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是救灾救人的分割线~~~~~~~~~~

程十娘直接带御医奔向去太原,太原那边表哥飞鸽传书十万火急——姨夫柴绍也中招了,瘟疫在太原周边很多地方爆发,药材紧缺得厉害。

之前因为洪灾,柴绍四处奔波。而且还特地去了趟黄河壶口瀑布祭天。连轴转三天之后,柴绍又马不停蹄的到各受灾点巡视。等回到太原,就开始低烧。整个柴府主院被隔离开来,有不少人也陆续出现低烧打摆子的症状。此时太原疫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十个人有3个人多多少少有点症状,只是年轻力壮的人好像症状比较轻,年老体弱年幼者则根本躲不过此次瘟疫。

除开各大世家自己在族地进行隔离后,太原四大隔离区。

柴哲威只能一边在御医的建议之下,发布告示,让太原城内大大小小的坊、巷。凡是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一律就近进入隔离区。征集太原大大小小大夫、学徒,在御医署的指导下利用少量现有的药材开始治疗。传染速度极快,才三天工夫已经开始有人因疫病死亡。

如此太原百姓开始慌张了,当许多进入隔离区的病人开始高烧不退的时候,太原的药材也告急了。雪上加霜,太原最高的抗疫指挥官陷入昏迷。柴哲威就快把自己的头发给拔秃了。终于迎来了晋城送来的大量粮草和草药。太原城暂时平静了不少。

崔明仁此时在吕梁城,直接接管吕梁,将吕梁城的大小官员都抓了起来。崔明仁撬开了吕梁主薄的嘴,有罪的关地牢,无罪的放出来干活。

只是吕梁城及周边疫情太过严重,只能先让随行御医(程十娘非要小陈御医跟着崔明仁),带着药僮先将无症状者挑出来做事。崔明仁带着能干活的人将隔离区隔离出来,开始熬制程十娘在路上与御医们研制出来的防疫方子。

“这几位女郎,这边不能进。”制药帐篷外侍卫用剑拦住一群女郎。

“这位郎君,我会医术,让我们进去帮忙吧。”白秋桑对着侍卫行礼道。

被关在小楼的几人,以白秋桑最大17岁。这些天众娘子们都是在白秋桑的保护下与管事嬷嬷斗智斗勇。

白秋桑很聪明,看着这几天县令无暇顾及小楼,直接利用院中不起眼的杂草(草药)让管事嬷嬷们等人不舒服,又服食了一些假吐药,让她们以为女郎们生了疫病。

管事们害怕了,直接将院门一关,跑了。

白秋桑带着众女郎将小楼里里外外都搜了一遍,将暗牢里的女郎们放出来。正准备趁乱逃走,恰巧碰到了崔明仁的人过来抓县令。

白秋桑立刻带着众人喊冤叫屈,直接将小楼里学的东西用在那两个侍卫身上,气得那县令哇哇大叫。

可怜的侍卫哪见过这种情况,立马放下捆成条虫的县令等人,一溜烟跑去找自家队长了。还剩一个只能苦哈哈守在门口,默念我什么都不知道。

等侍卫带着侍卫长过来时,那县令已经被众女郎一人最少踢了两脚,扇了两耳光,而白秋桑更厉害直接出手废了县令。所以那县令见到侍卫长来了跟见到亲爹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还没等侍卫长说话就把自己干下的坏事都倒出来,祈求直接把自己带走。他感觉再待下去自己直接小命不保。

不知道白秋桑和侍卫长说了什么,然后白秋桑带着众人去制药区了。制药区有两个帐篷的物资,加上抄家得来的粮食,够吕梁城隔离区扛过一阵子了。

“怎么回事?吵吵嚷嚷的。”白术走出来,黑着一张脸。

“这位郎君,崔党参让我们过来熬药。我们都是贫苦农家女郎……”白秋桑话都没说完就被白术打断了。

“你们谁会认药?谁会煮食?谁会烧火?这个制药帐是给外面吕梁百姓喝的,出了任何差错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你们想清楚了吗?”白术有点烦,党参那小子就会乱来,不过人来都来了,一些不重要的先交给这些人,自己人才有时间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

“我会一些医术。”白秋桑有点害怕,但是强撑着。现在情况这么恶劣,也不知道家中的钟婆婆和小妹会不会出事。如果自己等人干得好,等等看看能不能拜托管事的查查。

“我会熬药。”

“我在家就经常烧火。”

……

“停。你,就你。你负责这个制药帐的所有事宜。有事就吩咐帐外的小童(阿夏)。每日这个药帐要出1500人的药。”白术一挥手,指着白秋桑直接指定负责人。白术给了两张药方给白秋桑,一份汤剂一份丸剂,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秋姐姐。”众人见白术走了,瞬间松一口气,围了上来。

“先进去,现在外面乱,安心留下做事。”白秋桑说完,又看了一遍手上的药方,努力平复心情,带头进了药帐。

进入后,所有女郎沉默了。难怪那人头也不回的走了。这个制药帐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居然塞了联排药炉(30个)和一个熬着不明食物散发怪怪味道的粥罐。还有就是几个,岌岌可危快倒的蒸笼。

白术虽然名字是一种药材,但他真不喜欢药。他就是家族中唯一的意外,其他族人都或多或少从事与药相关的事业。只有白术自小喜欢武学,不过该知道的药材还是知道的。

白术是在胜顺昌负责走镖的,这次护送药材和粮食就是胜顺昌负责的。临时被抓来煮药,直接抓狂,还好表哥党参送人过来,不然这满屋子的药罐子他要洗到什么时候,熬一天药已经够够了,还要收拾,真是要了亲命。

党参那小子送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等药好了,直接让熬药的人先喝一碗,再送到隔离区门口 。

“好了,姐妹们,先收拾收拾,今天起我们要努力干活。……”白秋桑开始安排人干活了,所有人都认认真真的完成自己那份工。

白术留了几个人守着制药区,带着其他人离开,准备开始排查吕梁城里的情况。临走前让留守的人,告诉里面的女郎,分几个人去做口罩。等等只要出了帐子就得带上口罩,给了一个做样本,然后是一些纱布和麻布。

白术等人戴着口罩离开,骑上马分成四路向城外跑去。

崔明仁得知消息,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顺路让人通知了一下党参那些人的身份,顺便让他们告诉女郎的家人。

吕家村是离吕梁最近的一个大村庄,受剥削也最严重。本就慌张得很的村民们,看见官府就以为又是吕县令要刮地皮了,纷纷下跪祈求。

结果几个黑脸用灰布遮脸的郎君,每人解下马上带着的两个大包裹,告诉他们是圣人担心他们得疫病,给了一大包分好的药材让煮了药。还给了一堆叫消毒水的东西,说要对淹水的地方进行消毒。拿了一个怪怪的竹筒的东西,喷出一种特别刺鼻的味道。

村民们本来不敢,村长的儿子颤颤巍巍的走出来,视死如归的背起消毒水喷洒。还被强制带了一个软软叫口罩的东西,喷完后,那其中一个侍卫让村长儿子洗完手后又交代了一下。留下部分粮食、药包、种子、消毒水就走了。

看着手上的物资单子和堆在地上的那堆东西。所有人如大梦初醒,直到村长老头狠狠揪了儿子一下,“嗷”的一声让大家都醒了过来。

“老大,咱不是做梦?”村长狠狠揪了一把还迷迷糊糊的儿子吕大郎。

“阿耶,那位郎君说,这是菜种子和红薯土豆种子,只要我们熬过这阵就可以了。”

“吕大娃,那臭臭的是啥?”吕三叔捂着鼻子问道。

“三叔,郎君说了,被水淹过的地方会有坏东西,淹过的东西也不能吃会得疫病的。要用这个消毒水的东西消毒,就这个喷喷。人不要呆在那里,味道散了就好了。”

“对了,所有人都要用这个兑水洗手,娘,二姑,三姨夫……咱得烧水喝,生水不能喝的。水里有看不见的小虫子,会咬肚皮。”

“这是药,每天一包煮一大锅,每人一茶碗,娃娃们减半。药渣子,药渣子要干啥子,阿耶,俺忘了。”

“你个憨憨,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你忘了,你咋不把自个忘了。”村长骂骂咧咧的说完,叫上村里说得上话的直接把东西扛走了,准备集体处理。留下儿子吕大郎一人在风中凌乱,还在想自己忘了啥。

吕家村就两个大姓,吕和白,多为姻亲。其他杂姓比较少,也就几户。所以非常团结。

“阿耶,俺想起来了,那人说俺妹子冬冬在官府里做事,一个月500文。让俺告诉冬冬的家人不要担心。还说如果有人不舒服,要送去城东那边,有御医坐诊。如果是疫病,免费 。”吕大郎想起来了,吕忍冬不就是自家妹子的名字么,平时冬冬冬冬的叫,忘了全名是什么了。

听到吕大郎的惊天动地一嗓子,就看见村长铁青着脸,走回来,抄起刚刚送过来的扁担,就朝吕大郎打过来。嘴里还念叨着,“你个憨憨,这么重要的事你也能忘,我打死你个憨憨。”

鸡飞狗跳的场面在各个村庄上演着,有些人原本不舒服打算扛一扛就过去了。听说免费,眼睛就亮了。天不亮就牛车拉着去城东了。

果真在城东城门口有个大大的医字的帐子,有戴着口罩的蒙面人在那边指挥排队。

一位看起来就是资深御医的中年郎君坐镇,前面是四个小大夫,还有城里的大夫们,坐成一排。每人前面是长长的队,只有小大夫们搞不定的时候才摇人,请御医出手。

白秋桑将人分成了三组,一组负责做隔离区的饭食,一组负责捡药,一组负责煎药。党参和白术看她做得不错,连那边仓库和做吃食的妇人都交给她管。派了2个侍卫,5个衙役给她做下手撑腰。

白秋桑累得喉咙冒烟,手脚发软。其他女郎们也累得够呛,但大家都觉得非常新奇。她们还没见过这样赈灾的官员,全城能动的健康人全被安排做事了,疑似病例安排到隔离区干活,生病了有大夫诊疗,有药治疗。

没有谁想死,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在病魔面前一视同仁。甚至身子骨不好的大户人家更得他们的青睐。那些大户人家原本都绝望了,天降到了。

这天降虽然有点耗财,但比起保命,还说小命要紧。大户人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服从安排。

“御医呐,那可是御医。晓不晓得,给圣人看病的,能救命的那种。”大户人家互通消息。

原本看到天降一来就抓人,想组织不合作抵抗的,看到天降的操作,立马派各府大管家捧着银两和粮食、药材,求天降赏脸给个机会,让御医给自家病人看看,还有那啥预防药也来点。

崔明仁也没为难他们,留下东西送到隔离区和城东,就当他们捐的了。还让人写了个认捐榜,贴在四个城门,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念。按照认捐的价位安排送一下大夫或御医。

这下,捐的少的大户人家转头跑回家,咬咬牙又捐了不少。

这不两天功夫,城里有症状的人都放进隔离区了。如果愿意进去照顾人的,交点伙食费就行。不过,进了隔离区就不能出来了,要等都好了再出来。反正隔离区有重症,轻症之分,还有儿童区。

城内没问题了,城外的村子在忙完耕种和消毒,重建工作后,开始结伴到城东做“体检”。

这些都是崔明仁和程十娘,还有几位御医一起商量出来的方案。目前看来吕梁运行良好。

女郎们的亲人也和女郎们见了一面,得知自家女郎每天过得十分快活,转头就跑到城门口,跪下就是三个响头。回去村里,更是对要求的防疫和防旱任务一丝不苟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