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39章 建分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十年代中期,安家父亲接到集团指示,北上筹备分厂建设。父亲的年龄跟安家现在年龄差不多,不同的是,作为男同志,不到五十的年龄,正是经验丰富,各方面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同事们都称呼他,老安。

他接到任务后,马不停蹄赶到北京,与地方合作方对接,进行分厂筹建。从建设图纸开始,看着厂房一点一点建起来。

当时原有的北京办事处年轻人居多,主要开展销售集团总部产品。父亲的任务是建设厂房和生产线,相对成熟沉稳,踏踏实实进行基础建设,没有辜负集团董事长的信任。

筹建分厂的日子,是苦日子,每天安排的满满的。建筑材料安全,施工安全都要把关。原办事处那群年轻人有朝气,营销是好手,自信阳光。但在企业建设内控方面还有欠缺,对于企业长远发展,不能统筹考虑,谨慎对待未来的情况,也是年轻人的短板。父亲尊重他们年轻有为,作为长者,保留他们的朝气和锐气,从未跟他们争锋。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两年时间,新厂落成,父亲在制罐车间新增的体重,又唰唰掉了下来,人也变得又黑又瘦。一群年轻人,跟着一个五十知天命的大叔,一起筹建一个分厂。父亲生产经营经验丰富,营销不是强项。很快,集团派来一位中年人来做总经理,抓全盘。

父亲则担任分管生产的副总。父亲清楚自己的位置,安心做配角,安排生产,抓流水线进度。这一点,对于他来说,不难。难的是,做营销的年轻人有时对负责生产的团队不太尊重。九十年代中期,营销人员吃香。那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父亲作为经历过风雨的人,宠辱不惊,能上能下。

现在看来,一个企业,每个流程都很重要。一个整体团队作战才能重拳出击。但那是一个特定的年代,营销是关键。市场经济时代,有营销,产品才有出路。

父亲从计划经济转变,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他没有被浮躁的时代和年轻人的骄傲自满所影响,扎扎实实,稳稳当当,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工作。

“哪管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

分厂的人,来来往往,分分合合。父亲老安始终坚守后方和岗位。父亲盯摊是一把好手。经济方面,他不占便宜。

作为一名老党员。在一个新的时代,裂变的时代,他坚守住了内心。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总经理和负责营销的副总都调了回去。父亲则留守。大家对他的评价是,老实人。

“过尽千帆皆不是,老实踏实是本分。”

父亲老安一直坚守到公司最后的交接。合作方全部接管了北京分厂。他才踏实的回总部。

年轻人有冲劲,给个支点能把地球翘起来。冲劲有,市场形势判断偏离主线。随着市场变化,当他们的产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年轻人坐不住了,纷纷寻找新出路,你方唱罢我登场。北京公司那帮年轻人,撤回沂蒙后,辞职的辞职,回家的回家。

父亲回到总部,每天踏踏实实去上班。父亲珍惜工作。人到中年,还有家要养活,哪能跟年轻人一样,一言不合说辞就辞。

“年轻人无所谓,咱们不行,咱们还要养家”。父亲回到总部,跟负责生产的集团副总说的肺腑之言。

作为一名部队干部,在那个喧腾的年代,大家普遍不尊重军转,认为军转干部什么也干不了。恰恰是那个“给块云彩就是雨”的年代,不尊重老同志,认为老同志迂腐的年轻人们,迷失了方向,没守住经济底线,在享乐中偏离了初心。

父亲深知,工作来的不容易,需要认真对待。始终以敬畏心对待工作。父亲的敬业,得到了集团人的认可。

在能人辈出的时代,能人的短板就是容易不踏实,这山望着那山高。父亲作为老同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

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依然如故,每天按时上班,他坚信国企能渡过难关。年轻人思想活跃,有资本敢于不断尝试,也容易跳来跳去。

父亲看的没错,作为当时地区的龙头企业,税收大户,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重组,注入资本,换了当家人,企业继续前行。

老父亲的一辈子,军队、军工企业、上市公司,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一生。

对于每一次选择,他认真对待,踏实肯干,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