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富贵清流,雅俗人间 > 第三十六章 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六章 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张夫人得知下人禀报的话勃然大怒,堂堂名门贵族,怎把儿郎纵得这般没规矩,此事若说柴侯夫妇不知,如何能信?这柴侯夫妇分明心怀叵测,若诚心相交,带孩子上门来就是,让个男孩先跟女娃娃玩在一起算什么!今日事想必盯梢、跟踪都事先分工好了,思及年幼的几个孩子被算计,张夫人气不打一处来,后来就没让女儿再随便外出了。

春游那次泛舟相遇,靖宇就对李府几个小孩上了心,虽不知对方身份,但四个人用那么多嬷嬷护卫,个个样貌不凡,穿着华贵,尤其有一个皮肤都白的发亮,在两个那么貌美清秀的姐妹间,还美的惹人不忍移目,心里十分喜欢,后来下人注意到对方马车上的玄漆标识,又见回去阵仗如此之大,大概猜到出自勋爵人家。靖宇得知后便告诉了父母,请父母帮忙探查。

柴侯爷当日听完描述,心里也猜到七八,随即派人前去探查了一番,确定出自那两房。对侯爷而言,这两家的嫡女都是儿媳妇的顶尖人选。成国公府前朝地方势力甚强,军中亦颇有根基,况且姻亲显贵,国公女儿若能作靖宇媳妇,于广平侯府实在太上算,但以成国府之势未必容易联姻成功。浩然二爷是朝野皆知的宠臣,这一脉虽不袭爵,却大权在握,几位成了家的公子千金背后都联着显贵姻亲,实力实在不容小觑,倘若能娶到二爷女儿,对柴家也实属大大有利,必能压得住几房强势旁支。

柴侯夫妇按照儿子说的年纪来推测,他看着最上心的那个孩子应该是成国公的女儿,又听说有个小的长得如诗画般清秀俊雅,端是难有的美人胚子,想必是二爷的小女儿,所以一开始侯爷夫妇就做了两手准备,但主要把心思押在二爷的女儿身上。

侯爷之妻楚夫人不喜张夫人精明过人,与自己一向不亲近,若谈联姻要费很大代价,想来不划算,况柴侯府显贵如此,又是独子,李家几房各个儿女成群,嫁一个来占了自家整个侯府,对方也很得便宜了,所有便有些高高在上的心思。毕竟是唯一的儿子,能如靖宇所愿最好,所以便意欲创造些机会让小孩子先玩到一起,若两小无猜,李家先有意,定然事半功倍。

此次秋游回来,听完跟去的下人回禀事情经过,浩然夫妇立刻觉得府中消息出了漏洞,上次春游是碰巧,这次该就没碰巧那么简单了,思及几个心爱的女儿围着人家一个男子转,当父母的心里怎么也咽不下,便下令暗暗查了下去,找出府中往外卖消息之人,几个孩子也都被禁止外出。

广平侯府的确在二爷府安插了眼线,原为探听李浩然这位宠臣手中的一些政治消息,却被楚夫人用来探听人家儿女消息,很快便被揪出来,重重发落去了。

雅俗九岁这年,对成国公府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年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也是极其艰难的一年。为抵御瓦剌入侵,保卫边疆和平,天子御驾亲征,守卫国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

从开国到如今,成国公府数代长支儿郎均未放弃兵法习武,旁支后嗣更多于军中任职。长春长青少时都在军中历练过,考取功名后,长春于兵部领了职,算是回到军中。长青善运筹决策,趁年轻赴了外任,如今国家有难,兄弟俩都当挺身而出。

君王大计一定,当时人在京中的长春立刻从戎报国,五日后长青从任上交付完毕,快马加鞭回京,与大哥一道投军,此外李氏在京宗亲中但凡参过军的,有战必回。

春青二人此时都有了儿子,出征之时,已是准备留下孩子,好放心报效国家。

大军出征之前,皆是一身戎装的长春和长青在府中跪别父母,又于宗祠内汇合所有投军的李姓兄弟,众人一道叩拜祖先,再同路出发。当时三房诸人,包括李氏旁支在京叔伯婶母,全都赶来相送,胡虏驱尽日,将士还家时。

两子离京后,张夫人带着仨儿媳和女儿前往西边院子的宗祠里祭奠先祖,敦睦郡主此时已有六个月大身孕。

宽敞恢弘的李氏家祠里,历代祖先的如林牌位前,婆媳妹妹五人,焚香祭酒,叩拜列祖列宗,张夫人祈求列祖列宗保佑,许下三愿:“一愿驱尽瓦剌,百姓安居乐业,二愿战事平顺,将士平安归来,三愿天子无恙,无愧太祖太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敌当前,匹夫妇孺,都当万众一心,大将后人,更该责无旁贷,一寸山河一寸血,李氏儿孙,共赴国难,疆土收复,英雄归还。”说完婆媳妹妹五人,俯身叩首,三拜祖先。

人在朝中的浩瀚深知,此次奔赴战场的数十万英雄儿郎,他们的父亲母亲,也如自己夫妻这般煎熬,但在民族大义前,个人的生死荣辱都该暂时放下,男儿顶天立地,是为把希望留给未来的一代,或许这是万千华夏父母,都把儿孙成家,传宗接代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使命的原因,为祖先留下后人,为自己留下血脉,为国家奉献青春,为战场拼尽热血。

前方捷报频频传来,王师大胜胡虏,四海归心,关外数十游牧民族皆臣服大明国威,此战为国家赢得了数十年边疆的和平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富强。

浩瀚在家得知两子建功归来,自然欣慰,但李氏儿郎在此战中有数人折损,身为族长,浩瀚更需安抚好失亲的族人。

得知两位兄长凯旋归来,三友率先带妹妹前去城门不远处迎接,走之前瞧妹妹穿了身大红的织锦衣裙,极其明丽,配上胜似明珠光泽的皮肤,深邃如海的大眼睛,连夸:“这身衣服穿的真好,今日战胜归来日,就该穿大红的庆祝。”

雅俗听这话心里一喜,没想到今日随便换了身颜色居然这么得体,忽又疑问:“三哥哥,你怎么是穿了白的?”

三友反应甚快,虽也是随便穿的,却瞬间真情流露道:“咱们堂叔伯家有兄长丢在战场不能回来,三哥穿这身衣服,追念他们。”

雅俗打小养猫狗,知道生死意义,听懂三哥的话,立刻掉下眼泪。

三友连忙抱着妹妹双肩安慰道:“妹妹莫哭,爹已经向朝廷请了抚恤和追封,也与叔公他们一起前去安抚兄长们的亲人,他们都是我们李家的骄傲,也是我们国家的英雄。”

好不容易劝妹妹止住哭泣,兄妹二人这才动身。

大战贡献最大的川蜀军队已回汉中要地,此番凯旋游行队伍都是都督府下属以及各路将领部队。远离拥挤的人群,雅俗在一处视野开阔的楼台上看着游行队伍,好容易才找到骑在马上的两位哥哥,雅俗忍不住双手捧颊,大声喊:“大哥!二哥!”

多么熟悉的声音,春青连忙抬头看向一旁楼上,前后多位建功立业的小将也抬头看向楼上,这其中有一位英勇的罗姓少年,瞬间在雅俗深邃的眼睛里溺亡。

尸山血海中归来的长春长青,浑身都散发着战场刀枪狼烟为他们锻造的野性,多少次生死擦肩,是铁一般的信念支撑着两位为人父不久的青年,闯过刀枪剑阵,冲破箭雨敌群,等到胜利归来的这天,早把生死看透,功名看淡,余生,已是彻底蜕变。

长春长青随军时便是小将,因英勇杀敌,屡献良策,在战场中被迅速提拔。二人得胜还朝后,虽无继续在军中耕耘之心,却因此次战功,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帷幄,深得几代帝王器重。

长春回朝后,加封旨意和大量军功封赏随之而来,长青回任后仕途更是平步青云,俩兄弟终此一生出将入相,位列名臣。

之后的几年里,长春数蒙拔擢,接连升品,很快就提到正三品兵部左侍郎。长青更是宠命优渥,不到数年时间,便升到了都转运盐使司的从三品都转运使,地方权力要害,皇帝肱骨之臣,终其一生深受君王信任。

这波谲云诡的一年里,首先年初春闱时,之前落第的长安,此次杏榜题名,接着通过殿试,也得了进士功名,最后幸运得顺利入仕。不久后大战爆发,大房两子投笔从戎,功成归来,自此仕途扶摇直上,平步青霄。

整整一年,雅俗日日都在苦读习剑,弹琴更练至炉火纯青。这一年的磨砺对雅俗是铭心刻骨的,雅俗不但瞬间长大懂事,且在此后的人生中,无论何时都始终把家人放在首位。

两子平安回来,又立下赫赫战功,国公爷夫妇内心喜悦无法言喻,张夫人几乎一念回春,仿佛年轻十岁,国公爷铮铮气骨更胜往昔,夫妻俩高兴的连白发都徒然不见。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在孩子年少时,不追求所谓的自由而宠溺,令孩子好好读书习武,教之以爱国,培养成栋梁。孩子成年时,帮着为其指点前路,规划前程,使孩子好好享受到平凡做人和奋斗事业的快乐。在国家需要时,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支持与后盾,男儿出征保家园,为国为民,无愧大道此生。在孩子人生荣耀万丈时,父母更要适时的监督孩子自省吾身、自律一生,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年后的万般作为,都离不开年幼时的严格要求和道德教化。长春和长青功成归来,后来在面对无数蠢蠢欲动和企图逢迎的人时,都是谦逊依旧,初心不改,这都当归功于年少时的成功教育。

长子长春战场归来,此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次子长青的儿子恩泽已经学文一段时日,正准备为习武打底子,三友的儿子恩诚也已经一岁多了,子孙出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欢,大约是岁月最美的恩赐,所以长春的次子取名叫恩赐。

这一年,雅俗包括她的小姐妹弟弟都没出过门,雅俗日日早起到荀先生跟前背书练字,或者跟着三哥哥后面习武骑马,寒暑不改。长远深受姐姐影响,每日积极前去家塾读书,姐弟二人同学同吃,感情深厚,长远对姐姐的钦佩更达到无以复加的位置。雅慕酷爱丹青,经过两年之久的苦练,画作已颇成章法。良好家风才是最优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