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宋朝讲科学 > 第六十章 开源节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跃起身又为吕夷简续了一杯茶,也给自己倒了一杯,坐下后继续讲:“商业只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如今的商业仅仅停留在采购、转运、卖出,赚取的是差价,无论是买卖的商品还是商业的行为,都过于单一了,不足以吸纳过剩的农业人口。”

“吸纳农业人口?”这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吕夷简大概能猜到意思,但还是不懂。

“我朝南方农业发达,就连京城也多有南方粮食运来贩卖,但是那里的纺织、商业也很发达,尤其以苏、杭为最。当年隋炀帝修通济渠、免除扬州赋税,使得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经过百年沉淀,苏杭富庶,不亚于开封,素来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里不止有农业,还有纺织业,男人耕地,女子养蚕、纺纱,不仅能自给自足,还通过绢布、丝绸等补贴家用,有时女子的收入甚至超过男子耕种。这种模式使得众多家庭收入提高,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有了钱自然要让家中子嗣读书科举,由是南方举子多于北方。这是男耕女织、书香传家的体现,寇相公当年也为了打压南方士子,口出狂言。”

吕夷简笑了笑,寇准当年可不止口出狂言,行为更是癫狂。

“这种生产方式始终是小农经济,也不足以吸纳农业人口。”

“周小郎,你说的吸纳农业人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吸纳?”

“国家发展到一定时候,有权有势的人开始侵占田地,不管是通过各种手段买地,还是隐田。有人地多了,自然有人地少,甚至没有地,不得已会成为大地主的佃农,总得养活自己嘛。

无地的人越来越多,就会出事,不管是天灾,还是地主的苛刻,亦或是地方官府的胡乱摊派。这些人如果活不下去了,他会做什么?陈胜吴广起了个头,给了个口号。”

吕夷简悚然:“原来陈胜吴广的影响这么深远。”

“何止是陈胜吴广,上古分封到汉才结束,世家门阀才有如今科举,安史之乱影响得大宋重文轻武这么多年,牛李党争也让你几次被贬,不久范仲淹也会深受其害。哪一个不是影响深远的?”

吕夷简黯然,他听出来了,范仲淹的新政不会成功,有窃喜,也有失落。他不是奸臣,恰恰相反,吕夷简是一个实干派,为政老练,所以看不上夸夸其谈之辈。

范仲淹刚直,却也有不切实际的行径,比如当年要求刘娥还政赵祯,现实吗?

朝中都是刘娥的人,赵祯占据名义却没有实力,怎么可能随你上一道奏折就还政,更不提赵祯年纪尚轻,政治智慧不成熟,即便亲政也会有一段动荡、适应的时期,看看后来范讽、石介、韩亿这些破事,纷纷扰扰好几年才平静。

再说吕夷简,他不想赵祯亲政吗?可是身在中书每天要处理多少事物,都搬着被褥住在政事堂了。好不容易在刘娥执政时期有一个较为和谐的施政时期,能不折腾尽量不折腾,作为宰辅,能安安稳稳执行自己心中报复的时间有几年。

不是他不同意,实在是不想折腾。否则他费什么力气变茶法、杂变之法、淮南盐法,又治理黄河。这都是他在任上时做的政绩。

在中书越久,越知道朝廷的弊端在哪,他也想改变,但是魄力不足,当年出入中书想要变茶法,让一群清流直臣攻击得体无完肤,吓到了,从此耿耿于怀。范仲淹有魄力,真要做成了,不亚于商君变法,名流千古的功绩。

他既想范仲淹成功,又不想范仲淹成功。两人是政敌,范仲淹成功了岂不是说他不如范仲淹?但是若不成功,自己的抱负又有谁能继承。看看朝堂里的人,都不是真正有实力做改革的,有的更是浑浑噩噩,胡搅蛮缠。

心中悲凉溢于言表。

周跃没有注意吕夷简的反应,继续说:“再说这些地主富户,有了钱不花,而是藏在家中,有的更是埋在地下。我朝铸钱又精美,周围国家多用我朝钱币,甚至天竺、大食更是有人收藏,而我朝缺铜,常用绢布代替。

人的富余、钱的不足,都是限制我朝发展的重要因素。若是能把佃户和富户的钱从他们手里夺过来,我朝将更进一步。”

吕夷简赶紧说道:“周小郎,这可使不得,若是将这些夺了,天下还不乱套。”

周跃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道:“不是简单的抢夺,要用方法的。我朝冗兵、冗员、冗费,说白了就是没钱了。解决财政困难无非开源节流,精简兵卒、精简官员、节制浪费,都是节流之举,范仲淹的新政无非就是在这些事情上下功夫。但这些都是得罪人的活,到时候反对的人必然很多,他需要一批支持者与之对抗。”

吕夷简揶揄道:“欧阳修、余靖、石介这些人?”

周跃摇头:“不是,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朝毕竟是封建国家,真正的力量不再朝堂,而在地主阶级,不管是民间士子,还是朝中官员,都出自地主家庭,这些人才是我朝的支柱。若是将这些人拉拢到自己这边,阻力自然就小了。”

“怎么拉拢?”

“给他们好处,或者交换利益。你看我的工厂,京城过万人,海州更是过十万,一年赚的比一年多,税也交的越来越多,我若说是京城首富,不为过吧?”

吕夷简想了想,肯定道:“不为过。”

周跃的收入已经不是靠朝廷的俸禄,灌云县在庆历二年的赋税已经近千万缗钱,抵得上吕夷简十年的俸禄,这些赋税又都是通过周家工厂得来的。京城最有钱的是谁?不就是他这位首辅嘛,即便是京城第一楼的樊楼,一年收入与这位首辅的俸禄比也相形见绌。说周跃是京城首富并不为过。

周跃问道:“我朝商人地位并不低,若是引导这些地主拿钱来开设工厂,贩卖成品,您说他们会做吗?”

吕夷简疑惑道:“你愿意把这些技术拿出来与人共享?”

周跃自然不可能无偿提供这些技术:“不能,但是还有一种方法,专利。”

“什么是专利?”

“我的技术你可以用,但是要花钱买。一种是每年给我专利费,给一年的钱,用一年;一种是一次性买断,交一次钱,以后你随便用。”

“那就没多少人愿意买了,而且时间久了,技术肯定会泄露。”吕夷简否定道,想了想又说道:“周小郎,不会是想让朝廷帮你做买卖吧?”

周跃白了吕夷简一眼:“我需要吗?其实我想让这些大地主从事的不是我做的这些行业,而是冶铁、纺织这些不需要多少技术的行业。我在海外得到一种植物,叫做棉花,成熟后开出的花是白色絮状,质地柔软,可以用来纺织衣物。

这些事情是要朝廷配合的。我朝采矿、冶铁是收重税的,若是开矿、冶炼的人越多,税收越多。若是朝廷自己也设一厂,将淘汰兵卒安置来采矿、冶炼做工,给予高薪,不止能解决冗兵,还能增加朝廷收入。

朝廷的介入会让私营矿主利益受损,若是要盈利,必须扩大规模,薄利多销。扩大规模就要招募更多的工人,必然也要许以高薪。高薪必然吸引众多民众趋之若鹜,无地之民不一定要去给别人当佃户才能生活。采矿、冶铁,这两个行当需要大量的劳力,可以吸纳农业人口。

这一套下来,百姓可以谋生,朝廷可以得利,好似只有矿主利益受损。但是若将铁卖掉,矿主又有利可图,甚至是重利。

采矿增加,必然需要冶铁增加,消化这些铁就成了当务之急,什么地方能用到铁呢?”说着周跃拍拍自己家的墙壁:“建房、架桥、还有我厂里的机械,都需要大量的铁。有了铁,我可以制造大量机械,朝廷可以采购,用来修路、架桥,这些都是消耗铁的方法。路修了、桥架了、河通了,不止便于民众来往,还能促进商业,更能方便朝堂对地方的掌控。”

吕夷简听了又是皱眉,你丫就是想赚朝廷的钱。

周跃喝口茶,继续说道:“这只是铁,还有布。若是种植棉花,纺织布匹,可以在内销,也可以卖到辽国、西夏,换回牛羊。其中需要种植的农户、织工、水陆转运的脚行、售卖的伙计,又是大量的产业工人,也可以吸纳农业人口。

我朝商税也是重税。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有了钱自然是要花出去的,若是将我朝的道路来个几横几纵的大修,或是将黄河一劳永逸的治理。这时一石四鸟。

而朝廷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地主将钱投入到这些行业,再引导贫困户从事这些行业。若是范仲淹能让这些人从中得利,新政的阻力会大减,不管是精简官员还是精简士卒,谁敢反对?”

吕夷简听了云山雾罩,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以他的魄力,自然不敢实施。

周跃给了他一个的概括:“简单的说就是吸引地主将目光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不是商业,是工业和商业,用工商业和农业抢人口,这时开源。一句话,土里刨食能挣几个钱?”

这一次吕夷简听懂了,确实,你见过哪个种地的是有钱人?辛辛苦苦几代人积攒些家底,也就才做个地主,可是看看天下有钱人,都是行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