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佶豪言壮语一出,除了身边的几位亲信之外,满堂皆惊。

左谏议大夫刘台眉毛一挑,正愁这几天没人怼呢,这不是撞枪口上了?

还御驾亲征,这是去打仗,又不是去参加诗词大会,你这么积极干嘛。

刘台咳嗽一声,就要打响怒喷皇帝封第一枪。

“父皇,如今辽国已经是不堪一击,您只需派一名得力大将出征,便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您是万圣至尊,岂能亲涉险地?请父皇三思。”

赵佶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好看了,他没想到,自己平时最疼爱的皇子竟然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反对。

赵楷抢在刘台前面,先跳出来怼自己的老子了。

这让刘台犯了难,他是太子一系,如今自己若是帮腔诨王,难免会惹的太子不悦,就在他犹豫得时候,太子赵桓开口了:

“诨王殿下此言不妥,收复燕云是我赵氏皇族一百余年的夙愿,此时若是有父皇亲自带兵收回,则上可告慰太祖太宗,下可遂大宋万民意愿。”

刘台不禁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跳出来,若不然这不是把太子给得罪了。

赵佶这才转怒为喜,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赵楷依然不屈不挠,继续开口说道:“辽国虽然遭到重创,但是其在燕云之地经营了一百多年,若是拒险而守,怕是不是那么好攻下的”

赵桓微微一笑,朗声说道:

“燕云之地的汉民,苦辽国的残暴统治已久,无不翘首以盼王师的到来,一旦我朝天兵降临,城内的汉民必然与我们里应外合,辽国可还有何险可拒?”

赵楷心道,你这个脑子怎么比我这个读书人还死板。

“太子所言,毕竟是一厢情愿……”

“好啦,蔡相,你怎么看?”

赵佶不耐烦的打断了赵楷的话,随后看向了蔡京。

蔡京虽然有些老眼昏花,但心里通透的很,太颤颤巍巍的出列,弯腰行礼道:

“官家御驾亲征,上合天意,下顺民心,老臣愿意随驾出征,不破燕云,誓不还朝!”

“蔡相所言极是,臣童贯附议!”

“臣等附议!”

众大臣一看两位大佬表态了,纷纷上前附议。

赵桓不禁有些得意,他上前大声喊道:

“父皇,儿臣身为储君,理应伴驾出征,请父皇准允!”

赵佶呵呵笑道:“你是太子,本应就在京师监国才是,不过念你一片孝心,朕就遂了你的心愿!”

赵桓一听,心中大喜,只要这次混了军功,自己太子的地位算是稳了,他不禁看了一眼赵楷,只见赵楷低头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带着满脸的得意,赵桓行礼叩拜,

“儿臣多谢父皇!”

“唔……你是太子,又随朕出征,那你说说,何人可领兵?”

赵桓也不含糊,立即说道:“北征伐辽,兹事体大,儿臣以为需选一位领军经验的丰富的老将才行,儿臣认为,童枢相最为合适!”

童贯不管水平咋样,也在军中爬摸滚打了二十多年,论资格,除了种师道,没人敢跟他争,更何况他还是枢密使。

赵佶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传旨,枢密使童贯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勒兵十万北上。”

童贯表面波澜不惊,但内心实际上乐开了花,与马植的接触一直都是他在负责,尤其是马植那句“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对他触动很大。

而且马植一直在给他传递一个信息,一旦王师到达燕地,当地的汉人必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所以童贯一直担心燕云十六州这个熟透的桃子被别人给摘了,如今一听赵佶的圣旨,这才吃了个定心丸。

“臣童贯,领旨,谢主隆恩。”

赵佶沉吟了一下,又说道:

“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为都统制,接到圣旨之时,即刻北上!”

都统制,是一个临时的职务,相当于前线总指挥。

赵佶又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蔡京,

“蔡相年事已高,就留守京城辅助诨王吧。这样,就让令子蔡攸代父出征吧。”

蔡攸立即出列,

“臣在!”

“唔……你就任河北河东副宣抚使,兼任监军。与童贯一同北上!”

蔡攸斜了蔡京一眼,立即高声谢恩。

蔡京见这个逆子又抢了风头,不禁一阵剧烈的咳嗽。

冷眼旁观的赵楷,一看到这阵容,觉得有些揪心,只好开口说道:

“启禀父皇,儿臣有事上奏。”

赵佶说到底还是喜欢赵楷,冷哼一声说道:

“你还有何话说?”

赵楷说道:“现任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在平定方贼之乱时,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北伐辽国正是用人之际,儿臣向朝廷举荐二人。”

赵佶对这两个人还有些印象,说道:“此二人倒是有些才能,那就命二人为副都统制,到种师道麾下效命吧!”

“父皇英明!”

“说起方贼,朕倒想起安康侯顾思远了,他去真定府安抚辽国使团,任务完成的不错。

传旨,任顾思远同为河北河东副宣抚使,让其在真定府整顿军备,等大军齐聚真定府,共同伐辽!”

蔡京随即说道:

“恭祝我皇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立下不世之功!”

众人随声附和,一片恭贺之声。

赵楷顿时有了一些错觉,仿佛这不是战前动员会,而是庆功会!

就在赵佶提前召开胜利大会的时候,顾思远带着十多位精骑,匆匆离开东京,往真定府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