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间,一名骑兵飞奔而至。

“报,顾副使,诨王急命您去皇城司。”

“所为何事?”

“回副使,小人不知。”

“好,本官知道了。”

顾思远心道,会不会是崇德帝姬出现了病情变化,不过转念一想,若是如此,应该通知他去驸马都尉府才对。

莫不是押解方腊的船队出了问题?

一想到这,顾思远连忙喊道:“顾全,快,备马!”

到了皇城司,赵楷面沉似水。

直接将手中的密信递给了顾思远,

“你看看吧!”

顾思远接过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方腊跑了!

“三月二十六日,船队行至绍兴,卑职带了一队士兵上岸休整,不知为何,官船突然调头,疾驰而去!卑职急率部众走陆路往睦州追去。请速决断,张俊。”

顾思远苦笑道:“那船上的画眉和其余弟兄呢?”

赵楷摇了摇头,说道:“张俊给的密信就这些。”

顾思远咬了咬牙说道:

“那立即将我们皇城司所有人都派出去,前往睦州,务必抓住方腊此贼!”

赵楷皱了皱眉头说道:“几个贼寇而已,至于这么劳师动众?”

顾思远说道:“殿下千万不要小看他们,他们个个骁勇善战,而且东南之地,被朱勉祸害的乌烟瘴气,百姓们对朝廷极为不满,若有人振臂一呼,必一呼百应。放了他们,犹如龙入大海,后患无穷。”

赵楷苦笑道:“你有所不知,皇城司虽归我管辖,但我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那派外一指挥,微臣亲自带队,再去东南。”

“你不能走,九姐的病在关键时期,你怎么离开。”

“现在她已经脱离了危险期,再说有尹大夫守着,不会有什么危险。”

赵楷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安康伯,你救了九姐,本王对你很是感激,所以有些话我直言相告。”

“殿下请讲。”

“九姐的命不再关乎她一个人?我当时救人心切,所以才领着你去见了父皇,现如今,我们的命运已经和她的生死绑在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她!”

眼见赵楷态度坚决,顾思远真想高呼一声:“你我的性命,难道还比得上东南百万百姓吗?”

可是理智告诉他,他不能喊,而且喊了也没什么用。

“那殿下此事该如何处置?”

“我最多给你两个指挥的人马,这已经是极限,其余的,你全权处理吧。”

赵楷说完,拍了拍顾思远的肩膀便离开了。

“冯修墨!”

“末将在,去把下一张指挥、下二毕指挥叫来。”

“是!”

片刻之间,两名指挥使便来到顾思远面前。

“卑职见过顾副使!”

“二位辛苦了,现在接诨王殿下的谕令,需要派两位带领所部人马前往睦州公干。”

“请顾副使示下!”

顾思远朝冯修墨使了个眼色,冯修墨便将方腊石宝几人的画影图形交到了二人手上。

“此人名叫方腊,找到他,斩立决!将他的头颅带回来。”

方超峰和毕尉亭一愣,随即立即杀气腾腾的应了下来。

“若能完成此事,回来之时,殿下会上奏官家,为你们请功。”

二人顿时大喜,连忙拍着胸脯保证。

“是,卑职等必全力以赴。”

等二人离开,顾思远又吩咐冯修墨:“把你的人全部撒往东南,除了寻找方腊,就去收集朱勉的黑料,我们要双管齐下!”

“是!”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赵金颖的病情愈发的好转,已经能够下床活动了。

顾思远坐在安康伯府的楼亭之内却忧心忡忡。

这座安康伯府实在原来顾府的基础上扩建了一下,由于艺术家赵佶的额外赏赐,伯府的设计也很上档次,楼台水榭样样俱全,可是此刻顾思远却无心欣赏。

莫兰心端着茶具款款走了上来,看到闷闷不乐的顾思远,便微笑着端了一杯香茗递了过去。

“顾大哥,尹妹妹说崇德帝姬的伤情已经大好,前两天已经下床活动了,你为何还不高兴?”

顾思远结果茶杯,喝了一口茶说道:

“无论是冯修墨还是去了东南的两位指挥使,都没有消息传来。”

“没有消息传来证明有可能是好事呀!”

莫兰心贴心的劝道。

顾思远却摇了摇头,说道:“你看到这阴沉的天没,越是暴风雨来的猛烈,之前就越安静。”

“无论暴风雨有多猛烈,终有雨停的时候。”

顾思远抬头看看越来越阴沉的天,乌云密布,或许真是一场暴雨。

顾全快步来到顾思远身边,

“伯爷,冯指挥使来了!”

顾思远猛的站起身来,

“快,让他过来,不我去找他。”

顾思远说完,一撩衣摆,一路小跑向府外跑去。

“怎么样?”

“回伯爷,反了,方腊反了,睦州已经沦陷了!”

一道闪电划开天空的层层乌云,紧接着便是一声惊雷。

“咔嚓!”

豆大的雨滴砸了下来……

“该来的总会来,走,进宫!”

……

文德殿内,

赵佶手拿着皇城司的密报和方腊的造反檄文。

“方才太子和诨王已经看过了,让各位卿家也都看看吧。”

值班太监先将密信和檄文呈到了一名身穿紫色官袍,发须皆白的老者面前。

老者睁开了眯着了双眼,看了片刻之后,便转手交给了右侧首位的枢密使童贯……

赵佶耐着性子等着几位重臣将东西看完,才开口说道:“现在,众卿家都议一议吧。”

众大臣却面面相觑,谁都不肯第一个开口。

赵佶无奈,只好看向了赵桓,

“太子,你是储君,你先说说看。”

“父皇,儿臣以为,东南之地,尤其是睦州所在的两浙之地,乃是我朝的赋税重地,不容有失,所以,应当快速解决方贼之流才行。”

赵佶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但好像又什么也没说,说吧,应该如何快速解决。”

“回父皇,招安!”

“那些逆贼肯接受招安吗?”

“回父皇,都是一些贱民,哪里见过什么世面,只要有官位和钱财,谁能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