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王刘濞这样做近四十年之久,深深抓住了吴国民众的心,也是凭借这种资本根基,才能够在之后成为七国之乱的发起者。”

贾穆说着,“叛乱时他六十二岁,小儿子十四岁,因此吴国全国上下十四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应征,最后得到了二十万军队。”

“只可惜他并不通晓军事以及纵横术,不若然反叛者何止七国?又何止是周亚夫能够扑灭的叛乱?”

贾穆的语气充满了惋惜,但张言察觉到他这最后一句好像是故意这么说的。

试探吗?

贾穆的意图是什么呢?

他试着去开辟西域结果失败,这应该和现在没有什么关系。

他现在说的这个故事和民望的干系似乎不是很明显。

“您没有听懂吗?”贾穆有些奇怪地说着。

“这么说你很了解民望咯?”张言反问道。

贾穆笑了笑,“子仪曾在朝廷之上有一言,我认为那便是民望。”

“何言?”张言问道。

“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贾穆回道,“可颠覆一国者,即谓之民望。”

“那你觉得吴王刘濞拥有民望吗?”张言问道。

“没有。”贾穆干脆地回道。

张言看着贾穆,等到着他的解释。

而贾穆也和贾诩一样,能够明白张言的意思,他说道:“不仅是吴王没有,就连景帝也没有,景帝能够击败吴王,全靠文帝遗留的根基。”

“吴王在他开始征兵的那一刻,他便已经输掉。”

“有没有获得民望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民望。”郭霞补充道,“文帝虽爱露台之产,邓氏之钱布于天下,文帝对吴王的限制往往让吴王意想不到。”

对于郭霞说的话,张言没有理解,他没听懂。

贾穆见张言不解出声说道:“文帝因宠臣邓通面相是穷死,直接赏赐了他数十亿钱,甚至还送了座铜山给他,让他想要多少钱就自己造。”

“但实际目的却是稀释吴国钱在国内的流通,同时充实国家财政,相对于国家自行铸钱,让邓通以私人名义铸钱更为隐蔽,不会引发吴王刘濞的警觉。”

“这其中的举动看似昏庸,但却包含着智慧,文帝厚赐邓通,并非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打破了吴钱独大的阳谋。”

“文帝的布局让吴王始终不敢造次,直至他去世后,景帝因私怨和贪婪于邓通的财富,剥夺了他所有的家产,还让他活活饿死。”

“文帝布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阳谋被景帝所破,后来不出几年,吴王造反,如果文帝多活几年,景帝手段再高明一些,或许就不会爆发七国之乱。”

张言看向郭霞,“神琳,不要废话,你认为什么是民望。”

贾穆说了这么久,因为各种意外,还是没有说到关键点上面。

“我也想讲一个故事,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就拿最近的事情来举例好了。”郭霞说道,“黄巾之乱即为民望的表现,还有就是让他继续说下去,对你会有好处的。”

“有些事情,你可能没有了解过。”

郭霞说着,开始在脑中想着如何拿下襄阳城。

实际上,这个想法早在出发前她就在想,但还不是很明确。

“那我就继续说咯?”贾穆征求了张言的意见,如果张言不想听的话,他也不会自找没趣。

张言点头,但明显有些心不在焉。

“文景时,赋税是很轻,天下也太平,但真正得益的其实是富豪与权贵,他们可以发行货币,垄断盐铁生产,买官,买爵,蓄奴,花钱免罪,放高利贷,兼并土地……只要有钱有势就行。”

“文帝即位之初,列侯与诸侯王及他们的母亲妻儿,还有二千石以上的政府高官,甚至可以随意逮捕平民。”

“世人皆称道文景时国家征税仅三十分之一,可豪强对佃户所抽之税却是超过二分之一。”

“有个老百姓只是偷了刘邦祭庙门上的一个玉环,文帝就为成就自己的孝名,竟要诛灭那人三族,最后还是廷尉张释之秉公持法极力劝阻,文帝这才将那人斩首了事,并因此而得了个从谏如流、轻刑善政的好名声。”

这些东西,张言是第一次听说。

他极为震惊。

郭霞默默不说话,这种话她是断然不会告诉张言的,因为她的家族就做着类似的事情。

或者说现在的所有士族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也只有从凉州来的贾穆才适合对张言说这些话。

这也就引申出来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民?

何所谓民望?

张言点头,“我知道了。”

随后他便不说话了。

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为什么那么多穿越者要改良造纸术,弄活字印刷术了。

既然无法改变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让全天下的百姓都成为士人,如此一来便不会有顽固出来搞事情。

再说,他未来有可能会挑战皇权。

老旧士族对他来说几乎全是阻力,他需要建立新兴士族来和老旧士族对抗。

按照郭霞的计划走下去,黄梦可以说是他首要的拉拢目标。

“......”看来这婚是不结不行啊!

只是造纸术怎么改良?

印刷术不说活字,就是雕版他也不会啊!

哪有人穿越过来就什么都会的?

全是外挂罢了!

张言思索着,最终他找到了突破口。

那印章不就是用的印刷术吗!

只要把印章上的字改了,那不就成雕版印刷术吗?

印章上面的字做成快可以自由组合的话,那不就进化成活字印刷术了吗?

难道,我是天才?

竟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来想到印刷术是什么一个原理!

那造纸术呢?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唔!

将原料换成竹子?

张言想破了脑袋,只想到了这么一点来。

郭霞虽然不知道张言在想什么,但还是安慰了一句,“不用想太多,如果失败了也不过是让后人重头再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