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余怀瑾之前看到过柳风烧火,有时候何洛白也会给暖暖烧火。他总以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是个人都会。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长得更好看,就轻易的放过你。

余怀瑾一会把火烧到灶膛口了,烤的自己热的不行,一会儿柴火放的太靠里了,火烧的不旺盛。

春暖需要大火爆锅时,灶膛里正往外冒黑烟;需要小火煨着时,灶膛里却红红火火,火苗子能一蹿老高了。

春暖无语的看着满脸黑灰的余怀瑾,他正努力的忙着把柴火往外撤,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流,冲走了黑灰,留下一道道印子。

这是人称玉面桃花的玉公子啊,何从这么狼狈过啊?

想到这里,春暖的火气也立马降了下来。

最后分配给余怀瑾的任务是:给地里忙活的人送水。

正在春暖一会儿蹲下烧火,一会儿站起来炒菜时,柳风回来了。

“你咋回来了?”

“我看余表公子来送水,再看他一脸的灰,就知道他没烧好。”柳风一边往灶膛里添了根细细的柴火,一边道。

“一个好的大厨,还得配一个好的烧火搭档啊!这些美食里,有你一半的功劳!”春暖笑呵呵的道。

柳风心里甜丝丝的:“承蒙郡主不嫌弃。”

“当然不嫌弃了,徒弟怎么能嫌弃师夫啊?”

两个人一边聊着,锅里的菜一盆盆往外盛。

干重活,流汗多,春暖做的也都是口味比较重的菜:水煮鱼、毛血旺、卤煮下水、红烧肉。都是一大盆一大盆的,主食就蒸米饭,也是蒸了一大锅。

其他的都是凉拌菜:蕨根、扫帚苗、马齿苋、小青菜等等。

席面都放在了何洛白房子里,

由余知府孔先生坐上首,左右各坐着霍县令和花爷爷,他们四人在正堂里吃。其他众人都在院里直接摆桌。

女人们没去东院,在西院吃的。

余知府抬头看着院里自己儿子,正和一群小伙子吃成一片呢,心里感叹:“怪不得在府城时就不回家吃,人家考完了回来了,非得跟着一起来。”

余知府拿杯敬花爷爷,花爷爷赶紧躬身伸杯。

两人各抿了一口,余知府道:“花老伯,我家那不懂事的孩子给您添麻烦了啊!”

花爷爷躬身道:“回大人,不麻烦,不麻烦,是我家小子们在府城给您添麻烦了!”

余知府老脸一红:“我还真没帮上什么忙啊。都是您家孙子自己争气啊。”

霍县令一边往自己碗里夹着菜,一边心道:“你们客气你们的,我正好敞开肚子吃。”

和花爷爷客气完了,余知府又和孔先生聊,等到再看霍县令,正吃得满嘴流油呢!

这货啊,还是这德性啊,好像有多缺肉似的。

等到余知府终于舍得把筷子往肉里夹时,顿时眼睛一亮,只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仔细品尝,顿觉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看着其余几人不停顿的夹着,余知府也不端着了,赶紧的捞了几块到自己碗里,这才又去夹了一筷子鱼肉。

油汤清,鱼片薄,鱼皮香,鱼肉嫩,麻中带些辣,感觉人的七窍都打通了似的,手里的筷子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余知府除了吃,别的也不管了。

余知府以前吃饭,讲究养生,只吃七分饱。

而这一顿饭,打破了他多年的习惯,十足的十成饱啊!

饭后,上的是山楂茶,去年春暖在山上摘得,都洗干净了,切片烘干的。现在正适合这油腻的饭食。

花家帮手多,而且都是正值壮年青年的快手,下午时麦子都收割完了。

去年晾晒稻穗的架子又被支了起来,看着满满的两大架子的麦穗,花爷爷笑的合不拢嘴。

霍县令笑的也合不拢嘴:“花伯,这些您估摸着有多少?”

花爷爷捋着胡子道:“看这样子,和稻穗也差不多,估计一亩地得有一石半到两石左右吧。”

毕竟,稻田那会鸭子们的粪便一直施着肥呢,小麦除了一开始耕地时加了肥,其他时候没怎么加。

余知府一听,笑道:“这很了不起啊,以前的水稻好的年景,也才一亩地这个数吧。”

这可是多出的一季粮食啊,若是整个府城、整个南岭省,都可以一年种两季粮食,那南岭省的百姓们可不都衣食无忧了?

余知府也等不了十几天的晾晒,他从花家取了一些小麦穗子,就着急赶回府城了,他得去趟省城,把灵山县的麦子报上去,让巡抚有个心里准备。心里想着,估计朝廷的人也快来了。

果不其然,在余知府刚出了灵山县,就遇到了朝廷下来的人,打头的不是别人,正是余夫人的娘家侄子白云翔。

白云翔见到余知府,立刻下马,向余知府见礼:“侄儿见过姑父。”

余知府也骑马累了,在随从的搀扶下,下了马,笑呵呵:“舒扬来的正是时候啊,就你一人?”

白云翔恭敬道:“回姑父的话,后面还有中丞大人,和掌管农事的官员。我骑马快,就先到一步。”

余知府一听,得了,黄巡抚都来了,自己不用回去了,直接打道回灵山县吧。

原来,白云翔带队,和朝廷掌管农事的官员一起来查看灵山县小麦的收获情况,路过省城时,直接去了巡抚衙门那里,黄巡抚一听,民以食为天,他管辖内有这么重大的事情,竟然他不知道!

而且白云翔也是带着朝廷的文书而来,若是收成不错,那就可以在整个南岭省内实施一年种两季粮食了。所以黄巡抚也赶紧着一起来亲自查看。

这就是灵山县的低调了。

不管是县令还是老百姓,其实心里都是有些忐忑的,虽然期间小麦生长的一直很不错,但是没到最后关头,把麦子收到粮食缸里,谁也不会大力宣扬的。

万一正好要抽穗时一直下雨呢?万一收回来了,还没晒干,又下雨呢?

这些因素都得考虑,只有晒干了,装到了自家的粮缸里了,心才会放到肚里。

而其他没有种植小麦的人,看着人家的小麦长得那么的壮实,心里发酸,哪里会提起啊?

这也就只有灵山县里自己心里有数了。即使有外来人见了,也没有机会见着巡抚他老人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