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将军带娃:摆烂主母带系统种田 > 第165章 黎家小院推到重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原来的基础面积上往小山坡的方向扩了一间房的宽度,往后方也扩了一进院,整座房子的面积就大了不少。

总归山坡这面也只有她这一座房子,要怎么扩,跟村正说一声,就没不肯的。

两进的青砖黛瓦房,有高高的院墙。

这回,她看那狼犬们该怎么跳墙进院墙里去。

在一晃一晃的马车里胡思乱想着,突然想到,也好久不曾见到狼犬大兄弟们了。

一路上,往县里去的路上多了不少行人,都与马车错身而过。

有那提着一篮子鸡蛋赶路的妇人,被掀了窗帘子往外看的黎长乐瞅见,就直接叫住妇人的脚步,买下了。

“叮!宿主与人为善,收获感恩之心!系统奖励贡献点+1……”

有那三两个看起来是灾民的孤独老人,拄着木头拐杖走着,手里端着豁口的碗。

这是上县城去讨饭?

也不知道从哪个村里出来的,应该都是安置好了的难民吧?

她又喊停冷一,当起了散财童子。

碗里都给放了一个饼一个包子,再给他们手里塞了十个铜板。

“叮!宿主与人为善,收获感恩之心!系统奖励贡献点+1……”

“叮!宿主与人为善,收获感恩之心!系统奖励贡献点+1……”

“叮!宿主与人为善,收获感恩之心!系统奖励贡献点+1……”

系统木然的语音播报声叮叮叮地响着,黎长乐甚至能感受到它有异于平日的反常,好似那种心无波澜的状态。

嗯,暴富过的圣母系统,是不是也被养大了胃口,看不起一个一个的贡献点啦?

“聊胜于无,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哇。小统你觉悟咋还降低了?莫以善小而不为嘛。亏得你还是个圣母系统。”

系统:“……系统的错,恭喜宿主已经成功进入了圣母状态,请再接再厉!”

黎长乐:“ …… ”这状态也不知道好是不好。

你已经成功进入了圣母状态……

总觉得怪怪的。

看见一位和黎世熹差不多年纪的孩子挑着一小担柴火往城里赶去,她又用二十个铜板买下了的柴火。

孩子说不用不用,用不了那么多,十个铜板就好。

然后又低声愧疚地道:“其实五个铜板就够了的。”

多实诚的孩子啊。

黎长乐知道柴火的价格很低,但她没再拿回铜板,只让他帮忙把柴火挑到前头不远的乐山庄子那里去,只说是他们夫人买下的。

乐山山上的柴火大把的是,并不需要购买柴火。

但看到了,就不免心生怜悯,在那段饥寒交迫且无助的日子里,黎世熹也曾这么窘迫过吧。

反正都进入圣母状态了,适时助人为乐一下,也不是不行。

“叮!宿主与人为善,收获感恩之心!系统奖励贡献点+1……”

等终于到了小周庄,她的荷包已经散去了二百来个铜板了。

食盒里的包子和饼子也少了一半。

但是也换回贡献点十几个。

黎长乐心中愉悦,和鱼儿两人分吃了个芝麻白糖饼子,又给了赶车的冷二两个包子。

姜婶的好意,也不能辜负啊。

进了小周庄,马车里的小鱼儿学着她的样子,给村头玩耍的几个孩童发了包子饼子。

食盒空了,黎长乐好笑地看小丫头。

她这算言传身教吧?

村正周万里站在自家门口朝她拱了拱手礼。

小周村的好些村民已经去了庄子里当短工了。

他心里也为着大伙有份不错的收入而感激黎长乐。

庄子离着家近,说好了不管饭,但每月一人多三十文的午食补贴。

这么好的事,把村民们高兴坏了,本来大伙一天也就只吃早晚两顿,这三十文算是白得的了。

这座笼罩在密林中的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却有二十几个村民进入到了庄子里去干活。

黎长乐在马车上与那村正点头致意,直接去了庄子。

桂花带着小石头走了好几趟大门口了,清早刘大江兄弟过来取货,就告知了他们黎长乐今日要过来。

鱼儿已经掀了帘子朝桂花母子俩兴奋地挥手。

“桂花婶婶,小石头,我和娘来啦!”

桂花稀罕地抱过车上的鱼儿,“小鱼儿长高了诶,哎哟,这把嗓子也亮堂得很。”

不愧是桂花,夸人的角度都是这么……与众不同的。

连鱼儿都听出来了,“桂花婶婶怎么不夸鱼儿漂亮哒?”

桂花赶紧多夸两句,还道:“……黎娘子,鱼儿如今口齿可伶俐得很了。”

黎长乐给王家带了两匹棉布料子,说让给孩子做几套春衫。

“她如今也臭美得很,姜婶跟我说,今日的衣裙还是她自己个儿挑的。”

“这有甚,咱鱼儿又不是没那家世。”王家一家是为数不多知道顾景宴身份的人。

庄子里好些地已经翻晒好了,听桂花说,这两日就能栽种的,就是秧苗还没着落。

黎长乐也在庄子门口下了马车,牵了小石头的小手,慢慢步行到他们住的那排房屋去。

离得近的地头,有小周村村民也瞧见了她,都好奇地看过来。

比起乐山庄子那里的忙乱,小周庄的劳作氛围就比较宁静。

王家几兄弟都到田间忙去了,连王大虎两个儿子都不见人影,家里只有好婆和两个儿媳并小石头在。

小鱼儿玩心重,到地儿就和小石头蹲在院子里逗刚养起来的小黄鸡玩去了。

黎长乐还听得小丫头唉声叹气地和小石头状告。

“哎,爹爹送给我的兔子,被黄鼠狼叼走了~”

黎长乐汗颜,上回出发去庄子,把草棚下的兔子忘了,不知道是不是先前没关好笼子的缘故,回来以后,兔去笼空,害得小丫头眼眶红了两天。

平时也没见她多宝贝啊,养一回,忘一回……

小石头和鱼儿同龄,但他内向,话少,不像他娘桂花大咧咧的外向性子,倒是像极了他爹王二牛的老实巴交。

这会儿也只跟着唉声叹气,“那好可惜……”

这点共鸣就已经足够了,鱼儿开始就着这个话题叽叽喳喳地和小石头讨论起来。

好婆看着两个小娃,心满意足地轻拍了拍黎长乐膝盖上的手背,“如今的日子是我原先再想不到的了,这都是黎娘子给我王家带的好。老婆子都不知该怎么谢你。”

“说什么谢呢大娘,这也是咱们两家的缘分。我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王家这里也需要这样的一份活计,干个几年的,到时你们若想找个什么营生做,我也会一力支持。”

到底是雇佣关系,对方还是有着一定的人身自由的。

“好好好,老婆子记得黎娘子待咱王家的好。如今外头的活计那有那么好找的,好找的也不一定轮得到咱们,轮得到咱们的那都已经是别人干不来的活计了,还得日日起早贪黑来回折腾。”

“如今在这庄子上,干的都是咱们熟悉的活儿,男人们都能顾着妻儿老小,老婆子已经别无所求了。”

一个月家中就有4两银钱的收入,包吃包住的。

若家人平安顺遂,除去零零碎碎的花用一年到头他们家就能剩个四十来两银子。

这可是一大笔钱。

好婆还有两个儿子没娶妻,孙子将来也不止只有如今的三个。

好婆想着,若是每年都有四十两银子剩下,这些都不是大难题了。

黎长乐安慰她,“您那两个大孙子也是不孬的,不若我也给他们算一份工钱?”

好婆及时阻止,“这可使不得了,那两个小子每日里也就是随处去转悠,这里帮着干点儿,那里帮着干点儿。

大虎说,别闲着就好,闲着容易养出懒性子。等再大点儿,能干重点的活儿了,再问问他们要在庄子里干不。”

方才来的路上她还遇到八九岁的孩子挑着担走一二个时辰的路,去县里卖柴火的呢。

王大虎的两个儿子都不止这个岁数了,家里的大人都没有特别安排孩子每天要干多少活。

家中轻省的活,兄弟俩都会自己拿起干。

连桂花这种大嘴巴的直性子都不免要夸一夸她两个大侄子懂事。

黎长乐也不说别的了,只跟她提了一句,“那边庄子上最近来了个夫子,我让庄上的孩子都去了扫盲班认认字……你们若是愿意,把柱子谷子送过去跟着学点也好。”

“……有个木匠据说是个老师傅,手艺极好,我听桂花嫂子说鱼生兄弟跟过木工师傅,好似没能学到后边?”

“您可以和鱼生兄弟商量一下,他若有心继续这门手艺的,可以过去那边打打下手,剩下的,就看缘分了。

这边的事儿,除了那几亩大棚要自己盯着,其他的可以在小周村的村民里挑几个稳妥的帮看着,左右种的都是庄稼,大家都是熟手。”

黎长乐说着,那边桂花就端了两碗豆花出来,上面还撒了红糖。

“今早磨了点豆子,大嫂做了豆腐和豆花,黎娘子赶着巧了,和孩子吃一碗来。”

吃了豆花没多久,王大虎他们从大棚那边赶回来了。

黎长乐跟着去仓库转了一圈,不经意间就把这几天刚收上来没晒好的材料置换了成了干货。

王大虎帮着刘大江他们搬上马车时,该是有所察觉的,但想不出所以然,自然不会多嘴。

毕竟她每次过来连碰都没碰一次装材料的麻袋。

和鱼儿离开小周庄时,她让王大虎以后采收了材料,在晒谷场略翻晒一下,或装麻袋里堆在晒谷场晒也可以。

反正在太阳底下走个过场。

王大虎听了吩咐只应好。

大概是这些个东西不用狠晒,自己能阴干?

想不通,照常就不想了。

他娘说,人有时就得糊涂一点,知道太多未必是什么好事。

虽然,他觉得,他知道的也不算少,换个东家,他已经尸骨无存了也说不定。

黎长乐和王大虎说好,让他明天带几个小周村的人过去黎家小院运秧苗过来栽种。

黎长乐的马车出了小周村以后,便朝着绿水村而去。

王大虎趁三个弟弟没注意,独自又去了一遍仓库,两手逐个扛起麻袋都掂了一下……

再回到屋里时正赶上好婆找他,跟他说了黎长乐建议孩子去那什么扫盲班的事……

“……这个什么班应该就是学堂吧?有夫子,听说那夫子还是个秀才。”

王大虎沉吟片刻,道:“问问两个孩子吧,若他们想认真做学问,咱们就去镇上找个学堂让他们上吧。若不是,就让三弟带着两个孩子去黎娘子说的那个班,多认些字,对孩子以后也是有好处。”

然,他心里清楚,自己两个儿子的心思。

哪是有什么做学问的报负,就是一个想当账房先生,一个想去当卖货郎。

出了门去,认得几个字的和睁眼瞎之间,到底是有区别的。

——

黎长乐到达黎家小院时,胡春山正带着胡良木等人正在大棚里剪着红薯秧苗。

大棚外头用草绳扎好的秧苗排得齐整。

胡得贤正咧着嘴,笑得眼角皱纹都挤到了一起。

他的眼前,队伍从大棚门口快排到了小山坡,都是来领红薯秧苗的村民。

胡得贤手里捏着两张纸,上头是村里每户大家长的姓名,他甩着纸张,对边上的老族长胡望道:“这茬粮食栽种下去,我这心也就放下了。”

“等这红薯一收,地里又能种小麦了。”

“听得县里也是有这秧苗了,要花铜板买,这回,得贤你倒是抢到头里了,为乡亲们省了些银钱,绿水村也是比其他人都先栽种上了这秧苗。”

胡得贤听着,难得哈哈地笑出声来,“乡亲们,大家排好队来,一户一户地领,根据你们前头报上来的多少沙石地,就领多少秧苗,咱可不能浪费喽。”

喊完话,趁空又对胡望讲:“望叔,便是如今要大家用几个铜板去换一亩粮食,那也是个占便宜的事啊。”

他回忆着年前时,就是在这座大棚里,他们帮着挖出了将近8000斤的红薯!!

8000斤啊!!

从古至今,他就没听过有什么作物,亩产量能达到这么个高度的。

他回到家中,当晚是整夜整夜未能合眼!

“是占了便宜。”胡望过了个年,肉眼可见地更显老态了。

他那儿子腿脚养好了,却也瘸了,路都走不利索。

儿媳妇年前回了娘家就一直没再回来,儿子能走动就奔着儿媳的娘家去了。

他如今是“躺平”心态。

身边就只有个大孙子跟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