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101章 三线厂的“朋友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章 三线厂的“朋友圈”

安家小时候,只知道三线厂归省军工局,至于诸多厂子的代号,厂子之间的关系和属性不了解。只知道,有些叔叔阿姨,没准哪天,会从这个厂调到那个厂;也没准哪天,还会从那个厂调到这个厂。厂与厂之间紧密相连又独立作战。

安家小时候崇拜的萍姐姐,父母在9426,萍姐大学毕业先分配到沂源土门那边的三线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结婚年龄,父母给她找了山东建筑大学分到9426的小伙子。萍姐姐为解决两地分居,只好调了回来,在子弟学校教初中物理。土门在9426最北边,靠近淄博和济南,当时分到那里,父母希望她离德州老家近一些,能回去照顾爷爷奶奶,如果有机会能调回德州,那是最好的安排。愿望是好的,现实很骨感。

安家小学语文老师的丈夫王叔叔,则是从裕华厂调回来的。虽然裕华效益比9426好,为了照顾家和孩子,高大威武会打篮球的王叔叔,还是毅然决然来到9426。后来,裕华搬出大山,到了日照,依然是三线厂发展不错的企业。性格开朗的王叔叔一点也不后悔,至少为了小家庭帮着媳妇把儿子培养出来了。

“选择了,就义无反顾!”,”舍我其谁!”,王叔叔谈起往事,哈哈大笑。他一直是拿的起放的下的高密汉子。

安家父母都是知足常乐的人,他们绝对是“干一行爱一行”、“爱厂爱家”的典型代表。母亲一进厂就没离开9426,父亲部队转业,除了跟转到地方的战友联系,就是看望崮乡的亲人。她们家与其他三线厂子联系少一些。

安家对其他三线厂的模糊认识,都是碎片化的。比如小学时,楼下的秦伯伯,他妹妹在军工医院附近的工模具工作,他妹妹有个男孩叫新汶,比安家低一级,一放寒暑假就来舅舅家玩。

秦伯伯对门的齐叔叔家,他媳妇的姐姐在机修厂(这个厂子离安家姥姥家村不远,一个好听的名字龙湾)。齐叔叔的丈母娘定期从机修大女儿家,到9426小女儿家居住。孩子们也随着老太太两个厂子互相玩耍。安家有姥姥家去,也没有羡慕过他们。

无巧不成书。楼下两家叔叔的亲戚,等三线厂搬到沂蒙,反而离的近了,都在大田庄小区。小时候需要坐车往返一个小时路程见面,如今走着就能串亲戚。秦伯伯的女儿莹莹,嫁给了齐伯伯大姨子的儿子庆安。儿时的玩伴,成了一家人。这是多么大的缘分啊。

“庆安估计拯救了银河系,娶了那么贤惠古典美的莹儿。”

“爸,咱们怎么没有亲戚在那些厂呢?”,安家看到邻居们互相串亲戚,好奇的问老安。

“他们那时候响应号召,从大城市按照省里分配来的,分到哪里算哪里!”,父亲简单回答一句,又去鼓捣他的煤炉子去了。

“妈,俺姨怎么没在那些厂子?”,安家又好奇的跟母亲打听。

母亲快言快语的说,“你姥爷是老党员,可不能让自家孩子合适!村里人该说闲话了!当年有上大学机会,大队给了怀庆,没给三姨。还有去汽车站当售票员,指标给了个复员军人,也没给三姨。咱家就你三姨文化高,也只有她出去,不给家里丢脸。”

安家想起姥爷板着脸,露出严肃的面容,背着手,拿个旱烟袋走路的样子。这个决定,符合姥爷的性格。姥爷现在看来,属于有谋略之人。姥爷的父亲做点小买卖,姥爷和他的妹妹先后都参加了共产党,兄妹二人在不同的大队,属于当地有点威望的干部。

“你妈进厂子,你姥爷也不同意。我去找的公社,从俺娘家那边的招的工!你姥爷当干部,天天忙不顾家!孩子也顾不上!咱们也不能拖他后腿啊”,姥姥摸着安家的头,虽有怨言,但也语重心长。

那个年代的人,都是艰苦岁月过来,想的更多是群众和老百姓。在农村当个大队书记,先要行得正、立得住,群众才服气。那时候,没有车,姥爷去县里开会,都是背着铺盖卷走着去。小老头,个子不高,但铮铮铁骨。

姥爷这辈子,最看好大舅,大舅很早就去山西煤矿当了工人,可惜生了仨闺女,就想要儿子。为了生男孩,违反了计划生育。煤矿要求严,可想而知,只能拖家带口回崮乡。大舅妈强势,大舅温和,要了第四个男娃。大舅妈为要这个娃,身体越来越不好,八十年代就离开了。

大舅当爹又当妈好几年,直到几个表姐出嫁。大闺女出嫁,又嫁到了大舅之前工作的山西煤矿。大姐的儿子跟五舅的小儿子差不多大。印象里,大姐梳着大辫子,个子高高的,长得洋气漂亮,是姥姥的长孙女。姥姥很疼爱她,她性格好、不喜欢说话,平时做饭洗衣服,照顾弟弟妹妹。不像二妹妹泼泼辣辣,也不像三妹妹没主见。这么好的大姐,离开崮乡,去了遥远的山西。

姐姐们成家以后,帮着大舅最小的儿子说上媳妇。大舅有姥姥高个子的基因,一米八多,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媳妇儿在的时候听媳妇儿的,儿女大了听儿女的,总之,不多言不多语。如今八十多了,能自己给自己做饭吃。没事的时候,跟村里的老伙计,下下土棋,蹲在墙根晒晒太阳。

姥爷“恨铁不成钢”,对这个大儿子寒了心。从此儿女的事,姥爷就不再管了。

原来如此。

三姨两次进城上学或者当工人的机会,姥爷没同意。作为儿女,她服从爹的安排,安心在家里务农。在她的个人问题上,姥爷持反对意见时,这个家族最高学历的人,勇敢的做了一次自己的主。

那个背着药箱子的赤脚医生,冲破家庭管教,自由恋爱,嫁给了有文化的三姨夫。

二姨三姨一直帮母亲和姥姥照顾安家和安沪,母亲那时心里只有孩子和工作。当安家问到这个问题时,“真是遗憾,当时没想过把两个妹妹嫁到厂子,两个妹妹在农村干农活受苦了!”,三姨好一些,是医生。在农村做赤脚医生,从没有喊过苦,她孝敬公婆,与三姨夫相敬如宾。

二姨公婆去世早,没人帮衬。二姨夫年轻时又在外面工作,二姨里里外外一把手,还要带娃。二姨的背,长年累月干农活,弯的厉害,岁月,让生活在农村的二姨背负了蹉跎。二姨乐天知名,从不怨天尤人。温良贤淑的二姨,可以算古往今来的贤良代表。娶妻当娶二姨那样的女子,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在二姨身上淋漓尽致。但是,二姨很崇拜有文化的人。她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而且还不给儿子添麻烦,不去大城市居住,宁愿跟老伴在崮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生活。

母亲为了弥补对两个妹妹的愧疚,把她们的两个闺女当作自己的亲闺女,带离了崮乡,留在沂蒙市搬迁后的家。

崮乡,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一代一代儿女,包括几万三线军工人。崮乡的大山里,先后建设了代号976、945、9381(民丰)、9429(工模具)、9426(前进)、9354(裕华)、9363、9347(光明)、9439(机修)、2215(鲁光)、5823、5808、5805、山东省国防工业中心医院、山东省军工技工学校等16家三线军工企业。安家从崮乡新成立的9381(民丰)军工纪念馆了解到三线的建设历史、命运走向、发展现状等信息。

军工博物馆还收集了当年山东三线军工企业生产的重机枪、穿甲弹、迫击炮弹、火箭弹、重机枪子弹等军工产品,特别是找到了原三线军工生产的54式12.7毫米、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枪弹。

安家记得小时候,废弃炮弹的蛋壳,被工人师傅改装成脸盆架,在车间休息室使用的场景。就是靶场,安家没去过。只是听母亲提起过。

光明厂在老厂长王岚带领下,率先搬出来崮乡,光明三轮车、光明摩托在泰山脚下安了家。

裕华厂紧跟其后,在日照选址。裕华厂及时转型,分散组合打法,从靠市场到主动找市场,船小好调头,产品至今活跃在市场。

9426也曾选址日照,因为水质不符合厂子的要求,转而与民丰、工模具、机修组团去了沂蒙。也许,这四个厂子,在崮乡大山里就休戚相关,即使在市场转型下,也步调一致。

民丰是最后搬离崮乡的。当时,先搬了一半,另一半因种种原因,差点留在崮乡。没想到,最后的留守,反而躲过了沂蒙最困难的冲击,也为后来三线军工文化完整保留做出了贡献。当时最惨的就是机修、工模具和前进。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记得安家在沂蒙大学上学时,跟同学表演过一个舞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似乎,映射了三线军工搬到沂蒙五年的境况。

哪家三线军工厂走向了破产,哪家三线军工厂成功转型民用企业,哪家三线军工厂继续为国家国防事业做贡献,在那里都能找到答案。

军工一代二代,甚至三代四代,都将铭记这一段历史。对于他(她)们来说,一部军工史,半部家园梦。家国情怀一直没有走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军工人自救,也没有抱怨。多么厚道又朴实无华的工人阶级啊。

特别是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三线军工的走向、决策部署,需要领头人审时度势,几万人的生计需要考虑,何等的魄力和勇气啊,成为珍贵的史料。崮乡在尘封二十多年以后,隆重展出这些宝贵资料,不愧为现实版的企业经济改革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