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神女本纪之涅盘 > 第142章 辅政之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琪抿唇一笑,微微颔首,随即抬眸扫了眼大殿,朗声道:“诸卿,今日寡人继承先王遗志,继位为王,还望诸卿竭尽所能,辅佐寡人,造福雪魄百姓。星曜神佑,雪魄万年!”

他的话音刚落,大臣异口同声喊道:“誓死效忠吾王!”

“星曜神佑,雪魄万年!”

待秦琪伸手压了压众臣的高呼,栾宵便迫不及待地向中间跨出一步,高声道:“王上,恕臣直言,王上年幼,初登大位,列国十数万大军正在雁鸣关虎视眈眈。为保雪魄江山稳固,微臣斗胆,请太后垂帘、宁老太师辅政!”

话音落下,朝臣立刻哗然,纷纷交换眼色,窃窃私语。

上官毅更是像终于等到了机会,立刻跳了出来,义愤填膺的怒吼道:“论资质、论实力、论身份贵重,前有大庶长战功赫赫,现有王叔武成君威名远扬,王上年幼,理应由宗室元老辅政,为我雪魄开疆拓土!”

“上官将军此言有理!大庶长辅佐景昭、文宣两任先王,替先王执掌铁林军三十余年,战功彪着,是辅政的不二人选!”

“大庶长年过八十,岂不勉为其难?要我说,如今文有宁相,武有武成君,太后垂帘听政,才能万无一失!”

“大庶长年迈,武成君正值壮年,雁鸣关一战,从虞祝手中割回整整二十座城池,年轻一辈谁能与武成君比肩......”

“何必争执不休,先王在时,宁相便统摄军国大政,若要辅政,宁相才是最佳人选......”

大臣你一言我一句,你推我攘,祁阳宫内瞬间吵嚷起来。

喧闹中,秦魁斜睨了宁朔一眼,心中不由冷哼。

他和宁朔并立朝堂五十多年,亲眼看着宁朔扶持先王登基、扶持自己的孙女做了王后,又扶持着自己的孙子做了丞相。

他今日坚持出席新君登基大典,为的就是制衡宁氏。宁佑已是一国之相,这大殿之上,也有诸多宁氏门生,势力盘根错节。若是太后垂帘,那这偌大的雪魄江山,就尽归宁氏掌控了。

他绝不允许外戚擅权,损害王族宗室的权益。

几乎同时,宁朔也转眸望向秦魁,四目相对之间,针锋相对,火花四溅。

朝臣争论不休,高台之上的秦琪像是被吓到了,一张小脸皱得几乎要哭出来,四下里到处寻找可以帮忙的目光,最终,可怜兮兮的目光落在了宋诗余身上。

“神女姐姐,我该怎么办?”

带着哭腔的声音虽轻,但在场的无一不是修炼千年的老狐狸,看似你一言我一语,实则都竖耳倾听着前面几位的动静。

众目睽睽之下,宋诗余面色沉静,朝秦琪温和地笑了笑,上前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柔声道:“别怕,你是雪魄的国君,朝臣积极进言献策是好事,你居中裁决便好。”

秦琪眨巴了两下泪汪汪的眼睛,用力点了点头,乖巧地立在一旁,一副乖巧受教模样。

见状,宁溪亦往前一步,朗声道:“诸卿所言甚是,新君年幼,难当大任,主少国疑,于国不利。故,在王上成年亲政之前,需寻一厚德仁善、才华横溢之贤士辅佐寡人,以安民心,以振邦纲。孤虽是新君生母,但德薄才浅,纵有辅佐之心,亦不敢妄自临朝。方才听诸卿所言,有提议老太师和宁相辅政的,孤斟酌良久,仍觉不妥。老太师是孤之祖父,年过古稀,老迈体弱。宁相乃孤之胞弟,虽位及国相,但毕竟年轻。孤思来想去,认为由大庶长和七王叔武成君共同辅政,甚妥。不知大庶长和王叔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

大庶长秦魁,虽然德高望重,但性格刚烈,一贯反对神女新政,倘若让他执掌大权,那些依靠军功晋升上来的新贵大臣,恐怕再无立锥之地。

武成君秦师成更是身份敏感,手握军权,在朝中、军中威望甚高,他今日无诏带兵回京已令众人侧目,制衡尚且来不及,怎么还能委以辅政大权?

一时间,支持宁氏的、支持太后的、支持秦魁的、支持秦师成的,都各自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就连一直胸有成竹的秦魁,也若有若无地打量了秦师成一眼。

不是他不信任秦师成,而是王位之争、江山稳固,不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信任之上。

他已至耄耋之年,今晚脱下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说不准哪天就睡过去了。

他若一死,朝堂和宗室之上,还有谁能制衡大权在握的秦师成?

秦师成,他可是秦师乾的亲弟弟,亲眼看着自己兄长一家是如何惨死,亲眼看着秦师恺是如何在圣尊宋熠的扶持下,登上王位的啊!

只怕他的尸骨还未凉透,素林军便已经包围了雍京城。秦氏子孙自相残杀、一姓之人相互屠戮,届时,他还有何面目去见景昭、文宣两位先王,又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秦师成仿佛察觉到了什么,抬眸与他对视,目露寒芒,气势凛冽逼人。

秦魁倏然感到背脊发凉,他眯着眼睛,眼角闪过一丝精光,嘴唇紧抿成线,转移视线,不再看向秦师成。

秦师成冷笑一声,垂眸掩饰住眼底的讥讽。

“老臣年迈,不问朝政多年,太后厚爱,恐难胜任。”秦魁拱了拱手,话虽是谦逊,语气却是中气十足,一点也没有老迈的样子,“王上既然已经将凤椅抬了上来,想必已有决断,请王上宣旨吧。”

思来想去,秦魁还是决定同意太后垂帘听政,毕竟她是新王生母,宁氏祖孙也只是文官,再怎么弄权,也不至于颠覆秦氏江山。

宁溪微笑着接过话茬:“大庶长不必谦逊,大庶长年高德勋,又对雪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是先景昭王的左膀右臂。这把凤椅虽然搬了上来,但谁能坐下去、能不能坐稳,还是要看您的心意。”

此话一出,大殿内的文武大臣皆面面相觑,秦魁更是面色凝重,毫不犹豫地跪了下去。

“太后抬举,老臣唯王命是从!”

“唯王命是从!”齐余诸臣亦纷纷下跪,表明衷心。

唯有秦师成仍然不卑不亢地站在原地,目光冰冷地落在了宁溪身上。

“难得诸位大臣如此齐心,王儿,你且宣旨吧。”宁溪含笑道,眉眼舒展开,一派祥和温润。

秦琪点了点头,朝早已静候一旁的宣旨官扬了扬下巴,示意宣旨官宣布书命,群臣亦跪拜接旨。

宣旨官朝二人拱手施礼,随后转向朝臣,从铜管中取出一卷帛书缓缓展开,高声念道:“先文宣王溘然长逝,寡人临危受命,未及弱冠便仓促登基,实感德薄才浅,常自深恐辜负先王所托、苍生之盼。幸得星曜神佑,七王叔、镇国武成君秦师成素有战功,着敕封秦师成为武安侯,兼领太尉、素林军主帅......”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众臣交换着眼色,窃窃私语。秦魁和宁朔更是脸色一变,各自望向了秦师成和宁佑。

雪魄尚武,武安侯,乃是雪魄最高级别的爵位,比大庶长秦魁还要高出两级!