下千万人谋福,让相对公平的社会提前现世,更是福泽后世之举。”

径直回到书房中,王莽继续细细抚着锦囊,自言自语。

再度确认锦囊上的每一针一线都没有损坏之后,他才取出锦囊里的遗书,郑重而轻地放好锦囊,捧着她的遗书,瞧着,品着。

[仍记你与我说过的世界,郎情妾意皆随心意。好想,好想,好想能看到你与我所绘的世界,若有再世,希望我们能在那样的世界中续逢。

彼时,我记着你,你未能忘我,我们牵着手,光明正大地相爱、相伴、相守。]

这是她留下的念想、遗愿,也是自己这余生活着的目标。

“有来世,定然有来世的!”

“这一世好无趣了,我已然不怕死亡,甚至期盼去验证地府轮回,去与你相聚,相约来世。”

“只是对你的承诺还没达成,这样的封建世界还无以保障我们来世的随心。我要努力,谁也不能阻挡我的努力!那是对未来的所有人都有好处的,不仅止于你与我。所以我没错,也不可能有错!”

王莽虽是一直轻声,但声音中的坚定之意愈浓。

天色愈黑,书房中愈来愈暗,但他眼中的冷冽之光却愈亮。

又是一个人在书房的一夜。

...

王莽去了牢狱之中,却只是瞧了瞧便无声地离去。

百官们知道王莽是因王宇的待罪之身而没有领尸收敛,便紧急议定,为王宇定了个不大不小的受蛊惑从罪,且有幡然悔悟、主动坦白的立功之举。

第二日就定了罪,王莽才亲自领回了王宇的尸身,尔后由王静烟操持了丧事。

倒不是他不愿操持,而是王静烟冷冷地拒绝了他的操持。

“宇儿是带着对你的恨去的,他不想见你,你就别来烦他了。何况这家事在您安汉公眼中不过小事,还是去忙您的国事天下事吧。”

那是王静烟赶他离开的话,他没争辩。

是懒得与一个不懂自己的人争。

也因为她终归是个伤心的母亲,还是个一心爱着自己的人,再争也不过更为她添伤心罢了。

听着王静烟的怨恨话语,他只是静静地望了她一眼,尔后默默地离去。

去上他的朝。

那日的朝堂之上,王莽想引咎领罪,但大司徒平晏捧出了从王宇身上得到的遗书,当着百官与王莽的面,声情并茂地念了出来。

上面是王宇对于自己错误的深刻忏悔,直言:虽然是受卫氏等人的蛊惑,但毕竟是负了父亲的教导,有辱父亲的圣贤之名,无颜面对自己的父亲,更险些动摇国本,有罪于天下,故无颜苟活。

听着‘儿子的遗言’,身为父亲的大司马王莽忍不住于朝堂上垂了泪。

平晏见状,将遗书一收,朝着阶上的王莽朗声而言:“大司马一心为国,圣贤之至,但终归智者千虑亦有一失。王宇本罪不致死,却依旧以死谢天下,安汉公教子之严可见一斑。此事牵连甚多,伏诛数百人,连安汉公长子也...唉,非是安汉公冷血无情,只是心系天下百姓,过于大公无私了。这般凛然的公正大义之人,因公而痛失长子,丧子之痛未安,我等若再叫您领了罪,才是真真的无颜于朝堂立足。请安汉公节哀!切莫自罪!”

“请安汉公节哀!切莫自罪!”

“请安汉公节哀!切莫自罪!”

平晏话音一落,大司空甄丰拱手高声,百官紧随其后,对着垂泪的王莽齐声请愿。

高台上,端坐于龙榻上的幼皇只是安静地望着台下,不知他到底是知还是不知。

最终,这一狗血门事件叫王莽非但彻底绝掉了卫姬入长安的心,更趁着势清掉了许多并不待见于王莽的那些皇亲贵族,甚至王家中的族人。

代价是吕宽与王宇及吕焉三人的命。

怀孕的吕焉在不久后生下了孩子,又没几天也自杀了。若不是怀着孕,不忍于一条小生命以及为丈夫留下血脉的念头,恐怕她在王宇去的当天便随着去了。

三条亲人的命,替王莽彻底地清掉了所有他能想到的隐患。至此,朝堂上真正没了异声,几乎都是亲近于他的人,那极少数不算太亲近的,也不过是中中正正,并不对名声很好的王莽有任何意见的。

而因王宇的身死,一口气诛杀那么多人的王莽,不仅无人质疑,名声未损,更又收了一波因公废私,大义灭亲的名声,王莽之名,一时威震海内。

可王莽还没就此收手,久经思虑之后,在又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在那昏黑的书房中,他提笔运墨;以王获与王宇所犯的罪与过为例,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八篇告诫子孙后世的文章。

以痛失二子,内心甚悔于子不教父之过以及不愿再有此悲剧重现为由,他要求这八篇用来告诫自己家人子孙的文章列入王家后辈成长途中必学必背的课程,从小记牢,引以为诫。

如此行为与举动,自然是很快便被有心的官员发现。

当朝圣贤安汉公为汉室江山、天下万民,忍痛大义灭亲;毕竟父子情深,在无数个难寐的夜里,感慨良多的安汉公以此为鉴,亲笔所书圣贤之文八篇,以诫后世。

如此有警示意义的文章,他的子孙都在学,整个王家也在学,汉朝其它人家有何理由不学?

许多官员在看过那八篇文章后,交口称赞,并在一次朝堂上,由甄邯带头,百官附声相随,向三公提出将其与《孝经》同等看待,要求全国学子一同学习并一同纳入科举科目的提议。

这种为当今权势滔天,声名更是如日中天的安汉公的脸上贴金的的行为,自然是没人反对,也没人愿意反对。

王莽的八篇文章被推广开来,进入每个学堂的必修课,成为科举必考,传到了大汉朝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八篇文章的广为流传,所有人都从文章中体会到了王莽失子时的心痛无奈与事后的悲痛悔恨,悔恨于自己的没好好教育。

王莽大义灭亲与事后的深刻反思之行为,将之前杀子与此次逼长子自尽,以及大肆牵连诛杀数百人的举动所引起的一些人背地里的非议与不解,消弥无形,荡然无存。

毕竟一个懂得反思的父亲,谁又能说他冷血无情?

既非冷血无情,却又为这天下舍了心中爱子,这般天下为公之人,千年来也不过那几个。

于是,很快就有官员提示,像王莽这般有德行,有功劳,还能有如《孝经》这般传世之作的大德大贤之人,一个安汉公的称号不足以彰显他的光辉。

应当为王莽重新封个可以映照先贤并流传于后世,不仅局限于大汉的尊称。

叫后世也知道,我大汉也是出过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