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 第83章 铁三角各自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北抗日先遣军的许多情报除了李云烨的开挂,剩下大多数都是从苏联回来的抗联教导旅提供的。

在东北抗日先遣军进攻日本关东军之前,抗联教导旅已经开始了行动。

他们分成50多个侦察小组,秘密前往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空降,进行战前侦察。

侦察员用各种方式,接近或潜入日军数百个营区、工事、弹药库、军事谍报指挥机关等要害设施,将日本关东军的17个战略地堡及中苏边境上三道防线的情况,无一遗漏地标注并制成图表,通过电台或对讲机传送给抗日先遣军。

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后,一方面扶持满洲国殖民傀儡政权,一方面谋划对苏作战的军事基地建设。

从1933年开始,关东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修筑满洲国境筑垒阵地和地下军事要塞。

经抗联战士秘密踏查,搜集地理资料,选择战略要地,关东军在满洲国境修筑了17处军事要塞。

它东起吉林珲春,西至内蒙古海拉尔,中部经黑龙江省东北边境,在近5000公里的国境地带,耗尽巨资,强征役使百万劳工,历经十余年,修筑了这条“北满永久要塞”。要塞群相加约1700公里,共有多个永备工事,

尚不包括数以千计的永久性地下仓库、地下电站、地下通信枢纽部、地下给水站等附属军事设施。

也不包括二线、三线的一般阵地和野战阵地及机密的军用机场、纵横交错的军用铁路和公路。多处具备助攻、攻防兼备的军事图谋和战略作用。

单就国境军事筑垒体系就已经能和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一比了。

在关东军修筑的17处要塞中,规模最大的是东宁要塞,其次是海拉尔、虎头,守备队驻扎最多是在海拉尔,这三个坚固要塞是用特殊的混凝土建造的。

关东军根据各个要塞它们混凝土的厚度,几米几米都有相应的规定,根据各个要塞用途不一样,要塞里面混凝土的厚度都有标准。

建筑规模不仅体现在面积和范围上,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坚固度及承受炮弹、炸弹轰击的能力,这个能力被分为特、甲、乙、丙、丁五等,最高为特级。

所谓特级火力点光顶盖就3米厚,可以扛住1吨重航空炸弹。仅在海拉尔要塞的北山阵地上这样的火力点就有13处,它们可以相互策应。

而且全部与地下指挥系统相连,在整个海拉尔要塞群中,据说这样的火力点目前能够确定的有500多处。

当时地下要塞里发电室、仓库、弹药库、卫生所、兵营,还有宿舍、将校室、指挥室,可以说什么都有。

以海拉尔要塞为例:地下坑道呈拱形,高两米,宽一点七米,坑道两边排列着大小不等的房间五十九间,最大的宽二点六米,长四十二米。

每个交叉路口或转弯处设有射击孔,便于在坑道战时实行狙击。坑道底部两侧有用于排水的沟槽,坑道顶部每隔五十米即有一个通风孔,直通山顶。

洞内物资供应齐全,在没有任何外来供给的情况下,一万多人的部队,可以在这个洞中生存半年。

这么深,这么复杂的工事,全部是靠开挖,做完了以后再把它被覆上。在三十年代机械化程度很低下的情况下,在崇山峻岭构筑工事真是殊为难事。

它的劳工来源一个是战俘,他们叫特殊工人,另外就是大量的劳工。

人员最紧张的时候,日军还抓“浮浪”,就是那些在街上闲散的青壮年劳动力。修筑完这些工事后日本军人竟残忍得将所有劳工统统杀掉。

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边境修筑要塞等军事工程,强征和奴役中国劳工320多万人,造成了100多万劳工的死亡。

丁伟的第二兵团这一次的主要目标就是海拉尔要塞的关东军。

海拉尔本是中东铁路的一个站点,地处被一马平川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最适合现代机械化军队高速突击的广阔战场。

这块地方离中苏边境有150公里,将近300里地,离中蒙边界又150公里,将近300里地,那么它在这个位置上并不是处在边界的前沿,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内陆防御,

关东军修建海拉尔要塞是要防备苏联红军进攻,它能够挡住苏联红军7到10天的时间,给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沈阳留下7天战备的时间。

当时只要守住海拉尔,就能控制西面草原上呈扇形的广大区域,可以用炮火准确射击开阔地上的进攻者。反之,突破了海拉尔就能长驱直入,直捣东北腹地。

海拉尔海拔610-760米,西、北、东三面地形突起,而市区凹下,伊敏河从西南向东北贯通市区北部。城市周围是突起之地,为丘陵地貌。

海拉尔要塞分为5个主阵地和4个辅助阵地,一号和二号阵地属于前沿阵地。 但是最大最着名的就是北山的工事

北山上的日军核心地下工事始建于1934——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在海拉尔修筑的以内陆防御为主的军事工事。

该工事利用海拉尔地区四周高地,共建有5个主阵地及4个辅助阵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

其中地下工事距地面17米深,均为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这个地下要塞,呈东西走向,总面积九千零五十三平方米,干道长五千四百八十一米,总共有十一个入口。

每个入口分别与地面部队集结地、火炮阵地、观察所等相通,散布在地面的工事已全部被摧毁。

1945年5月16日7时,铁三角开始分兵。

丁伟带领第二兵团15万人直奔海拉尔要塞,一路上还要在沿途攻打各个关东军的据点。

孔捷率领第三兵团12万人,直奔通化。

东满和南满地区有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中朝边境线为底,以长春为顶点,南到大连,北至图门的三角形。

而通化正处于三角形底部的中段,是铁路和公路的枢纽。

通化本身就是一个盆地易守难攻,守住这里,进可以抵御抗日先遣军进攻,退可以从朝鲜撤回日本,其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当前通化的形势也很复杂,关东军在通化囤积了大量军事物资,并派153师团进驻,调集人力准备修筑防御工事。

日本关东军第153师团主力,第134混成旅团主力还有一些溃散的日军主力共数万日军部队,都在通化。

另外,通化城内还有五万多名日本侨民,这些日本侨民掌控着通化的各行各业。

再加上当地的伪满部队,周边山区的土匪武装,当地的形势对孔捷的第三兵团十分不利。

各地的日本难民,和一些逃脱的日本士兵仍不断涌入通化,试图经过朝鲜回到日本国内。

所以孔捷的第三兵团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大的。

1945年5月16日7时,李云龙也带着第一兵团的15万人向东经吉林市,再向北直奔哈尔滨,然后一路向东偏南方向直奔东宁要塞,然后再折向北攻打虎头要塞。

东宁要塞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东宁县,位于中俄朝三国的三角交界区。

该要塞区共包括11个要塞阵地,防守正面约20公里,纵深8-10公里,以胜洪山和麻达山两个南北相距20公里的主要塞阵地为基干,配合一系列永久性地堡群和防御工事组成。

虎头要塞在黑龙江省虎林县虎头镇完达山余脉,湿地的尽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虎头要塞,并将其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这是一座修建在当时中苏边境线上的永久性要塞,隔着乌苏里江便能观察到苏联在西伯利亚重要的交通枢纽伊曼,扼守着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而且还正好位于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腹地的交通要道上。

东北抗日先遣军三大兵团,孔捷的人数最少,也许他的任务却是最轻松的,李云龙的任务相对较难一些,铁三角各自行动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战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