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我靠内卷获得黑科技 > 第34章 嘉奖荣誉院士称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IcF的靶丸要求在几个纳秒的时间范围内向一个靶球输送兆焦级的能量。

仅仅是这个苛刻的要求,目前就没有任何一台激光器能在单路光束中传输如此巨大的能量。

但其实仔细想,解决这个问题又并不复杂。

要知道现在为什么激光聚变无法真正开始,之前说了是因为靶丸内爆的能量太低了,无法吸收激光射入的全部能量。

就好像你面对一颗原始恒星,它正处于一个能量未爆发的阶段,必须要让核心区域温度升高,并且超过一千五百万摄氏度,才能触发氢核聚变反应。

当这个反应开始,才算是太阳的真正诞生。

那如果需要人工提前对这样一颗原始恒星想让它提前爆发,成为太阳。

肯定是要想方设法的去用外部的能量激发它,这个过程就是用激光器发射的高能激光射入这颗原始恒星。

那么你想要激发这颗恒星,就必须要让射入的高能激光能量温度在一千五百万摄氏度这个临界点上。

但凡低于这个临界点,这颗原始恒星都不会被激发。

但如果激光能量真的只在一千五百万摄氏度又不行,因为能量不可能全部被吸收。

这样看是不是就很明显了,只要提高激光射入的能量,不管能量转化在多少,如果激光能量无限提高,那么总能达到这个特定的临界点。

但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来说,想要弄出这种特定,并且合适的激光器显然不太可能,因为激光能量输出时太高,激光管无疑会爆炸。

只不过陈渊已经解锁了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装置,还有着激光武器技术为前置技术依托。

只要灵活运用这些,在根据系统的关键提示,组装一台真正的惯性约束驱动装置完全不是没可能。

所以陈渊在向时邦国他们院要了十多位研究员后,就在国家实验室开启了激光器的研究。

原本时邦国只是抱着一丝观望的态度。而那些被调到陈渊手底下的研究员们也大都不太服气。

毕竟让一个十八岁的小屁孩带领他们做研究,谁的心里会平衡啊。

所以一开始很多人都不太服从陈渊下达的指令,但耐不住院长的要求在,就算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干。

这样的工作状态其实陈渊早就习以为常了,他不在乎。

只要这些人帮他把那些小事做好就成,心里想的什么不重要。

而且陈渊到如今也带过不少团队,知道团队是需要磨合的。

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听从自己,无非就是觉得他没这个能力,那他就拿出能力证明就好了。

不要觉得这些人心眼小,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这样,

比如你在公司干了十多年,突然空降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人给你当领导。

作为公司老人来说,你会服气吗?

当这个小年轻,站在你面前指手画脚的吩咐你时,你难道不觉得别扭吗?

可如果慢慢的你发现,自己啥都不用去想,只要把小领导吩咐的那些小事给办好。

每个季度他都能带着你拿不少奖金,并且一路带着你升职加薪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心里过不去吗?

拉倒吧,偷着乐都来不及。

所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帮老油条意外的发现,陈渊在激光聚变领域的见解要比他们更懂,甚至有带领他们实现激光聚变测试成功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如果真的成功了,作为研发团队的成员,他们同样能够获得巨大的嘉奖和好处。

而在这期间,整个中科院总院,同时也包括工程院那边在内都知道了陈渊在埋头研发激光器的事。

“这孩子实在是太下功夫了。刚依靠星岩材料救了这么多人,上面还没来得及奖励他呢,转身就开始研究激光器去了。”龙智感叹道。

秦务农这时笑道:“激光器是个大问题,要是真的解决了。后面的惯性约束开展一定会容易的多。”

“而且你也不用惊讶,我不是早就说过,这孩子有卷王的称号吗。”

“我不是说这个,”龙智略显得担忧,“我只是觉得他现在做的这些已经够了,实在不用勉强自己。这要是研究出来了还好,要是没成功呢?”

因为陈渊确实在材料学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在国家正在对星岩材料做进一步研究和大规模应用,上头的意思是要做出嘉奖。

大概是想为自己的学生争取,秦务农首先向上面的提议是评个院士。

但是懂的都懂,目前国内的大环境下,想让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评上院士确实不太容易,容易招来非议,不管是圈子里还是民间,难免会有议论。

当时秦务农和龙智可谓是舌战群儒,大致意思是谁要是不同意,那就自己去研发新的材料。

加之后面吕长卿也表态了,明确的说该给的奖励必须要给,不能让人才心寒,别说院士了,就算是现在让陈渊来中科院当副院长吕长卿都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领导们定然不会同意,陈渊虽然是科研新星,但是吕长卿这几十年为大国做出的贡献多到数不过来,可谓是华夏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

可他说的话又确实不假,奖励必须要给,不能吝啬,所以后面磨了半天,最后的结论是授予陈渊荣誉院士称号,享国家一级特殊人才津贴。

等他年满二十后,直接进入中科院工作,工作满两年后授予正式的院士头衔,同时评三级正高级职称。

要知道科研学者的等级一开始是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而在正式的研究员里还有四个等级。

也就是一级正高级职称,二级正高级职称,三级正高级职称,四级正高级职称。

一级正高职称已经是科研学术界的天花板了,再往上已经没有常规头衔了,除了一些因为重大贡献,必须要好好奖励才会设立一些鲜有的特殊称号。

大多数院士都是一级正高,但考虑到陈渊过于年轻,也是为他发展考虑,所以才会给三级正高,不然直接上一级到时候想升都没地方升了。

所以这样的待遇足够让国内的那些学者眼红不已,但没办法,谁让人家确实有本身呢。

这样的评定结果倒是让秦务农和龙智感到满意。

毕竟这才对嘛,要是仅仅因为年龄就不去重视和嘉奖,那以后谁还敢给大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啊。

所以评定荣誉院士这件事也被两院组建的院士大会常设机构提上日程了。

而现在表彰都没正式举行,陈渊就开始研究激光器去了。

这事他们三个想到一块去了,就是觉得没这个必要。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本来他们就已经帮陈渊的未来给规划好了,先好好上学,等大学一毕业,再去国防大学那边进修。

同时在中科院这边挂个职称,等他正式评上院士后,就可以直接在中科院开展工作了。

甚至还可以到国内各种大型机要单位领导工作。

这是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出的最好人生规划,那个时候陈渊估计也不到二十二岁,就已经算是站在同龄人的顶峰了。

根本就不是那些富二代和官二代可以比的,毕竟站在那种高度,就算是国家执事见了也要礼让三分。

所以现在陈渊转而去研发激光器其实不是太明智的,如果能够成功,那最好皆大欢喜,要是失败了,虽然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或许在以后的履历中也会成为一根刺。

倒不是说最后谁会笑他,没人会笑他,但越是站在高处的人,就越怕这种小污点,谁都希望做一个完美的人,所以他们这也是从好的角度替陈渊着想。

“但我们现在会不会太悲观了,如果小陈他真的能解决激光器的问题呢?”

秦务农继续道:“我的意思是他不早就想要开展微型可控核聚变测试了吗。”

“我想你也知道要是激光器的问题不解决,惯性约束聚变的测试就永远都不可能展开,那么那个时候,谁来支持帮助他开展大型可控核聚变项目?”

“难道就靠我们三个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